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顾漕正要反驳。

    但李倓还给他机会,李倓继续说道:“尔等是多开了一条河渠,还是协助百姓多开了一亩田?”

    “这……”

    “刚才谁说要帮助寡人施政的,如何施政?良策在何处?寡人现在在开荒括户,诸位倒是跟寡人说说,你们都帮寡人开了多少荒,括了多少户?寡人就站在这里,洗耳恭听!”

    人群一下子安静了下来。

    众人神色微变,陆斌目光盯着地面,那青石板地上仿佛像是开出了一朵花儿一样。

    李倓点名道:“顾郎君,你说说!”

    顾漕怔了怔,被李倓刚才这一连翻的话,震慑得有些心神错乱,当下被问到后,强迫自己回过神,说道:“大王可知,如今澄心堂的纸降价,民间有多少造纸的人面临生存危机,在下前来提及此事,可不仅仅是建议大王尊重朝廷律法,更重要的是,为了民间一些造纸之人考虑!”

    “民间哪些造纸的人,你把名字告诉寡人,需要寡人如何帮助?”

    “大王只需要遵照朝廷的规矩,严禁纸张降价即可。”

    李倓问道:“你说这种话,有何依据?”

    “在下在民间调查过,这对民间造纸伤害太大,若是如此,民间将无人再造纸,这是与民争利!许多造纸的工匠将失去收入,他们将无法再维持生计!”

    说到这里,顾漕的语气变得悲伤起来,脸上也做出了痛苦而怜悯的神色,并且用极其哀痛的声音高呼道:“所以在下以及诸位忠义之士,斗胆来这里,恳请大王一定不要使纸张降价!”

    气氛到位后,陆斌又跳出来了:“大王!恳请一定要保护好那些工匠的生计,不要与民争利啊!”

    朱建呈也跳了出来:“大王!民生多艰,当以此为重!”

    其他人也立刻跟着开始迎合。

    “大王,我认识的一个造纸的,靠造纸糊口,现在澄心堂的纸降价后,他们失去了收入来源,全家只能乞讨度日!”

    “大王,这种伤害民生的事,万万做不得!”

    既然开荒括户我说不过,把话题强行拉到造纸上可以吧?

    既然你建宁郡王要谈民生,那把造纸对民生的伤害,扩大一万倍,没问题吧?

    反正我有一张嘴,我不需要了解事实,我说话又不犯法!

    我就张口就来!

    至于那些跟着我应和的人,虽然他们不知道自己是蠢猪,但我知道就够了!

    你建宁郡王又能如何呢?

    我们为民请命,你也要把我们像那些官员一样砍了吗?

    难道你要在扬州书院这些学生面前,杀我们这些为民请命的人?

    “诸位放心,诸位放心,寡人不会做损害民生的事。”李倓脸上露出和蔼的笑容。

    他知道这些世家子弟各个都不是省油的灯,一张嘴最擅长颠倒黑白。

    众人听建宁郡王这般说,也纷纷安静下来。

    顾漕脸上带着胜利者的微笑,他立刻趁机扔给李倓一个高帽子:“大王果然是贤王,大王不会做损害民力的事。”

    李倓招了招手,一边跟随而来的刘志走过来。

    李倓问道:“现在民间有澄心堂的造纸术吗?”

    刘志说道:“有。”

    李倓看着顾漕,说道:“民间有澄心堂的造纸术。”

    不等顾漕说话,李倓又问杜甫:“子美,扬州书院有澄心堂造纸术的书籍吗?”

    杜甫说道:“有,《天宝造纸术》这本书是两个月前就开始抄录,现在在扬州书局印刷了不少出来。”

    李倓的目光又回到顾漕身上:“看来澄心堂的造纸术并非什么秘密,现在民间不少商人已经学会了用水碓,用竹子造纸,并且民间还在完善新的技术,甚至有一些工匠自愿到扬州书院来报名。”

    “既然扬州书院敞开大门愿意录取诚心来学习的人,而某一些造纸商,没有本事把成本压下来,亏了钱,还要让寡人迁就着他,让这扬州七县的百姓全部迁就着他,顾漕,你是这个意思吗?”

    李倓的语气温和却掷地有声。

    “这……”顾漕未曾了得建宁郡王的一张嘴如此厉害,“大王,在下……”

    顾漕一时间语塞。

    李倓看着他,说道:“正面回答寡人的问题,你的意思,是不是让寡人和扬州七县数十万百姓迁就那些人?”

    顾漕立刻转移话题:“大王英明,这开荒括户是仁政……”

    “寡人跟你谈开荒括户,你就跟寡人谈纸的降价,寡人现在跟你谈纸的降价,你就又跟寡人谈开荒括户了,好!你要谈开荒括户,寡人就再跟你谈谈开荒括户!”

    顾漕感受到了压力,但今天那么多人都到了扬州书院,话也说出来了,态度也表了。

    开弓哪有回头箭?

    李倓继续说道:“刚才寡人说,这扬州书院出了三十八名保长,子美,我没说错吧?”

    “大王没说错。”

    不得不说,扬州书院在某种程度上效果非常好。

    真正招生到现在,也就才三个月而已。

    三十八名保长,从开荒括户开始,基本上是上了几天课,就走马上任。

    保长不是官,他不在大唐的官僚体系里。

    准确地来说,保长是吏。

    吏的人事任命并不在朝廷,地方上的吏,一般都是由地方官员聘请的,是不享有朝廷官员待遇的。

    吏的上升空间很小,主要做地方文书工作,或者基层的管理工作。

    对吏的要求主要是识字,能读懂一些书籍。

    大唐地方上存在着大量的吏员。

    实际上,吏在地方上职位低,但执行权却不小。

    李倓深知,权力是共识,权力的执行却来源于信息。

    谁掌握了地方信息呢?

    谁知道哪里有矿?

    谁知道地方上谁的田最多?

    当然是本地人。

    吏强官弱的局面,其实从秦汉就存在,到宋朝格外严重。

    本质上吏员一定是本地人,且对本地熟悉的人,他们负责执行,从外地调过来的官员,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只能尊重吏员的意见。

    这个重中之重就在于执行。

章节目录

每天饮酒赏乐,我成了千古一帝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画凌烟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画凌烟并收藏每天饮酒赏乐,我成了千古一帝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