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TD></TABLE>

    :水泥想衣裳整理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中国名菜药膳风味尾卷

    中国药膳,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中药和食物相配合,通过烹调加工,具有防病治病、保健强身作用的美味食品。

    健康长寿,古今为人们所神往,为了春秋度百岁乃去,人们对食物与健康之奥秘从未终止过探索研究。我国现存最早的医经典籍黄帝内经曰:“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这是“平衡膳食”的科学观点。

    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曰:“君子有疾,期先命食以疗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可见药膳疗法是如何为医家所重视。汉代医圣张仲景的金匾要略曰:“凡欲食滋味,以养于生,食之有妨反能为害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病为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这种摄食法则,早为医家所公认。长寿一百多岁的唐代药王孙思邈,根据行医和自身长寿的体会说:“不知食宜音,不足以生存也。”传说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之所避就。”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寻找食物的生动史实。经过世代筛选,有些能饱腹充肌,有益于健康的谷肉果菜、水陆珍奇,就习久成为日常生活的食物;另一些对人体疾病能起到治疗作用的,就成为治病的药物。当然也有不少原料,经过烹制,既能作食物,亦可为药用,这就成为我们“医食同源”之说的依据。

    经过数千年的大浪淘沙,食疗经验是千锤百炼的结晶,许多传统的食疗方剂和药膳佳肴,千百年来得以盛传不衰,广为应用。如何选用药膳菜,应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辨证选用,做到因时、因地、因人制宜,不仅是可口的美味佳肴,而且具有极高的治疗效果,正如近代名医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所说:“病人服之,不但疗病、并可充饥,不但充饥。更可适口。用之对症,病自渐愈,即不对症,亦无他患,诚为至稳至善之方也。”

    本编以此为准则,在全国**菜系中淘砂拣金,入选者都是各地方风味中的传统名菜,同时也是具有极高治疗效果的药膳。凡研究、创新、发展药膳者,足资借鉴。药膳菜的具体应用,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应用于预防疾病。如预防中暑用“拔丝西瓜”,预防中寒感冒用“沛公狗肉“等。

    应用于急性病的辅助治疗。在治疗急性病的过程中,如配合食用一些药膳菜,可使疾病早日康复。在秋冬季节,因肺燥咳嗽,可用“枸杞银耳”、“金桔百合”。哮喘发作,可用“诗礼银杏”。风湿痹痛用“菊花全蝎”。

    应用于病后调养。病后体虚,身体还未完全恢复健康,应该常吃一些滋养补益的食品,以促使早日康复。如“五元神仙鸡”、“大白鸭子”、“参茸葛仙米“等。

    应用于妇女产后。产后因失血过多,气亦受损,气血大亏,极需滋补,要用“当归生姜羊肉汤”、“当归鸡”、“汽锅人参团鱼裙”等。产后乳少,可用“豆豉烧鲫鱼”、“龟羊汤”等。

    应用于慢性疾病的自我调养。慢性病患,采用药膳,则是良药可口,病人乐于接受,便于长期服食,疗效自佳。如补脾胃,治消化不良用“红袍莲子“、“炒三泥”。平肝阳,治头痛,用“天麻全鸡”、“菊花全蝎”。补肾,治阳痿早泄,用“枸杞牛冲汤”、“干烧鹿冲”等。

    应用于防老抗衰。健康长寿是人类梦寐以求的宿愿,药膳比之医药、体育等保健方法,有不可偏废的作用。历代帝王将相,无不视药膳食补为仙丹妙药。中老年人常服“蛤蚧炖鹰龟”、“虫草八卦汤”、“龟鹤延年汤”、“之腿肾鞭”等,定收“乌须发,驻容颜,延年益寿”之效。

    本书所介绍的菜肴中,有些菜肴的主料属国家保护动物。在这里仅作为我国的传统饮食文化加以介绍。

    中国名菜药膳风味水产类

    豆豉烧鲫鱼

    主料辅料

    鲫鱼3尾1000克豆豉100克蒜25克葱15克姜10克花椒20粒大料2颗淀粉5克白糖10克精盐5克甜面酱50克绍酒10克高汤500克花椒油15克生猪板油15克花生油1000克

