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TD></TABLE>

    十七日十八日十九日,讲三皈五戒、观音菩萨灵感及净土法门等。

    十九日下午返净山。

    二十一日为亡母冥诞,开讲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五月一日讲竟。

    初三日为灵峰蕅益大师圣诞。午后讲大师事迹。

    六月七日,始讲四分律戒本疏行宗记二十一日,第二册讲竟。

    七月三十日,为地藏菩萨圣诞。午后讲九华山事迹大意。

    八月五日,为亡父讳日,开讲普贤行愿品偈颂。七日讲竟。听者甚众,大半为耶教徒也。

    二十三日,性愿老法师到净峰。二十五日,请讲佛法大要。

    二十七日讲讫。每日听众百人左右。

    十月将去净峰,留题云:“乙亥四月,余居净峰,植菊盈畦。秋晚将归去,犹含蕊未吐,口占一绝,聊以志别:我到为植种,我行花未开。岂无佳色在,留待后人来。”

    二十二日去净峰,到惠安城,遇诸居士留宿。

    二十三日上午到科峰寺讲演,并为五人证受皈依。下午到泉州。

    十一月十九日,复到惠安城,寓黄善人宅。

    二十日到科峰寺讲演,并为十人证受皈依。

    晚年的弘一大师在福建二十一日上午为一人证受皈依。下午乘马,行二十里,到许山头东堡,寓许连木童子宅。

    二十二日,在瑞集岩讲演。

    二十三日二十四日在许童子宅讲演。并为二十人证受皈依及五戒。

    二十五日上午到后尾,寓刘清辉居士菜堂。下午讲演。

    二十六日上午到胡乡,寓胡碧连居士菜堂。下午开讲阿弥陀经。

    二十八日讲经竟,为十七人证受皈依及五戒。

    二十九日上午到谢贝,寓黄成德居士菜堂。三十日讲演。

    十二月初一午到惠安城,寓李氏别墅,今为某小学校。

    初二日,到如是堂讲演,听众近百人,

    初三日到泉州,卧病草庵。

    第二部分

    闽南弘法3

    这真是为弘法而轻身了,弘一大师如此不知疲倦地在惠安弘法,直到病倒。然而,弘一大师蒙佛天加被,至1936年春,道体还是逐渐康复了。

    开学日讲话丙子年1936年正月,弘一大师关心的佛教养正院举行了开学仪式。此时大师仍在病中,并未痊愈,但他仍是抱病参加了在南普陀寺的开学日。他对青年佛教徒讲了话,他说:“养正院在外面的名誉是很好的。这是因为由瑞今法师主办,又得到各位法师的热心爱护的结果。我这次到厦门来,能到你们这里来参观,心里高兴得很。”

    接着,弘一大师对大家关心他的病情表示了感谢:“我在泉州草庵大病时,承诸位写一封信来,各位都签了名,慰问我的病状;并且又承诸位念佛七天,代我忏悔,都使我感激万分再过几个月,我就要到鼓浪屿去方便闭关了。时间大约颇长,怕不能时时到会,所以特发心来和诸位叙谈叙谈。”

    这天,弘一大师对青年佛教徒们讲了四个问题:惜福、习劳、持戒、自尊。他认为这四项都是青年佛教徒应该时时注意的问题。

    郁达夫拜见大师深受佛教界爱戴的弘一大师同样受到文学界的崇仰。1936年末,文学家郁达夫也来拜见了大师。

    郁达夫对于大师的仰慕之情是十分真诚的。他以为,当今中国的法师,严格遵守戒律,注意于“行”,也就是注意于“律”的和尚,从他本人认识的许多出家人中间算起来,总要推弘一大师为第一。他仰慕大师,但由于阴差阳错,长期以来他未能见大师一面。这回,他刚从台湾到厦门,就在1936年12月30日下午由星光日报记者赵家欣陪同游览南普陀寺。在这古刹净寺的氛围之中,他提出了要拜见弘一大师的要求。赵家欣认识广洽法师,就请广洽法师向弘一大师通报。第二天上午,赵家欣和广洽法师一起来到郁达夫下榻的天仙旅社,陪同他渡海至鼓浪屿日光岩访问弘一大师。

    郁达夫终于见到了弘一大师,他的兴奋之情可想而知。郁达夫算是当时文坛上的一位知名人物了,但大师对他的名字却很陌生。郁达夫于1913年赴日本,而大师于1918年出家;当他以写小说而蜚声文坛的时候,大师已是脱离凡尘,一心研佛的人了。所以,他们虽然也能寒暄几句,但却没有深谈。临别的时候,弘一大师从屋里取出佛法导论寒笳集印光大师文钞等佛书送给郁达夫。不久,郁达夫就有了一首抒怀诗:

