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村有一个杨财主,家中有良田百亩,大宅一座,牛羊成群,是十里八乡有名的大户人家。

    杨财主的妻子王氏也是大户人家出身,长得端庄秀丽,夫妻两个很恩爱,妻子为他生下了两个儿子,大儿子叫杨树根,二儿子叫杨树枝。

    常言道:“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杨财主的两个儿子是一母所生,但脾性大不相同,没有一点相似之处。

    老大杨树根从话不多,心眼实诚,做事情勤勤恳恳。老二杨树枝就随他爹,特别的精明,心眼子多,知道怎样哄父母开心。

    按理,手心手背都是肉,可王氏对待两个儿子的态度可是壤之别,她对丈夫道:“树根就是个闷葫芦,心眼太实在,不是读书的料,就让他在家里干活,将来也好留在身边照顾咱们。

    树枝从聪明伶俐,嘴又甜,就把他送到学堂读书,将来考取功名为咱们杨家争光。”

    杨财主觉得妻子的也有道理,不过他还是觉得应该让两个儿子都去读书,能不能考取功名不,多读些书总是有好处的。

    杨财主道:“树根心眼实诚,更应该去读书学习精明,再了,咱家又不缺这点读书钱,把两个孩子都送到学堂读书。”

    王氏见丈夫坚持,也没有反对,就同意把两个儿子都送到学堂去,可杨树根确实不是读书的料,只要进了学堂就打瞌睡,先生在上面讲课,他就在下面睡觉,气的先生就去杨家告状,杨树根太不尊重他,他教不了这样的学生。

    王氏一听就拧着杨树根的耳朵暴揍一顿,打得他哇哇大哭,骂道:“花钱让你读书,你居然睡觉,那以后就在家里放牛算了!”从此之后,只有四五岁的杨树根就跟着家里的长工去放牛放羊。

    杨树枝去学堂读书,他看起来是在听课,其实心早就跑了,他之所以愿意上学,就是怕像哥哥一样干活,而且读书还可以让父母高看他,对他更加的疼爱。

    眨眼几年过去了,两兄弟也都十一二岁了,杨财主就辞去家中的长工,把放牛羊的任务都交给了大儿子杨树根。

    杨树枝继续在学堂读书,但他学会了逃课,每与一群混混上山抓鸟,下河摸鱼,还经常打架斗殴,这让杨财主很是头痛。

    一日,杨树枝与人打群架,竟然把一个人打死了,打架的人都被带到了县衙审问,因为是打群架,所以是谁打死的人也不知道,就没法判刑,知县判处参与打架的人都要蹲几年大牢,让他们好好反省。

    王氏听儿子犯事了,就在家里哭抢地,要丈夫赶紧想办法救儿子,杨财主虽然很气愤,但毕竟是自己的亲儿子,他就给知县使了银子,知县把杨树枝提前放了出来。

    回到家里,杨财主就气不打一处来,他拿起一根棍子就朝杨树枝身上打去,王氏看见就赶紧阻拦,哭着道:“你怎么这么狠心,难道他不是你儿子吗?你居然要这样下狠手,你干脆把我们娘俩都打死算了……”

    杨财主怒道:“都是你惯的,如今惹出了大事,你还要护着他,早晚有你后悔的时候!”

    王氏一向泼辣,杨财主有些惧内,见妻子拦着不让打,他只能扔下手中的棍子,气冲冲地出了门。

    杨树根放羊回来,看见母亲抱住弟弟痛哭,不知道怎么回事,就上前询问,王氏就没好气地道:“孩子家打听什么,赶紧做饭去,你弟弟饿了!”

    杨树根经常被母亲训斥,心中虽然委屈,但也不敢反抗,就去灶房烧火为杨树枝做了一碗面。

    他把面督弟弟杨树枝面前,王氏见了道:“你这个榆木脑子,就不知道放个鸡蛋……”杨树根知道母亲心里有气,他赶紧又去打了一个荷包蛋给弟弟吃。

    杨财主为了避免杨树枝再惹出麻烦,就不让他再去读书了,而是把他关在家里不让出门。

    杨树枝就不吃不喝,杨财主道:“不吃就不吃,劳资还拍你!”他就交代家里的丫鬟不要给他送饭。

    王氏疼爱儿子,看他不吃饭就很担心,偷偷地给他送吃的,杨树枝道:“不要管我,我饿死你们也清净了!”

    王氏双手捧着儿子的脸哭道:“我的傻儿子呀,你咋这么倔呢?你要是饿死了,我可咋活呀?”

    杨树枝道:“母亲,那你就放我出去,我保证以后再也不胡闹了,我要去城里学手艺,学出个样子让父亲看看,他儿子并不是孬种!”

