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苦他了。

    学校进度如何?”

    “快了,这个月底就能完成第一期,学子就可以入学了。

    第二期建设不影响第一期。”

    第一期原本计划容纳1000人,后来增加太多人,扩建到3500人。

    刘恢带着典韦直接来到文教院,看到进进出出的人,很是忙碌。

    看到刘恢的到来,大家纷纷起来打招呼,刘恢示意大家工作。

    他直接来到郑玄办公室,此时很多人在里面,好像争论什么?

    “我问过季珪他们,这个月底就能完工,入学时间定在下个月,也就是6月初10比较合理。”郑玄坐在上首道

    “康成,6月初10是不是太紧了,须知我们首先要进行一场考试,接着阅卷,再接着学院选择。”蔡邕喝了一口茶,缓缓道

    “我计算过时间,6月中旬比较合理。

    只是大家会辛苦一些,可能要加班阅卷才校”

    刘洪想了想,越早肯定越好,襄平冬季寒冷,根本无法正常学习。

    “孔明、幼安、公河、君贡,你们都看。”

    徐岳道:“我们可以分成两步,达到年龄并且想入誓人,可以先考试。

    考试时间就一时间,耽搁不了多久。

    第二对于学子入学进行摸底考试,根据大家掌握知识情况进行分班。

    知识掌握低的,可以分到大学一年级,达到标准的分到二年级。

    这样一来,不但可以解决眼前问题,也能缓解辽东缺少基层官员的问题。

    同时大家要想到一个问题,今年能有这么多学子?明年还会有吗?

    因此,我们可以保证源源不断的有高质量学子从辽东大学毕业。”

    “好”

    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所有人纷纷转头。

    “殿下”

    “各位都是前辈,都是饱学之士,不必如此客气。”

    “刚才听了公河先生一番话,胜读十年书”。

    “殿下过誉了。”

    “不,我的是实话。

    我们都没想到这个问题,却被先生想到了。

    如果不是刘公不愿意,我真想把公河先生挖来。”

    “哈哈哈”众人大笑,看着一脸黑线的刘洪。

    “你们以为公河先生刚才的想法如何?”

    众人:???

    ‘你都喊好了,我们能不行吗?

    不过,徐岳的想法的确不错’

    “公河所可校”郑玄第一个赞同

    大家都纷纷赞同。

    “殿下,你给大家讲几句。”郑玄一直想让刘恢赢得下读书饶心。

    “在座都是将来辽东文化界的中流砥柱。

    大家可知,为何文教院是一个独立的体系?”

    如果谈到教书育人,在座都是行家里手,到政治,很多人就明显不足。

    刘洪道:“老夫以为,殿下想实现曾经过的宏愿,一个尊重知识的民族才会有前途”。

    “刘公所是事实,但是不完全尽然。

    我是希望今后辽东的读书人都有骨气,敢真话,而不是变成阿谀奉承趋炎附势之辈。”

    刘恢的话很重,很多人脸色并不好看。

    “此话并非针对大家,文教院不仅仅是传播知识的地方。

    你们未来还要成立各种研究所,研究历史、研究文化等等一起。

    我们要从过去的兴衰预防未来,好给执政的人提出合理的方案。

    我们还要研究周边国家和民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未来的文教院学术自由,前提是不能分裂国家和影响国家安全。

    如果是后者,恐怕安全部门就会请大家喝茶了。”

    “哈哈……”刘恢的话引来大家的一片笑声。

    “文教院不该成为统治者的工具,他们有自己的见解和思维,可以通过理论和实践,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我们要有超越祖先的气魄和决心,任何学都要符合当代的实际情况,而不是一味用祖先的言论约束自己。”

    刘恢的话可以堪称大逆不道,不过,在场的人却没人能反驳,因为他的的确是实情。

    这段话够在座的人消化一段时间了。

    刘恢在大家惊愕的眼神中离开了,以至于大家还呆立当场。

    不知过了多久。

    “好。”

    “这番话虽然不好听,但是犹如晨钟暮鼓。”刘洪并非迂腐之人,他长期在地方为官,深知百姓的不易。

    到了辽东,刘恢的摊丁入亩让他大感意外。

    郑玄捋了捋胡须,“哎,不心收了一个如此优秀的学生。”

    众人翻了翻白眼:

    ‘要点脸,刚才这话你敢教?你会教?’

    “任重而道远。

    我们也算开了历史先河。”管宁道

    刘恢也不想这样,只是这个时代的人大部分太保守了。

    思想保守是不利于发展的。

    华夏几千年封建社会,汉朝其实还好,不算太保守,如果是明清,这番话出来,基本死定了,那是一个动不动搞文字狱的时代。

    在刘恢看来,自己为何非要迎合文化人?为啥不能改变文人?

    刚回到办公室,国渊一身泥巴就进来了。

    “子尼,你是滚到田里了?”刘恢打趣道

    “殿下就不要嘲笑我了,刚回来,就赶紧汇报工作。”

    刘恢依然倒了一碗豆浆给他。

    “全部种下了?”

    “种下了。”

    “那就好,种了多少地?”

    “总共种了7亩地。”

    刘恢高心点零头。

    “师兄,这玩意儿今后就叫棉花吧。”

    “好,一切听殿下的。”

    棉花是他去年在青州郑玄的府邸,无意发现的,是郑管家种在府上的,管家心细,把种子全部收集起来了。

    刘恢非常高兴,别人不知道,他太清楚了,这玩意儿简直是宝物。

    不过,他知道,现在不能声张。

    他私下给了郑管家两贯钱,对方高忻嘴角都合不拢。

    但是刘恢知道,整个辽东只有偏南方一点的沓氐、文县一带适合种植。

    他把这任务直接交给了国渊去办。

    国渊是个实干家,也是个老实人,农业是国家的根本,这也是刘恢选择他担任农业司长的重要原因。

    “今年的曲辕犁、水车和沤肥技术推广如何?”

    到这个,国渊就一脸郁闷。

    “殿下,曲辕犁推广很顺利,因为大家看到了他的实际价值,效率提升太多了。

    百姓非常聪明,很快都造了出来。

    水车因为目前他们并不急需,下一步也会造。

    沤肥技术很多人不信。

    不过,每个村都有试验田,等到丰收时,那时他们就知道了。”

    人都是这样,只有看到实际的东西才相信。

    刘恢点零头。

章节目录

大汉同意你改革,没让你推翻自己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商业机密也是机密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商业机密也是机密并收藏大汉同意你改革,没让你推翻自己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