    不似西泛遇骆丞,

    南来有意访高僧。

    远公说法无多语,

    六祖传真只一灯。

    学士清贫弹别调,

    道宗宏议薄飞升。

    中年亦具逃禅意,

    莫道何周割未能。

    弘一大师在福建弘法时的身份证此后,郁达夫跟弘一大师有了交往,他还托大师代订佛教公论等。1937年1月18日,高胜进居士编弘一法师特刊刊于星光日报,题字者也是郁达夫。尤其是抗战非常时期大师赴各地弘法,由军方掌管的通行证也是郁达夫出面向一位师长朋友介绍而办妥的。

    闽南第十年

    这是弘一大师自初到闽南算起在这里居住的第十个年头。

    鼓浪屿日光岩,弘一大师曾在此会见郁达夫。为了对这十年作一个回顾小结,弘一大师在南普陀寺讲演之机作了一篇南闽十年之梦影,由大师讲,高胜进居士记录,其中不乏精彩的片段,他说:

    “我平生对于佛教,是不愿意去分别哪一宗哪一派的,因为我觉得各宗各派,都各有各的长处。但是有一点,我以为无论哪一宗哪一派的学僧却非深信不可:那就是佛教的基本原则,就是深信善恶因果报应的道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同时还须深信佛菩萨的灵感。这不仅初级学僧应该这样,就是升到佛教大学也要这样。”

    弘一大师又深有感触地说:

    “要晓得,我们出家人,就是所谓的僧宝,地位是很高的,在俗家人之上。所以品行道德仅能和俗家人相等,那是很难为情的了。何况不如又何况十分不如呢咳这样一来,他们看出家人,就要十分地轻慢,十分地鄙视。种种讥笑的话也要接连地来了。”

    第二部分

    闽南弘法4

    弘一大师说这段话,既是就现实中某些僧人的表现而言,也是就某些俗人偏见而言的。想当年他自己将要出家的时候,有一位住在北京的朋友写信劝告他,居然说:“听到你不要做人,要做僧去”大师当时听到这样的言语,感到十分痛心。他把这件事跟大家说了,然后就警策大家:

    “出家人何以不是人为什么被人轻慢到这地步我们都得自己反省一下。我想这原因都由于出家人太随便的缘故,就闹出这样的笑话来。至于为什么会随便呢那就是由于不能深信善恶因果报应和诸佛菩萨灵感的道理的缘故。倘若我们能够真正深信十分坚定的信,我想就是把你脑袋砍掉,也不肯随便的了。”

    弘一大师谈到自己,总是很谦虚,他说他近来依旧喜欢看记载善恶因果报应和佛菩萨灵感一类的书,还说他近来省察自己,觉得自己越弄越不像了。他希望自己的品行道德一天高尚一天,希望能够做一个改过迁善的好人。弘一大师越说越有感情:

    “回想我在这十年之中,在闽南所做的一切事情,成功的却很少,残缺破碎的居大半。所以我常常自己反省,觉得自己的德行实在欠缺。因此,近来我自己起了一个名字,叫二一老人。”

    他解释道:“什么叫二一老人呢这有我自己的根据。记得古人有句诗:一事无成人渐老,清初吴梅村临终前的绝句有一钱不值何消说。这两句的开头都有一,所以我一年来在闽南所做的事情,虽然不完满,而我也不怎么去求它完满了”

    这又为什么呢弘一大师说:

    “我只希望我的事情失败,因为事情失败、不完满,这才使我常常发大惭愧,能够晓得自己的德行欠缺,自己的修养不足,那我才可努力用功,努力改过迁善一个人如果事情做完满了,那么这个人就会心满意足,洋洋得意,反而增长他贡高我慢的念头,生出种种的过失来。”

    原来,弘一大师是在要求自己勇猛精进。

    1937年5月,大师为厦门第一届运动大会写完会歌后,青岛湛山寺梦参法师奉住持倓虚法师之函就赶到了厦门,表示要请弘一大师前往青岛弘法。大师答应了,但他像是要履行他自己所谓的“改过迁善”的诺言,特有三约:

    一、不为人师;

    二、不开欢迎会;

    三、不登报吹嘘。

    第二部分

    闽南弘法5

    湛山小住

    1937年5月14日,弘一大师带着弟子传贯、开仁、圆拙等乘太原轮出发了。

    弘一大师赴青岛时在厦门轮船码头与送行者合影他带的东西很简单,只有一条被单,一顶帐子,几件破了又补的衣服,以及几本重要的律学著作而已。就连他住的舱房,也是会泉老法师怕他路上太辛苦而暗中代定。