    杨树枝也十四岁了,既然不愿意读书,出去学个手艺也是不错的选择,可王氏哪里舍得让他去吃苦。

    就道:“你现在还,母亲哪里放心你一个人出去?再等两年,等两年你去城里学个手艺,学成之后,就让你爹拿钱给你买个店铺做生意,你是有学问的人,即便不考功名也要做个生意人,让你哥哥在家里种地。”

    杨树枝道:“把我关在家里我会疯的!娘,求求你就让我出去玩一会吧,我不会再与人打架了,您就放心吧!”王氏看着儿子可怜兮兮的样子就心软了,趁着杨财主不在家就让他出去了。

    杨财主回来不免又发一顿牢骚,王氏就瞪着眼道:“才十几岁的孩子,正是贪玩的时候,你整日把他关在家里,憋出毛病怎么办?他要是有个三长两短,我也不活了……”着就哭了起来。

    杨财主道:“你看看树根,从就听话懂事,他也才十六岁,早就当一个劳力使了,他们两个咋就差别这么大呢?”

    “树根就是个闷葫芦,只知道埋头干活,有啥好的?你还引以为傲呢!”一提起杨树根,王氏就满满的嫌弃,好像不是她儿子一样。

    王氏处处护着杨树枝,杨财主也没有办法,只能由他去了,为了家庭和睦,只要不犯大的错误,杨财主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过了两年,杨树根十八岁了,也到了适婚年纪,杨财主就给他娶了一个妻子,名字叫柳芽儿。

    柳芽儿是一个家碧玉,清秀可人,温柔娴淑,成亲之后,柳芽对公婆很孝顺,对丈夫很是体贴,对叔子也是和蔼可亲,妥妥的一个贤惠媳妇,可王氏就是看不上,无论她做什么,王氏总能挑出一堆毛病。

    一日,柳芽儿蒸了一锅包子,杨财主道:“嗯,味道不错!”

    王氏见丈夫夸儿媳妇,就白了他一眼道:“什么不错,一点咸味都没有,不吃了!”她把包子扔在桌子上,对柳芽儿道:“我想吃手擀面,谁叫你蒸包子的?”

    柳芽儿见婆婆生气,就赶紧去灶房做了一碗手擀面端给王氏,王氏还是不满意,又这面太软了,没有嚼劲。

    柳芽儿心中委屈,也只能忍着,晚上睡觉的时候只能对丈夫,杨树根就劝妻子不要与母亲一般见识,她这个人一辈子都这样,挑剔习惯了。

    柳芽儿道:“家和万事兴,我也就对你,我是不会与婆婆计较的,你放心吧!”

    再杨树枝,整日无所事事,游手好闲,养成了吃喝嫖赌的恶习,杨财主也管不了,就准备为他娶个妻子,兴许成家后就会收心呢!

    王氏道:“树枝这孩子聪明,一定要娶一个能拿事的媳妇,这样二人才般配,可不能像老大家那样的,没有一点用处!”

    杨财主道:“还真得娶个拿事的,要不然管不了他!”

    杨财主就去找帘地有名的媒婆,要为儿子物色个媳妇,首先要门当户对,其次就是要厉害一些,有手段一些。

    媒婆一听就道:“还真有符合条件的女子,刘家村刘财主有一个女儿,今年十六岁,心眼子活泛,能拿事,是一个难得的厉害女子!”

    很快,杨树枝就和刘美娟见面了,刘美娟长了一张巧嘴,能会道的,就是长相有些不尽人意,一看就不是个善茬,杨树枝自然相不中,可王氏道:“好看也不能当饭吃,这样的女子会持家,以后你就可以做甩手掌柜了!”

    杨树枝心想,反正自己以后是要娶妾的,娶个持家的丑妻也好,反正他也不愿意管事情,于是就答应了。

    为了让杨树枝早日收心,定亲没几杨财主夫妇就张罗着办婚事,把刘美娟娶进了家门。好胳膊好腿不如好嘴,刘美娟能会道,把王氏哄得心花怒放。

    刘美娟确实有手段,不但把婆婆哄得合不拢嘴,而且把丈夫收拾得服服帖帖的,自从刘美娟进门之后,杨树枝确实改了很多。

    杨财主夫妇见儿子改变了很多,就愈发疼爱刘美娟了,她就是来拯救杨树枝的,是杨家的福星,杨财主夫妇就把家中的大权交给刘美娟来管理,所有的进项和支出都要经过她的手。

    刘美娟当家之后,就克扣杨树根两口子的月例,杨树根去向她讨要,她不但不给,还出一大堆道理,好像是别人做错了似的,杨树根两口子嘴笨,总是被她的哑口无言,最后就不再去要了。

    杨财主虽然偏向二儿媳刘美娟,但对大儿子两口子也很心疼,于是就想着把家分开,各过各的,这样大儿子他们的日子也会好过一些。

    于是他就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妻子王氏,王氏听了道:“分什么家?树枝这孩子还不能撑起一个家,等他能撑起家了再分也不迟!”

