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还没有亮,约是早上的六点左右,听到细细的说话声音,宁月没有起床,只希望他们一切顺利。

    有些事情能做的已做,做多了那就成妖了,深吸口气,边上的表姐余荷花是个忠厚老实的姑娘。

    宁月画的东西她想记住却又记不住,只能拿了一个破竹筐把宁月画的写的盖住,以为这样就不会消失。

    真的是一个纯厚的人,她看出宁月比较爱干净,给宁月睡的床面都是没有补丁的那块,自己睡的都快破烂了。

    十四岁,比小姑还大上一岁,开春后就到了说亲的年龄,希望她的将来有一个好的家庭。

    关门声音响起,知道他们出门去了,宁月神识闪出,跟了出去。

    这个时候的凌晨,外面寒风吹来,还是有一些冷,看到背着三十折板粟的小舅,举着火把扶着大舅母的余强,自家老爹跟着小舅深一脚,浅一脚的走着。

    看到他们走出村子,走上大道,宁月往回漂,在一棵百年老树上,看到了黑色的人影。

    宁月现在是透明的,看不见,摸不见,大着胆子漂到黑衣人面前,盯着他看。

    全身上下,从头到脚都是黑色,包括裹在身上的毛皮也是黑色的,只留下两只冷漠的眼盯着宁月外婆家。

    宁月是漂在他的正前方,突然,黑衣男子伸手向前一抓,吓得宁月退了好几步屁股着地。

    你妈,这你也能感觉到,吓死了。

    头上的黑衣男子浑身散发出强烈的杀气,就像自己现在是被他盯着的猎物,虽然知道他看不见,但还是怕呀!

    拍着边上的空气,宁月心里咆哮,这都是个什么世界,人还能看到魂,现在的自己说是灵魂出窍也不为过。

    区别在于她的身体是热的,可以漂回去,死人却是真的死了。

    特妈妈的,她到底是被什么鬼给缠上了呀!

    拍拍屁股,宁月漂回房间回到身体里,身体不停的打颤,看来真的是被吓倒了,什么叫灵魂都在颤抖,这下真的体会到。

    努力的让自己平静下来,深吸浅呼,神识坐在“乾坤府”里滋养着。

    外婆家的公鸡在咯咯的叫过不停时,宁月才出来,天以经微微亮。

    农家都是天亮劳作,天黑做息,淅淅索索身边的荷花轻手轻脚的穿衣裳,生怕惊醒宁月。

    听到大舅和二舅说去上山,余兴和姚宁康也跟着去。

    自家娘和二舅母商量着把皮蛋做出来。

    外公去担水,余荷花和菊花去菜地拔点冬菜做面条打底。

    宁月也起身,看看大家做得对不对,自家娘会是会,也只做过一次。

    中午,家里忙着做皮蛋,大舅和二舅回来了,每人背上背着一个大背筐,满满当当。

    板粟这东西,现在是连刺一起的,刺果占地方,一背筐下来也没有多少。

    “娘,我们带点饼上去给两孩子,一会儿走时在拿上两个麻袋,背筐上装一个麻袋也能多背点回来。”

    外婆:“咋回事,你咋让两孩子在山上,也能放得下心。”

    大舅:“那两小得不回呀,说啥要多摘些,不过在树上到也还好。”

    外公:“不管咋说,都放不下心,还是快点去好。”

    二舅:“知道,我们这就拿上水和饼边吃边走。”

    宁月一听饭都不好好吃,两位哥哥在山上,虽说姚宁康学了几个月的武,那也还是个孩子,进屋给他们装水,趁机滴了一滴灵池水进去。

    两人包上饼和水,背上背筐又上山去。

    家里几个老的少的一起包鸡蛋,只要和好黄泥,其实也快,总计有四百二十个。

    快天黑时,小舅一行人还没有回来,家里人都有点担心。

    冬天天黑比较早,一直到晚上七点这样才回来。

    个个笑容满面,看来收获不错。

    特别是余强,水都来不急喝一口对着外婆就说:“奶,爷爷,我们发财了,按照表妹的方法,每快就卖完了。”

    外婆问:“咋回来这么晚呢?”