    烹制方法

    1鲫鱼去鳞宰杀,掏净鱼腮、内脏、洗净控水,葱切成3厘米长的段,姜、蒜切片。

    2炒锅内加花生油,中火烧至六成热时,将鱼下锅,炸至挺身,捞出控油。

    3炒锅内留油25克置旺火上,加甜面酱、豆豉炸透,再加入酱油,葱、姜、蒜、花椒、大料、白糖、绍酒、清汤,煮沸后放入炸好的鱼。猪板油划成麦穗花形放锅内,开后移小火上煨烧。汤耗一半时,将鱼盛出装盘,油花搭在鱼身上。

    4炒锅内原汤上火,用淀粉勾芡,见开加入绍酒、花椒油,浇在鱼身上即成。

    工艺关键

    1鲫鱼细小,不可炸的过焦,挺身即可。

    2水开后再下鱼,缩短加热时间,保持鱼肉鲜嫩,且可除去鱼腥味。

    3没有甜面酱可用黄酱代替,酌情增加糖量。

    风味特点

    1鲫鱼,又名鲋鱼,生活在江湖河塘等淡水中,形似小鲤肉质细嫩,味道鲜美,人药则有利水消肿、催乳下奶之功。豆豉南北皆有,亦为山东地方风味名吃,系用大豆经发酵后腌制而成,功能和胃消食,清热除烦。“豆鼓烧鲫鱼“之制法,由来已久,古有“以鲫鱼半斤切碎,用沸豆汁投之”、“治脾胃虚冷不下食“的记载。脾胃者,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幼儿五迟,老人早衰,产妇乳汁稀少,身体虚弱,皆可用此菜进补,所谓“药补不如食补“,此之谓耶

    2本品为齐鲁风味传统名肴,咸鲜味型,成菜色泽红润光亮,质地细嫩,酱香浓郁,回味悠长。

    瓦罉煀水鱼

    主料辅料

    宰净水鱼750克蒜泥05克水发香菇50克江米05克陈皮25克姜片5克味精5克葱条15克蚝油10克精盐1克胡椒粉05克豆酱15克浅色酱油25克白糖25克绍酒15克深色酱油10克淡二汤600克姜汁酒10克花生油1000克干淀粉10克烤猪肉150克芝麻油5克炸蒜肉75克

    烹制方法

    1将水鱼切成块,每块重25克,用沸水氽过,捞起洗净,用中火烧热炒锅,下花生油15克,下姜片、葱条。水鱼块,烹姜汁油炒匀,加二汤100克略煨,取出,去掉姜、葱,沥去水,先用浅色酱油,后用于淀粉拌匀。

    2用旺火烧热炒锅,下花生油烧至六成热,放入水鱼过油约1分钟,连油一起倒入帘篱沥去油。炒锅放回炉上,下蒜泥、江米、陈皮,豆酱、水鱼块,烹绍酒,煸透后,再下二汤500克、精盐、味精、白糖、蚝油、烤猪肉、香菇、炸蒜肉,略焖后转入瓦罉即砂锅里,淋上花生油25克,加盖,用中火焖约30分钟至软烂,然后加入深色酱油、胡椒粉、芝麻油及花生油35克,鱼裙放在上面,原锅加盖上桌。

    工艺关键

    1煀,粤菜常用技法之一,原料经煎或炸后,再用中火烹之熟透,谓之煀。烹制上有镬上煀和瓦罉煀,此菜为瓦罉煀法,原中国名菜药膳风味汁成芡,一般不用芡粉。

    2山瑞,鳖之一种,形体比一般鳖稍大,产于两广、海南,有雌雄之分,尾比裙短的为雌,尾比裙长的为雄,亦可按此法鳖之,名曰“瓦罉煀瑞。”

