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TD></TABLE>

    念佛的时候,我们会觉得清净。每念一句佛,善念就增长一点,恶念就消除一点,内心也清净一些。想到佛为了众生舍弃了自己的一切,我们还有什么放不下的想到佛宽容一切,慈悲为怀,我们还有什么想不开的这样一来,杂念就少了,烦恼也少了。我们一心停留在佛这里,享受他带来的清净,心也就静下来了。

    病是魔,佛可以降魔。这并不是说,有某个佛跟某个魔鬼挥刀动枪大战三百回合,而是说我们心里生起的佛性战胜心魔,战胜我们的贪欲、嗔怒和愚痴,斩断我们的病根,同时激起我们身心的活力,以助康复。

    只可惜,这个方法不是人人都能用。倒不是因为不灵,而是因为简单的一句”阿弥陀佛”,很多人是绝对念不出口的,即使能勉强念一两句,内心仍充满了排斥和怀疑。为什么因为他们心里不清静,还是一心扑在病情上,放不下。有人则虽然嘴上念佛,心里却仍不知佛为何物,不懂得去观想佛的功德和慈悲。这样的人,念来念去,佛是佛,我是我,善念在心底埋得深深的,怎么呼唤都不出来。对于这两种人,还是另想办法吧。

    温馨链接:睡觉少,也能精神百倍

    知道了睡眠的作用在于静心,在于扫除精神活动给身体带来的毒素,修复精神活动对机体的损伤,同时知道了深度睡眠的好处,那么,我们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人睡觉少却也能精神百倍了。

    先看几个案例:

    这是台湾妙莲老和尚主持的净宗佛学院的作息时间:

    每日凌晨2时45分打板起床,3时15分至5时20分做早课。下殿后为强健体魄、训练团队精神,集众做僧伽健身操、跑山;以佛号为精神答数,充分表现蓬勃的朝气。6时及11时过堂用早、午斋,行仪如法,上午8时至11时,下午2时至5时上殿诵净土大乘经典及念佛,或视需要出坡按:出坡即劳动修福报,或善尽各执事工作;逢结夏安居则讲戒、听戒及念诵戒文。下午1时打精进板,各自用功或诵经。晚上6时30分至9时30分为大众一律进堂参加之”慧命香”,将全日功课回向西方,获个人法身慧命。直至10时安板养息,毕一日课程。

    这些僧人每天2点45分起床,晚上10点睡觉,每天睡觉的时间还不到五个小时,且中午不休息,白天功课很多。但他们每天精神饱满,没有听说有谁累趴下的。

    为什么这些有修行的人所需要的时间就少呢主要是因为他们杂念少,情绪给身体造成的损伤和毒素都不多,不需要太多的时间去进行修复和清除。而且,他们因为功夫好,杂念少,睡眠的质量也很高,所以一天睡不到八个小时都足够。那些整日争贪、钩心斗角的人,睡觉的时间就长啦。

    毕竟,能有这般功夫的人,是很少的。睡觉是一个自然活动,不易被自己控制,往往有梦,夜寝不宁,这样,心还是没能真正安静下来。有人一天睡了十几个小时,还是昏昏沉沉,这就是因为睡眠质量不高。而且,睡觉睡多了容易使人贪睡,”久卧伤气”,得不偿失。有没有一种可以用人力控制的、高效率的静心的方式呢

    当然有,那就是静坐。

    第九章五行性格与心灵能量的激发

    按照中国传统的心理学和为人处世之道,找别人的美德便是清轻上浮者为天,认自己的不对便是重浊下凝者为地。这是处世立人的一个基本准则。

    五行性格与心理问题

    1内向:阴寒凝滞,让人孤独无助

    心理问题,是困扰千千万万现代人的一个大问题。很多人,心里有主见,有很多想法,但由于性格上的忧郁、内向、胆怯,不能与他人充分沟通,结果不能被别人理解,活得总是很封闭、压抑,也没有知己,没有好朋友,好像自己被世界孤立起来了一样。久而久之,他们的内心会变得冷酷、麻木、迟钝;脾气不好,别人想亲近他都难;思想行为怪僻,被人视为异类;呆滞木讷,见人拘谨,不能与人正常交往。现代心理学也对此做出了很多解释,提出了很多解决的办法,但疗效不明显。最后只得把责任推到”江山易改,禀性难移”上。

    上面的一系列心理问题,都是属阴的,是心里的阴郁导致的。

    一般来讲,阴主寒,我们可以想象一个阴冷的冬夜:一切都在凝滞,一切都在收敛。滴水成冰;人和动物都各自回到自己的巢穴,不愿动弹了;草木也都没有了往日的生机,把精华都藏在根部了。阴寒凝滞就像是这样。当然这是自然界的现象,是会随着季节的转变而转变的。人则不太一样。当人遇到逆境,或遇到跟自己不相应的环境时,可能会凝滞、收敛一段时间,像冬天的草木,积蓄能量,以待时机,这是正常现象。但有人的心灵却要一直凝滞下去,对于他来说,没有春天可言,这就成了心病了。一切内向、忧郁、胆怯、拘谨,源头都在于此。

