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TD></TABLE>

    不断有朋友与小君联系,建议他回上海发展,他研究的项目在国内同样能赚大钱。小君对此毫无兴趣,小雅却非常感兴趣,利用回国探亲的机会,对有关方面进行了仔细的考察,并建立了一些关系。回美国后,她向公司提交了一份开发上海市场的计划书,深得老板的赏识,很快得到了提升,负责上海项目的开发。

    项目的发展非常顺利,不久公司决定在上海创建分公司,由她担任市场开发部经理。小雅是上海人,上海又是她事业起步的地方,所以回上海发展也是她的心愿,她希望丈夫与她一起回国发展,但是小君在美国有一流的实验室,他的事业也是蒸蒸日上,一些项目获得了国际大奖,而国内虽然潜力很大,但是目前还不具备他所需要的研究条件。他不反对妻子去创一番自己的事业,但他认为不一定非得到上海去,而小雅却认为她的事业只有在上海才能获得成功。

    夫妻俩谁也说服不了谁,渐渐出现了裂痕,最后终于分道扬镳。他们已经有了一个女儿,小君和女儿留在美国,小雅孤身一人回了上海,所有的人都说她疯了,而那时她只有一个念头:回上海干一番大事业。

    奇怪的是小雅离婚后并不怎么感到痛,她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工作上,没有休息日、没有社交、没有娱乐、没有休闲,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工作狂。天如人愿,小雅确实在上海干出了一番大事业,她的卓越业绩为公司赢得了巨大的利润,使小小的分公司一下子发展壮大了,她成了分公司里最受尊敬的人。她的显赫成就使她成为行业中引人注目的人物,也是各猎头公司追逐的对象。她终于被提升为上海分公司总经理,这也是她梦寐以求的职位。

    当小雅庆功宴过后回到家,莫名其妙地感到失落,她感到自己是那样的孤独,望着前夫和女儿的相片,眼泪竟扑簌簌地流了下来。她拨通了美国长途,女儿用欢快的声音祝贺母亲梦想成真,此刻她极想听到丈夫的声音,女儿告诉她,父亲正与另一个女人渡蜜月去了。小雅的喉头一下子哽住了,什么话也说不出来,她突然感到自己牺牲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离婚的伤痛异乎寻常地膨胀起来。她感到她的内心一直深爱着丈夫和女儿,她渴望回到他们身边,但是丈夫将与另一个女人在美国过着中产阶级稳定而富裕的生活,而这一切原来应该是属于她的生活,是她把它拱手让给了别人。她不明白自己当初怎么会这么傻。

    她深深地陷入回忆中,整夜整夜的失眠,每天早晨醒来就感到累,提不起精神,她得费好大的劲才能起床,常常上班迟到,甚至不去上班,她对一切失去了兴趣,做事开始拖拉,经常出错,工作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她不断受到批评,再后来她被降了职,她更加消沉了,出现了厌世情绪,她感到自己活着一点意义都没有,她完全坠入绝望的深渊,丧失了最基本的求生愿望和生活勇气。

    案例分析

    这个案例再一次说明成功能够导致抑郁。

    工作提升往往带来社会和经济地位的改变,也伴随着更大的责任与压力,所以提升本身就能导致抑郁,因此当一个人实现了他梦寐以求的目标时,他患抑郁症的风险就会骤然上升。另外许多成功者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他们周围充满着激烈的竞争气氛,它使人们变得孤独,难以找到知音。在成功的过程中,他们牺牲了某些有价值的东西,如家庭关系和友谊等。一旦他们达到自己确立的目标时,可能会突然意识到所失去的一切。于是他们会认为他们作出的牺牲太不值得。

    第二部分第38节:你可以靠自己打败抑郁10

    其次,成功也可能激起悲伤感,因为任何目标的实现几乎都包含着终结。”完了”的感觉与”我从这儿再接着朝哪儿走”的疑问结合起来,便会激发抑郁以及对自我价值的反思。所以当人们达到最辉煌的顶点,当人们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时,抑郁便汹涌而入。这也是一些名人在功成名就之后走上了自杀道路的原因。

    小雅的抑郁也是在她经过奋力拼搏终于实现自己目标的那一刻降临的。在一路拼搏的过程中,她曾经有过两次登天的感觉,第一次是在获得爱情时,她成了一个幸福的人;第二次是在事业获得初步成功时,她成了一个自信的人。但是当她不顾一切牺牲了生命中最重要的爱情,最终获得事业的成功时,登天的感觉却再也没有出现,相反她体验到了抑郁,她彻底否定了自己以往的价值观,坠入了痛苦的深渊。