    杨财主道:“树枝是你儿子,树根也是你儿子,你看看,树根两口子整日的不得闲,里里外外的忙活,连个零花钱都没有,你就一点不心疼?”

    王氏道:“树根从就下力,已经习惯了,可树枝一直没有干过活,若是把家分了,让他下地干活肯定受不了,你就不心疼了?”

    “都成了亲了,也该吃些苦了,总不能一辈子靠他哥嫂吧?”

    王氏道:“你要是真想分家也很容易,让树根两口子搬出去不就到得了!”

    杨员外道:“家中的田地,牛羊都要平均分,不过只有一处宅子,要是让老大两口子搬出去,就要多给他分一些钱,让他盖一处新宅子!”

    王氏一听就生气了,道:“咱们两个要喝西北风吗?以我看,给他们两头牛羊,二亩田地就行了,平均分是不可能的,因为咱们两个和儿子住在一起。”

    谁知二饶对话被刘美娟听到了,她就告诉丈夫杨树枝,杨树枝一听就道:“父亲就向着哥哥,怕他干活累着,就不怕我干活累着吗?还要把一半的家产分给他,我不同意!”

    刘美娟道:“你放心吧,这个家母亲了算,只要把母亲哄开心了,家里的财产都是咱们的。”

    ……夫妻二人躺在床上商量了半夜才睡下。

    有不测风云,还没有等分家,杨财主就意外离世了,王氏哭得死去活来,老头子太狠心,就这样扔下她走了。

    刘美娟就抱住婆婆痛哭,道:“婆婆,如今公公走了,不是还有我和树枝吗?我们一定会好好孝敬您的……”

    王氏哭道:“以后娘就靠你了,这个家也只有你能支撑得起来……”

    刘美娟道:“娘你就放心吧,再苦再累我也要撑起这个家……”

    杨财主还没有下葬,杨树枝就找到母亲要分家,之前王氏不愿意分家是因为需要大儿子两口子干活,他们就是免费的劳动力,如今杨财主死了,她可以当家把大部分的财产都给儿子,少两个劳力也不吃亏,于是就同意了。

    在王氏的主持下,杨树枝却分得了良田百亩,一座大宅子,还有上百头牛羊,以及家中的所有东西,而杨树根两口子只分了二亩最贫瘠的田地和一头老牛,可以是净身出户。

    这还不算完,王氏又对杨树根道:“你是长子,你爹的丧事理应由你来办!”

    杨树根夫妇手中没有一文钱,如何埋葬父亲?夫妻二人犯了愁,他们思来想去,杨树根就决定去卖身葬父。

    他把自己身上插一根稻草,就来到了集市上,大声喊着卖身葬夫,众人都议论纷纷,王氏也太偏心了,家里的财产都给了儿子不,还让大儿子来埋葬杨财主,这不是把他们往绝路上逼吗?

    杨树根喊得口干舌燥,看热闹的人很多,可没有一个人来问价钱的,正当他失望至极的时候,突然就有一个老乞丐道:“你打算要多少银子?”

    杨树根一看是一个衣衫破烂的老乞丐,就道:“你……你要买我吗?”

    “对呀,你打算要多少银子?”

    杨树根本来以为乞丐给他开玩笑,可看到老乞丐一脸认真又不像开玩笑,道:“那,那就给我二十两银子吧!”

    老乞丐道:“走吧,你现在跟我去取钱,先把你父亲葬了再。”

    杨树根就起身跟着老乞丐走了,可越走越不对劲,老乞丐居然把他带到了他分得的那块薄田里,杨树根不解地看着老乞丐,道:“您不是带我拿钱吗?到这里干什么?”

    老乞丐道:“傻人有傻福,分得这块薄田你可赚大了!你母亲对你太好了!”

    杨树根越听越糊涂了,道:“老伯,您这话是什么意思?”

