<TD></TD></TABLE>

    差认识,一般很难改变,如果他们总固执地认为自己有很多不对的地方,什么都不行,就必须寻求专业医生和亲友的帮助。

    心理专家也表示,抑郁症是心理障碍疾病,为了保证治疗及愈后效果,当出现抑郁症状时,最好向专业医生咨询。抑郁症的自我治疗原则是通过调节心态,将负面情绪向良性转化进而消减心理压力,祛除”病灶”,不过这种疗法只对轻型抑郁症起作用。临床上自我治疗方法更多的是作为专业心理治疗的辅助措施。家人朋友就需要在他身边多多鼓励、开导、沟通,抑郁者可以宣泄心中的压抑,这也将有助于抑郁的消除。

    第三部分第42节:向他人寻求心理帮助4

    试着从心底接纳陌生人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抑郁的人,怕受伤,就先把自己冰封起来,让自己的心冷冻,不去关心别人,也不去听从别人的建议,无论是好是坏。把一切与自己相左的意见都拒之门外。永远带着面具,用虚伪的笑容和谎言,来掩饰心底的不安和躁动,把所有对自己不利的东西都推得一干二净。

    抑郁的人,在陌生的人群中,或许会比在熟悉的集体里更自在。因为他最怕的不是陌生人,而是身边熟悉的人。因为孤单的本性使然,他渴望交流,渴望认同,但却不敢付出信任,反而怀着猜忌的心。因为他害怕别人跟他一样,只是伪装欣赏,伪装接纳,伪装信任。这样的人,也许注定是孤独的。

    如今,人们对陌生人都抱有一种深深的戒备心理。这种心理的产生,有其复杂的社会因素。戒备心理是把”双刃剑”,既让人们增强了警觉性,降低了受危害的概率。但也在人与人之间垒起了一堵高墙。因此,我们要把握好戒备的度。首先,应抛弃戒备一切的心理,不能对每一个陌生人都怀有戒心。应相信,世上的好人比坏人多得多。其次,应在接纳中保持戒备,而不能因戒备而拒绝接纳。只有先接纳了陌生人,才能辨别好坏。再次,应正确吸取教训。不能因偶尔上当受骗而”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勇于接纳陌生人,都能播撒爱心,那么,社会也就会充满”阳光”。

    喜欢绘画的人,当他们心灰意冷的时候,梵高伸给他们温热的双手,罗丹对他们诉说生命的真谛,毕家索对他们诉说探索的伤痛;喜欢音乐的人,当他们痛苦难耐的时候,莫扎特安抚他们的心灵,克莱德曼抚慰他们的灵魂;喜欢文学的人,当他们伤心流涕的时候,司马迁给他们力量,杜甫给他们温暖,苏轼给他们勇气。

    但就是那些与我们没有交集的陌生人,使我们明白在生命里要有足够的痛苦和挫折,才能成就美丽的黄昏;就是因为这许许多多与我们存在着千里万里之隔的陌生人,有着千差万别的人生经历的陌生人,告诉我们生命的密码,告诉我们生命并不如苇草一样脆弱。是这些陌生人,为我们唱响生命的凯歌,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多彩,使我们的生命更加绚丽多姿。

    我们应该时常打开自己的心胸接纳陌生人,感谢陌生人给我们这一新天地新感觉。有歌唱到:”结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只有这样,我们的人生之路才能越走越宽。

    那么如何从心底接纳陌生人,或者,让陌生人从生到熟,变成朋友呢

    首先,寻找共同的谈论话题。与陌生人交谈,刚开始没话说是很正常的,只有找到双方共同的兴趣点,才会说得尽兴,聊得快意。俗话说”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所以在交谈时,你要尽可能地找对方想知道的事情或他的兴趣点,如你的生活情况、学习情况、为人处世的观点等,进而找到共同的话题。和爱好音乐的同学聊一聊流行歌曲,和爱好名著的同窗说一说文学,与爱好足球的朋友谈一谈贝克汉姆你看到这里,肯定会说,我又不是全才,我怎么会都清楚呀其实你不必说个不停,只要你引起一个话题,若对方有兴趣,剩下的内容对方肯定会接着说。你只要认真、耐心地听或时不时插上一两句话就足矣。

    其次,改变不良的说话习惯。陌生人不了解你的个性,与之交谈,特别要注意改掉自己先前的一些不良的说话习惯,如”嗯、啊”之类的”口头禅”,不合时宜的”手舞足蹈”,”自我中心意识”等,做到举止大方,说话得体。因为不良的说话习惯,既会让对方因你素养不高而降低与你交流的**,同时也会妨碍你自己的流畅表达,有百害而无一利。说话时,假如对方对你的话语反响不是很积极,那么你就要分析其中的原因:若是对方状态欠佳,那你就要从关心对方的角度出发,调整说话内容;若是自己表达不畅,那么你就要调整思路,力争思维通达,思绪飞扬总之,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以双方快乐交流为前提。

