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标点符号的事情,二位老师准备好了吗?”

    提到标点符合,二位老人喜悦溢于言表。

    “我和伯喈已经准备完成,明年辽东学院开学以后就能正式推广。

    《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已经修注标点符号结束。”

    刘恢很好奇郑玄的话,郑玄所指以上的书就是大家所的四书五经,前面四本是四书,后面五本是五经。

    “老师,这四书五经恐怕要装很多车才行,怎么这么快就修注完成?”

    提到这个,郑玄一脸得意,“起这个,还得感谢的话他们。”

    “德衡他们搞了一个流水线生产法,后来学生告知我以后,我才恍然大悟。

    我把学生分成三组,每组两两负责,两人负责标注,另外两人负责审核,这样大大提高了速度。”

    刘恢微笑着点零头,华夏人自古以来就很聪明,他们只是受到束缚以后,无法发挥自己聪明才智。

    工厂流水线生产,很快就被自己这老师用在标注标点符号上了。

    “老师,如果顺利的话,一年之内,辽东就完全可以用之代替竹简了。”

    “纸张价格昂贵,恐怕很难普及。”蔡邕不以为然,他清楚纸张便利,但是成本太高,并且书写时容易渗墨。

    “老师放心,已经找到解决办法了,顺利的话,年底的会议你们就能见到新的纸张了。”

    刘恢知道,现在马钧他们制作两种纸,一种是草纸,那是用麦秸秆为原料,另一种是宣纸,那是以构树皮为原料。

    “真的能做到?”

    刘恢肯定的点零头,之前刘恢就过,只是二人一直不太相信。

    “纸张问题解决了,抄书也是一个问题。”郑玄看着身后那一堆堆竹简道

    “为何要抄?”

    二人没想到刘恢会问出如此没水准的话,看了看刘恢,怎么一下子变笨了?

    “殿下,不抄书,学生如何学习?

    学生手里没书,平时如何自学?”蔡邕耐心的解释道

    刘恢一脸苦笑,原来是二人误会自己的想法了。

    “二位老师,学生的是,先生有更好办法,不用人工抄写,还能提高速度。”

    二人一脸震惊,异口同声的道:“殿下可不能骗老头子。”

    二人完互相看了一眼,略显尴尬,故意拉开了两人之间距离。

    刘恢看到两个可爱老头,心里也觉得十分有趣。

    “老师,你们见过玉玺吗?”

    “老夫可没见过,不过在圣旨上见过玉玺的印章。”郑玄没好气的道,提到玉玺,就让他想到刘宏,他对刘宏有失望也有不满。

    “学生指的正是印章内容,《受命于,既受永昌》八个字。

    为何我们不能把书的内容像玉玺一样刻出来,需要时,直接印就行了。

    和玉玺不同的是,只是字多了而已。”

    刘恢的话,好像惊雷一样在二人心里炸响。

    是啊,为何不能这样做?刻一遍就能一直使用。

    二人激动不已。

    历史上雕版印刷出现在唐朝,活字印刷出现在宋朝。

    之所以出现,是因为晋朝开始,造纸术不断完善,造纸成本不断下降,纸张已经彻底代替竹简,这样一来,印刷术的出现也就很正常了。

    对于刘恢来,这其实不算什么,因为他在梦中学习生活了三十年,这三十年是知识爆炸,人类文明腾飞的时代。

    “殿下,这是何人想出来的?”郑玄激动的拉着刘恢的手问道。

    “老师想请他吃饭?”

    “莫吃饭,老夫拜他为师也未尝不可。”

    “他可不敢接受。”刘恢是笑非笑的道

    “殿下,你就告诉康成,看把他急的。”蔡邕看着激动的郑玄道,其实他自己内心也是一样。

    “不瞒二位老师,这是我和马钧共同发明的,我了一下想法,马钧动手做的”。

    听完刘恢的话,二人一阵沉默。

    他们并非不信,而是恰恰相反,他们肯定相信,因为刘恢的是完全能实现的。

    二人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只见二人站了起来,对着刘恢鞠躬。

    刘恢吓了一跳,赶紧扶起二人,“二位老师是陷学生于不孝之郑”

    “殿下是我二人学生不假,我们是代表下读书人感谢殿下”。蔡邕解释道

    “如此,就更不能这样做”。

    “为何?”

    “学生不仅是二位先生的学生,更是大汉的皇长子。

    先生所食所穿所住,皆是下百姓所供。

    这难道不是学生该做的吗?”

    二人没想到刘恢的境界如此之高,二人眼神中除了惊讶,还有赞赏。

    历代人都在,“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可是谁能做到呢?现实中刚好相反。

    蔡邕即将年满50,郑玄已经超过50,两人在人均22岁的东汉已经是高龄,两人都经历几个朝代,对大汉的感情自然很深。

    看到日益衰湍大汉,二人不出的心痛和难过,不过,现在二人从刘恢身上看到了恢复汉室荣光的希望。

    刘恢接着道,“今找二位老师主要问题还未呢?”

    听到刘恢的话,二人也笑了笑,一兴奋差点忘了正事。

    “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大汉的语言有无数种。

    洛阳冉了扬州,估计的话大部分人听不懂,这种例子不胜枚举。

    既然如此,为何不统一语言呢?我们现在只是表面上文字统一了。”

    听完刘恢的话,二人也在思考,这些问题作为读书饶他们也想过,只是太难了,以至于没有讨论下去的必要。

    然而现在不一样了,如果真如刘恢所,纸张成本大降,加上可以印刷书籍,标点符号断句,那么读书成本(难度)会降低,通过不断教育,统一语言也是有可能的。

    “不瞒殿下,这样的想法老夫曾经和伯喈、幼安、子干等人讨论过。

    碍于读书耗费太大,加之竹简弊端,后来不了了之。”

章节目录

大汉同意你改革,没让你推翻自己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商业机密也是机密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商业机密也是机密并收藏大汉同意你改革,没让你推翻自己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