    风味特点

    1水鱼,又称甲鱼,因背上有甲而名,学名鳖,或曰王八、元鱼、团鱼、脚鱼等。春天菜花开时,甲鱼较肥美,故有“菜花甲鱼”之称,夏季产卵,其质较差,到秋天桂花开时,甲鱼又转肥美。又有“桂花甲鱼”之称。甲鱼营养丰富,滋味鲜美,大补元气,为食疗佳品,人馔历史尤早,礼记内则中有“不食雏鳖”、“鳖去丑”的记载。楚辞招魂中载有“腼鳖”,盐铁论散不足中有“古者谷物菜果,不时不食:鸟兽鱼鳖,不中杀不食“的记载。国语鲁语记载有,公父文伯邀南官敬叔饮酒,请鲁大夫露赌父为上宾。端来的甲鱼很小,赌父很生气,大家开始吃的时候,赌父辞席说:“等甲鱼长大了再吃吧”说完,转身就走了。战国时的“肠鳖”、北魏的“鳖臛法”、唐代的“遍地锦装鳖”、元朝的“团鱼羹”,皆为珍馐。

    2“瓦罉煀水鱼”是广东传统名菜。1955年,广州出土一件东汉时代的陶灶,这个灶连环式、船形,前设釜,中设釜瓿,后设陶锅,锅内正煮着一只鳖。其制法很象现在的煀水鱼。此菜原锅上席,质地软烂,原汁稍稠,原味香馥,裙爽肉滑,营养丰富。

    杏元鸡脚炖海狗

    主料辅料

    海狗鱼1条2500克姜片15克姜条15克嫩鸡脚6对精盐5克熟火腿25克味精5克南杏仁25克胡椒粉01克桂元肉10克绍酒25克姜汁酒25克淡二汤250克上汤750克瘦猪肉100克花生油30克

    烹制方法

    1将海狗鱼按在砧板上,在其颈下横砍一刀,放尽鱼血,然后用90c的热水浸烫,刮洗表皮粘液,在鱼的腹部剖开,去掉肠脏洗净,从中取750克,切成块。每块约重25克,其余另作他用。

    2将火腿切成6粒,猪肉切成6块,鸡脚用沸水略烫后剥去外皮,砍去趾甲,敲断脚骨,洗净。将杏仁用沸水250克加盖泡浸约10分钟,剥衣洗净。桂元肉用清水洗净。

    3将猪肉、鸡脚放入沸水锅内泛熟,下火腿粒后即一并捞起,放入炖盅内。海狗肉放人沸水锅年氽约半分钟,取出洗净。用中火烧热炒锅,下花生油15克,加姜汁酒,下二汤,约煨半分钟,倒入漏勺沥去水,去掉姜、葱,将海狗肉放人炖盅内,然后加杏仁,桂元肉。姜5克、葱5克、绍酒、精盐,白开水750克,加盖,原盅放入蒸笼,先用旺火烹沸,后用中火炖约90分钟至软烂。取出,撇去汤面浮沫,去掉姜、葱,加入上汤,再炖30分钟后,滗出汤水,滤清,倒回炖盅内,加盖,入蒸笼用中火续炖20分钟,取出,加味精、胡椒粉即成。

    工艺关键

    1粤菜炖法,一般是生料放进沸水内漂去腥、污后,用清水洗净,然后放入瓷制或陶制的炖盅内,加葱、姜、酒及味料等,加入上汤,放在蒸笼里置于沸水之上炖,炖时要加盖,这样可使原料的香味不易走失,本菜原料软嫩,炖的时间不可过长。

    2炖品的汤水饱含主料与配料的精华,汤水不但香、浓,且营养价值甚高,一般滋补性食品多用炖的方法来制作,狗鱼名贵,大补元气,最宜炖法制作。炖有原炖、分炖两种,原炖适宜于一般炖品。分炖适宜于名贵炖品,前者成品汤浊,肉带有配料的颜色;后者成品汤情,肉带原色。“杏元鸡脚炖海狗“为名贵品种,是粤菜分炖的代表。

