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TD></TABLE>

    后有这样的回忆:“犹忆十年前和尚偶过上海,向坊间购请仿宋活字印经典。病其字体参差,行列不匀,因发愿特写字模一通,制成大小活字,以印佛经。还山依字典部首逐一书写,聚精会神,日作数十字,偏正肥瘦大小稍不当意,即易之。期月后书至刀部,忽中止。问其故,则曰:刀部之字,多有杀伤意,不忍下笔耳。其悲悯恻隐,有如此者。”

    持戒精神

    在弘一大师看来,任何会引起杀生、伤生意念的物事都是残忍的。如此大慈大悲的心怀,体现着他的高僧形象和彻底的持戒精神。

    护生画集由马一浮先生作序。他在序言中十分感佩大师的用心:“假善巧以寄其恻怛;将凭兹慈力,消彼犷心。可谓缘起无碍,以画说法者矣吾愿读是画者,善护其心”

    弘一大师向来把护生看作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十分重要和必须严肃对待的事。细心的读者可以在品读丰子恺写于1926年的随笔法味的时候了解到这样一个细节:

    七岁的p儿从外室进来,靠在我身边,咬着指甲向两和尚的衣裳注意。弘一师说她那双眼生得距离很开,很是特别,他说:“蛮好看的”又听见我说她喜欢书画,又喜刻石印,二法师都要她给他们也刻两个。弘一师在石上写了一个“月”字弘一师近又号论月一个“伞”字,叫p儿刻。当她侧着头,汗淋淋地抱住印床奏刀时,弘一师不瞬目地注视她,一面轻轻地对弘伞师说:“你看,专心得很”又转向我说:“像现在这么大就教她念佛,一定很好。可先拿因果报应的故事讲给她听。”我说:“杀生她本来是怕干的。”弘一师赞好,就说:“这地板上蚂蚁很多”他的注意究竟比我们周到。

    第二部分

    “护生”创意2

    如果说弘一大师哀老鸭命运,不忍书写刀部诸字听起来颇有悲怆之感,提醒丰子恺地板上蚂蚁很多看起来颇具仁慈之心的话,那么,他后来写的白马湖放生记则可以知道他在放生活动中的兴高采烈之态详见白马湖畔一章。培养众生的护生意识弘一大师持戒精神不仅表现为自己的身体力行,还表现在为读者的考量上。他于1928年农历九月十二日10月24日写信给丰子恺,阐述了他对护生画集读者对象的意见:“今所编之护生画集,专为新派有高等小学以上毕业程度之人阅览为主。”又说:“今此画集编辑之宗旨,前已与李居士陈说。第一,专为新派智识阶级之人即高小毕业以上之程度阅览。至他种人,只能分获其少益。第二,专为不信佛法,不喜阅佛书之人阅览现在戒杀放生之书出版者甚多,彼有善根者,久已能阅其书,而奉行惟谨。不必需此画集也。近来戒杀之书虽多,但适于以上二种人之阅览者,则殊为希有。故此画集,不得不编印行世。能使阅者爱慕其画法崭新,研玩不释手,自然能于戒杀放生之事,种植善根也。”

    弘一大师在此处不仅提出了读者对象的意见,还意识到以艺术手段培养读者戒杀护生的意识问题。弘一大师重视护生画集,还可以从他十分关心护生画后几集的编绘出版中看得出来。1939年,弘一大师收到丰子恺第二集护生画的画稿时就曾希望将护生画继续下去。他给丰子恺写信说:“朽人70岁时,请仁者作护生画第三集,共70幅;80岁时,作第四集,共80幅;90岁时,作第五集,共90幅;百岁时,作第六集,共百幅。护生画功德于此圆满。”而他在给第二集护生画写的跋文中又这样说道:“己卯秋晚,续护生画绘就,余以衰病,未能为之补题,勉力书写,聊存遗念可耳。”此时弘一大师已年迈体虚。大师抱病书写,可见他对护生画的执着。对于出版后几集的护生画,弘一大师自知不可能活得那么长久。为了使这一计划顺利实现,他于1941年也就是他圆寂的前一年先后给李圆净和夏丏尊写了语重心长的信,详细交代了如何协助丰子恺提前完成作画,再依时陆续出版的做法。他认为护生画前两集出版流布之后“颇能契合俗机”,希望李圆净和夏丏尊能尽全力促成此事。弘一大师在写了这封信后,似乎还是放心不下,又在农历六月初六联名给二人写了信,10天后再次给夏丏尊去函,曰:“护生画续编事,关系甚大。务乞仁者垂念朽人殷诚之愿力,而尽力辅助,必期其能圆满成就,感激无量。”弘一大师一生都重视“护生”。对编绘护生画是如此,在其他日常生活中亦是如此。比如他在1940年春写信给妙慧法师:“兹拟做大漉水囊一件,兹送上竹圈一个,即以白布缝于此上。此竹圈,系林居士物,乞代告知,即以此赠与余,为感。送上洋一元,乞代购白布。以能漉水,而小虫不得出者为宜。费神,至感。”大师为防伤害小虫而将食用水用“滤水囊”滤水。此一点一滴之小事均体现了他的护生精神。

