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时期,江南有一个渔村,这里的人都以捕鱼为生,村子里有一个王老汉,时年已经五十多岁了,他和妻子刘氏夫妻恩爱,可没有生下一儿半女,老两口就孤孤单单的过日子。

    一日,王老汉去河里捕鱼,可到了傍晚依然没有捕到一条鱼,他有些沮丧,眼看就要黑了,只能收网回家,可这最后一网却很沉,好像是网到了大鱼,王老汉心中惊喜,心想今总算没有白来。

    他用力拉网,终于把网拉到了岸上,本来以为捞到了大鱼,可看到网里的东西时,他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顿时头皮发麻,原来网住的根本不是大鱼,而是一个如脸盆一样大,圆鼓鼓的东西。

    王老汉捕了半辈子鱼,第一次遇到这样的怪事,心里有些发毛,想把这个圆东西扔进河里,可又觉得这东西奇怪,于是就拿回家去了,想好好研究研究。

    刘氏见自己的丈夫没有捕到鱼,而是抱了一个圆圆的大肉球回来,就觉得很奇怪,问他这是什么东西,王老汉就告诉妻子是从河里捞上来的,妻子一听也很震惊,夫妻二人看着这个怪东西,不知如何是好。

    突然,这个肉球居然在地上滚了起来,里面还传来孩的哭声,王老汉心想,难道是第二个哪吒不成?道:“这里面是不是个怪物?”

    刘氏听到孩子哭声也是不知所措,听丈夫是怪物,就更加害怕了,道:“那可怎么办啊,要不你还是把它放进河里去吧!”

    这时,肉球里的哭声越来越大,王老汉虽然也很害怕,但他又舍不得扔,想打开看个究竟,于是就拿来一把捕,猛地劈开肉球,就看见一个白白胖胖的婴儿,这婴儿一见,居然不哭了,就冲这老两口笑,甚是可爱。

    老两口一生没有孩子,看见一个白胖的婴儿也很喜欢,可又怕这是个不祥之物,是留是扔很是纠结,正在这时,一个乞丐走进了屋里,一看到地上的孩子就道:“此乃大富大贵之命也!”

    王老汉赶紧问那乞丐何出此言?乞丐撸撸胡子道:“机不可泄露。”完就走了。

    王老汉夫妇听了乞丐的话,再看看这个婴儿长得如此俊美,觉得是老爷可怜她们没有子嗣,特意送给他们的,于是就留下了这个孩子,取名王赐。

    王赐长到三岁的时候,王老汉就把他送到附近的学堂读书,这孩子不但长相俊美,而且还非常的聪明,无论读什么书都是过目不忘,老两口见儿子如此聪慧,就喜的合不拢嘴。

    王赐哪里都好,就是嘴太贵,从来不开口叫爹娘,王老汉夫妇虽然心中失落,但也不跟孩子计较。

    孩子一长大,王老汉也越来越老,王赐看父亲辛苦,十岁就不再读书了,而是帮助父亲打鱼,为了生计,王老汉也只得同意。

    转眼又过了七八年,王赐已经长到十七八岁了,伙子气质非凡,一表人才,而且勤劳肯干,还孝敬老人,周围的姑娘对他都很爱慕。

    王老汉就从这些姑娘中为儿子物色了一门亲事,姑娘名叫徐莹莹,年方十八,不但人长得漂亮,而且心地善良,和他们一个村住着,父亲也是于夫,门当户对,又知根知底的,就很放心。

    王老汉夫妇已经七十多岁了,早就盼望着抱孙子了,既然儿子的亲事已定,就立刻选了一个良辰吉日,把徐莹莹娶进了家门。

    王赐长了这么大,从来没有给王老汉夫妇叫过一声爹娘,就在成亲这,架不住众饶劝,他就开口叫了一声爹,娘,结果这一叫不打紧,两位老人就当场一命呼呜了。

    王赐见到自己的父母被自己叫死了,就悲痛万分,痛哭不止,本来是办喜事,却成了给二老办丧事了。

    众人也都唏嘘不已,有人,怪不得王赐十几年不叫爹娘,原来是不能叫啊!还有人,这王赐不是普通人,他这一叫就折煞了两位老人。

    王赐怀着悲痛的心情安葬了父母,很长一段时间,他都没有从失去父母的痛苦中走出来,非常的自责,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从就不愿意叫爹娘,更想不明白自己就叫了一声爹娘,为什么父母就去世了。

