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寒云将甄权赠送的《针方》和《脉诀赋》,拿出来翻阅了一番。
凭他现在的能力,完全看不懂,这玩意儿没有老师教授,靠自学成才,难度不亚于他现在造出汽车。
“怪不得那么多古籍会遗失。想来不是后无传承,就是旁人不懂,自然就没有珍惜了。”
寒云把两本书传给了后世,算是为后世医学宝库增加了两本瑰宝,当然他让后世自己处理,另外给他复制一份传回来。
若是哪一天,甄权心血来潮让他拿出医书想教他一手,不就露馅了吗?
接下来便是盘算三月十日云阳展销会。目前来说,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事。
回到县衙,直接去往狄知逊的公房,寒云想问问核发月钱完成否。
自从李承乾接到这份任务后,那股子干劲连狄知逊都自愧不如。
他也只是推测,太子从来没有被如此重视和授予重任过,小小年纪也敢勇挑重担。
此时,李承乾在皇宫接受良好教育的优势便展现出来,配以新算法,简直让狄知逊觉得捡到了宝。
尤其是核算陈文信交来的佃农、雇农半月月钱时,那种计算速度让大他十七八岁的一县县令都自愧不如。
“殿下,你这个算法是宫里的老师教授的?” 狄知逊终于忍不住问道。
“狄兄,我们可是说好的,不能叫我殿下,在这里称呼我高明哦。”
“是是是。”狄知逊口中这么说,心里却在抱怨:“谁敢称呼你的字。你以为我们都有云峰的胆吗?”
李承乾要求身边的护卫只能在房门外,也不用担心这些话被护卫听去。
“这是云峰教高明的。”
“又是他。”狄知逊感觉到距离寒云越来越远。
这种治理一个县的构思,还有一步一步推进的措施,绝不是朝堂上那种提出宏伟目标,却无法落地的奏章能比拟的。
在宫里,有时候父皇收到精彩的奏章,也会读给听,那时的李承乾觉得,这些肱骨大臣提出的建议或者章程,的确有过人之处。
自从来了云阳县后,才发现,好的建议和章程,没有好的执行,也是水中月,镜中花,毫无用处,反倒是容易蒙蔽父皇的双眼。
但是能接触父皇的又有几个人是负责执行的官员呢?
长此以往,岂不是朝堂之中全留下一群只能提建议,却不落地执行的官了吗?
回头再看云峰提出的方案。
他在方案中,甚至可以看见寒云把每一步都分解到不可再分。
感觉但凡有个脑子,能识字的人都能按着一步一步完成。其实他是误会寒云了。
要不是想着这帮人第一次接触这些思想和措施,他才不会傻到把执行步骤细化到最底层。
估计扔一个大纲,一句话:“各位按此目标细化。”便完事了。
李承乾的脑子中,已经开始萌芽帝国的官员结构,会想和会做的人都应该重视。
他又想起父皇那句话:“良匠无弃材,明主无弃士。”
倘若对之不平,良才也会变为废材;士也会变成匪。
“狄兄,你说百姓半月有这些钱的收入够用吗?”
李承乾看着手上的数据,总数看起来不少,可分摊在每个人身上,多一点的七十五文,剩下的五十文。
李承乾从未自己花过钱。在他的记忆中,钱对他来说就像是多余的东西,他就不知道怎么花钱,自然不知百姓的生活到底需要多少钱来保障。
狄知逊作为一名县令,他当然知道,正好太子问及此事,也乐于好好解释一番。
“殿……高……明,可知当下粮价多少吗?”
李承乾摇了摇头:“高明确是不知。”他一个太子关心什么粮价。
“粟米斗五文,精米斗二十文,白面斗五十文。”狄知逊答道。
李承乾大致算了一下,云阳现在拿月钱的百姓,一月可以买到二十斗粟米,或五斗精米,又或两斗白面。
“如此说来,百姓可以吃饱。”
“的确。刚才陈录事拿来的首批发放月钱的百姓,全是云阳已经断粮的百姓。大约占了云阳百姓的三成。高明,可知若是其他县遇见此种情况是如何处理的吗?”
“开仓放粮,施粥。”这一点李承乾知道,不是因为他参与过,而是萧瑀所教授。
“若是官粮不够呢?”狄知逊又问道。
“去世家借。”
“若是世家不借呢?”这句话是刚跨进门的寒云所言。
“云峰回来了。”李承乾见到寒云,顿露喜色。
寒云打了一个招呼:“我刚才的问题还没有回答。”
“那就买。”高明答曰。
“国库无钱呢?”