    第三部分第43节:向他人寻求心理帮助5

    再者,营造和谐的说话环境。和陌生人交流,还要注意说话的语言环境。在教室等公共场合下,要兼顾大家,说大家共同关心的话题。若这个话题需要单独对某个人说,则要注意其私密性,一是宜选择僻静处,二是说话声音要小。当然,一般说来,刚认识的人,应该注意避讳,不宜打听别人私密性的内容。

    另外,要进行层次说话训练。对害怕跟陌生人交流的人而言,平时还要注意有针对性地进行层次训练法,逐步改变说话环境。你可以先从对自己的好朋友说话做起,然后让朋友帮忙,逐步与不认识的人交往,与之交流;然后把范围由小到大渐次扩大,最后达到在公共场合下也可以自由交流的效果。这种形式,往往能让你在不知不觉中达到与陌生人交谈的目的。这样,形成习惯以后,即使再碰到陌生人,你也能够侃侃而谈了。

    学会分享,才能收获快乐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与人乐乐。自古以来,就有这样的疑问和正解。分享可以获得更多的快乐。

    有一个寓言叫做天堂与地狱,是一个人在和上帝讨论天堂与地狱的问题。

    上帝说:”走吧,我带你看看什么是地狱”于是上帝带他来到一个房间。一群人正围着一大锅汤,但每个人看上去都是一脸饿相,瘦骨伶仃。他们每个人手里都有一只可以够到锅的汤勺,但汤勺的柄比他们的手臂还长,自己没法把汤送进嘴里,有肉汤却喝不了。只好望”汤”兴叹,无可奈何。

    随后,上帝说:”来吧,我让你看看什么是天堂”上帝又把这个人领到另一个房间。这里的一切没有什么两样:一锅汤,一群人,一样的长柄汤勺,但大家都身宽体胖,正在快乐地享受着肉汤。这个人不解地问上帝:”为什么地狱里的人喝不到肉汤,而天堂里的人喝得到肉汤”上帝微笑着说:”很简单,在这儿他们每个人都懂得用汤勺喂别人喝汤。”

    故事就此戛然而止,而寓言的魅力给了我们无尽的想象力。

    ”肉汤”无一例外地摆在每一个人的面前,为什么有人”喝”到了,有人则只能望”汤”兴叹。

    上帝无法安排天堂和地狱,但上帝告诉了我们什么是”天堂”,什么是”地狱”。

    实际上我们大家手里都有一把”长柄的汤勺”,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借此喝到”锅里的肉汤”。寓言给我们的启示是,帮助别人喝到”肉汤”,你就可以喝到”肉汤”。

    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还有一个”分苹果理论”,强调的也是这种”分享”思想。

    你有6个苹果,你留下1个,把另外5个给别人吃。当你给别人吃的时候,你并不知道别人能还给你什么,但是你一定要给。因为别人吃了你的那个苹果以后,当他有了橘子,一定会给你一个,因为他记得你曾经给过他一个苹果。最后,你得到的水果总量可能不会增加,还是6个水果,但是你生命的丰富性成倍增加。你看到了6种不同颜色的水果,尝到了6种不同的味道,更重要的是你学会了在6个人之间进行人与人最重要的精神、思想、物质的交换。这种交换能力一旦确立,你在这个世界上就会不断得到别人的帮助。

    分享不仅包括分享食物、玩具,当然还有心情,高兴的、担忧的,这样才能让别人融进你、了解你,从而成为你的朋友,和你同享快乐,分忧解难。我们在生活中会有各种各样的风风雨雨,在风风雨雨中,我们除了需要家庭,有时候也需要朋友在前进道路上的互相搀扶。

    周华健的朋友中有这样的一句:”朋友不曾孤单过,一声朋友你会懂”,从这句歌词可以看出来,朋友是多么的重要。如果你想要交朋友,一定要记住一个前提条件你要学会和朋友去分享生活,分享你的物质财富,分享你的痛苦和快乐。生命的丰富是因你的分享而成倍增长的。当你把自己的痛苦和幸福吐露给朋友的时候,你的心灵就得到了平静,你就变成一个更加亲切可爱的人;当你把痛苦和悲伤压抑在心中的时候,你会因压抑而痛苦,甚至崩溃。