    徐氏见丈夫伤心,总是开导他,谁也不愿意发生这样的事情,可逝者已去,生者如斯,劝他好好活下去,日子要往前看,这样二老在那边才可以放心。

    王赐成婚之后,每打鱼卖钱,妻子徐氏在家纺线织布,打理家务,虽然过得并不富裕,但也很踏实,过了几年,夫妻二人已经生下一儿一女,儿子取名王大宝,女儿叫王花,两个孩子也是聪明伶俐,乖巧懂事。

    一日,王赐从集市上经过,看见街头围着一群人,他好奇地往那边看了一眼,就看到一个白头发老汉,那老头穿着破旧,头发凌乱,身边放着一个棍子和一个破碗,一看就知道是个乞丐。

    可这个乞丐不去要饭,而是坐在那里,王赐觉得奇怪就走近去看,就听见那个老汉喊道:“谁买我,做亲爹。到将来,能富贵。”众人听了都哈哈大笑,这卖什么的都有,这卖爹的还是头一次见。

    这个老头就是一个乞丐,众人对他的话都是嗤之以鼻,还有人他就是一个骗子,为了骗吃骗喝才这样的,他要是能带来富贵,也不坐在这里卖爹了。

    王赐从心地善良,为人老实厚道,虽然家境不富裕,但他看到有困难的人,经常会出手相助,他想这个老人肯定是有什么难处才卖爹的,于是就挤到了前面。

    他看到老汉身边还放着一张纸,上面写着:“老汉家住东京上江城,今年八十三岁,因我年老无儿无女,无人赡养,万般无奈,只得自卖自身,谁要把我买回家,一到晚,好好招待,百年之后,养老送终。”

    自从父母去世之后,王赐就非常羡慕别人家有父母可以孝敬,一家老其乐融融,而他的父母却离他而去,心中不免悲伤,他想要是父母还在该有多好呀!

    如今看见这个老汉孤苦无依,又想到自己的父母,就很可怜他,于是就恭恭敬敬道:“我愿意做您的儿子,您就跟我回家吧!”众人纷纷看向王赐,就像是白见了鬼一样吃惊,个个都瞪大了眼睛,心想,还真有买爹的傻子。

    老汉看着王赐道:“我是来卖爹的,你是来买爹的,为何连声爹都不叫,让我如何相信你会孝敬我?”

    王赐听了很是为难,并不是他不想叫,而是想到自己把亲爹娘都叫死了,他要是给这老汉叫爹,再把他叫死了怎么办?

    王赐听老汉这么,就把自己不叫他爹的原因了,众人听了又是一阵惊呼,想不到有人能把爹叫死,这还是头一次听,老汉若有所思,道:“你要是买我做爹,就要叫爹,如果把我叫死了,明这是意。”

    王赐心中忐忑,他真的很害怕自己一声爹会把这可怜的老汉叫死,就迟迟不敢叫出口,老汉用期待的眼神看着他,等待他的那一声爹,众人也开始起哄,催促王赐给乞丐叫爹,他们想看看到底能不能把乞丐叫死。

    等了好一会儿,王赐还是没有叫出那声爹,老汉失望地道:“你走吧,连声爹都不叫,我怎么放心把自己卖给你。”

    王赐一听就有些着急,脱口就叫出了一声爹,老汉“哎”了一声,脸上露出了笑容,王赐一看老汉没事,就蹲下身子道:“爹,走吧,儿子背你回家。”老汉看看王赐,没有话,就让他背着回家去了。

    县城离村子有十来里路,王赐一直背着老汉,走到家的时候已经累得气喘吁吁,满头大汗,身上的衣服全都被汗水浸湿了。

    他把老汉放在堂屋的椅子上坐下,然后就去房里给妻子徐氏明了情况,徐氏也是个善良之人,非常赞同丈夫的做法,她道:“谁都是爹娘生的,老人这么大岁数了没有人赡养,还真是可怜,既然你都叫爹了,又把他接回家中,就是和咱们有缘分,以后咱就当亲爹一样供养。”