    有些人也许在评论护生画集的时候会存有一种肤浅的认识,以为护生画中所宣扬的思想过于浅显,弘一大师并不值得为此特别重视。这其实是不了解弘一大师的持戒精神的一种表现。陈慧剑在弘一大师戒律思想溯源一文中讲到弘一大师宏律、持律的见地与行履时为人们归纳了很好的结论。他说:“处于佛门风气陵夷的末世,佛教仍待出家人严持戒律才能振兴;出家不仅要严持戒律,持一分算一分”又说:“在佛门戒坛,应回归本位,不要好高骛远,不可滥传戒法;比丘比丘尼受戒,或居士们受戒,不必贪多,更要明了每一戒的精神,能持几戒便受几戒;不管是出家戒、在家戒,还是沙弥戒、菩萨戒,都应随分受。”陈慧剑先生在这里论述了弘一大师的宏律持戒见解,我以为完全可以移用来看待大师在编绘护生画集时的用心。弘一大师在受持戒律的问题上的随分量力思想是很明显的。他在论述佛教的十大宗派时就以为各宗派一律平等,没有贵贱之分,大乘、小乘的信奉也因人而异,量力而持。他在律学要略中也说:“应先自思量:如是诸戒能持否万不可受而不持且就杀生而论,未受戒者,犯之本应有罪;若已受不杀生戒者犯之,则罪更加重一倍,可怕不可怕呢你们试想一想,如果不能受持,勉强敷衍,实是自寻烦恼。”这些话既说明弘一大师要求受戒者遵守戒律,同时也表明了他希望出家、在家信众在持戒问题上的量力持戒的态度。虽然只是不杀生戒,一旦持受则须严格遵守。这是长养慈悲心,也是弘扬佛教的途径之一。为此,弘一大师才在护生问题上一丝不苟、始终如一。常言道,涓涓细流汇大海。我们很难设想,一个不在细微品行上持守的人能够成为大德的。同理,弘一大师之所以能在每一个具体的持戒问题上认真严格的对待,持之以恒、一以贯之,他才能成为被人们广泛景仰的大德大师。综上所述,弘一大师在编绘护生画集过程中的一切用心皆体现了“盖以艺术作方便,人道主义为宗趣”的原则。他律己严,亦为培养他人的爱心和持戒向佛而用心良苦。持久的影响护生画集由开明书店出版以后,社会反响热烈。尤其是在佛教界,更是广泛流传,诸如大中书局、**轮书局、大雄书局、佛学书局等相继印行,一时其版本有15种之多。其中有的注明出版单位,有的没有版权页可考。而就印数而言,每版少则1500本,多则5000本这在当时,其印数已是十分可观的了,这些数字相加,护生画集流布之广可想而知。中国保护动物会还发行了由黄茂林翻译的英译本,此外也有日译本发行。直至今日,护生画集仍在佛教界内外不断地以各种形式出版发行,并且也有采用护生画为蓝本,配以其他文字宣传或制成书签、礼卡等以在更大的范围内流传,有的还别出心裁,将护生画中的诗文谱曲传唱。这些事实足以说明护生画的长久生命力。同时,也为人们从一个侧面了解体会弘一大师的持戒精神提供了帮助。

    第三部分

    歌曲寻绎1

    李叔同可谓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位艺术全才。在他的艺术生涯中,金石书画、诗文、戏剧、音乐和艺术教育等样样涉及且成就非凡。

    歌曲总说

    李叔同在俗时和出家后作有大量脍炙人口、荡人心魄的歌曲。这些歌曲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润泽过千万青少年的心田,有的甚至在今天仍是人们乐于咏唱的曲目。

    根据目前的考证结果,李叔同的歌曲有近百首。这其中有他作词作曲的,也有作词而选曲的;有他配曲选词的,也有他作曲别人作词的他的歌曲丰富多彩,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辉煌的一页。

    值得一提的是,在李叔同开始创作歌曲的时候,其实也正是中国近代音乐发端之际。他的贡献实际上也就有了拓荒性的意义。我们知道,中国近代音乐,或说得更具体中国近代歌曲,除了民歌之外,实际上是从学堂乐歌开始的。而在学堂乐歌的创作上又以沈心工与李叔同两人的表现尤为突出,此外曾志忞也具有相当的成绩。汪毓和先生所著的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一书中,对清末民初的歌曲作者进行了一番比对介绍之后,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总之,李叔同的许多歌曲在艺术水准上是超过了他的同时代人。”这段评价值得人们玩味。

