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荆州府有一个张郎中,张郎中家世代行医,医术高明,方圆百里的患者都会找张郎中诊治,无论是常见的头痛脑热,还是其他的疑难杂症,只要吃了张郎中的药,总能药到病除,人们都亲切的称他为张神医。

    张郎中不但医术高明,而且心地特别善良,遇到看不起病的人,他都会免除诊疗费,他的这一举动得到帘地百姓的赞扬,都他是个大善人。

    一日,张郎中外出看诊,回来的时候遇到一个男孩晕倒在路边,这个男孩有十岁左右,身上的衣服破旧不堪,他满脸通红,嘴唇干裂,闭着眼睛,浑身在瑟瑟发抖,好像很冷的样子。

    张郎中一看就知道他是生病了,赶紧上前用手去摸他的额头,这一摸把他吓了一大跳,男孩的额头就像是火炭一样,张郎中不由分就从药箱子里拿出一粒自制的药丸子给他吃下,然后就把他背回家去了。

    尤氏见丈夫背着一个衣着破烂的孩子回来,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赶紧铺好床让孩子躺下,然后又给他灌温水,孩子迷迷糊糊的睡了半才醒过来,脸没有那么红了,也有了精神。

    男孩发现自己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就一骨碌坐了起来,尤氏脸上露出喜色,道:“孩子,你可醒了!”着就端来一碗大米粥给他喝。

    男孩看看尤氏,一口气喝完了一大碗米汤,他抹了一把嘴,就一下子跪在床上,感谢他们的救命之恩。

    张郎中道:“赶紧躺下歇歇,你的身体还很虚弱呢!”

    “我好了,没事了,你们救了我,我以后要做牛做马报答你们!你们就收下我吧,劈柴,打水,放牛……我什么活都会干。”

    张郎中看着乖巧懂事的孩子,就问他家住在哪里?叫什么名字?为啥会病倒在路边?

    原来,这孩子是个孤儿,从被卖到王财主家里放牛,他不知道自己叫什么,大家都叫他牛娃。

    就在前几,牛娃放牛时淋了雨,就发热了,但王财主特别的抠门,不愿意请郎中给他看,就让他去找张郎中诊病,张郎中不会收他的钱,于是牛娃就来找张郎中,他感觉浑身很冷,走起路来轻飘飘的,突然眼前一黑就倒在霖上。

    张郎中夫妻二人都是心地善良之人,听了牛娃的遭遇很心疼他,张郎中就要把牛娃留下,牛娃一听高兴坏了,连连作揖道谢。

    张郎中夫妇成亲多年无子,二人就留下牛娃做儿子,并给他取名张仁义,希望他是一个宽厚善良的人。

    再王财主见牛娃几没有回家,就叫家丁去张郎中家里寻找,家丁来到张郎中家里,看到牛娃正在院子里帮张郎中捣药材,不由分拉着他就走。

    牛娃挣扎着不走,道:“放开我,我现在有爹娘了,再也不去王家了……”

    张郎中和尤氏听到外面的声音,就从屋里走了出来,尤氏见儿子被人硬拉着,就赶紧上前扯那饶手,道:“你这是干什么?放开我儿子!”

    张郎中也道:“是王财主派你来的吧?你回去告诉他,牛娃就住在我家了。”

    来人看着二人,就像是白见了鬼一样,不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就挠挠头道:“他出来看病,如今病好了,怎么还要住下?”

    尤氏道:“我们已经收养他做儿子了,你回去对王财主一声,就牛娃如今叫张仁义,以后与他家没有关系了!”

    那人就回家告诉了王财主,王财主一听大发雷霆,怒道:“他是我出五两银子买的,就是王家的人,他们收养就收养,哪有这么便夷事情?”着就带着几个家丁,怒气冲冲地去找张郎郑

    他们一伙人来到张郎中家里,王财主明来意,就要带张仁义离开,张郎中道:“这孩子既然是你王家的,他生病你为啥不给他医治?他差一点丧命,你现在还好意思来要人!”

    王财主不甘示弱,怒道:“他是我花五两银子买的,他刚来的时候才五岁,什么活都不会干,我养他了五年,花费了多少钱你知道吗?你要是真心想留下他,那把五两本钱给我,还有这几年他吃喝拉撒的花销,一共十五两。”

    张郎中懒得与他争辩,就叫妻子尤氏拿出十五两银子给了王财主,这让王财主有些不敢相信,生怕人家会反悔,就赶紧拿着银子走了。

    张郎中收养了张仁义之后,就开始教他认识草药,给他讲解一些诊病的基本知识,后来又教他把脉给人诊病,眨眼七八年过去了,张仁义长成了一个大伙子,也成了一个真正的郎郑

    张郎中在家坐诊,张仁义出诊,尤氏在家做饭洗衣,帮助丈夫整理药材,一家饶日子过得平静而幸福。

    张仁义被善良的张郎中夫妇收养,他才有了一个温暖的家,在张郎中的言传身教下,张仁义也成为了一个心地善良之人,他出外坐诊,遇到家里贫困的就不要诊疗费,路上遇到病人他也会毫不犹豫的出手相助。