    其实刚离婚时,小雅之所以没有感到强烈的疼痛,是因为她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我成功的那一刻”。为了那一刻,她可以不顾一切,所有妨碍她事业成功的东西都可以抛弃掉,她的人格完全在超我的控制下,本我受到了严重的压制,她再也听不到自己内心的声音。但是小雅并没有为成功的那一刻作好准备,她没有考虑过那一刻之后接着往哪儿走,那一刻就成了她生命的顶点,当她到达顶点之后,前面就只有下坡路了。因为没有新的目标需要奋斗,超我不再被需要而隐退,此刻本我觉醒,于是她在本我的驱使下,对以前的价值观进行了反思,这时她才发现爱情是她生命中无法割舍的东西,却被她抛弃了,当她知道她已经无法挽回她的爱情了,于是她陷入了绝望,她的精神承担不起她所犯下的错误,她受到自己内心的严厉谴责,于是她用破坏自己的成功来惩罚自己。

    一个人如果找不到生命的意义,就会导致一种存在上的虚空,从而引发存在性精神病。这类症状会引起绝望情绪,常常导致一个人的自毁。

    一个人能发现自己所处的位置对这个人的精神健康十分重要,我们对某种环境的感知可能会被曲解。小雅以为她走到今天这一步,已经无法挽回她的错误,她再也得不到幸福。也许她要回到从前的家庭中去已经不可能,但是这并不等于说她再也不能获得幸福,只要她心里还有爱,只要她对自己充满信心,只要她努力争取,她可以为自己重新创造一个家庭,她可以拥有新的幸福。

    但是要找到幸福,小雅必须首先在心里告别上一段爱情,她必须接受事实,让这段爱情永远安息。她可以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举行一个告别仪式,以此为界,从此平静地面对这段爱情。当她安顿好这段爱情之后,就会停止对自己的惩罚,重新找到自信。

    心理医生必须帮助小雅运用反省和自我超越来形成关于她所处位置的看法。小雅发展到目前这个程度,她个人已经对周围环境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人们对她抱有很大的期望,她人生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价值也得到了实现,她已经拥有比较雄厚的社会资源和比较强大的精神力量来掌握自己的命运,而对这一切,她必须有感知。她只有告别过去,对自我进行一次深刻的反思,才有可能发现自己位置的特殊意义,才有可能走出抑郁,去实现一种新的精神命运。

    当小雅对自己的位置意义有了感知,就会努力改变自己,她会发现自己变得更加成熟,对自己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她更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她会改变自己以往的处世方法,她会关注自己内心的需求,并把自己的需求规范到合理的、能够实现的范围内,于是她会发现自己变得更加有力,她就会有更加强大的心理能量,来实现她新的人生目标。

    第三部分第39节:向他人寻求心理帮助1

    第五章向他人寻求心理帮助

    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在他的玩具沙箱里玩耍,一块大石头挡住了他的玩耍过程。他想把石头搬出沙箱,他一次又一次地努力,但怎么也搬不开。他的爸爸对他说:”你为什么不用尽你全部的力量呢”小男孩感到莫名其妙,”已经把力量用完了呀”爸爸回答道:”你并没有用尽你全部的力量你可以请求我的帮助。”

    人生的道路上,没有人可以完全靠自己发挥全部的潜力而实现目标。在这条路上,我们都需要别人的帮助。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必要时,寻求他人的帮助也是一种力量

    与别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专家曾研究过,人际关系不好,性格孤僻或跋扈、有缺陷,容易导致抑郁症,抑郁又会进一步使人际关系恶化,这是一种恶性循环。

    曾经有实验证明,人在情绪平稳时,内分泌活动也处于平稳状态。当人际关系紧张时,随着情绪的变坏,血液和尿中儿茶酚胺含量明显升高。其中肾上腺素与人体代谢和心血管及其它器官的活动有密切关系。儿茶酚胺的增高,可促进血脂增高,引起动脉硬化,甚至使血小板聚集,阻塞小动脉,造成心肌梗死。

    如果心境常处在压抑状态,可使血压调节系统失调,引起血压升高。当长期处在高度应激状态下,还会引起内分泌紊乱,致使抗胰岛素分泌增多,引起胰岛素相对不足,出现糖代谢障碍而导致糖尿病。妇女则会出现排卵功能异常、月经紊乱、痛经等现象。常处在应激状态下的人们,还容易发生溃疡病。

