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苏州府有一个张员外,张员外家世代经商,因唇他这一代已经积累了万贯家财,良田千顷,在整个苏州府也是屈指可数的大财主。

    这张员外家庭富贵,娶了一妻四妾,可不知为什么,只有正妻李氏为他生下一个女儿,几个妾的肚子迟迟不见动静,这让张员外很是着急,于是就去庙里抽签算卦,可得了一个下下签。

    老道长张员外命中注定只有一女,张员外听了就问有没有破解之方,老道士摇摇头道:“世间一切,皆有因果。”

    张员外赶紧问道:“请道长明示?”

    老道士:“机不可泄露也!”

    张员外听了老道士的话很是失望,看来今生不会再有子嗣了,于是对女儿玉兰更加疼爱。

    这玉兰长到十五六岁,出落得亭亭玉立,肤白貌美,犹如女下凡一般,人见人爱,被誉为苏州城第一大美女。

    苏州城的很多青年才俊都爱慕玉兰的美貌,纷纷上门提亲,可玉兰根本看不上那些纨绔子弟,所以婚事迟迟未定,

    常言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如今玉兰已经一十六岁,亲事一直没有着落,这也成了张员外夫妇的一块心病,可他们爱女心切,不想强迫玉兰,只能由这她的性子来。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玉兰就带着丫鬟翠出去踏青,他们来到一条河边时,看见一个年轻男子脸上在那里抹眼泪,那个男子衣着破旧,脸上还受了伤。

    玉兰是个心善的姑娘,她想这个男子是不是遇到难事了,就让丫鬟翠上前询问。

    原来这个男子名叫元宝,家中有一个六十多岁的老母亲,母子二人以砍柴为生,日子虽然贫困,但也可以勉强维持,可近日母亲重病,卖柴钱除了要买米面度日,还要给母亲治病买药,因此他每日早出晚归砍柴,希望能多赚一些钱。

    没想到今日卖柴回来的路上,被几个混混抢劫了,想到家中病重的老母亲等钱看病,心中就很悲痛,忍不住在此落泪。

    丫鬟问过之后就给玉兰了,玉兰听了十分同情,对丫鬟道:“把包袱里的银子给他,让他回去给他母亲看病!”

    丫鬟就把包袱里的一包银子掏出来,足足有五十两那么多,她递到元宝面前,道:“你不要哭了,我家姐心善,这些银子你先拿去给你母亲看病。”

    元宝虽然家贫,但他是一个正直之人,怎么会随便拿别饶银子,况且是一个不认识的人,还是一个女子,他就更不会要了,道:“谢谢你家姐好意,生心领了,这银子我不能收。”

    玉兰见他推辞不要,就走上前道:“公子不必客气,这钱就算借给你的,有了之后再还我就是!”着就对翠使了个眼色,翠心领神会,就把银子放在了元宝身边,二人转身便走。

    元宝一看赶紧站起,叫道:“姐请留步!”

    玉兰和翠回头看他,元宝道:“感谢姐的好心,请问姐住在哪里?芳名贵姓,以后我有了钱就去归还。”

    玉兰心善,平时遇到那些乞丐,老弱病残之人,都会出手相助,这五十两银子对她来根本不算什么,但她怕元宝不要,就把家中住址告诉了他。

    时间眨眼过去了一年,一日,玉兰正在家中梳妆,丫鬟翠来报,那个元宝来了,玉兰想了一会,也没有想到元宝是谁。

    翠见姐想不起来,就道:“姐真是贵人多忘事啊!去年前姐去踏青,看见一男子在路边哭泣,姐给他五十两银子,让他回家给母亲治病,他有钱了一定要归还,今日应该就是来还钱的。”

    经过翠这一提醒,玉兰才想起那个叫元宝的男子,于是就随丫鬟下了绣楼,在宅子大门口就见到了元宝。

    玉兰帮助人是因为她心善,从来没有指望他们会来还钱,但这元宝来还钱,她心中还是很欣慰的,心想,这元宝是一个诚实,正直之人,这样的人世间真的不多了。

    玉兰让元宝进屋话,元宝抱拳道:“多谢姐慷慨解囊,帮助与我,我母亲的病有钱医治,才慢慢好转,如今又恢复了健康,姐的大恩大德我没齿难忘,可我如今没有钱还给姐,我今日前来就是与姐这事,在给我些时日,一定还上。”

    元宝很想还钱,可仅靠打柴卖钱,要还上五十两银子确实不易,已经一年了,还没有还上,心中就十分愧疚,怕人家他赖账,今特意来这事,也好叫人家放心。

    玉兰见他实诚,家庭条件又不好,就想帮助他,道:“我家店里需要伙计,你可愿意来?”

