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很快,时间来到183年的8月底。

    各地移民还在不断增加。

    辽东各地,不少百姓笑容满面,因为今年,他们收获不少粮食,能让一家老吃饱,大豆还有一个月也可以收获了,麦已经收获。

    唯一让大家难过的,是当时没有听取建议施肥,让自己损失了至少两成以上。

    在利益带动下,各地百姓开始主动学习沤肥和使用方法。

    辽东火炕技术在各地推广,政府并未因此去赚钱。

    各个县都建立了红砖烧制厂。

    今年大家任务,就是保证辽东不能因寒冷冻死一人。各县组织人一个一个乡村落实。

    农村最不缺柴火。

    辽东给每家都分有一定数量林地,对一些成材树木进行燎记,如果需要砍伐成品树木《修房盖楼》,需要村里登记,砍伐后,种植不少于同等数量的树木就校

    刘恢日子过得充实,每周辽东大学有三节课程,其余时间处理日常工作。

    在刘恢引导下,发明算筹的刘洪,把算盘制作了出来。

    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工具的重要性,刘恢自然知道。

    冀州

    清河郡东武城《今河北省故城县》

    一座豪华府邸的书房。

    此时二人正一脸愁容。

    “父亲,这确定是二弟的信?”

    一位二十多岁的男子对着主位男子道。

    主位男子年逾五旬,头发花白,和辽东秘书长崔琰竟然有几分相像。

    主位男子正是清河崔氏家主崔密,崔密字文丹。

    下面坐着的男子,正是崔琰大哥,也是原历史上曹植的岳父。

    崔密点零头。

    “这点是肯定的,里面有我们约定的暗语,外人是不可能知道的,加之笔迹,因此能够肯定出自你二弟之手。”

    崔琰兄长名叫崔均。

    “二弟这是什么意思?让我们不要寻死,更是要我们远离袁家?”崔均此时脸上露出很多疑问,其中更是夹杂着一丝不满。

    “季平,你了解你二弟,他一向处事稳重,绝不是无的放矢之人。”

    崔均平复了一下心情,“按照二弟话里的意思,袁本初等人远不如辽东王?”

    “这点,为父也不清楚。

    不过,来去独送给我一段话,是你二弟单独写的。”

    “什么话?”

    “没有永远不会消亡的世家豪族,只有永存百姓心中的丰碑不会消亡。

    世之潮流,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崔密一边,一边加重了吐字。

    他心里没气才怪,很多世家豪族都风光上千年不止。

    此时,自己的麒麟儿,居然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话。

    只是,他或许不知道,崔琰当时听了刘恢的话没有明白,回去后才想通,刘恢是想借他的口给崔家听。

    崔琰可不敢把这锅扔给刘恢,只得自己背上。

    “父亲,你的意见呢?”

    崔均也知道,他二弟如此的话,那就证明,后果比他们想的严重。

    世家豪族一直认为,谁想争下都离不开他们,对他们只能拉拢。

    此时的崔家还远没达到隋唐五姓七望的高度。

    到这儿,挺有意思,崔家某种意义上是曹操一手扶持做大的。

    崔琰最早袁绍手下做官,最高做到骑都尉《也就是黄巾起义时曹操的官职》,曹操拿下冀州后,发现崔琰是个人才,提拔他做了冀州别驾《也就是一个州的二把手》。

    崔琰有个从弟叫崔林,那可是魏国重臣。

    逐渐,崔家势力越来越大。

    “季平,暂时斩断和袁绍联系,静观其变。

    你二弟了,如果我们继续针对辽东,从此以后,大家成为陌路。”

    “二弟岂能如此?”

    崔密苦笑了一下,“你二弟或许看到了我们不知道的事情。”

    “二弟不会被要挟吧?”

    “你应该了解他,他性格刚直,宁死也不会被要挟。”

    崔均点零头,是啊,二弟性格刚烈,除非自己想明白了,谁会要挟他。

    “父亲,孩儿明白了。”

    看着崔均离开书房,崔密自言自语的道:“希望你是对的。”

    马钧他们最近把纺纱机《珍妮纺纱机》捣鼓了出来。

    这点,刘恢对其是佩服的,动手能力是真的强。

    纺纱机的出现,会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会让布匹成本大幅下降。

    衣食住行,历来必不可少。

    羊毛纺线并不难,主要有几个步骤:

    一、羊毛清洗和烘干,这一步对于此时的人们是最困难的,羊毛沾满油脂,想要清洗干净并不容易,刘恢使用了草木灰来进行清洗。

    接着建一个类似火炕的烘房,将清洗干净羊毛烘干,烘干后羊毛洁白松散。

    二、用梳子将洗净的羊毛梳成条状,同时也能把杂草等梳下来,通过梳理和除杂草工序,将羊毛纤维梳理顺直,最后将条状羊毛成球打包,送人下一道工序。

    三、将毛球,通过梳条、纺线,将毛条延伸,同时加捻。

    四、最后通过并线,将纺成的线,合股成真正的毛线。

    在东汉已经出现了纺织机,手摇纺车已经很多人使用,只是效率不高。

    珍妮纺织机的出现,可以大大降低纺织成本,可以垄断整个大汉乃至周边的服装市场。

    价格永远是最具竞争力的东西,想要价格低,首先得成本降下来才校

    “文渊、德衡,按照现在纺织速度,今年能纺出多少羊毛线?”

    此时的公输和和马钧兴奋不已,看着眼前一排排机器,和流水线的生产工艺,就像看着自己儿子一样。

    “殿下,今年大概能纺织出10万件毛衣的羊毛线”。

    刘恢的计划是这样,为了降低成本,羊毛线只对辽东销售,因为百姓买回去以后,可以自己织毛衣,只需要几根木签子就校

    “一个成年人毛衣用料,大约需要多少钱?”

    公输和拿着算盘算了起来。

    “大约需要五钱到六钱,这是含人工费用。”公输和很快就计算了出来

    “冬无事,百姓可以家中织毛衣。

    今年毛衣满足辽东内部,就不要外卖。”

    “文渊,明年还得扩大规模,一年至少确保,100万到200万件毛衣的用量。”

    两人都点零头。

    马钧不解的问道:“为何外地不卖毛衣,而是成品呢?”

    公输和接过话道:“用殿下的话,就是把工作机会留在了辽东。

    你想想看,这么多毛衣需要大量工人才校

    我们卖出去,肯定是加上人工费的。”

章节目录

大汉同意你改革,没让你推翻自己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商业机密也是机密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商业机密也是机密并收藏大汉同意你改革,没让你推翻自己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