    家里条件不好,徐氏不但没有反对,还这样支持,王赐听了妻子的话很是感激,道:“我就知道娘子心善,以后咱们好好供养老人就是。”

    王赐和妻子又把他们的房间从东屋搬到了西屋,把向阳的东屋腾空,又把屋子收拾干净,铺好床铺,摆好座椅,一切收拾好后,二人就把老汉请进了东屋。

    徐氏见老汉衣服破旧,而且好像很久没有洗脸了,就赶紧端来一盆水,给老汉洗脸,洗脚,并给他修剪的指甲,然后又拿来干净有衣服给老汉换上。

    她又赶紧端来一杯热茶,恭敬道:“爹爹,请喝杯茶,解解乏吧!”老汉也不客气,接过茶就喝。

    王赐又叫来两个孩子给爷爷请安,两个孩子都很乖巧,跪在老汉面前叫爷爷,老汉一看很是喜欢,赶紧拉起孩子,问他们几岁了,叫什么名字,孩子们一一作答,老汉喜得合不拢嘴。

    很快就到来中午,该做午饭了,徐氏想,老爹刚到家中,要好好准备饭菜招待,她来到厨房,拿出平时不舍得吃的大米,为老爹做了一碗大米饭,又出去买了豆腐,做了一盆子鱼炖豆腐。

    饭做好之后,王赐把饭督老爹的房间里,恭敬地道:“爹,赶紧用饭吧!”

    谁知,那老汉一看见饭菜就生气了,呵斥道:“你这个不孝之子,这么多年来我没有吃过你一顿饭,第一顿饭你就让我吃这些东西?叫我如何下咽?”

    王赐看着碗里的饭菜,这些东西他们一家人平时都舍不得吃,只有过年才能吃上一顿,老爹居然还嫌弃不好,就很不理解,道:“爹,这饭还不好吗?”

    老汉吹胡子瞪眼道:“这是什么饭,连猪都不吃,我要吃山珍海味,喝人参汤。”

    王赐一听,就懵逼了,老爹的这些东西他连见都没有见过,叫他去哪里弄去。

    老汉见王赐一脸懵逼,骂道:“你这个不孝之子,还愣着干什么?赶紧给你爹弄来。”

    王赐吓得大气都不敢出,赶紧退出了房间,他找到妻子,道:“老爹那饭不好,他要吃山珍海味,人参汤,咱们到哪里去弄这些东西?”

    徐氏听了丈夫的话,也犯了难,他们都是普通的庄户人家,平时吃的都是粗茶淡饭,那山珍海味也吃不起呀!道:“家里没有钱买山珍海味,要是怠慢了老爹可怎么办啊!”

    夫妻二人思来想去,也没有想到一个好办法,突然王赐道:

    “我看过二十四孝那本书,那上面有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大孝子,名叫王祥,他的继母身患重病,想吃新鲜鲤鱼,可寒地冻,无处寻找,他就脱了衣服,卧在冰上,他的体温使冰融化,突然就跃出两条鲤鱼,王祥抓住鲤鱼,拿回家孝敬继母,继母吃后,病就痊愈了。”

    徐氏听了丈夫的话,道:“这个王祥真是个大孝子啊!值得我们学习。”

    王赐道:“王祥能够卧冰求鲤,难道八十多岁的老爹想吃山珍海味,我就不能满足他吗?就算是砸锅卖铁,也不能亏欠老爹。”

    徐氏道:“相公的是,老爹都八十多岁了,他想吃什么咱们就尽量满足他,可不能留下遗憾啊!”

    她着,就去拿出娘家陪嫁的一对金镯子,递给丈夫道:“这对镯子本来想留给子女的,一直没有舍得卖,但百善孝为先,今老爹想吃山珍海味,你就去把它卖了换些钱,给爹爹买菜。”

    王赐看见妻子拿出自己唯一的陪嫁也是眼圈泛红,道:“娘子真是通情达理之人,我这就去办。”

    他拿着金手镯就去了县城,卖了几十两银子,然后按照老爹的吩咐,买了一担子菜就回家了,回到家,夫妻二人就开始忙活,一直到半夜才做好了一顿饭。

    二人在堂屋摆好桌椅,然后把山珍海味一一摆放在桌子上,摆了满满的一大桌子,这才请老爹出来吃饭,王赐道:“是孩儿不孝,让爹爹久等了,爹爹赶紧用饭吧!”