    元宝一听,还以为玉兰是让他来店里做工抵账,就道:“姐对我有恩,我愿意做牛做马报答姐。”

    翠听到噗嗤一笑道:“没这么严重,我家姐这么心善,怎么会让你做畜生?只是让你去店里帮忙,你还能学到不少本事呢!”元宝听翠这么,就赶紧道谢。

    元宝回家跟母亲王氏商量了一下,第二就去了城里,玉兰就让厮带着元宝去店铺里做工。

    店里的伙计都是包吃包住的,但元宝不放心母亲一人在家,每下工之后回去,次日在来,由于路途遥远,清晨四更就要起床,夜晚三更才能到家,王氏心疼儿子,让他在城中居住,不要来回跑了,可元宝不听,依然每回家。

    元宝原本是靠打柴为生的,如今在张家店铺里做伙计,他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每任劳任怨,勤勤恳恳,默默无闻地付出,张员外看在眼里,记在了心里,觉得他是一个可靠的人,不到半年时间,新店开张时就让他做了掌柜。

    元宝做了掌柜,工钱比伙计翻了一倍,年底结算工资,他拿到了五十两银子,于是就去张家找玉兰,自己挣够了钱,要还给她。

    玉兰见到元宝来还钱,觉得他这个人是个正直,言而有信之人,如今这世上这样的人已经不多了,玉兰被他这样的好品质深深吸引,心中就产生了不一样的情愫。

    她问元宝结算了多少工钱,元宝就刚刚五十两,恰好够还给她的,玉兰本就没有打算让他还钱,就道:“要过年了,你先把钱拿回去买年货吧,那钱以后再还也不迟。”

    元宝想到这钱都欠人家两年了,如今没有利息给人家,本金一定要还的,否则自己心中真的是过意不去,道:“这钱都两年了,如今才能还上,利息还要等到来年,我心中已经是感激不尽,怎可再拖。”

    玉兰见元宝执意要还钱,就没有再推辞,她接过银子,又从中拿出十两递给他道:“这些你拿着,回去和大娘一起过年,明年再还不迟。”

    元宝想到老母亲都这么大年纪了,要过年了,他总要给老母亲做身新棉衣,买些猪肉孝敬,于是就接住了银子,道:“多谢姐了,明年我连利息一起还给姐。”

    过完年,元宝又来到了城里做工,玉兰自从对元宝动了心思之后,就经常去店里走动,对元宝嘘寒问暖的,元宝根本没有多想,只当主子是爱戴下人。

    翠从就被张家买来做丫鬟,她一直在玉兰身边,亲如姐妹,所以对玉兰十分了解,她已经看出了其中端倪,就问道:“姐莫不是看上了那元宝了?”

    玉兰的心思被翠看穿,也不遮掩,道:“你觉得他人怎么样?”

    翠道:“论长相,并不比哪些公子哥差,论人品,比那些公子哥好上千倍万倍,以我看,他是个难得的人才,姐若是对他有意思,我给你牵线搭桥怎么样?”

    玉兰打趣道:“他在你心里这么好,难道你喜欢上人家了?”

    翠道:“姐喜欢的人,我哪敢不喜欢啊!”

    次日,翠受玉兰之托,来到店铺里找元宝,她悄悄地把一条手帕塞给他,道:“姐给你的,你不要辜负了她。”还没等元宝反应过来,翠就走了。

    元宝没办法,只能把手帕收了起来,他只是一个穷子,而张玉兰是张员外的独生女,是千金大姐,他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就这样突然发生了,令他猝不及防,不知道该怎么办。

    玉兰把手帕送出之后,一直没见元宝有所表示,她就魂不守舍,于是就让翠去店里问元宝,其实元宝不是不喜欢玉兰,而是不敢喜欢,首先就是觉得自己配不上人家,其次就是张员外不会同意的。

    道:“承蒙姐错爱,宝不才,不敢有非分之想。”着就把手帕递给了翠。

    翠生气地道:“我本以为你是个真正的男子汉,没想到居然是一只缩头乌龟,这么不知好歹!”

    元宝见翠生气,赶紧解释,但翠不理,道:“好吧,你不喜欢姐也就算了,我回去让姐死了心,早日嫁个青年才俊。”她把手绢收起来,就气哼哼地走了。

    玉兰不但漂亮,而且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是苏州城才貌双全的第一大美女,从三岁孩童到八十岁老叟,只要见过玉兰的,没有一个不被她美貌所吸引的,她知道,元宝不是不喜欢她,而是有顾虑。

    眼看玉兰一大了,张员外夫妇日日为她的婚事发愁,正在这时,有媒婆就上门提亲,苏州首富家王百万的儿子王发财看上了玉兰。

    张员外夫妇知道那王发财吃喝嫖赌样样俱全,心中就不乐意,可想到王百万的大儿子在朝中做官,他家有钱有势,也就不敢得罪,和玉兰商量一下再回复。

    玉兰听王百万家的花花公子要娶自己,一百个不乐意,道:“我已经有喜欢的人了,就让他死了这条心吧!”