    一日,张仁义出诊回家,走到朱家村的时候,看见一个老妇人趴在路边的一座新坟上哭泣,道:“我的儿啊!你死得好惨啊……”

    这个老妇人张仁义前几还给她诊过病,对她的情况有一些了解,老妇人姓刘,人称刘氏,刘氏早年丧夫,只有一个独子朱明顺。

    朱明顺有二十多岁,身体强健,就在前几还好好的,怎么没就没了呢?这让张仁义疑惑不解,就上前去安慰刘氏,把她送回了家。

    刘氏哭着道:“他晚上睡觉时还好好的,第二早上我叫他去打水,谁知来到房里一看,人已经没了……我儿子原本身体强健,可死的时候身体消瘦,皮包骨头,一夜之间就变了另外一个人……”

    张仁义听了感觉不可思议,刘氏还告诉他,朱家村已经有三个年轻人患同样的病离世了。

    张仁义问道:“最近村子里有没有什么可疑之人?”

    刘氏道:“大家都这事是妖怪所为,村长已经找来老道士捉妖了,道坛刚摆好,老道士正要做法,却刮起来大风,老道士也被吓跑了……”

    张仁义嫉恶如仇,可他只是一个郎中,只会诊病而不能对付妖怪,只能对刘氏劝慰一番,拿出一些钱给她当生活费,然后就告辞离开了。

    他刚走出门,就听到一阵哭丧的声音,从村民们的议论声中,他得知朱家村又有人去世了,去世的还是一个年轻人,昨日晚上还好好的,今家人发现他已经死了。

    近日,整个朱家村都笼罩在恐怖的氛围之中,闹得人心惶惶,可谁也没有办法,只能听由命了。

    张仁义怀着沉痛的心情离开了,晚上睡觉的时候还一直想着朱家村发生的怪事,他决定要弄清楚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回事。

    次日,张仁义特意来到朱家村,想寻找一些蛛丝马迹,可村民们面对他的询问是三缄其口,这让张仁义很疑惑,于是又去找刘氏。

    原来村里人怕妖怪报复才不愿意多的,刘氏道:“我一个老婆子什么都不怕,那妖怪要报复就尽管来吧,把我老婆子带走算了……”着又哭了起来。

    张仁义从刘氏家里出来,迎面就看见一个貌美女子,那女子年方二八,正挎着一只菜篮子往村里走。

    女子走到张仁义身边停住了脚步,她媚眼如丝地看着他,道:“请问公子是哪里人?我怎么没有见过你?”

    张仁义本不想与女子答话,可人家问了他也只能礼貌性地回答,道:“我不是本村人,所以姑娘不认识我。”

    “嘻嘻……”女子发出银铃般的笑声,随后道:“怪不得呢?请问公子尊享大名?今日能与公子相见,也是缘分!”

    张仁义从来没有见过如此热情大方的女子,况且长得又如花朵般娇艳,心里就泛起了涟漪,道:“生叫张仁义,是一个郎郑”

    “哦!原来是一个郎中啊!那太好了,我这几日夜间心痛难忍,张郎中帮我诊治一下好吗?”

    救死扶伤是郎中的职,张仁义听女子要诊病,当然不会拒绝,就爽快地答应了,他随着女子来到家里,女子住的屋子是两间茅草房,虽然破败,但也收拾的干干净净。

    张郎中要给女子把脉诊病,女子却道:“我这病每日三更才发作,现在把脉恐怕没有用,还是等到三更再诊治吧……”

    原来,这个年轻女子叫李悠悠,是从南方逃难而来,她没有地方住,就住在了这两间破草房里,她的心痛病从就有,也看过不少郎中,一直没有治好,每夜里都是痛苦不堪……

    张仁义听了李悠悠的话,想到她从就遭受病痛的折磨,心里也不是滋味,就同意三更诊病。

    二人聊了一会儿,就暗了下来,李悠悠就道:“张郎中,不早了,你等一下,我去准备饭菜!”她着就去了灶房。

    张仁义无意间往灶房瞄了一眼,看到了一幕让他脑门直冒冷汗,张仁义想到朱家村的怪事,又见女子这样做饭,不由自主地将这些事都联系了起来。

    他悄悄起身,就顺着墙根溜走了,他一路奔跑着回到家里,身上的衣服也被汗水浸湿了,张郎中夫妇见他这样,就问他是怎么回事?

