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盾安保”还有一个副总会从羊城赶来,这个就是人事部一部二部要跟进的事情,同时松江也有人飞过来,准备考察一下能不能建个训练基地。

    正事儿显然不是只有“龙盾安保”,张直勤按照张浩南的指示,也确确实实对本地北桥河上游进行考察。

    能走百吨船就行,然后调查一下本地近海运输的潜力。

    所谓潜力,其实就是看看有多少条能跑运输的船,还有多少船老大。

    这次考察就不是陪太子读书,而是“沙城食品”确实有这样的需求。

    首先是水果品类需求很大,包括不限于金桔、砂糖橘这两样,前者是苏式蜜饯的重头戏,出货量还在肉松之上,奈何两江省的种植园基本都被包圆了,张浩南想要盘也没地方。

    砂糖橘更是不必多说,有种玻璃罐头形式的,不仅仅是外销抢眼,内销比重还在外销之上。

    王爱红老家雪城这一款就是顶级畅销货,桃子罐头都不如这个。

    大中小三种罐头,本以为走量的是小罐,但是也奇了怪了,大罐的量是小罐的六倍多,连王爱红自己都有点懵,因为他青少年时期,小罐儿的就是主力。

    其次就是调味品,尤其是八角和糖这两样,陈姓在岭西省的同族,就有甘蔗种植区,同时雷州部分地区也能种植甘蔗,但种植和收割都不方便,对人力要求极大。

    “沙城食品”内部盯上的就是糖,这一块是暴利,只是大部分地头蛇现在还没有多少资本,正处于资本累积阶段,再加上国家调控,量小了不划算。

    张浩南虽然不是个东西不怎么管事,但丁永可不是傻子,他现在就是给儿子攒老婆本呢。

    二十年后也差不多儿子结婚,没有十亿八亿怎么行?

    所以别看“沙城食品”搞农村供销合作社仿佛只能薄利多销,实际上在大量基本农田之外租赁的土地,经济作物中的一个重头,就是季节性很强的甘蔗。

    跟岭南岭西琼崖可能没办法比,也只是能种一季,甘蔗长度也不像热带地区那么长,但因为是大平原,交通也相对更好,所以产量其实还可以,就是没办法像大型糖业公司全面铺货。

    糖浆该进口还是得进口,给“沙城食品”代工的糖厂也一直在建议,希望能扩大种植规模,掌握一个稳定的货源。

    当然也有玩得野的,姑苏有些二代就撺掇“沙城公司”搞走私,东南亚、南亚一趟能赚三四千万。

    然后张浩南就把那两个傻鸟给举报了,目前已经夹着尾巴流窜到余杭躲避风头。

    此次张浩东不谈恋爱一事,算是个小小的契机,对雷州本地的考察,就是看看当地的地方保护主义到什么程度。

    目前来看,中层官僚眼皮子浅了一点,但上面的都还行。

    至于底层……

    都搭上一个张浩东了,还要啥自行车?

    陈永胜反正一听贤婿的老弟要投一大笔钱为陈家振兴门楣之后,当时就表态,请政府放心,他一定为社会做贡献。

    虽然也不知道为什么他表态时候提到了政府,但结果是好的就行。

    “永胜大哥,我还以为陈家跑船的会多一点。没想到学厨师的反而更多一些。”

    “靠海吃饭的在东海岸,还有往南那一块,我们这里务农打工的多一点啊。这里地不多,所以儿子多的话,就去羊城打工喽。给酒楼师父配菜什么的,都能做一点。”

    随后又聊到了偷渡、走私之类,本地也算是跟岭东有的一比,不过明显没有形成“产业链”。

    本地基石都是国营,比如化工化纤什么都有,港口也有,但吞吐量远不如沙城,本质还是没有像样的本地产业以及经济腹地。

    再有就是虹吸效应明显,受教育群体普遍向往羊城、宝安,不管是技工还是高级知识分子,都相当短缺。

    时代和自然禀赋使然,倒也无可厚非。

    不过底层的经济活动其实是很活跃的,张直勤不懂,但一起过来的还有“沙城食品”的战略部成员,都是方面主管,也都去两江工业大学弄了个经济学硕士镀金,档次不差的。

    “永胜大哥,老板有指示的,近海运输船队这几年肯定能赚钱。所以家里有愿意做正行的人,可以先考虑这个方向。老板现在光大小货车就是上百辆,可能更多,但我因为一直是给老板做保镖,所以也不太清楚到底有多少。但对物流要求的的确确很大。”

    “开船要驾照,买船要钞票啊。”

    “钱的问题不是问题,永胜大哥先不要考虑钱,这个不急,先解决好底下人要什么。”

    “要钱啊。”

    “……”

    啊,也对。

    陈永胜对发家致富是很感兴趣的,当然也不是他,陈家所有人都有兴趣,而且很大。

    这次出来考察,还有雷州本地两个区的政府办公室秘书,都是对本乡本土了如指掌的人。

    哪家和哪家有世仇,哪家和哪家老死不相往来,哪家和哪家又互相联姻多少代,等等等等,张直勤记不住,但秘书们都全部记下,这些都是要汇总之后做成地图的。

    但还是那句话,张老板从来不做违法的生意。

    他是新时代的优秀青年,说卖罐头就是卖罐头,说种地那就是种地。

    目前甩出来的第一个项目,是“沙城食品”在外省的第一个农村供销合作社,组织陈家在糖、蜜饯、罐头、调味品上做文章。

    同时根据陈家当地的湖塘水面规模,也推行大规模水禽养殖,以鹅、鸭为主。

    不过“沙城食品”很多鸭肉制品,其实都是羽绒的副产物,鸭舌、鸭头、鸭肫、鸭脖等等,利润远不如羽绒。

    这还是“沙城食品”没有大规模投资成衣制作,只是将羽绒销售给附近羽绒制品企业的初级利润。

    倘若制作成羽绒制品,利润还能翻几倍。

    丁永不止一次建议张浩南干这买卖,结果张浩南只是做几件鹅绒服给高管还有老婆们发发福利。

    把丁永急得不行。

    这可都是儿子的老婆本!

    张浩南也没说一定不能做,给了要求,那就必须成规模。

    光大桥镇还有本村那点产量,实在是没啥意思。

    就跟“大桥养猪场”的肠衣、猪鬃,猪鬃倒是好说,军工企业几乎就是直接包了,肠衣“大桥食品”都不够用呢,还想外卖?

    什么东西利润再高,你不上量也是白搭。

    所以丁永一直在找拓宽规模的机会,之前两江省扶持“沙城食品”农村供销合作社,就是一个好机会,可工作重心显然还是在稳定上,乱来容易失衡,所以丁永还是忍着。

    现在刚听说张浩东被卖到了雷州,而且价钱不错,老同志当时就来了兴趣,打算亲自前往雷州考察。

    他别的都不感兴趣,就想看看适不适合养鸭、养鹅。

    实际上秘书团跟过去三个人,两个人每天都要电话汇报进度,还有就是初步的研判。

    目前看来,当地的气候还有环境,的的确确适合养鸭,丁老汉对当地的腊鸭烧鹅毫无兴趣,他只想知道每一根鸭毛鹅毛上哪儿去了。

    等宝贝儿子长大之后,念到“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的时候,他就要好好地教育儿子,这每一根白毛,那都是钱啊。

    至于红掌……那是小钱,不如白毛。

    (本章完)

章节目录

重生的我没有格局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鲸鱼禅师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鲸鱼禅师并收藏重生的我没有格局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