    人心里的阴寒,是如何积累起来的呢有以下几个源头:

    1把自己看得过重,事事以自我为中心,以自我的好恶为中心。

    2喜欢抱怨别人。

    3老是找别人的缺点,看不到别人的优点。

    4看不到自己的缺点。

    5、贪欲大,看到任何人或事物都要将其与自己的贪欲挂钩。

    如果有以上所列四条中的几条,那么,你就不知不觉地在自己心里积累下了阴气。你会发现身边的人都不好,不值得我去交往;紧接着又会发现,自己跟他们没有共同语言了。这样一来,人家毫发无损,照样有说有笑,而你自己的性格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变得阴气森森了。现代医学提出一个名词叫”癌症性格”,前不久我还听到一个讲座,叫做”改改你那癌症性格”。阴气森森的性格,就是癌症性格

    阴寒,接下来就是凝滞。当你的心灵凝滞的时候,你成了一个内向拘谨的人,再发展下去就是冷酷无情。当你对世界和他人冷酷无情时,世界和他人就会对你冷酷无情,你的命运就会坎坷一生;当你的气血凝滞的时候,你的感觉变得迟钝了,气凝滞便是痰,血凝滞便是淤,而痰和淤是百病之源;当你的脏腑经络凝滞的时候,你失去了生机,好比大地上没有风,河流也枯竭了,死气沉沉,而这股沉沉的死气正好给那些病毒提供了”和平稳定”的生长环境,于是他们在人体各个部分插标为界,各自经营起来了,疾病不就是这么来的吗

    菜根谭中有这么一段话:”天地之气,暖则生,寒则冻,故性气冷清者,受享亦凉薄;惟气和心暖之人,其福亦厚,其泽亦长。”人生清冷,是一大悲哀,我们引以为戒吧。

    2躁动:郁热扰心,让人挥霍生命

    有人说:”我开朗活泼得很,累了、烦了我就在家看电视,或出去玩玩,去购物,去找朋友喝酒,去k歌,去跳舞,去看电影,去打游戏、去上网轻松轻松,马上就好了”这也正是现代大多数人放松和休闲的方式,而这里面正好有一个大大的健康陷阱

    虽然这种生活方式看上去挺阳光、挺刺激,但追根究底,还是一种阴郁。

    为什么呢我们可以问问这种人:”如果什么都不让你干,就让你待在一间空空的小屋子里,一待就是几个小时,你受得了吗”他肯定会说受不了,为什么受不了无聊啊。没有一点带刺激的东西给他打发时间,他就会无聊,就会寂寞。独处的时候,那种无聊和寂寞有多难受,很多人都深有体会。如果没有过这种体会,那说明你在这方面心态很好,不用看这一节了。

    无聊和寂寞,其实是心灵空虚的表现,这也是属阴的。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夏天,天气阴沉,虽然没有阳光,但比晴天还热,那种闷热,令人难受。这就是我们寂寞和无聊时心灵的状态,心中有一股”郁热”也就是闷热,搅得人心神不宁。中医有郁热扰心的说法,我们可以扩大其涵义,用来指心理上的这种状况。郁热扰心,使人心中的热量向外寻求发泄,人一旦有这种感觉,就马上坐不住了,想出去打球了,想出去喝酒、k歌、狂欢反正就是安静不下来。而狂欢之后,剩下的仍是空虚,只是多了一些疲劳,迫使人入睡罢了。

    如何克服郁热扰心方法有多种:

    一是以积极的心态,确立自己专注和热爱的对象。我读大学的时候,没有什么爱好,不爱好音乐,不关注流行的歌星、影星、电影,不爱好体育,不关心任何比赛、运动会之类,总之,吃喝玩乐的爱好一概没有,一心学习,天天在图书馆看书。有个同学问我:”你天天就知道学习,不寂寞吗”我说:”我要是寂寞,那就不是认真学习了。”我那时确实不寂寞,反而感到自己生活得很充实,很精彩。即使是独处的时候,从心灵世界也会走出很多优秀的灵魂来跟我对话,伴我悠游。工作后也是如此,有人下班后觉得很无聊,而我根本没时间无聊,医学的书籍浩如烟海,那么多好书等待着我去看呢做到这一点,只要勤快就行了。很多人,小时候很勤快,考上了好的大学;可长大后就变懒了,结果一辈子还是稀里糊涂地荒废掉了,很可惜。

