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中国浙江省宁波奉化溪口镇还是个很普通的小村镇,由于地处四明山边,缺少施播粮食作物的肥沃土地,加之中国经济尚不发达,不像西方欧美国家,处处是工厂商贸,城乡一体化程度较高。

    因此,在******没有恶出名之前,奉化溪口镇如同大多数中国小村镇一样,只是中国人进化史中的普通驿站,一点吸引不到多数人的眼睛。

    自从******当上中国皇帝后,他的出生地溪口镇也随之出名,普通百姓羡慕他的财富,却忘记他的丑恶,文人墨客崇拜他手中权力之余,不得不仰天长叹,中国没有人才。

    就凭******小人心肠、残暴性情,也能攫取中国的最高权力,为所欲为,令善良中国人的美好生活愿景备受打击。

    于是,大家都想见识******的故事,去了解他的一切,希望可以找到他何以暴君的原因。

    ******在位时,大家不敢见他,一般人也见不到他,他如同希特勒一样,阴暗心理作祟,害怕见到阳光照射,总愿意躲在屋里思谋坏主意,牺牲大家利益,满足一个人的皇帝嗜好。

    ******被人民推翻,龟缩到台湾孤岛上后,大家才敢公开讨论他的人性,为何这样不及格?

    为了探寻一代魔头******人性低迷的原因,大家愿意到他的出生地,他的故居,他曾经肆虐过的痕迹上,寻找他堕入罪恶深渊的历程,希望能够警惕下一代,不让******一样的坏人********。

    所以,现在的奉化溪口,往往比较热闹,虽说年轻人不大明白******的丑恶行径,去溪口纯粹看热闹图新鲜,但具备一定历史文化修养的人,瞅着他的遗址,发扬卧薪尝胆的精神,永远阻止******的魔影游荡人间。

    溪口镇在清朝初期只是个小山村,由于地处宁波、绍兴、台州三座名城的交界处,三个地方的人来来往往,需要经过溪口村,无形中带动了溪口村的商品经济。

    于是,溪口村人率先富裕起来,改造并扩大村内的基础设施,使整个溪口村渐渐呈现出一个繁荣小镇的雏形。

    溪口村发展到晚清时代,已经拥有了小城镇的内涵,不再是小山村的卑微地位,主街长度可以达到三里多,街道两旁如同城市一样,随处可见从事生意的场所。

    ******的祖父蒋斯千虽说务农为生,没有读过多少书,只是认识几个字,但头脑灵活,心里并不愿在山沟里窝穷一辈子。

    人所谓心高便气盛,蒋斯千脑袋里不安于现状后,就整天琢磨着怎样发财。

    瞅着村里先富起来的财主周雪人,他自知不是对手,人家祖辈上都和官府有牵连,手头上有钱,可以在乡下大把占地,只要看上谁家土地,任你千躲万藏,只有乖乖交出土地,假如外面不能混生活,还得卖身作长工,给周雪人贡献一辈子的血汗,仅仅换取一点生存的温饱。

    蒋斯千家里有三十亩水田,收成一般化,周雪人看不上,没有强买走,加上蒋斯千老婆的娘家人和周雪人拐弯抹角有点亲戚关系,周雪人愿意给点面子。

    不过,假如蒋斯千不把周雪人放在眼里,周雪人一定会拿出有钱有势的姿态收拾他,骂他算什么东西,钱权没有一条,也要装出人上人的架子,纯粹糟蹋有钱人形象。

    好在蒋斯千性格温顺,只是骨子里充满不服气而已,并不敢在行动上有所造次,见到周雪人,还要堆满笑容吹捧两句,很让骄横惯了的周雪人受用。

    大凡提前发财掌权的人,生活在鲜花与马屁声中时间多,很容易养成忤逆自大的性子,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意见,即便是正确的说法,未必可以得到他们的嘉奖,所谓忠臣直言易受害,就是这个原因。

    周雪人见蒋斯千对自己态度还行,愿意对他高抬贵手,不像许多佃户,看自己的眼神里总会透出冷冷甚至邪恶的仇恨,心里如同憋了一把火,只等造反火苗烧起,一股脑把自己吞进肚里。

    有一天,周雪人到奉化城办事,听一个官场税务局里的亲戚说,手头上有闲钱,最好做点生意,别把银两窝在家里浪费,加上时局不稳,说不定那天清朝完蛋,银两贬值,就不如手里的产业值钱。

    周雪人听了,脑筋开点窍,想着自己一辈子靠田地种粮食吃饭,手里攒下不少钱,就是没处投资,以前官府宣传少,商品经济的着眼点仅仅是土地作物生意,只有一些聪明的大胆人,才敢在土地以外的生意上找前途。