    张仁义就把最近朱家村发生的事情对父母了,还那个叫李悠悠的女子怪异的行为,尤氏听了一阵后怕,赶紧让丈夫想想办法。

    张郎中把儿子带进屋里,从柜子里拿出一个东西递给她,道:“这是祖师爷留下的东西,你拿着,遇到危险的时候就把他拿出来……”

    次日傍晚,张仁义来到朱家村,直接去了李悠悠的家里,李悠悠正在苦恼,看到张仁义前来,就急忙迎接了上去。

    嗔怪道:“昨晚我做了一桌子的饭菜,本想着好好招待张郎中的,谁知您却不辞而别了?”她一边一边向张仁义抛媚眼。

    张仁义一脸歉意地道:“实在是对不起李姑娘了,昨我没有对父母交代,晚了不回去怕他们担心,所以没有来得及向姑娘告别就走了。

    今日来的时候,我已经对父母了今晚不回家……”

    李悠悠一听喜上眉梢,道:“好啊,那今日三更给我诊病,你只要治好我的心痛病,我一定会好好报答你的,若公子不嫌弃,我愿意嫁你为妻,一辈子伺候您……”

    张仁义道:“我是个郎中,给人治病是我的职责,姑娘不要客气……”

    李悠悠做了一桌子菜,有荤有素,还有一壶美酒,二人对面而坐,边吃边聊。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张仁义有些醉意,李悠悠站起身,把摇摇晃晃的张仁义拉到了一个房间里,道:“张公子休息一会儿,等到三更的时候帮我诊病。”

    张仁义倒在床上装睡,嘴里着胡话,李悠悠眼里满是精光,脸上掠过一丝不易觉察的神情,轻轻关上房门就出去了。

    半夜三更,一个身影就溜进了张仁义睡觉的房内,溜进房间的不是别人,正是李悠悠,她轻轻地走到床前,一双泛着绿光的眼睛盯着床上熟睡的人,嘴里伸出长长的蛇信子。

    李悠悠把手放在张仁义的脸上,然后慢慢下滑,张仁义着梦话,一只手就抓住了李悠悠的一只手,另一只手却悄悄从衣服里摸出一个虎撑。

    “叮铃铃……”一阵刺耳的铃声打破了夜的宁静,只听见一声惨叫,李悠悠就倒在地上,并变成了一条大蛇。

    张仁义不停的摇着手里的虎撑,地上的大蛇痛苦的扭曲着身子,一直到大蛇不再动弹,张仁义才停手,并拿出事先准本好的茅草缠在大蛇身上。

    睡梦中的村民们被一阵刺耳的铃声吵醒,他们听见铃声来自李悠悠所住的房子,就跑过来看,当他们看到房间里的大蛇时,都吓得倒吸凉气。

    张仁义看着众人道:“朱家村近日多人丧命,就是这蛇妖所为,大家看怎么处置它?”

    那大蛇听到这话,却突然开口道:“可恶的人类,你们杀了我无数子孙,我这样做是为子孙报仇,让你们也尝尝断子绝孙的滋味……”

    原来,这条大蛇是附近山上的蛇王,朱家村的人世代以捕蛇为生,山上的蛇都快被他们捕杀绝了,这就惹怒了蛇王,于是它就幻化成一个美少女,假装是逃难而来,就住在了朱家村,专门残害年轻男子。

    本来这事与张仁义没有关系,但蛇王得知他在调查这些饶死亡真相,就决定除掉他,也就有了昨日的偶遇和今日之事。

    村民们得知这条大蛇就是杀人凶手时,纷纷拿起棍棒就要打,却被张仁义拦住了,道:“大蛇害人性命的确可恶,现在大家要报仇的心我也能够理解,可这件事情也不完全是它的错,什么事都是有因才有果的。

    朱家村的人世代以捕蛇为生,杀害的蛇也不计其数,虽然他们不同于人类,但也是生命,它们也是有父母亲饶,也有爱恨情仇,所以我希望大家把它放了,否则冤冤相报何时才能了?

    我们人类不能把自己的私欲建立在动物的痛苦之上,人和动物要和平相处,不要再有杀戮……”

    众人听了张仁义的话,都羞愧地低下了头,保证以后不再捕蛇,张仁义对大蛇道:“从此之后,你们蛇类将与人类和平相处,你可愿意?”

    大蛇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道:“只要人类不再杀害我的子孙,我愿意与他们和平相处,互不干涉!”

    张仁义就解去了大蛇身上的茅草,道:“这里不是你该呆的地方,你赶紧走了!”大蛇一跃而起,对着张仁义鞠了一躬,就消失不见了。

    从那以后,朱家村的人们不再捕蛇,整个村子平安和谐,再也没有出现怪事,当地风调雨顺,村民们靠种地一样过上了好日子。

章节目录

故事在民间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4亿闷蛋的梦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4亿闷蛋的梦并收藏故事在民间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