    二是练习心向内求。寂寞不是心向外求吗我现在来个背道而驰,扭转过来。不去想身外的一切,在烦躁中把心静下来,把这股郁热降下去。可以将这样的时间,用来反思自己的过失。前面我们讲过,”认自己的错”就能生出阳水性格,我们把自己的过失找出来,阳水就生出来了,水克火,那股郁热之火就会自然熄灭。古人让我们”静坐常思己过”,就是这个道理。这对于我们做人、保健都大有好处,何乐而不为啊为什么偏偏要把宝贵的时间用在那些消磨光阴的事情上呢

    三是念佛、观想。我从小就有个习惯,无论和谁约会,我都会提前到场。但别人没我这习惯,所以迟到的也非常多。我也是个急性子,起初就有怨气了:来这么晚,浪费了我多少宝贵的时间,我用这个时间可以做很多事情啊后来,我不这么想了,等人的时候,或等车的时候,与其站在那里干着急,还不如收心,把心思集中在念佛上。这么一来,心马上就静下来了,即使是在那里干等,也觉得光阴没有虚度,心里很充实。念佛的时候,我们会观想佛是多么的慈悲,一心系念众生,一心化解众生因贪嗔痴导致的种种烦恼,跟佛相比,我真是惭愧啊,人家都成佛了,我还在生死苦海里轮回,执迷不悟这样,善念就升起来了,心里也清静了。你见过谁晚上下班后没事念一夜”南无阿弥陀佛”恐怕很少。如果有谁能做到,或者哪怕是在最急或最烦的时候能想起来念佛,那我敢保证,他不知道寂寞为何物,也永远不会知道”郁热扰心”是怎样一种感受了。

    3胆怯:战胜胆怯与其目中无人,不如心中无我

    教演讲的老师经常这样告诉学生:”在台上怯场总是难免的,战胜怯场的良方只有四个字:目中无人。”大家按这个办法去做,效果都不错。但也有些人觉得不行,说:”明明下面那么多人,我怎么能目中无人呢”老师说:”那你就把他们当大白菜。”这位较上真了,说:”明明是人,怎么能把他们当大白菜呢”这么一问,老师也无语了。因为老师在讲课时,遇到上级领导来听课,也会紧张,不能把他们当大白菜啊。你目中无人,但现实总是让你面临无法目中无人的尴尬境地。

    那怎么办呢

    其实,我们怯场,都是因为心中有一个”我”,总担心”我”会不会说错什么,总考虑”我”的话能不能博得听者的好感和认同,总寻思”我”在别人看来是什么样子的念念在”我”,而这个”我”跟大家比起来,恰好又很渺小,于是”我”越来越自卑,越来越紧张。老师为什么要让我们把听众当大白菜呢他是想我们把别人想象得非常小,也就是把自己想象得非常大,企图以此战胜胆怯。但在这个世界上,”大”是没有边际的,你再大,都还有比你更大的东西,你斗不过。既然如此,何不反其道而行之呢何不把自己看得特别小,小到不存在这就是无我了。

    既然这个”我”没有了,那么,别人看着我,等于看着空气,他们并没有看见我;既然这个”我”已经不存在了,也就不用担心人家对”我”是什么看法,不用担心万一说错什么会对”我”造成什么利害。这样一来,还用怕什么呢

    不止演讲,其实很多场合都会使我们胆怯,胆怯的时候,与其目中无人,还不如心中无我。

    在交际场合,心中无我,也就不至于把过多的精力放在雕琢自己的言行举止上,如此,反而显得自然,不做作;心中无我,就会把心思放在别人身上,这样,对别人的关心和照料多一些,也会博得别人的好感。

    我们最后举一个极端的例子:如果你在战场上,前面是敌兵,炮火连天,后面是督战部队,让你只能前进不能后退,你怯不怯场人人都有怯场的时候。怎么办这时候就得忘掉自己,不考虑自己的死生,勇猛向前,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取胜,如果一心一意集中在”我”上,早就尿裤子了,腿都软了还说什么冲锋陷阵啊有人在交际场合应付自如,而在战场上浑身筛糠;有人相反,在战场上纵横驰骋,而在交际场合中手足无措,这是为什么很简单:人什么时候处于无我的状态,不考虑自己的得失,什么时候就能潇洒自如;什么时候有我,什么时候就胆怯拘束。

    4忧郁:棒喝忧郁症患者,你考虑过别人几分

    有个朋友,听说我会劝病,总想让我在他身上试试。我说:”你又没病,叫我怎么劝”过了不久,他问我:”如果有人得了忧郁症,你能劝好吗”我说:”当然能。这是典型的心病啊。”于是他就把一个纠缠了他很久的人介绍给我认识了。