    风味特点

    1此菜所用海狗是鱼类,而不是兽类,学名“大鲵”,因其叫声似儿啼,故俗名“娃娃鱼”,是现存最大的淡水两栖动物,栖息于山谷溪流中,以鱼、虾、蛙等为食。野生海狗已列为保护动物之列。此品选用家养繁殖的海狗与杏仁、桂元肉和鸡脚同炖,大补肺肾,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支气管哮喘等病,有较好的食疗效果,是冬季进补佳品。

    2此菜海狗肉吸取了杏仁、桂元肉、鸡脚、火腿、猪肉的精华和液汁,各配料、调料的精华总和于一体,更兼加盖而炖,成菜原味不失,清甜鲜香,是粤菜传统代表品种。

    清炖海龟

    主料辅料

    海龟肉500克大枣3个肉丝200克姜丝25克上汤1000克生油50克料酒15克白糖15克白抽15克精盐5克味精1克胡椒粉05克

    烹制方法

    1将龟肉洗净,除去血腥,放入开水浸泡取出,使龟肉变硬,切3厘米长、2厘米厚的长方形肉片,用姜丝、料酒、白糖、白抽、精盐、味精、胡椒腕制20分钟备用。

    2起锅,烧猛火,放入适量生油,入龟肉过油,后倒入炖盅,再加上汤、红枣。

    3把炖盅放入蒸笼内,用文火蒸2小时,再放入肉丝,调好味,再蒸20分钟取出即成。

    工艺关键

    1龟肉亦可用沸水焯过,再用清水漂洗干净,以除去腥味,沸水中加少许料酒更妙。

    2红枣必不可少,最能除去海龟腥膻。

    风味特点

    1广西北海盛产海龟,它是龟类中的水上家族。自古以来被人们视为吉祥瑞物。晋代张华在博物志说:“龟3000岁游于莲叶,巢于卷耳之上。”是说龟寿命能长达3000岁,于是龟也就成了长寿的象征。民间也有吃龟肉能“长生不老”之说,显然是夸大之词。不过,常吃龟肉确能收到延年益寿的效果。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说:“龟肉气味甘酸温,无毒,主酿酒,治大风挛急,四肢拘挛,或瘫缓不收,皆瘥。煮食,除湿痹,风痹,身肿,诿折。止泻血,血痢。“龟甲、血、胆汁又有种种不同的疗效。北海人素来爱吃龟肉,民间有“五月五日煮肥龟”的习惯。这种习俗沿袭至今。清末民初,北海盛行将龟肉佐以中药材清炖食用,据说这能“祛风湿,补身体”,是人们常用的食物疗法之一。不但家庭常用这种方法炮制龟肉,著名的酒楼如“珠海楼“、”宜仙楼“也用这种方怯制做龟菜,名曰:“清炖海龟”。目前,此菜已发展成为北海市闻名远近的高级清炖补品。

    2“清炖海龟”为广西北海地区传统名菜,汤汁清澈,龟肉鲜美,口味咸鲜,风味独特,为高级宴席汤菜。

    龟羊汤

    主料辅料

    净羊肉500克冰糖15克净龟肉500克绍酒50克党参10克葱结15克枸杞10克姜片10克附片10克胡椒粉05克当归10克味精1克精盐4克熟猪油75克

    烹制方法

    1将净龟肉用沸水烫一下,撕去表面黑膜,剔去脚爪,清洗干净,将羊肉烙毛,浸泡在冷水中刮洗干净,与龟肉同下冷锅烧开煮2分钟捞出,去掉血腥味,再用清水洗2次,然后切成26厘米见方的块。

    2将党参、枸杞、当归、附片洗净。

    3炒锅置旺火上,放入熟猪油烧至八成热,下龟、羊肉块煸炒,接着烹入绍酒,继续煸炒,收干水。

    4取大砂罐1只,放入煸炒过的龟、羊肉块,再放入冰糖、党参、附片、当归,葱结、姜片,加清水1250克,盖好,在旺火上烧开后再移至小火上慢炖,至九成烂时放入枸杞,继续炖10分钟左右离火,去掉葱、姜,放入味精,胡椒粉,盛入大汤碗内即成。

