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天放晴。

    大家都跑到城外看吕将军凯旋!

    十八岁的常胜将军,太霸气了!很多人预计他的战功将超过他爹!

    所以吕亮就能在家养着了。想想自家儿子十八岁,那都想扔。

    不过,很多十八岁的小伙、姑娘,都来看!

    今天迎接的,不只是文武百官,还有储君和皇长孙。

    圣人都决定禅位了。这将是新皇和新储君。

    所以,这迎接的场面、意义格外重大!

    标示着对大石国不凡的意义。大石国一再欺辱大赵,这事儿还没完。

    场面太壮观了!

    吕温仁带回来的兵马只有三万,但西明营迎接的有六万。

    双方一个碰面,从大石国杀回来的兵马、那气势就是不一样。

    西明营不是不如,但也得抓紧操练,大赵要更强!

    兵强马壮,随时都能恁死大石国!

    羽林卫只有五千,护卫储君和大皇孙的。他们气质和吕温仁麾下不同。

    吕温仁也没将刀都带回来,刀不是带回来看的,而是在战场上用的。赶这个路辛苦,还不如找地方歇一阵。

    有些兵马只守在某一处。有的则四处去,这很不容易。

    主将不熟悉地形也会更难。

    不过这事儿有两面性。就像吕温仁为将,别人都不知道他脾气。

    连吕温仁麾下都摸不清,他有吕亮的人辅佐,又不完全一样。

    回朝!

    圣人特准的走御道。

    皇太子仪仗在前,在端门前停下。

    当今亲自等在这儿。

    吕温仁麾下上万人、包括一部分伤残的,与羽林卫数千人,单膝跪地。

    文武百官、山呼万岁!

    秋阳照在端门,恢宏壮丽!

    奏乐!叫人热血沸腾!

    用一场大胜,为圣人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青蛾宫,大家也能听到端门的动静,真的很激动人心!

    长宁公主感慨:“才十八岁嘞。”

    桓樾摸她脸:“人和人是不一样的。八十岁也不晚。”

    长宁公主点头:“人家笨鸟先飞,我慢慢飞、飞到八十岁也可以飞很远。”

    永宁公主说:“八十岁早就飞不动了。三四十岁的时候飞够了,就飞回来。”

    长宁公主说:“我不往远处去,除非二嫂去。我就围着二嫂飞。”

    永宁公主眨眼睛,这可以。

    围着二嫂飞,安全啊。

    桓樾说:“围着驸马飞去,围着我飞干嘛?”

    长宁公主抱着她撒娇。

    杏坛小朋友在一边笑的特别高兴。

    长宁公主觉得这侄子特别好玩,抱着他出去捡白果。算了,捡白果不适合小朋友。

    杏坛小朋友看着天上的鸟,嗷嗷他要飞!

    桓樾看他两手比划,把鸟都吓跑了。

    朝云忙的脚不沾地。

    立后真的有太多事情。比如朝觐皇后。

    这事儿停了几年,不是说大家再进宫就行。命妇朝贺仪非常严格。

    尚宫另外安排的人,但朝云在娘娘身边惯了、就是信任,咱娘娘很多事又不管。

    所以狄宝瑟和郭冰也忙的。

    因为皇后和皇贵妃分开,这将是第一次齐了,礼也是新定的。

    皇贵妃在皇后跟前、与别的妃嫔一样,命妇也没单独朝觐皇贵妃。但皇贵妃在有些时候就高了。若是有宸妃,规格和皇贵妃一样。

    宫娥每天为这事排练,都得忙的腰酸背痛。

    新皇登基,一定要呈现最好的样子。

    尤其圣人是禅位而不是崩了。这场面一定要更好看。

    桓樾就算控制开支,有些该花的要花。

    内侍来回禀:“常大郎进京的车和南家商队的车撞了。”

    桓樾眨眼睛:“碰瓷?”

    内侍眨眼睛:“南家诚惶诚恐的,赔银子赔人都怕不够,毕竟商人怎么和国舅斗?”

    桓樾说:“准备一下,让南家商队缩减三成。”

    内侍琢磨琢磨,懂了。

    蕙卿直乐:“南家分明想拉国舅上车,娘娘要让他没车。”

    小娇奴说:“没车就不会撞到国舅了。若是南家都没了,岂不是更安全?”

    翠珠说:“既然南家那么诚惶诚恐,那么让他们减少三成应该感激涕零。他会不会听不懂?”

    非要送给国舅,若是国舅不懂,南家不是要送人吗?帮忙管。

    国舅太势单力孤了,让商户都看不上,所以得给他银子,早日壮起来。

    猫儿说:“常大郎和夫人进京那是有人送的,南家的车队还能撞过去,这胆子太大,大赵律可以好好治他。”

    大赵律见。常大郎才懒得和他扯。

    新皇登基、立后,富民伯和安乐夫人肯定要来。

    不管安乐夫人有没有恩典,在皇孙那么得宠的情况下,常家的地位基本是稳了。

    碰瓷常家的不知道多少。

    桓樾说:“没准打白石村玉米的主意。”

    翠珠说:“说不准。白石村的玉米没卖的,南家不差银子,十两银子一根就问卖不卖?公平交易、大赵律他都不怕。”

    桓樾感慨:“老百姓种点玉米真的太难了。要担心各路的贼。”

    翠珠点头。白石村真的挺难。

    常河县用了各种保护,都不知道对不对了。

    但大家坚信,让常家在白石村种地就是对的。

    不管理解不理解,时间长了,他们就必须接受。

    其实,白石村的人过的不差。虽然没升官发财,但独特的关注或许是一种满足。

    天底下像他们的农民有多少?又特别有地位。不管谁都对他们低头。

    既然他们不能被骗,那就对谁都骄傲。

    其实想想挺好玩的。

    白石村的问题,还出在本身的丰收。

    若非朝廷护着,他们也是要出事。

    这么好的地肯定被人抢了。老百姓过不好,还能丰收吗?

    但这地的丰收,给了天下百姓不同的信号。

    又有内侍来回禀:“想娶太清真人的、是林家人。”

    桓樾眨眼睛。

    猫儿笑弯了腰!

    董勖的妾、家人、想娶董勖嫡女的嫡女、曾经的公主。

    林家是认真的吗?是想保护公主吗?

    这么说也未尝不行。毕竟现在公主很落魄。

    林家虽然落魄但过的还行。至少能让公主过的更好。

    桓樾猜测:“当初裴桓煦和永穆公主好,林家公子比裴桓煦优秀,会不会不服气?”

    总算等到这机会。就算没公主的封号依旧是那个人。

章节目录

太子妃必须骄养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初景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初景并收藏太子妃必须骄养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