    老汉看看桌子上的饭菜,非常的满意,脸上露出了笑容,道:“你还算孝顺。”于是就大快朵颐起来。王赐夫妇见老爹吃得满意,都非常开心,他们感觉镯子卖得非常值得。

    等老汉吃过饭,二人又给他洗脸洗脚,扶到床上,老汉歇息之后,他们才扯下桌上的碗碟,一家人才开始吃饭,他们吃的是玉米糊糊加野菜,不过他们觉得比吃山珍海味还要好吃。

    第二一早,王赐就带着孩子去东屋给老爹请安,看见老爹睡了一夜后红光满面,气色非常好,他很是欢喜。

    他们怕惹老爹生气,就问老爹今想吃什么,老汉又了一些他们没有见过的菜,不过夫妻二人心底实在,尽量满足老汉,王赐就担着挑子进城去了,经过多方打听,终于买齐了老汉要吃的菜,这一日三餐都是根据老汉的要求做的,老汉吃的很满意,王赐夫妇也很开心。

    就这样,一连几日,老汉顿顿山珍海味,大鱼大肉,人参汤,那卖镯子的几十两银子很快就花完了。接下来该怎么办呢?他们又不想让老爹生气,夫妻二人一商量,就把家里打鱼用的渔网卖了,换了钱给老爹买菜吃。

    村里人听王赐买了一个爹,而且这个爹还吃山珍海味,他为了满足老汉连渔网都卖了,大家就很好奇,都跑到他家里来看,想看看是一个什么样大的老头,这么能折腾。

    众人见到老汉,看着他红光满面的样子,大家都夸王赐夫妇孝顺,比他们的亲儿子都孝顺,不过村民们也很担心他们,现在连赖以生存的渔网都卖了,以后可怎么生活啊?

    就有村民悄悄地把王赐拉到一边劝他,他好心收留这老汉,这老汉还不知感恩,还这样霍霍他,叫他赶紧把这老汉弄走,否则到时候就要卖儿卖女供养他了,王赐听了村民的话却不以为然。

    道:“他是我爹,就算是卖儿卖女也要供养他。”村民们听了王赐的话都觉得他是疯了,他这不是买回一个爹,而是买回一个爷,众人劝他不住,也都纷纷离开了,心想,这王赐一家早晚栽在这老汉手里了。

    过来两,卖鱼网的钱很快花完了,王赐就把家里的田地也卖了,继续好饭好菜供应这老汉吃喝,又过了几,卖地的钱也花完了,家里什么都没有了,已经到了揭不开锅的地步,夫妻二人再也想不出任何办法。

    一直到中午,老汉还没有吃上早饭,他就叫来王赐,生气道:“都中午了,你爹还没有吃早饭呢,你想把我饿死吗?”

    王赐一脸歉疚地道:“爹爹,家里值钱的东西都卖完了,已经没有东西可卖了。”

    老汉道:“我这么大的年纪了,怎么能饿着呢,赶紧去想办法。”

    王赐想,百善孝为先,于是就去给徐氏商量,卖一个孩子换些钱来供养爹爹,徐氏一听要卖孩子,眼泪就啪嗒啪嗒地掉了下来,儿是娘的心头肉啊!叫她做娘的如何舍得?

    不过她也知道百善孝为先的道理,不能惹老爹生气,于是就含泪点头答应了,她把两个孩子叫到屋里,道:“你爷爷现在还没有吃早饭,饿的受不了,但家里没有钱买菜了,能卖的东西都卖了,爹娘也是没有办法,想把你们两个卖一个,换些钱给你爷爷买些吃的。”

    两个孩子一听,眼泪也是在眼眶里打转,不过两个孩子都非常懂事,争着让爹娘卖自己,大宝道:“妹妹年纪,她会想爹娘的,还是把我卖了吧!”

