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吴林成喝了酒,张浩南就打电话让张直才带人过来骑走吴成林的摩托车,也没有先回五家埭,而是去刘知远店里坐了会儿聊天。</p>

    “阿南,你盘电瓶厂干什么?”</p>

    吴成林有点担心张浩南的摊子太大,看上去都是完全不相干的东西。</p>

    “阿公放心,不是异想天开心血来潮。”</p>

    说话间,吴成林已经过来倒茶,又端了一盘坚果出来,还有一些芦柑、苹果之类的水果。</p>

    “啊?这又是做啥?”</p>

    “做农机电瓶,汽车也能用,算是通用启动电瓶吧。”</p>

    “能做?”</p>

    “我看过厂房设备的,能做。基本上材料到位,开机就能加工。就是职工需要手艺。”</p>

    张浩南看向了陪坐倾听的刘知远,“刘叔叔,招工的话,能不能帮一下忙?”</p>

    别的或许刘知远有些为难,但这方面他是完全可以,主要还是因为铅酸电池多少也跟汽车配件沾边。</p>

    “我明天就去联系一下,毗陵那里有客户的,庐州也有。”</p>

    去淮右挖人并不难,倘若把厂建在建康的话,基本算是十拿九稳。</p>

    但在姑苏周边,就得再加点筹码。</p>

    “刘叔叔以后多多合作。”</p>

    “一起发财,一起发财……”</p>

    刘知远今天捡回了自己的八万块,整个人都是轻松了不少。</p>

    而喝茶的吴成林却抓住了重点,问张浩南:“阿南,你这个电瓶卖给哪里的农机厂?”</p>

    “不,我准备自己改装农机。”</p>

    “啊?”</p>

    “一台津门‘铁牛’加装收割套件,卖四万一台,阿公你买不买?”</p>

    “你说书么?我不买我不是猪头三?”</p>

    咂了咂嘴,吴成林顿时反应过来,“你能做到?”</p>

    “还有的赚。”</p>

    张浩南面带微笑,“阿公,二手‘铁牛’‘东方红’,咱们一个镇就有不少吧?”</p>

    洛邑拖拉机的“东方红”在姑苏、毗陵、梁溪都有不少,实际上本地都不爱用松江拖拉机厂的四轮拖拉机,不是不好,是力道不够。</p>

    水乡烂泥地恶心人起来那是真的崩溃,所以老款“东方红”和津门“铁牛”反而实惠。</p>

    也因此随着时代变迁,留了不少“旧时代的残党”,但残也没残到哪里去,主打一個皮糙肉厚,在新时代还是有船可以坐的。</p>

    “收割机套件我直接去梁溪采购,‘太湖路轻工技校’有个校办厂在澄江,没什么效益,盘下来也不要多少钱的。到时候就做农机改装套件。”</p>

    实际上水乡小农最好的选择是小型农机,可惜,倭奴扶桑货太贵,连螺栓都是十五块钱一个。</p>

    这年头基本工资还是三位数,小农一年到头能搞千八百块就属于中等水平,花这个钱没戏。</p>

    所以机械收割全靠农村大队来主持,每家每户掏点收割费就行了。</p>

    张浩南打算卖改装收割机的同时,还要建立农机销售点、维修站,这时候电瓶消耗是不会少的。</p>

    一台车两个电瓶外加四个备用,一个村大概四台车,二十四台电瓶是必须的。</p>

    理论上一个县的电瓶销量可以有一千六百左右。</p>

    当然这只是理论,实际上很多农业县肯定没这个钱,但只算姑苏、毗陵、梁溪三个相对发达的城市,那么也有两万多的潜在市场。</p>

    这还只是纯粹农机,默认一辆车用电瓶都卖不掉。</p>

    原本陪坐吃茶拉拉家常的刘知远没想太多,但他下意识地在那里算电瓶销量,然后随便抛算了利润,当即愣住了。</p>

    因为照张浩南的路数,那起码当年利润就有一百多万啊。</p>

    卧槽?</p>

    这农机电瓶……大有可为啊。</p>

    等等,这还没有算改装的二手收割机利润。</p>

    卧槽……</p>

    刘知远手有点发抖,他想到了一个相当恐怖的数字,竟是带着颤音问道:“浩南,这改装一部拖拉机,能有多少赚头?”</p>

    “多点一万,少点几千。”</p>

    “……”</p>

    沉默下来的刘知远哆嗦着手指掏出一根烟,相较于不发达地区,两江省江南地区算是日子好过的,农村固然比不得城市,但也买得起,或者说有这个实力。</p>

    倘若每个村都买的话……</p>

    刘知远眯着眼睛心算,那是一个总价值最高四千万的市场。</p>

    卧槽!</p>

    “浩、浩南,我、我能不能入股啊?”</p>

    “刘叔叔有兴趣?当然欢迎。”</p>

    “真的啊?!”</p>

    猛地站了起来,刘知远眼睛就像是手电筒夜里照过的狗眼,当时就亮了。</p>

    就算没有四千万的市场,打个折扣,对折也有两千万,再对折还有一千万,再对折……那也有五百万!</p>

    要说随便来个小瘪三,肯定一辆都卖不出去,但张浩南现在有门路啊。</p>

    不,自己也有门路。</p>

    不,吴成林这样的老同志也有门路。</p>

    又不是做坏事,农业局只会支持不会反对。</p>

    有搞头,而且稳稳地有搞头。</p>

    舔了舔嘴唇,刘知远呼吸都急促起来。</p>

    别看他卖汽车,还卖两三个牌子,但一辆车利润非常低,全靠保养、保险搞钱。</p>

    真靠买车的单车利润来吃饭,他一年下来还不如张浩南的“阿南农产”那家西菜场门店。</p>

    “浩南,有什么需要的地方,你说一声,随叫随到!”</p>

    “场地、人工,我这里完全没问题!”</p>

    刘知远有点亢奋,有点激动。</p>

    看得吴成林有点迷惑,于是问张浩南:“阿南,这里面有赚头?”</p>

    “头两千万有的。”</p>

    “啥?!”</p>

    吴成林差点被茶水呛到,他知道这可能是赚钱的买卖,但没想到会有这么大的市场。</p>

    “不过这只是最好状态,实际上没那么理想的。改装只要开始,有样学样的最少几十家,两江两浙松江这里的行情,阿公伱也晓得。”</p>

    只要有得赚,一个月就会有跟风,三个月就是遍地开花,半年之内开始打价格战。</p>

    所以,这就是抢占先机的一锤子买卖,后续赚头,都在配件和保养维修上。</p>

    当然这也是可以学过去的,但张浩南想的比这个还要复杂一点,他真正的目的,是打算通过农机维修点直接对接成当地农副产品代销、收购点。</p>

    垂直到乡村,从源头上跟农民对接,降低未来五年之内绝对会暴涨的中间成本。</p>

章节目录

重生的我没有格局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鲸鱼禅师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鲸鱼禅师并收藏重生的我没有格局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