“那就强征。”这句话李承乾有点上位者的风范,换句话说我手里有刀。
寒云一听,跑偏了,别说你太子了,就算陛下来了,他也不会拿刀去强征世家的粮食。
“我们回到问题的前面,为什么官粮会不够?”寒云直接抛出关键点。
别说李承乾了,狄知逊都一时没有想明白。
他回想一下,似乎蓝田县的官仓也从来没有装满过,又或者说装满了还是不够用。
寒云一看差不多了,这个问题不是一时半会儿能解决的,于是说道:“这个问题就留给你思考,我希望在你离开的时候能想出来。”
接下来寒云查看了一遍核发半月月钱的人员名单。
陈文信按照村庄进行了分类,名字后面有一竖线的代表已经缺粮,一竖上有一短横代表存粮不足一月,以此类推。
总数有千人之多,这些人都是分配了官田和韦家田地的人,而且下地干活都达到了半月。
至于为什么不是一开始就发钱而是干满了半个月才发,目的就是让百姓知道,要得到月钱就要劳动。
县衙是提供劳动的机会,而非用铜钱来施舍。
对于那种好吃懒惰,想白拿钱的人,寒云的态度很明确,流民不多你一个。
总发钱六万多文,也就六十贯钱,相比于县衙金库中的两万贯,简直是九牛一毛。
而就这六十贯钱,却让千户人家度过了断粮的日子。
“三日后,待四富商的粮到了,就先开始发钱。”
寒云说了一句,他准备回后堂去找韦弦落实一下四富商的粮食问题。
“云峰是准备去找弦姐姐吗?”李承乾突然问道。
“对啊,钱发出去了,要有粮食买才行,总不能回家吃铜钱吧。”
“弦姐姐不在县衙,之前尉迟大郎来了一趟,请走了弦姐姐去军营。她怕你回来找她,让我告诉你,还有一位漂亮的姐姐也一起去了。”
寒云一听,什么事能让韦弦和阿依慕都跑去右威卫军营?而且还是宝琳来通知,难道那虎妞出事了?
凭他现在的能力,完全看不懂,这玩意儿没有老师教授,靠自学成才,难度不亚于他现在造出汽车。
“怪不得那么多古籍会遗失。想来不是后无传承,就是旁人不懂,自然就没有珍惜了。”
寒云把两本书传给了后世,算是为后世医学宝库增加了两本瑰宝,当然他让后世自己处理,另外给他复制一份传回来。
若是哪一天,甄权心血来潮让他拿出医书想教他一手,不就露馅了吗?
接下来便是盘算三月十日云阳展销会。目前来说,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事。
回到县衙,直接去往狄知逊的公房,寒云想问问核发月钱完成否。
自从李承乾接到这份任务后,那股子干劲连狄知逊都自愧不如。
他也只是推测,太子从来没有被如此重视和授予重任过,小小年纪也敢勇挑重担。
此时,李承乾在皇宫接受良好教育的优势便展现出来,配以新算法,简直让狄知逊觉得捡到了宝。
尤其是核算陈文信交来的佃农、雇农半月月钱时,那种计算速度让大他十七八岁的一县县令都自愧不如。
“殿下,你这个算法是宫里的老师教授的?” 狄知逊终于忍不住问道。
“狄兄,我们可是说好的,不能叫我殿下,在这里称呼我高明哦。”
“是是是。”狄知逊口中这么说,心里却在抱怨:“谁敢称呼你的字。你以为我们都有云峰的胆吗?”
李承乾要求身边的护卫只能在房门外,也不用担心这些话被护卫听去。
“这是云峰教高明的。”
“又是他。”狄知逊感觉到距离寒云越来越远。
这种治理一个县的构思,还有一步一步推进的措施,绝不是朝堂上那种提出宏伟目标,却无法落地的奏章能比拟的。
在宫里,有时候父皇收到精彩的奏章,也会读给听,那时的李承乾觉得,这些肱骨大臣提出的建议或者章程,的确有过人之处。
自从来了云阳县后,才发现,好的建议和章程,没有好的执行,也是水中月,镜中花,毫无用处,反倒是容易蒙蔽父皇的双眼。
但是能接触父皇的又有几个人是负责执行的官员呢?