    关于弘一大师在湛山寺的情况,以往依据的资料基本上都是从火头僧的一篇弘一律师在湛山中来的。为此,笔者在这里要特别向读者介绍一本书,即影尘回忆录。此书由当时的湛山寺寺主倓虚法师口述,大光法师记录。在这本书里,也有一篇弘一律师在湛山,透露了一些以往容易被忽略的细节。作为当时在湛山寺亲自接待弘一大师的寺主,倓虚法师的这篇文章的价值无疑十分重要。笔者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以往的资料,如火头僧的文章,已经把弘一大师到湛山寺的基本情况作了基本的交代,但倓虚大师的文章则把其中的“细节”问题进一步作了介绍,使后人对弘一大师的这次湛山之行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首先,倓虚法师说清楚了为何要请弘一大师到湛山寺讲律的原因:“二十五年1936年秋末,慈舟老法师去北京后,湛山寺没人讲律,我对戒律很注意,乃派梦参师到漳州万石岩把弘老请来。”倓虚法师认为:“我的意思,把中国当然外国来的大德也欢迎南北方所有大德,都请到这里来,纵然不能久住,也可以住一个短的时期,给大家讲讲开示,以结法缘。因为一位大德有一位大德的境界,禅弟子之中,止不定与那一位大德有缘;或者一说话,一举动,就把人的道心激励起来。这都是不可思议的事”

    有一件事不得不说,在以往的资料里说到弘一大师在青岛不参加市长的宴请,并以四句诗作回。在倓虚法师的文章里,这四句诗却有字面上的差异。倓虚法师记录的四句诗是这样的:“昨日曾将今日期,短榻危坐静思维。为僧只合居山谷,国士筵中甚不宜。”以往文字记载的第二句是“出门倚丈又思维”另有一句话引起了笔者的兴趣:“差不多半年工夫,弘老在湛山,写成了一部随机羯磨别录四分律含注戒本别录,另外还有些散文。”不能断定倓虚法师所指的“散文”是哪一类文字,但这是一条研究线索,应该有探索的价值。

    此外,在倓虚法师的文章里,还有一条弘一大师与穆藕初先生的交谊史料。穆藕初曾对弘一大师的行持有过多次重要的帮助,如资助出版护生画集,参与发起在白马湖建弘一大师居住之屋,等等。而倓虚法师介绍的情况则是弘一大师所著之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的出版也是由穆藕初先生捐七百元现钞委托中华书局缩印的,出版后原稿也保存在穆藕初先生处,并且弘一大师在原稿后有亲笔遗嘱。

    重返闽南

    弘一大师到湛山寺后不久,即1937年8月13日,日军向上海发动大规模军事进攻,青岛湛山寺山门

    这也是继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侵华战争的又一次升级。至此,中国也就进入了全面的抗日战争阶段。

    战事迫在眉睫,许多友人都劝弘一大师早日离开青岛,可大师镇定自若,他给友人回信:“朽人前已决定中秋节乃他往,今若因难离去,将受极大讥嫌。故虽青岛有大战争,亦不愿退避也。”8月26日,他又给友人写信:“朽人此次居湛山,前已约定至中秋节止。中秋以前不能食言他往,人将讥为畏葸。”他一如既往在青岛弘法,一直到了10月份,他才决定离去。

    上海已在大战之中,只有租界尚能暂时避难。弘一大师此前已给在上海的夏丏尊写了信,表示要在上海停留:“拟暂寓泰安栈新北门外马路旁,面南,其地属法租界之边也。某银楼对门,与新北门旧址斜对门,在其西也。即以电话通知仁者,当获晤谈也。”

    夏丏尊接到信后,心想上海正是炮火连天,炸弹如雨,相比之下,青岛还算平静,于是就写信劝他暂住青岛。然而,大师是说到做到的。当初别人劝他早日离开青岛,他信守诺言要等到中秋节后;如今又有人劝他暂住青岛,他又决心依计划离开。上海大场陷落的前几天,开明书店接到了弘一大师从新北门旅社打来的电话。当时夏丏尊没有在书店里,电话是经理章锡琛先生接的。章锡琛接到电话后,立即去看望弘一大师。夏丏尊赶到的时候已是夜间,由于大师已向章锡琛问过有关他的情况,所以见面时大师并没有问什么。几年不见了,彼此都已觉得老了。大师见丏尊的脸上有愁苦的神情,就笑着劝慰他说:“世间一切,本来都是假的,不可认真。前回我不是替你写过一幅金刚经的四偈了吗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你现在正可觉悟这真理了。”