    所以良好的人际关系,将有助于增强人的免疫力。因为周围的人友好和睦,大度认真,在愉快的一整天时间里,不被不良情绪困扰,将使一个人的循环系统达到最佳状态:血流畅通无阻,呼吸气顺畅达,正确的神经兴奋,代谢抗性强,免疫力更强更持久,因此,毫无疑问这些更加有利于他们自身的卫生保健。可以看出,良好的情感氛围,有利于身心健康和长寿,这比任何”药”更有效。

    为什么有的人人缘好,有的人人际关系很差呢同一个生活圈子里的人,为什么有的人被众人敬仰和喜爱,而有的却是人神共愤,众人皆厌呢这当然取决于自身。

    猫头鹰急促而忙碌地在树林里飞着。一旁的斑鸠好奇地问:”老兄,你究竟在忙什么”猫头鹰气喘吁吁地回答:”我在忙着搬家。”斑鸠疑惑不解地再问:”这树林不就是你的家吗你干吗还要再搬呢”此时,猫头鹰叹着气说:”在这个树林里,我实在住不下去了,这里的人都讨厌我的叫声。”

    斑鸠带着同情的口气说:”你唱歌的声音实在聒噪,令人不敢恭维,尤其在晚上更是扰人清梦,所以大家都把你当做讨厌的人物。其实,你只要把声音改变一下,或者在晚上闭上嘴巴不要唱歌,在这林子里,你还是可以住下来的。如果你不改变自己的叫声,或夜晚唱歌的习惯,即使搬到另外一个地方,那里的人还是照样会讨厌你的。”

    人们常常抱怨,都是环境或别人对自己不好,所以就想借着换个环境,或结交新的朋友,来改变尴尬的境遇。但是人们却很少反省自己,人际关系的不顺畅或职场的不如意,究竟是自己的因素还是别人的因素所造成的。如果原因是出自本身的话,唯有改变自己才能让问题迎刃而解。否则,不断地换工作或认识新朋友只能是对生命的浪费,对问题的解决没有丝毫的帮助。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涉及到己方和对方的多种因素,如果长期不能处理好自己的人际关系,就值得自己反思了。当我们为人际关系苦恼时,不要一味抱怨命运的不公,也不要过多地指责他人的不是,正如”要获得别人的尊重,先要尊重别人”一样,不妨先试着改变自己。

    第三部分第40节:向他人寻求心理帮助2

    那么怎样才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呢

    首先要知人明己。就是要认清自己与外界的关系,加强自我修养,完善自己的人格,自觉地调整好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不要放任,不要自我膨胀,要懂得:”欲人之爱己也,必先爱人;欲人之从己也,必先从人。”要多看别人的长处,取长补短。对人要礼貌热情,平等待人,多尊重,少苛求。”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

    其次,适时调整”角色变化”也很重要,能站在对方的角度为他人着想是好的人际关系的关键所在。当角色变化时,要审时度势,保持心境轻松平稳,不要总是保持老观念、老做法,要适应新的环境,对各种各样的不良刺激,要泰然处之。做到修身养性,使心境处于平稳、乐观状态。气血调和,精神愉快,就会少生病或不得病。

    最重要的是,人之相知贵在知心。如果”人心隔肚皮”,”逢人只说三分话”,与人说话,躲躲闪闪,讳莫如深,就容易使人产生距离感。所谓莫逆之交,相逢恨晚的人,大都是彼此知心者。

    通过沟通,敞开心扉

    当我们独步人生,在面对种种困难,甚至举步维艰,悲观失望的时候,我们也许会在茫茫征途中看不到一丝星光,在长路漫漫中走得不潇洒浪漫。但带着亲人朋友的鼓励,听着来自远方的呼唤,就能让自己获得力量,闯过难关。

    治疗抑郁症最重要的是与别人交流。只有向医生咨询治疗,敞开自己的心扉,才能找到病候,对症下药。

    抑郁者能否敞开心扉是治疗抑郁的关键。让抑郁者敞开心扉,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难,是因为心理上的某种顾忌。对于很多抑郁者而言,承认自己有抑郁症就是一个很大的心理忌讳,更别说去积极主动的配合医生治疗。绝大多数抑郁症患者不愿公开病情,有的向单位请假看病,谎称得了别的病,开药回来,也是背着人偷偷地吃。这间接说明,社会上很多人对抑郁症认识不足,将它误认为神经衰弱、精神分裂,对患者抱以冷眼或歧视,背后传播流言蜚语,让那些本已伤痕累累的心灵雪上加霜,不敢袒露自己的苦闷。