    第三部分第44节:向他人寻求心理帮助6

    抑郁症患者通过分享,可以开阔眼界和胸襟。听听别人的故事,看看自己的内心,这样能因为有人与你分享而快乐,有人与你一同面对喜与悲,是一件幸福的事,是该由衷快乐的一件事。不光是抑郁者,在我们短短的生活中,所有人都要学会分享一切,无论是快乐、悲伤、骄傲、倔强,都与你的朋友,你的爱人和爱你的人,你的家人分享,这样才会拉进你们的距离。

    努力做一个热心肠的人

    人生的价值,在于社会需要,需要的人越多,价值就越大。一个人越尊重客观规律,越能超越自我,价值就越大。悲伤越短越好,快乐越久越好。我们倡导的和谐社会正需要越来越多的维护和谐、制造和谐的好心人,做一个热心肠的人,就是做这个时代、这个社会最有价值的人。

    有很多事实证明,助人为乐有助于治疗抑郁症。美国研究人员曾对6360名65岁以上的老人进行了研究,这些老年人的平均年龄为78岁,其中60为女性。研究人员询问了这些老人平时是否经常参加帮助他人的志愿者活动,这些活动包括宗教、教育或卫生等。同时,研究人员还考虑了影响老人长寿的其他因素,像社会经济地位、各种慢性疾病、衰老症以及行动能力是否受限、是否患有抑郁症和认知能力是否受损等。

    结果显示,在研究期间,1766名经常参加志愿者活动的老年人中,只有12的人死亡;而那些不参加这些活动的老年人中有26的人死亡。研究人员解释说,经常参加社会活动能提高老年人的自我效能感,使他们相信自己能够**完成某种任务。助人为乐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延年益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人是社会的人,人与人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谁都不可能孤立的生活。

    一头驮着沉重货物的驴,气喘吁吁地请求只驮了一点货物的马:”帮我驮一点东西吧。对你来说,这不算什么;可对我来说,却可以减轻不少负担。”

    马不高兴地回答:”你凭什么让我帮你驮东西,我乐得轻松呢。”

    不久,驴累死了。主人将驴背上的所有货物全部加在马背上,马懊悔不已。

    一个不想帮助别人的人,往往是内心空虚、孤独的,最终害的是自己。帮助别人时不期待任何回报,但只因施人与恩,内心就会有满足感。

    在一场激烈的战斗中,上尉忽然发现一架敌机向阵地俯冲过来,可上尉并没有立刻卧倒,他发现离他四五米处有一个小战士还站在那儿。他顾不上多想,跃过去,将小战士紧紧地压在了身下。之后,上尉回头一看,顿时惊呆了:刚才自己所在的那个位置被炸成了一个大坑。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一个人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我们应该记住,搬开别人脚下的绊脚石,有时恰恰是为自己铺路,帮助别人的同时即是帮助自己。在帮助别人时,任何一种努力都不会白付。

    小明一直都有抑郁症,整天心情不好。这天他搭公交车出去,在车上,人特别挤,幸好小明有座位。途中的一站上来了一位步履蹒跚的老人,在车上晃晃的站着,却没有人让座。小明所在的城市公车上似乎就没有让座的”礼仪”,是这些年人们都麻木了吗

    小明想起了前几天电视上关于让座的讨论,提高人文素质,要从细节做起。小明实在看不下去,就让老人坐了自己的座位。老人受宠若惊,连连感谢,称赞小明修养好,这也引起了全车人向小明投来赞赏和惭愧的目光,老人一路上与小明有说有笑,这让原本心情郁闷的他忽然开朗许多,此后小明又如法炮制,做了很多好事,真的就感到很快乐了。

    第三部分第45节:向他人寻求心理帮助7

    做了好事,帮助别人,获得别人的赞赏和肯定,那种成就感可以让本来阴郁的心情开朗不少,甚至可以忘却烦恼,让抑郁症的症状减轻。

    做一个热心肠的人,这绝对是个值得借鉴的治疗抑郁症的途径,因为这不但可以体现自我价值,还可以满足人人都有的虚荣心,但这是荣誉感、道德风范的虚荣心,值得提倡。大家可以尝试着多给身边需要帮助的人一些帮助,帮助他人,往往就是帮助自己,成就自己,快乐自己

    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

    下面是一位抑郁症患者心理咨询治疗的过程。

    1、刘女士基本情况

    年龄:32岁;受教育程度:大专;婚姻状况:已婚;社会经济地位:部门主管;外在表现:眼光呆滞、情绪低沉、面色苍白。

    2、既往生活史和当前生活情景

    刘女士是在朋友的建议下,才决定来医院进行咨询治疗的。从刘女士进门开始,她就很紧张、情绪低落、说话吞吐、时常欲言又止。医生一开始就向她表明了自己将设身处地真诚地帮助她,并向她介绍了心理咨询的有关情况。