    于是,他向亲戚寻发财经,亲戚说,你想稳当一点,就投资官盐生意,只赚不赔,就是疏通官场路子需要本钱。

    周雪人听说官盐,精神一振,知道盐在乡下卖得好,农村人卖体力,喜欢口味重,吃饭总是放盐多,要是卖盐,不愁销路,就怕官府不允许私人买卖。

    亲戚知道他担心,没等他说话,又说,当年的康、乾、雍皇帝时代,官盐专卖,说一不可,那时的皇帝不但威风,而且聪明,善于明察秋毫,不容下面人糊弄,加上敢杀忤逆之徒,所以,当年的官盐生意,多数私人不敢沾手。

    现在的皇帝不是皇帝,全凭身边一群太监宫妃说事,管不住下面人,只要能发财,任谁都想往自家口袋装,上面风声紧了,逮住了算倒霉,抓不住就成爷了。

    亲戚话说到这里,翻翻眼睛看周雪人的脸,希望在他脸上可以看到发财的**,自己为他在官府里打点手续事项,顺便捎带上自己一点油水,还能借助手中收税权力,给予周雪人免税,省下的税钱也一股脑装入自己的口袋。

    周雪人担心官盐生意风险大,一旦上面贪心的贵族盯上,尤其那些满族鞑子们,眼睛里容不得汉人发财,时不时要找些名目打击汉人的致富经济,鞑子们心肠狠,弄不好连命也丢了,还要株连整个家族。

    于是,他拿不定注意,眼睛瞅瞅亲戚,说话间有点吞吐,这种事情好是好,就怕上头反复无常,到时候不好收场。

    他说话间,不忘提醒身在官场的亲戚长记性,你别忘了,那群鞑子货们狠毒着呢!见不得咱们汉人过上好日子。

    周雪人身处农村基层,与上层政治隔得远,平时和满族人很少打交道,偌大个奉化府里,除了半营旗兵与管带是满族人,官场与民间绝对都是汉人与其他少数民族,纵使想交上鞑子朋友,却苦于没有时机。

    再说,周雪人深受祖辈观念的影响,认为鞑子里面好人少,因为满族清朝建国之初,残酷屠杀了大批本地人,浙江一带的汉人少有不恨鞑子,满清贵族在沪浙的统治形同于水中望月,委实难以收服民众们的心。

    周雪人亲戚听他说到鞑子,同样咬牙切齿恨道,都是这帮胡子混蛋,招惹得中国大地不平静,骑在汉人头上拉屎撒尿,嚣张得很。

    不过,亲戚话转回来又说,现在天下蠢蠢欲动,听说太平天国快打过来了,估计鞑子坐不长,以后的天下还是咱们汉人说了算,就凭鞑子吃喝玩乐、不长脑筋般打打杀杀,能成什么气候?

    周雪人忙点头称是,说亲戚你不愧在官场混,比我晓得天下大事,我愿意听你安排,你说咋办就咋办!

    亲戚凑近周雪人耳朵说,官盐生意有风险,但利润大,朝廷的鞑子正为太平天国起义苦恼,没有心思理会经济上的事情,刚好是我们发财时机。

    为了保险起见,亲戚接着出主意,你有钱,可以投资官盐,但不必自己全盘操作,让别人出头做生意,利润对半分,一旦鞑子来扫荡,你咬死不承认,我在官府里打点,保证不出大事。

    周雪人经亲戚提醒,脑袋里不禁转了好几圈,寻思谁能替自己出头做这样的生意,既能管好钱财,也不至于官府追究下来第一时间出卖自己。

    亲戚见周雪人沉默,以为他还在犹豫,禁不住跺脚嚷,好好挣钱的时机,别人求之不得的事情,你却磨磨蹭蹭,不想赚钱?

    周雪人忙在面上笑笑,安慰亲戚,自己正在想谁出面当掌柜,并不是不想做这档生意,大家活着都是为了求财,碰上这样的美事,自己不可能放过。

    亲戚松口气,笑说你真精明,考虑问题总是走在前面,行了!谁当掌柜,我管不了,我马上给你买牌照。

    亲戚不说办牌照,却加重语气说买牌照,周雪松知道他需要钱打点,忙又说,我身上现银不多,只够饭馆里吃饭花销,倒是有几张银票,不知到够不够办牌照的钱?

    亲戚闻听吃喝与银票,眼睛瞬时发亮,有力印证见钱眼开的自然定律,担心周雪人笑话自己爱钱,他客气说,都是一家人,莫谈钱。

    话虽那样讲,心里害怕周雪人装傻,故意顺水推舟说自己最近手头紧,前几天刚买了隔壁西南村里几十亩肥田,资金周转上有困难。

    幸好周雪人没在意亲戚反应,他全身心沉浸在发财的梦想道路上,此时恨不能掏出心肝马屁亲戚。

    毕竟,这条发财路数全靠亲戚点拨出力,即便亲戚刻意啃他一口,他也愿意放点血给亲戚满足。

章节目录

皇冠下的小人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彭行勃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彭行勃风并收藏皇冠下的小人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