    对于李叔同的歌曲,有学者将其大致分为三类,即:爱国歌曲,如祖国歌我的国等;抒情歌曲,如春游送别歌早秋等;哲理歌曲,如落花晚钟等。这当然是李叔同歌曲的基本情况,如要细分,还可以从这三者中再分出所谓的“古诗词新曲”、“歌曲小品”、“弘法歌曲”等等。李叔同作歌词,受中国传统诗词影响颇深,个别的也受到了日本歌曲作者的熏染。他的歌词,往往声情并茂,韵味十足。他偏爱选取欧美曲调,像意大利的贝里尼、德国韦伯的歌剧选曲,英国的麦肯齐、胡拉的合唱曲,美国的福斯特、奥德威、海斯的艺人歌曲,乃至欧美的赞美诗、儿童歌曲、民歌等都成了他的选择对象。此可谓李叔同歌曲的一大特色。当然,李叔同自己也作曲,比较有名的早秋春游留别等也都优美动听,并且成了中国近代较早用西洋作曲法创作的歌曲。

    李叔同创作的歌曲虽多,但由他本人结集出版的只有国学唱歌集一本1905年5月初版,次年5月再版,上海中新书局国学会发行。除此之外,在他编辑的音乐小杂志白阳杂志上也只发表了我的国春郊赛跑隋堤柳春游四首。相比之下,李叔同的歌曲,大都收集在别人编的歌曲集里,主要有:中文名歌五十曲丰子恺、裘梦痕合编,1927年8月开明书店、中国民歌选钱君匋编,1928年9月开明书店、仁声歌集杜庭修编,1932年12月仁声印书局、李叔同歌曲集丰子恺编,1958年1月音乐出版社。而上海音乐出版社于1990年9月出版的李叔同弘一法师歌曲全集则是相对收集李叔同歌曲较全且编辑较严谨的一本,共计74首。本节即是对这74首歌曲分题别类地作一番探寻演绎,以期通过这样的工作,使读者对李叔同的歌曲创作情况背景、心境、影响等,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为李叔同歌曲研究提供一条线索。相信这项工作还是有必要的。

    国学唱歌集十五首:谱以新声,仍其古调

    1905年初版的国学唱歌集**收录21首歌曲,其中前15首分别采用诗经楚辞以及古诗词曲为歌词,李叔同配曲;另6首则为“杂歌十章”。这里仅说前者。

    毫无疑问,这15首歌曲是被李叔同视作国学唱歌集之主干的。他将这十五首歌葛藟繁霜黄鸟无衣离骚山鬼行路难隋宫扬鞭秋感菩萨蛮蝶恋花喝火令柳叶儿武陵花分成“扬葩”“翼骚”“修诗”“摛词”“登昆”五个部分。从选词、配曲的情况看,李叔同显然是有意弘扬国学。他在序言中是这样说的:

    乐经云亡,诗教式微,道德沦丧,精力灾摧。三年以还,沈子心工、曾子志忞介绍西乐于我学界,识者称道毋少衰。顾歌集甄,佥出近人撰著;古义微言,非所加意,余心恫焉。商量旧学,缀集兹册,上溯古毛诗,下逮昆山曲,靡不鳃理而会粹之;或谱以新声,或仍其古调,颜曰国学唱歌集,区类为五:

    毛诗三百,古唱歌集,数典忘祖,可为于邑,扬葩第一;

    风雅不作,齐竽竞嘈,高矩遗我,厥惟楚骚,翼骚第二;

    五言、七言,滥觞汉魏,环伟卓绝,正声罔愧,修诗第三;

    词托比兴,权兴古诗,楚雨含情,大道在兹,摛词第四;

    余生也晚,古乐靡闻,夫唯大雅,卓彼西昆,登昆第五。

    第三部分

    歌曲寻绎2

    李叔同在这里已说得十分透彻,他是根据当时的情况,倍感“古义微言,非所加意”,从而“余心恫焉”。李叔同颇费苦心地把这些歌分为五类,“或谱以新声,或仍其古调”。只是非常遗憾,歌集中的每一首歌曲均未注明词曲作者,所以后人就很难确考这“新声”、“古调”究竟在哪几首中表现出来的。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李叔同在这十五首歌中有配国外之曲的,比如行路难原曲是美国艺人歌曲nstrelsong罗萨李rosalee;而歌词也有李叔同自作的,如“摛词”部分的喝火令便是。