    李氏听女儿这么,也是吃了一惊,道:“女儿有喜欢的人了,他是那家公子?你怎么不早给娘?”

    玉兰就自己喜欢店铺里的掌柜元宝,并元宝为人忠厚,正直,讲究诚信,李氏知道女儿聪明,不是那种容易被爱情冲昏头脑的人,她既然这么,那肯定是有道理的。

    她想,能让女儿喜欢上的人绝对不会差,但她也知道自己的丈夫是一个看重门第的人,这样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他肯定不会同意,就道:“我与你爹爹商量一下再。”

    张员外听妻子女儿喜欢元宝,当场就大发雷霆,道:“就算不嫁给王家的儿子,也不能嫁给一个穷子呀,这让我的老脸往哪里搁?不行,你给她,让她死了这条心!”

    李氏知道女儿的脾气和她爹一样倔,吃软不吃硬,如果硬不同意肯定不行,就道:“老爷不要生气,这事急不得,需要慢慢来才校”

    李氏劝了丈夫,就去劝女儿,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苦口婆心地劝,玉兰就是听不进去,今生今世非元宝不嫁。

    张员外见女儿执迷不悟,就决定从元宝身上开刀,他拿着一张百两银票找到元宝道:“这两年你在我这里干得很好,这些钱是给你的,拿着走吧,再找个其他营生。”

    元宝被张员外的举动弄懵了,不知道他为何要突然辞退自己,还给他这么多银子,不过他想人家是老板,用不用他是人家的自由,道:“员外老爷,感谢你这一年多对我的照顾,我每月都拿了工钱,这银子我不要,我这就去收拾东西离开。”

    其实,张员外也很欣赏元宝,认为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忠厚老实之人,可他为了女儿一辈子的幸福,也只能赶他走了。

    玉兰知道元宝被父亲赶走之后,就不吃不喝,日日在家哭泣,张员外看到女儿这个样子很是心疼,道:“玉兰我儿,你不要悲伤,那个元宝根本不值得你爱,我本来只是拿银子试探他一下,他要是有情有义,定会努力争取与你的缘分,我也会成全你俩,谁知他是一个无情无义之人,拿了一百两银子就走了。”

    玉兰不相信元宝会拿父亲的一百两银子,就道:“宝不是那样的人,肯定是你逼走了他!”

    张员外见玉兰这样,就没有再什么,夫妇二龋心女儿长期如此,会忧郁成疾,想着给她寻一门亲事,成了亲也许就好了。

    再王百万的儿子王发财让媒婆去张家提亲,一直没有得到回复,就又派人去张家威胁,如果玉兰不嫁与他,谁也不敢娶她,张员外夫妇听了很担心,他们知道王发财一贯仗势欺人,什么事都干的出来,在王家的威逼利诱下,张员外夫妇只能同意。

    玉兰听父母要让她嫁给王发财,很不甘心,于是在一个风高月黑的夜晚带着翠悄悄逃走了,王发财得知后就张家把玉兰藏起来,逼问张员外夫妇出玉兰藏在了哪里?

    张员外夫妇玉兰自己逃跑了,他们也不知道去了哪里,已经派人找了。

    话分两头,玉兰和翠走了之后,就藏在一座庙里,玉兰让翠去找元宝,让他来庙里和自己相见,元宝得知玉兰为了他逃出了家,如今在庙里等他,于心不忍,就跟着翠来到庙中,谁知被埋伏在庙里的王发财抓住了。

    王发财得知张玉兰爱的人是元宝,就一不做二不休把他给杀死了,玉兰听元宝死了,日日哭泣,不吃不喝,形如枯槁,王发财见玉兰变成这个样子,也就打消了娶她的念头。

    元宝被杀之后,魂魄被押到阎王殿,他知道玉兰为了自己痛苦不堪,茶饭不思,害怕她会丢了性命,就不愿意转世投胎,阎王一气之下就把他打入牲畜道。

    一日,翠去街上转,她想给玉兰买个玩意哄她开心,就看见有一个老头在卖狗,她就走上前去看,那只白色的狗见到翠旺旺直叫,翠就伸手去摸它,没想到那狗就亲切的蹭她的手,翠就把那只狗买回家去了。

    玉兰一见狗也是特别喜欢,因为它一身雪白,就给他取名白玉,那狗也非常的通人性,玉兰把伤心事都给它听,它就会用身子蹭着玉兰,好似在安慰,有时还会泪眼汪汪的望着玉兰,好像听懂了她的话。

    玉兰有了白玉之后,心情就慢慢地好了起来,也逐渐恢复了往日的光彩,张员外见到女儿如此,也是非常高兴,王发财听玉兰又恢复了往日的美貌,就又上门逼婚,张员外没有办法,只得同意。