    这些担忧与苦闷其实多是抑郁者给自己设下的心理圈套,从而延误了病症的治疗,导致一些不必要的悲剧发生。其实人们的认识是否全面,看法是否公正都是别人的事,抑郁症患者首先要过自己这一关,要对抑郁症有正确的认识,多与别人交流,敞开心扉,放心去治疗抑郁。

    现实生活中,我们都渴望得到友谊、理解、真诚可是我们常常感到难以如愿。其实,只要我们敞开心扉,它们就会像阳光一样洒满我们的心房,照亮我们的生活。

    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来一个冷风,凛冽寒冷刺骨,结果行人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因为觉得春意上身,于是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南风获得了胜利。

    哲人说,你对待别人的方式,也就是别人对待你的方式。试着敞开心扉,去接纳别人,包容别人。世界本来就是多元化的,没有必要非得让你的价值观至高无上,没有必要让每一个人都认同你,没有必要一条道走到黑。人生本该丰富多彩,何必自寻烦恼即使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何不试着了解一下别人的世界如何你也许会发现,别人也在承受孤单,也在渴望你的认同。

    那么作为旁观者或家人朋友如何与抑郁者交流呢

    首先要有充分的共处时间,营造舒适轻松的气氛。人在很放松、没有防备的状态下才能敞开心扉。

    第三部分第41节:向他人寻求心理帮助3

    其次是沟通技巧。不要试图一句话击中要害,一眼看穿问题,一定要有耐性,去了解他的情绪状态,了解他的立场,了解他的心理活动。站在他的立场上,最好能在某方面任何方面都可以上产生共鸣,激发他倾诉的**。比如,当他发现在某个问题上有共同语言,能谈得来的时候,他更容易和你深入交流,你才能在心理上靠近他。如果他有躲闪和拒绝,不要试图坚持,否则会引起他的反感和抵触,那以后就很难再继续了,可以换个时间换个环境再说,慢慢来。

    最关键的还是耐心,有爱心的耐心。

    在日常生活中的我们更不要带着异样的眼光看待别人,心中带着足够的空间审视周围,让彼此的心灵能够更好的沟通,事物也会更加美好。用真情注入,事物也会更加美好。打开我们的心扉,让心灵更好沟通的同时,也抹去那些错误的认知。

    向别人寻求心理帮助

    很多数据和事实一再说明了这样一个令人感到遗憾和痛心的现象:有心理障碍并想不开的人,大多数都是从来没有寻求过心理帮助。歌手陈琳如果在抑郁初期得到周围亲人和朋友的重视,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和药物治疗,就完全可以避免悲剧的发生。现实中多数人还是回避自己的心理问题,不去勇敢地正视和面对它,没有积极地进行规范治疗,结果导致自杀事件屡屡发生。

    了解抑郁,才能更有效地远离抑郁。越早去面对心理创伤,就会越早走出心理创伤的阴影。可是对很多经历创伤的当事人来讲,做这样的决定是很艰难的事情。

    有的人一旦做出决定,会觉得放松,有一种完成任务的感觉,而另外一些人会觉得以前的经历可能有帮助或是没有帮助。如果是后者,他们可能比较谨慎和焦虑,担心要找的心理治疗师对自己是否有帮助。有些人是第一次寻求心理咨询师来解决多年的心理创伤,而另一些人以前曾经试过,无论如何,他们都可能很紧张,犹豫、观望,不断地去寻找那些值得他们信任的证据,以便让自己获得帮助的时候,感到更加安全。

    有一些抑郁症患者完全是自愿来寻求心理帮助的,而另外一些患者是被别人说服甚至是他人施加压力后才寻求心理帮助的。如果是后一种情况,往往是爱人、父母,或者朋友。能够得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对患者的治疗和恢复有很大益处。有时候当抑郁者的心理创伤并不被家人及朋友理解,甚至反而严重影响到他们的生活。因为在寻找医生治疗的创伤人士中,寻求心理帮助的原因往往是人际关系陷入了糟糕的境地。

    很多人之所以不会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更多的原因是不敢面对那些让自己恐惧多年的心理创伤或者事件,害怕回到真实的生活中。然而,对于我们人类的每一次进步和发展,不都是一次一次地面对恐惧和死亡之后才获得重生的吗心理治疗师知道怎样与经受创伤的患者一起去面对,去解决。所以,抑郁者大可以放心去寻求心理帮助。

    正如前一章节提到的,抑郁症是患者基于自己的偏

    ...  </P></TD>

章节目录

你和快乐的距离:跟抑郁者聊天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高志鹏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高志鹏并收藏你和快乐的距离:跟抑郁者聊天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