    李叔同在编国学唱歌集时,在书中是附以简谱的。这在他当时看并没有什么不妥,可是他于次年1906年在日本办音乐小杂志时,对此举感到后悔了。他在音乐小杂志中的一篇昨非录里写道:“十年前日本之唱歌集,或有用1234之简谱者。今者自稚园唱歌起,皆用五线谱。吾国近出之唱歌集与各学校音乐教授,大半用简谱,似未合宜。”于是他又说:“去年余从友人之请,编国学唱歌集,迄今思之,实为第一疚心事。前已函嘱友人,毋再发售,并毁版以谢吾过。”

    然而,不知是他的友人未收到信,还是未听从他的意见,国学唱歌集于1906年5月照样再版发行了

    国学唱歌集“杂歌十章”:男儿自有千古,莫等闲觑

    所谓“杂歌十章”,共包括六首歌,即哀祖国爱化身男儿婚姻祝辞各一章,出军歌五章。它们虽作为国学唱歌集的附录,却都是李叔同早期歌曲创作的重要作品。像化身,它是李叔同的第一首弘法歌曲后文详谈,其他诸歌,在当时也都十分流行。

    综观这六首歌,颇有一些男儿以国为家、炉冶群贤的味道。他哀祖国:

    小雅尽废兮,出车采薇矣;豺狼当途兮,人类其非矣。凤鸟兮,河图兮,梦想鸟劳矣;冉冉老将至兮,甚矣吾衰矣。哀祖国

    仅仅是哀祖国还不足以明志。他以为:

    男儿自有千古,莫等闲觑。孔、佛、耶、回精谊,道毋陂岐。发大愿作教皇,我当炉冶群贤。功被星球十方,赞无数年。男儿

    于是,他又有了“一轮红日东方涌,约我黄人捧”的出军歌歌词后录。即便是像爱婚姻祝辞这样的歌,同样也展现出宏大宽阔的胸襟:

    爱河万年终不涸,来无源头去无谷。滔滔圣贤与英雄,天地毁时无终穷。愿我爱国家,愿国家爱我,愿国家爱我,灵魂不死者我。爱

    诗三百关雎第一,伦理重婚姻。夫妇制定家庭成,进化首人群。天演界,雌雄淘汰,权力要平分。遮莫说男尊女卑,一般是国民。婚姻祝辞

    早在1905年李叔同就提倡男女平等,这不就是宽大胸襟的最佳体现么

    四首单章歌曲的歌词均由李叔同所作。男儿和化身采用的是美国作曲家洛厄尔梅森的赞美诗上帝,我靠近你的曲调。爱采用美国作曲家布拉德布里e的曲调。哀祖国则采用了法国儿歌月光audairdelalune的曲调。婚姻祝辞作曲者不详。

    出军歌是当时较为流行的一首学堂乐歌。作曲者不详,词则由李叔同根据清末诗人黄遵宪18481905年的军歌二十四章编配。李叔同编此歌时,正值黄遵宪辞世之年,是否有纪念意义,尚不能断定。

    出军歌歌词五章

    第三部分

    歌曲寻绎3

    四千馀岁古国古,是我完全土。二十世纪谁为主是我神明胄。君看黄龙万旗舞,鼓鼓鼓

    一轮红日东方涌,约我黄人捧。感生帝降天神种,今有亿万众。地球蹴踏六种动,勇勇勇

    绵绵翼翼万里城,中有五岳撑。黄河浩浩流水声,能令海若惊。东西禹步横庚庚,行行行

    南蛮北狄复西戎,泱泱大国风。蜿蜒海水环其东,拱护中央中。称天可汗万国雄,同同同

    剖我心肝挖我眼,勒我供贡献。计口缗钱四万万,民实何仇怨国势衰颓人种贱,战战战

    化身:众生皆仙

    化身恒河沙数,发大音声。

    尔时千佛出世,瑞霭氤氲。

    欢喜欢喜人天,梦醒兮不知年。

    翻倒四大海水,众生皆仙。

    这首化身是一个四部合唱,作于1905年,收在李叔同自编的国学唱歌集里。从目前能够考察到的资料来看,化身当是李叔同的第一首弘扬佛教的歌曲。虽然他当时还是一位风流倜傥的红尘中人。值得注意的是,李叔同写的虽是弘法歌曲,却配上了美国作曲家洛厄尔梅森loason,17921872的赞美诗上帝,我靠近你的曲调。这多少说明李叔同很早已具备宽广的宗教胸怀。

    这便使人想起另外几件事来。1917年,李叔同在写给尚在日本留学的弟子刘质平的一封信中嘱咐道:“不可心太高,心高是灰心之根源也。心

    ...  </P></TD>

章节目录

说不尽的李叔同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陈星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陈星并收藏说不尽的李叔同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