    弘一大师计划在上海停留三天,然后再回厦门去。第三天,夏丏尊又去看望他。

    大师住的旅馆,正靠近外滩,日本人的飞机就在附近狂轰滥炸。一般人住在里面,似乎每隔几分钟就要受惊一次。可弘一大师镇定自若,只是微动着嘴唇端坐念佛。

    此等风光,夏丏尊简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这天中午,夏丏尊与几位朋友请弘一大师到觉林蔬食馆午餐,然后又要求他到附近的照相馆去拍了一张照片。第二年春天,夏丏尊把这照片寄给丰子恺一张,附信则言:“弘一师过沪时,曾留一影,检寄一张,藉资供养师最近通讯处:泉州承天寺。斯影摄于大场陷落前后,当时上海四郊空爆最亟,师面上犹留笑影,然须发已较前白矣。”

    夏丏尊这里所介绍的这张照片,就是后来人们所常见的被用作弘一大师标准像的那张。拍完照片的次日,弘一大师动身返厦门,并于10月30日抵达。

    弘一大师回到了福建。所谓“为护法故,不怕炮弹”、“念佛不忘救国,救国必须念佛”是他当时的心志。他尽力地弘法,同时也鼓励当地的抗战热情。他写过一首诗答柳亚子:“亭亭菊一枝,高标矗晚节。云何色殷红,殉教应流血。”

    第二部分

    “护生”创意1

    1927年秋,弘一大师和他的学生丰子恺酝酿了一个弘扬佛法、鼓吹仁爱、劝人从善戒杀的大计划编绘护生画集。大半个世纪以来,护生画集在佛教界内外广泛流传,影响十分深远,为宣传佛教、弘扬佛学、培养爱心起到了特殊的作用。现在一般认为,丰子恺与弘一大师合作护生画的因缘是为了纪念弘一大师50寿辰。这样的认识虽无疑义,但这并非其因缘的全部。从护生画集创意来看,当时国际国内的思潮、弘一大师的弘法理念与实践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而在护生画集具体的创作编绘情形中,也可看出弘一大师的时代精神与持戒思想。

    时代精神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曾出现过声势不小的提倡素食主义的呼声,其热闹程度虽无法跟当今的绿色和平组织媲美,但各种保护生灵的团体也活动频繁,有关保护动物、爱惜生命的宣言和文章,其影响也十分之大。文艺界的大师级人物萧伯纳也是一位极具护生思想的人。有一次,一位朋友把话问到了极点:“假如我不得已而必须吃动物,怎么办呢”萧伯纳答道:“那么,你杀得快,不要使动物多受苦痛。”当时中国的情况其实也一样。声称“为东亚提倡保护动物,宣传素食主义之专利”的护生报居然还是蒋介石先生题的报头;中国保护动物会的护生警言的第一句话就是:“保护动物,是二十世纪人类祈求和平应有的认识和觉悟。”

    护生画集是否就是在如此素食主义大潮中孕育而生的,弘一大师和丰子恺均未正面提及,但二者之间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则是可以肯定的。比如,弘一大师为护生画集中“农夫与乳母”一图的配诗即曰:“西方之学者,倡人道主义。不啗老牛肉,淡泊乐蔬食。卓哉此美风,可以昭百事。”所以,就护生画集本身而论,其宗旨与东西方一时兴起的素食护生思潮是一致的。诚然,不杀生是佛教戒律中最为基本的戒律,但弘一大师善于结合时代特征,不失时机地利用护生画这一通俗的艺术形式来宣传佛教,以求能在恰当的时机最大限度地使佛教精神深入百姓心灵之中。这不能不说弘一大师作为现代高僧那顺应时代的精神风貌。

    众所周知,弘一大师是佛门中持戒严谨的模范。这在他创意编绘护生画的过程中可以十分形象地体现出来。

    护生画集英文版封底有这样一个事例:1928年农历十一月的一天,弘一大师在行船上看到一只老鸭被关在笼子里,据鸭主人说这老鸭肉可以治病,此鸭正是送给乡间病者宰杀食肉的。弘一大师听后,倍感老鸭之不幸。他于是恳请船主替老鸭乞命,并表示愿意用三金赎老鸭。在他的救助之下,老鸭终于免其恶运,随大师一同下船。事后,弘一大师特意让丰子恺将老鸭的造型绘出,一并收入护生画集。弘一大师为此画的题词是:“罪恶第一为杀,天地大德曰生。老鸭札札,延颈哀鸣;我为赎归,畜于灵囿。功德回施群生,愿悉无病长寿。”

    弘一大师对待护生的态度可谓郑重之极。在此期间,还有另外一件事。为此,夏丏尊先生在十年

    ...  </P></TD>

章节目录

说不尽的李叔同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陈星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陈星并收藏说不尽的李叔同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