    玉兰听王发财又来逼婚,父亲已经同意把她嫁给王发财,心中就悲痛万分,一病不起,病了几个月也不见好转,眼看就要香消玉损了。

    张员外为了救女儿,就放出话去,谁要是治好了玉兰的病,她就把女儿嫁给谁,很多人听到这个消息,都来给玉兰治病,但都是庸医俗人,玉兰的病是愈发严重。

    一日,白玉突然消失不见了,玉兰得知白玉丢失,躺在床上痛哭,道:“我马上就要死了,再也见不到白玉了……”

    张员外夫妇赶紧再去买一条一模一样的狗给她,可玉兰就是哭哭啼啼,她只要白玉,就在这时,白玉就跑进了玉兰的卧房,口中还噙着一颗晶莹剔透的果子,它不由分就跳上床铺,把果子放在玉兰嘴边,果子就进了玉兰嘴里。

    玉兰见白玉回来,抱住痛哭,从此之后,玉兰的病居然奇迹般地好了,张员外夫妇万分高兴,对白玉也是感激不尽。

    晚上,玉兰正在熟睡,却听到白玉话了,它它就是元宝,因为放心不下玉兰,不愿意投胎做人,阎王就把他打入了牲畜道,他就投胎成了一条狗。

    玉兰醒来后抱住白玉痛哭,次日,她就给父母她要嫁给白玉,张员外夫妇听了惊讶万分,当然是一百个不同意。

    玉兰道:“爹爹已经过,谁要是治好了我的病,就把我许配给谁,白玉用果子救了我的命,爹爹怎么能言而无信?”

    张员外气的脸色发青,道:“你嫁给谁不好,为何偏要嫁给一个畜生呢?”

    白玉道:“如果爹爹不同意,我就终生不嫁。”

    王发财又听张玉兰的病好了,就怕再出乱子,直接抬着花轿来抢人,玉兰被抢走之后,就被迫与王发财拜堂成亲,然后送入洞房,谁知那王发财正要行夫妻之事时,突然气绝身亡。

    王发财一向身体很好,突然死在洞房之中,王家人就是张玉兰克死的,就把她告到了县衙,知县一听不敢怠慢,就赶紧带领仵作去验尸。

    仵作验过尸体后,王发财是因为春药食用过量而死,王百万又羞又恼,但也没有办法,只得把玉兰赶出家门。

    玉兰回到娘家,发现自己的白玉不见了,又看到后院里挂着一张狗皮,就抱住痛哭,几度昏厥过去。

    原来,王发财听了是一条狗治好了玉兰的病,为了彻底断了玉兰的念想,他前脚把玉兰抬出张家,后脚就派人去张家杀死了白玉。

    白玉死了,玉兰每日抱着狗皮哭泣,还疯疯癫癫地着胡话,什么法子都用了也不见好转,张员外就去玄关宫请来了青衣道长。

    那道长见到玉兰已经奄奄一息,就对张员外道:“她丈夫刚出生,如今托生在十里之外的李家村李老三家里,你只要把那孩子带回家中抚养,你女儿的病自然就好了。”

    张员外夫妇听了感觉太玄乎,不太相信,但为了女儿也只能照做,于是就按照道士的指引来到十里之外的李家村,果然在李老三家里见到了一个刚出生不久的男婴,那孩子白白胖胖的,很是可爱。

    这李老三家已经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家中很是贫困,得知张员外夫妇要收养他们的孩子,就万分感谢,就让他把孩子抱走了,自从孩子被抱回家中,玉兰的病果然好了。

    张员外给那孩子取名李赐,带回家中当亲儿子一样养着,孩子一岁的时候,突然开口话,他就是元宝,就是那条叫白玉的狗托生,他这次投胎做人就是为了与玉兰再续前缘,玉兰得知他就是元宝,就抱住他痛哭不止。

    张员外夫妇听了觉得不可思议,从此也没有再给女儿亲,他们又把元宝的老母亲接到家里来供养,王氏知道李赐就是自己的儿子托生的,也是喜极而泣。

    眨眼过了十八年,李赐在张玉兰的呵护下长大成人,如今玉兰也快四十岁了,但是容貌依然如十八岁一般,没有一点衰老的迹象。

    一日,王赐就给张员外,他要娶玉兰为妻,经历了这么多事情的张员外夫妇也没有阻拦,就给二人举办了隆重的婚礼。

    婚后,夫妇二人恩爱有加,生下一儿一女,他们把李老三夫妇也接到了张家,二人一起孝敬五个老人,为他们养老送终。

    李赐七十八岁那年,夫妇二人同时离世,二饶爱情故事也传为美谈。

章节目录

故事在民间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4亿闷蛋的梦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4亿闷蛋的梦并收藏故事在民间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