    工艺关键

    1清水一次加足,大人烧开,小火慢炖,不可中途续水。

    2枸杞后下,保持其颜色鲜红。

    风味特点

    龟羊汤是湘菜中滋阴名馔。中医认为:龟肉甘、咸、平,入肺、肾二经,有滋阴补血功效;羊肉也富含营养,有益气补虚、壮阳暖身的作用。龟、羊肉,加当归、党参、附片、枸杞,脾肾双补,增强食疗作用。且一扫龟羊肉的腥气和膻味,芬芳馥郁,软烂鲜嫩。此汤以长沙市火宫殿所制最佳,闻名国内外。

    汽锅人参团鱼裙

    主料辅料

    团鱼裙500克绍酒10克人参25克精盐2克蒜瓣25克味精1克猪里脊150克上汤400克

    烹制方法

    1将团鱼裙切成33厘米长、2厘米宽的块,放入60c的热水中浸泡,去膜后用清水洗净,下沸水锅氽一下捞出,再用清水漂洗干净,沥干水后,装入汽锅中。

    2将人参洗净,切成片,放在团鱼裙上。蒜瓣下油锅过一下取出,摆在团鱼裙四周。猪里脊洗净,切成片,摆在团鱼上。然后加入上汤、精盐、味精、绍酒,装在汽锅加盖,上笼蒸制熟烂取出,拣去里脊片即成。

    工艺关键

    用汽锅制菜,必须火旺气足,此菜蒸15小时左右即可。间过长,团鱼裙失去韧性,口感不佳。

    风味特点

    1人参、团鱼皆能大补元气。治虚劳赢瘦,短气无力,寒畏冷,腰腿酸楚,阳萎早泄,怔忡健忘者有效。本品尚有一的抗癌作用,可以作为肿瘤病人晚期食补。

    2“汽锅”是一种陶质炖皿,形圆如钵,锅心有突出而起脐柱,脐中有一汽孔并配有精密的锅盖。汽锅吸收高温的性很强,保温程度也较高,而且成品具有鲜醇、软润、美味一丝漏的特点,原锅上席,风格别具。

    桂元红

    主料辅料

    活红2只700克糯米50克桂元干肉25克绍酒5克上汤50克

    烹制方法

    1用削尖的竹筷从红圆脐向嘴的方向刺入,待活停止活动时,分别解去缚住螯的草索,洗净后剥开盖,去肋,洗涮干净嘴唇边泥沙杂污。然后将桂元肉逐片摊开,分别叠放于原鳃处,再扣上盖,用净草索将红横缚扎紧。

    2将糯米淘洗干净,沥干水,盛人碗盆中,红对放于糯米上,加入上汤、绍酒,装完加盖密封,上笼屉用旺火蒸1小时突出。

    3解去缚住红的草索,揭开盖,夹出桂元肉,与糯米饭拌和,装入盘里,将红螯剁下,每结螯切成4块,用刀拍裂。身每只切成带腿状8块,然后分别按原形摆在桂元糯米饭两侧,并扣上盖即成。

    [工艺关键]

    1必须鲜活,死者有毒,不宜食用。

    2旺火气足,蒸1小时左右,必须加盖,避免水蒸气滴入。

    风味特点

    桂元,即龙眼,为闽南特产,营养丰富,是医药上珍贵补品,有养血安神之效,明李时珍曰其“龙眼大补。”民谣说:“北方人参,南方桂元。”滋补功效,与人参齐名。在闽南地区,鲜龙眼焙干,是妇女分娩后的必进

    ...  </P></TD>

章节目录

中国名菜尾卷:药膳风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冉先德/瞿弦音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冉先德/瞿弦音并收藏中国名菜尾卷:药膳风味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