长此以往,岂不是朝堂之中全留下一群只能提建议,却不落地执行的官了吗?
回头再看云峰提出的方案。
他在方案中,甚至可以看见寒云把每一步都分解到不可再分。
感觉但凡有个脑子,能识字的人都能按着一步一步完成。其实他是误会寒云了。
要不是想着这帮人第一次接触这些思想和措施,他才不会傻到把执行步骤细化到最底层。
估计扔一个大纲,一句话:“各位按此目标细化。”便完事了。
李承乾的脑子中,已经开始萌芽帝国的官员结构,会想和会做的人都应该重视。
他又想起父皇那句话:“良匠无弃材,明主无弃士。”
倘若对之不平,良才也会变为废材;士也会变成匪。
“狄兄,你说百姓半月有这些钱的收入够用吗?”
李承乾看着手上的数据,总数看起来不少,可分摊在每个人身上,多一点的七十五文,剩下的五十文。
李承乾从未自己花过钱。在他的记忆中,钱对他来说就像是多余的东西,他就不知道怎么花钱,自然不知百姓的生活到底需要多少钱来保障。
狄知逊作为一名县令,他当然知道,正好太子问及此事,也乐于好好解释一番。
“殿……高……明,可知当下粮价多少吗?”
李承乾摇了摇头:“高明确是不知。”他一个太子关心什么粮价。
“粟米斗五文,精米斗二十文,白面斗五十文。”狄知逊答道。
李承乾大致算了一下,云阳现在拿月钱的百姓,一月可以买到二十斗粟米,或五斗精米,又或两斗白面。
“如此说来,百姓可以吃饱。”
“的确。刚才陈录事拿来的首批发放月钱的百姓,全是云阳已经断粮的百姓。大约占了云阳百姓的三成。高明,可知若是其他县遇见此种情况是如何处理的吗?”
“开仓放粮,施粥。”这一点李承乾知道,不是因为他参与过,而是萧瑀所教授。
“若是官粮不够呢?”狄知逊又问道。
“去世家借。”
“若是世家不借呢?”这句话是刚跨进门的寒云所言。
“云峰回来了。”李承乾见到寒云,顿露喜色。
寒云打了一个招呼:“我刚才的问题还没有回答。”
“那就买。”高明答曰。
“国库无钱呢?”
“那就强征。”这句话李承乾有点上位者的风范,换句话说我手里有刀。
寒云一听,跑偏了,别说你太子了,就算陛下来了,他也不会拿刀去强征世家的粮食。
“我们回到问题的前面,为什么官粮会不够?”寒云直接抛出关键点。
别说李承乾了,狄知逊都一时没有想明白。
他回想一下,似乎蓝田县的官仓也从来没有装满过,又或者说装满了还是不够用。
寒云一看差不多了,这个问题不是一时半会儿能解决的,于是说道:“这个问题就留给你思考,我希望在你离开的时候能想出来。”
接下来寒云查看了一遍核发半月月钱的人员名单。
陈文信按照村庄进行了分类,名字后面有一竖线的代表已经缺粮,一竖上有一短横代表存粮不足一月,以此类推。
总数有千人之多,这些人都是分配了官田和韦家田地的人,而且下地干活都达到了半月。
至于为什么不是一开始就发钱而是干满了半个月才发,目的就是让百姓知道,要得到月钱就要劳动。
县衙是提供劳动的机会,而非用铜钱来施舍。
对于那种好吃懒惰,想白拿钱的人,寒云的态度很明确,流民不多你一个。
总发钱六万多文,也就六十贯钱,相比于县衙金库中的两万贯,简直是九牛一毛。
而就这六十贯钱,却让千户人家度过了断粮的日子。
“三日后,待四富商的粮到了,就先开始发钱。”
寒云说了一句,他准备回后堂去找韦弦落实一下四富商的粮食问题。
“云峰是准备去找弦姐姐吗?”李承乾突然问道。
“对啊,钱发出去了,要有粮食买才行,总不能回家吃铜钱吧。”
“弦姐姐不在县衙,之前尉迟大郎来了一趟,请走了弦姐姐去军营。她怕你回来找她,让我告诉你,还有一位漂亮的姐姐也一起去了。”
寒云一听,什么事能让韦弦和阿依慕都跑去右威卫军营?而且还是宝琳来通知,难道那虎妞出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