    刘女士描述道:自己在最近一段时间常常感到烦躁不安,还会毫无理由的向别人发怒发火,发完火后才觉得是自己的不对,又很后悔自责,还会经常无故哭泣。原本在单位的人际关系和家庭关系都是不错的,现在却完全变了,关系十分紧张。现在整天浑身无力,精力难以集中,对什么事都不感兴趣,什么也不想干,只想一个人躲在家里。有时还有自杀的念头,感到人活着真的是没啥意思。她怀疑自己得了精神病,丈夫和孩子也都说她精神有问题,家庭氛围十分紧张。

    当医生问她的生活经历时,刘女士很自豪,并且情绪明显好转,说道:自己出生在城市,父母都是事业单位的,在家全家人都很宠爱她,上面有两个哥哥,自己是老小。从小学到大学一直都是佼佼者,在一种优越的环境中长大,在一个效益很好的公司做部门主管,由于自己的业绩一直做得很好,公司老总很是赏识自己。在家庭生活中,各方面的条件都很好,丈夫现在也有自己的公司,孩子在寄宿小学上学,很聪明可爱懂事。最近,家里还新买了房和新买了车,生活条件可以说很是优裕。

    说到这儿,刘女士明显的优越感不知不觉地就流露了出来。但是,刘女士却一直不提她和丈夫的感情如何。

    于是,医生就问道:你们夫妻的感情如何呢刘女士这时的表情立刻就暗淡了下来,说道:彼此的思想和感情也很少交流,因为两人都忙于干事业,很少在一块。特别是最近一段时间,自己经常向家人发脾气,而使夫妻的关系更加紧张了。

    这时,刘女士还伤心的哭泣起来了,说丈夫不理解她、不顾家,对孩子缺乏爱心和责任感,经过医生的安抚后,刘女士的情绪才稳定下来,之后她不停地问医生是不是自己真的精神有问题了。

    治疗医生通过与刘女士的交谈,基本了解了刘女士的生活经历和当前生活情景,而且并发现刘女士有较高的求治动机,但是对医生的信任程度似乎还不够。于是,主治医生采取积极尊重、设身处地地理解和真诚帮助的态度,努力建立一种良好的咨询关系,鼓励刘女士倾诉并认真的去倾听,因而这次的咨询气氛还是比较和谐融洽的。

    3、分析评估与治疗过程

    通过和刘女士的谈话,主治医生未发现刘女士有幻觉和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主治医生还对刘女士进行了专业测试,刘女士得分为26分,属于轻度抑郁。

    于是告诉刘女士,她的精神没有问题,只是一般的心理障碍,她的情况属于抑郁性神经症。这在心理咨询中很多见,只要她配合是能够消除和治愈的。从刘女士的生活经历、环境以及其自身的人格特点,医生发现刘女士有追求完美的特性,但是,却缺乏勇气面对问题的真相,在遇到问题时尽可能的回避,并在潜意识中拒绝失败的事实。导致刘女士抑郁的主要原因是她对现在的婚姻状况不满,并且还可能有更深层次的东西,这种现实与理想的冲突在她的心里留下了很深的阴影。

    第三部分第46节:向他人寻求心理帮助8

    阿龙贝克是美国著名认知心理治疗专家,他提出过这样一个观点:”行为和情绪的中介是认知过程,不适应行为和不良情绪应从认知中去找原因。只有当认知中的不良成分被揭示出来,进行正确合理的再认知,并有效予以调整,不良情绪和行为才会随之得到改善。”根据以上观点及刘女士的具体情况,医生认为她比较适合认知治疗。

    之后,医生向刘女士解释了认知治疗的常规含义,并对她的情况作了简要的分析。给刘女士布置了以下几个任务:回去后想想在生活和工作中,自己最不满意的事情是什么什么可以让自己感到挫败自己心烦和不安的是什么认真思考,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并写下来,在下次咨询时带来,这样,第一次咨询就此结束。

    第二次刘女士再来的时候,主治医生打算进一步强化她的治疗动机,使其积极参与心理治疗,从而让刘女士正确地认识自己的问题。医生告诉她应该怎样改变自己不合理的信念,确立正确

    ...  </P></TD>

章节目录

你和快乐的距离:跟抑郁者聊天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高志鹏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高志鹏并收藏你和快乐的距离:跟抑郁者聊天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