    老乞丐道:“这块地里埋有金子,趁着黑挖出一些,把你父亲埋葬了!这件事一定不能让你母亲和弟弟知道。”

    杨树根不相信老乞丐的话,但想到父亲还没有入土,心中就很不是滋味,于是他就按照老乞丐指的地方挖了起来,果然挖到了金子。

    杨树根拿了一些碎金子就回家去了,是卖自己得的,王氏他们都相信了,杨树根就为杨财主买了棺材,让父亲入土为安了。

    杨财主知道大儿子两口子实在,而妻子又向着儿子,到时候分家大儿子肯定是要吃亏的,于是每年他都会往那块最贫瘠的地里埋一些金银,到时候可以给大儿子。

    其实老乞丐是一个得道高人,他听了杨家的事情,又看到杨树根卖身葬父,于是就把地里的秘密告诉了他。

    埋葬了父亲之后,杨树根夫妇就离开了杨家老宅,夫妻俩暂住在村子西头的一个窑洞里,柳芽儿流着泪道:“相公把自己卖了,以后你就要去给人家做工,我也和你一起去,我就给人家洗衣做饭!”

    杨树根见妻子伤心,就把自己遇到老乞丐,并在地里挖出金子的事对妻子了,柳芽儿听了感觉不可思议,道:“爹爹在地里埋了金银,看来爹爹还是挂念着咱们的!”

    夫妻二人就商量着挖一些钱来盖房子,可又怕引起王氏他们怀疑,就没有挖,继续住在窑洞里。

    再杨树枝夫妻两个得了杨家所有的家产之后,就开始嫌弃王氏,王氏每看着他们的脸色过日子,心中的苦楚只能往肚里咽,因为这一切都是她咎由自取。

    一日,杨树枝和刘美娟正在屋里算账,突然县衙的铺头就带着一群衙役闯了进来,杨树枝一看脸色都变绿了,刘美娟却很淡定,道:“不知各位前来有何贵干?”

    捕头道:“到了县衙你就知道了。”衙役们就上前把二人绑了,王氏一看县衙的人绑了儿子儿媳,就上去阻拦,道:“他们没有犯法,你们为啥要抓人?”

    捕头道:“有没有犯法到大堂上去!”

    二人被带到大堂之后,就看见了家中的丫鬟金钗,刘美娟看着金钗,道:“你怎么在这里?”

    金钗低着头不话,知县大人道:“你们合伙谋害金钗的姐姐银钗,你俩可之罪!”

    二人一听并不承认,银钗在几前就失踪了,他们也一直在寻找,但一直没有找到,知县见二人不老实交代,就拿出了一封信,让手下当堂宣读。

    这封信正是银钗写给妹妹金钗的,信上了她与杨树枝夫妇的恩怨,还若她被害或者失踪,一定是杨树枝夫妇干的,让妹妹给她申冤。

    原来,银钗和金钗姐妹俩都是杨家的丫鬟,杨树枝早就垂涎银钗的美貌,在一夜里就侵犯了她,事后答应纳她为妾,这事被强势的刘美娟知道了,就扬言要杀死她,银钗怕自己真的遇害,就提前写了一封信放在自己的衣服里。

    她失踪之后,金钗就在姐姐房里找到了这封信,就怀疑姐姐是被他们害了,于是悄悄来县衙报官了。

    知县见二人死不承认,就命令用大刑伺候,杨树枝哪里吃得消,吓得屁滚尿流,就交代了二人杀害银钗并抛尸的犯罪经过。

    刘美娟本来是想着硬抗的,可杨树枝是个软骨头,把事情都交代了,她也无法抵赖,只能听从发落。

    衙役们押着二人去找抛尸现场,结果在一口水井里找到了银钗的尸体,知县一看到那口水井,就想到杨员外的尸体也是在这口井里找到的,当时以为他是失足落进井里的,现在看来,必定另有隐情。

    知县又对杨树枝夫妇进行了审问,二人交代杨员外也是被他们杀害的,连自己的亲生父亲都要杀害,简直是骇人听闻。

    原来,杨树枝夫妇得知父亲要把财产平均分配给兄弟俩,他们心中就很气愤,为撩到杨家的全部财产,就把杨员外骗到那口水井旁,趁他不注意就推了下去。杨员外死了之后,王氏又偏向他们,他们就得到了家里所有的财产。

    二人心狠手辣,为了一己私利做出违背人伦之事,罪该万死,被知县判处死刑,立即执校

    王氏听儿子儿媳被斩首之后,觉得这一切都是自己太溺爱儿子造成的,心中悔恨不已,就悬梁自尽了。

    杨树根夫妇看到亲人一个个离开,心中也很悲痛,他们就去刑场收尸,把三个人都厚葬了。

    杨树根夫妇害怕触景生情,就没有回杨家老宅,而是盖了一座新宅子居住,他们一生养育了三子一女,一家人平平安安,和睦相处。

章节目录

故事在民间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4亿闷蛋的梦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4亿闷蛋的梦并收藏故事在民间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