    患者是一位女教师,看上去也就二十五六岁。本来我那位朋友也不认识她,他们是偶然在网上认识的,开始聊得很投机,后来就开始通电话。这位打起电话来就是没完没了,有时一口气要说两个小时,后来竟发展到每天晚上都要这么说两个小时。我那位朋友被她折腾得疲惫不堪,想甩都甩不掉。我们三个见面的时候,她的话一直不多,我断定她是心系统疾病,问她恨谁不,她也说不上来,本想再问点别的,但也不太好意思。大家都很尴尬,临散的时候,朋友让她给我打电话,在电话里说。

    第二天晚上,她就真的打电话来了。果然是打电话的能手,不用怎么引导,她慢慢地话就多了,讲她的想法、遭遇、童年和感情经历,我都插不上嘴。她也承认自己有忧郁症,还说:”我觉得你也挺好的,在你面前说话不受拘束。”我心想:坏了,我也被缠上了电话通了快两个小时了,我终于找到一个说话的机会,说:”我不是听你倾诉的啊,我是要给你治病的,我现在知道你的病是怎么得的了。”

    ”怎么得的”她问。

    我说:”你想想你刚才说了些什么我这样,我那样,句句话不离一个我字,一口气一百二十个我,你把这个我看得太重了,老想着我,老想着你自己,是不是你为别人着想过没有”

    ”我,我”她一急,只会说这一个字了。

    ”你老是说自己怎样怎样,有没有考虑过人家愿不愿意听这些也只是对你很重要而已。而你每天晚上都要对别人倾诉一两个小时,你有没有考虑别人要休息,或是有事”

    她一听这话就哭了,说:”你本来就是喜欢善于倾听的人”

    我说:”但你自己善于倾听吗现在你别说话,我对你倾诉我的事情,也讲两个小时,你受得了不你打扰了很多人,你错了,你知不知道正因为如此,别人都怕你、疏远你人家耐着性子听你倾诉,别的事情都放下了,你想过感恩没有你老是想着自己,心里根本没有别人,哪能不得忧郁症你考虑过别人多少”电话在哭声中被猛地挂断。

    第二天一早我收到她的短信:”对不起,昨晚失态了。您起床了吗方便给您打电话吗我还想问一下我的病如何治疗。”我回答她说:”不用了,你已经好了。记得认自己的错,关心身边的每一个人。”这个病就这么劝好了。

    我们的烦恼,都是由于心里有一个”我”,有”我”,紧接着就有”我想”、”我要”、”我爱”心里装满了”我”,就没有他人了,而他人也不会像我们想象的那样,顺着”我”,而只会给”我”带来各种各样的烦恼。一旦他人或外物没能顺着”我”的意思,马上就是”我恨”、”我怨”、”我烦”一心一意地只关心一个”我”,就会发现我有多么委屈、多么孤独,哪能不得忧郁症呢忧郁症还算比较轻的呢,一切病都是由于心里有一个”我”,这个”我”又无端生出各种恶劣情绪。

    5敏感:”无我”之心,抗过敏

    过去我有位同事,胆子特别小,特别容易受到惊吓,猛然间的一个小响动,都会让她大受惊吓。有一次,她放在桌子上的手机忽然响了,吓了她一跳。我对她说:”你的这个毛病是可以治的。我们来做一个游戏,从现在起,你不管说什么话,都不要带我字,一定要用心,说出了我字就要受罚啊”我知道她喜欢说话,说起话来,也是”我”个不停,所以我判定她是”我执”太重,把我看得太重要、太细腻,结果产生了不必要的敏感。

    她于是很小心地说话,尽量说别人,说一些不着边际的话,但没说几句还是不小心说出一个”我”字,她刚把这个字说出口,我便大叫起来:”啊你说了”她也吓了一跳,接着我们又开始说话,一连她说了好几次”我”,每次我都会大叫,她也都会受惊吓。但到后来,她明显适应了,说”我”字说得也少了,说出”我”字后,我惊叫她也不受惊了。

    我这样做的目的有二:

    第一,让她不要说”我”字,是为了让她把心思从自我身上挪开,转移到别的事物上去。人体有阴有阳,阴为骨肉是有形的,阳为气,是无形的。这无形的气要向周围散开才对,所以,人的神志要多关注身边的外物,而不能一味集中在自我的身体上。如果集中在身体上,也就是”我”上,这股气就会因为太密集而变得敏感。

    什么人会如此敏感呢病人。世说新语里有个故事说,一个人病了,躺在床上,老感觉床下声音嘈杂,好像有一群牛在那里打架。他的儿子钻到床底下一看,哪里是什么牛群在打架,原来是一群小蚂蚁在争抢食物呢。病人把全部精力集中到自己身上,所以变得特别敏感。我有个非

    ...  </P></TD>

章节目录

心灵能量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唐略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唐略并收藏心灵能量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