    “姑父,还是你还说吧!”

    “你说吧,我们都听着呢?”

    余强呵呵笑着,真心的愉悦:“刚开始我们还担心没有人敢吃,等加了饴糖炒出来的粟子更香,更好吃了。”

    “你们是没有看到,新东西都不敢吃,还是一位少爷说让小哥试一颗,那个说吃了肚子不痛,还好吃,那大少爷才吃了一颗,边吃大叫好吃,还让小哥帮他剥。”

    “唉呀,总的来说看到有人吃,大家都来吃,我娘最厉害,把这东西说得天上有,地下无的,然后按表妹说的方法来卖,很快就卖完了。”

    “完了以后,刚想回来,姑夫说去看看有没有猪子卖,还有啥霜糖的,奶,爷,姑夫家有好多田。”

    说得眉飞色舞。

    好多田,从来没有听说过。

    姚家悌:“这事慢慢给大家说,先说说你卖了多少铜板吧。”

    “对对对,大家看,当当当。”

    一大堆铜板倒桌子上,其中还有几钱的银角子。

    拿去三十斤,送出去算三斤,还有二十七斤,以三十文算,八百文到天。

    看到桌子上的铜板,大家都兴奋不已,三十斤就可以有这么多,那要是全部卖出去。

    转头看到墙角边一堆带刺的板粟,就像是看到一堆发光的银子。

    算下来加上银角子,有九百文,一天九百文,十天就是九两,这可发大了。

    众人顾不上休息,赶紧吃饭,继续剥刺和开口。

    边剥边说,姚家悌把买田的事情大概说了一下,也说了一下计划,外婆高兴的直擦泪,自己的女儿有福了。

    姚家悌说:“娘,猪仔我订了十三头,明天小槐照旧去卖粟子,带一头回来,你们喂养着一头,过年也可以吃上杀猪菜。那边养十头,早就打算好的,家里养两头。”

    “明天我就不去县城,事情都说好了,卖一个月给一个月租金两百文。另外就是那个紫果的事,小槐说是洞里,我想去看看,有多少,能不能酿成酒。”

    外公:“你要酿成酒?”

    “是,爹,得看有多少。”

    大舅:“那个洞我和小槐找到的,也去过两次,里面的情况你们去看了就知道,明天一早我带你去,然后在摘刺果回来。”

    大舅母:“娘,爹,孩子他爹,我有事要说。”

    外婆:“啥事,你说吧。”

    大舅母:“娘,我们家现在有的这些都是小姑他们教的,那个酿酒的果子让妹夫他们带走,我们家守不住。另外,家里欠的银子都还了,除了小姑家的,这次,这想把买鸡蛋的铜板给小姑,前年给的一两过些时候在给,您看行吗?”

    丽娘:“大嫂,那是我孝敬娘和爹的,你要还我,真的把我当外人了,要是这样,我不回来了可以吧!”

    这话说得有点重。

    姚家悌:“大嫂,那事别提,会伤我们的心,话说不是只有丽娘这样,家里的两位嫂子也一样的。如果顺利,今年让兴子上个学馆,修个房屋啥的,强子和小槐都应该说亲了。”

    “唉,那这样吧,你们记得这份情就行,以后你妹妹有啥要帮衬的跑快点就成了。”外公语重心长的说。

    一家之主开口,最后还是把买鸡蛋的银子还给了丽娘。

    商量好,明天照旧去卖板粟,除了外公,外婆,其他人全部上山。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article_title?}》,微信关注“优读文学 ”看小说,聊人生,寻知己~

章节目录

人生几何是淡然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卿默然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卿默然并收藏人生几何是淡然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