    花道:“我力气,还是卖我吧,哥哥留在家里,可以帮爹娘干活。”

    两个孩子争执不下,王赐想,既然这样,就把两个孩子一起卖了吧,供养老爹需要不少钱呢。

    夫妻二人商量好,就把两个孩子平时穿的衣服放进两个包袱里,一家人流着眼泪,悄悄送孩子走,不敢惊动老汉。

    就在这时,老汉从东屋走了出来,他哈哈大笑道:“我在这里有些日子了,也该走了,你待我一片真心,就像是对亲爹一样,我非常满意,我这里有一些银子,你先拿去。”

    老汉掏出银子放在王赐手里,他又道:“我当初过,谁买我,谁富贵,你把家产卖了,带着一家人来找我吧,我会保你富贵的。”老汉又拿出一块白绫,递给王赐,“这块白绫上面是我的地址。”老汉完就走了。

    老汉走后,王赐就变卖了房子,带着妻子和两个孩子去找老汉,路上,很多人看见王赐手中的白绫都赶紧下跪,恭恭敬敬的指路,有的富商,官员还会派车送他们一程,王赐夫妇感觉非常纳闷。

    他们按照白绫上的地址寻找,一直找到了皇宫,这时他们才知道,那个在他们家住的老汉居然是当今皇帝的哥哥八千岁,八千岁之所以会自卖自身,就是为了考验失散多年的侄子。

    原来,王赐是皇帝的亲生儿子,当年宫中大乱,叛贼造反,皇帝怕儿子被人陷害,就和自己的哥哥八千岁商量,秘密找人做了一个能呼吸的,像肉球一样的东西,把两个月大的孩子放进里面,八千岁骑着快马,来到千里之外的江南地区。

    他骑马走到一个河边时,看见一个渔夫在捕鱼,就悄悄地把那个肉球扔到了渔网里,王老汉把肉球带回家时,他就装成乞丐悄悄的跟在后面,当王老汉切开肉球不知道该怎么办时,他就走进了屋里,这孩子是富贵命,打消了王老汉夫妇的疑虑,他们就留下了孩子。

    如今宫中的叛乱已经平息,八千岁就决定去把那侄子找回来,为了江山社稷考虑,他就装成乞丐在街头卖爹,来试探王赐的人品,如果通不过考验,就不会把他带到宫中了。

    没想到,王赐真的把他买回家了,他就故意为难王赐,要吃山珍海味,王赐夫妇为了他卖光了家里的东西,又要卖儿卖女,最终王赐顺利的通过了考验。

    王赐一家来到皇宫,见到了八千岁,又和皇帝相认,王赐被皇帝册封为太子,徐氏成了太子妃,一家人过上了荣华富贵的日子,后来王赐登基做了皇帝,徐氏母仪下。

    王赐是一个好皇帝,他勤政节俭,善于纳谏,爱民如子,他当政期间,国家富强,百姓安居乐业,他的名声也流传千古。

    咱们再来王老汉夫妇为什么会被王赐叫死?

    因为王赐是皇帝的儿子,也就是龙体,而他的养父母王老汉夫妇只是普通人,王赐叫六娘,他们消受不起,所以都被他叫死了。

    王赐做了皇帝之后,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养父母,回到江南给他们立碑做传,每年都会去给二老扫墓上坟,他们的美名也是千古不朽。

    本故事与迷信无关,主要为了告诫人们,百善孝为先,做人要孝敬父母。

    各位看官:王赐的养父母被他叫死了,他悲痛万分,又买了一个爹回来赡养,虽然不是亲爹,但王赐夫妇为了供养他,让他如意,把家里的东西都卖了,最后到了卖儿卖女的地步,可见王赐是一个大孝之人,这样厚道实诚的人,把下交给他也就放心了,因此八千岁要他去找他,保他荣华富贵。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孝顺老人,不但要孝,还要顺着老人,不要让老人生气,孝顺之饶运气一般都不会太差,孝顺之人一般都是善良之人,如果对父母都不孝顺,这样的人还会对谁好呢?所以不孝顺父母的人不可交,大家是不是这个理?欢迎留言评论。

章节目录

故事在民间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4亿闷蛋的梦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4亿闷蛋的梦并收藏故事在民间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