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家村,都是一种紧张的氛围。

    不止徐家村了,有孩子去考的,一家或一大家都会期待。

    毕竟,六岁开蒙,到十五六岁去考,已经供了十来年,养的白白胖胖,地里看着没收成行吗?

    一头猪养了两三年也有感情,若是能多杀十斤肉就是二钱多银子。

    徐家村,一个扈伯载就足以牵动、半个饶桐县心神。

    徐家大院的关闭,对这气氛更影响。

    毕竟,村里都是玩的,扈公子回来,还要准备府试,几个有资格去打搅呢?

    里正的影响也不小。

    听说扈广森书读的不错,又是扈伯载从兄。

    扈通又到徐家大院了。没事和徐公子联络感情。

    屋檐下,对着花园蝴蝶飞。

    徐小公子跟前摆着一张小桌,一本书,认认真真的翻着。

    扈通问钱老爷子“三岁能文呢,这一岁半开始,哦到三岁能文了。”

    钱老太太笑“神童遍地走,才子多如狗。我们前溪就是打发时间。”

    徐小公子看外婆一眼。

    老太太喂他喝点水“乖,要外婆教你不?”

    扈通心痒的厉害“我来。”抱着徐小公子坐腿上,“这个念什么?”

    徐小公子翻回第一页“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小小的手指一个一个的数,就怕我奶声奶气你听不太懂。

    扈通懂了!这像小孩数数,从一数到十,错了顺序就不行。不过,若真把十个二十个字背下来,不错。

    要知道,入门难。认了十个就能二十个。

    这么小,你从中间找一个考他才像傻子。

    徐小公子翻到里正刚才指的位置,对就这个“徐。”

    啊呀,扈通一阵夸。

    认自己的名字,有的五六岁就会了。问题是,徐经小公子记性这么好。

    你别说,单独的名字写出来,好认。把字扔到一堆字里,你能准确的认出?

    所以,所谓认得自己名字,徐有财和徐有林很可能认错。那些长差不多的,就像认错人。

    扈通再考考,翻这儿。

    徐小公子、思考“经。”

    简单的童音,扈通好想抱回家。

    徐小公子一个一个比“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啥也别说了,扈通问“和伯父回家好不好?”我家好像也想不出能诱惑的。

    徐小公子水汪汪的眼睛看着里正“姐姐。”

    扈通一愣,大笑。

    扈家没有你姐姐,若是你姐姐杀过去抱回来。

    徐茉茶回来了,天还不是很暖,她穿的裙偏薄,风一吹。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这游丝不往蛛丝上想,虽然此时仲春,就这诗意。

    扈通都不好盯着徐小姐看,把徐小公子放下来,千万别误会。

    徐经小朋友稳步走到姐姐跟前。

    徐茉茶抱起来。走,看笋去。

    扈通被春风一吹,像误入仙境,仙女来抱走了仙童,我且吟一首诗。

    扈通一个童生,诗会作,多好是没有的。

    但有感而发,好像考场超水平发挥了。

    可惜不会作画,要不然画个仙女抱走弟弟的背影,加上这些盆景。

    山上竹林。

    毛竹的笋大,雨后春笋,有的长半人高了。

    徐茉茶依旧背着弟弟,太小,若是有啥他都不会跑。

    绿豆在山里跑来跑去,挖野菜。

    地里有菜,要算的话,家里人多,吃的也厉害。有野菜就挖一点。

    徐茉茶抱着弟弟坐在亭里。

    看春风拂面,看鸟儿飞翔。

    我们来玩个拍手的游戏,你拍一我拍一,一个小孩看鸟飞。你拍二我拍二,娘亲生个弟弟就是两兄弟,三姐弟。

    徐经小朋友手软软的,就是拍姐姐大手里好玩。

    老太太到地里摘菜,哑巴、绿豆、都是拎到附近,拿小板凳坐了,择菜。

    韭菜有鸡粪,长得不错,要理干净,炒鸡蛋。

    鹿豆拎着一笼鸡宝宝过来。

    徐经小朋友觉得好神奇,小的时候是这样,长大真的能变那样?

    小的时候是笋,大了变成竹。

    小的时候是豆,大了能长好多豆?

    老太太听着外孙给鸡宝宝认爹爹娘亲,呃也没错,母鸡就是小鸡的娘。

    有的鸡娘护小鸡,敢和鹰对峙。

    狗乂娘也护崽,母猪、母马,都有母性。

    隔天,徐茉茶抱着弟弟,看马驹。

    马驹不到一岁,比徐经小公子还小,两只、好像感情还不错。

    小马驹收拾干净,徐经敢和马驹又摸又蹭,这是宝宝呢。

    老余头撩公子“马驹比你长得快。”

    徐经认真回答“不一样哦。鸡宝宝长那么大,竹子长那啊么大。”

    老余头,我被教育了。

    豆藿乐,以后千万别和公子比脑子。

    徐经小朋友和余叔挥手,我们去书房读书了。

    豆藿说“公子中状元不说,高中皇榜是没问题了。”

    何况干爷爷、干哥哥、干外婆的,以后、根本不用操心。

    只要现在把人教好。虽然,怎么教好是问题,但大家都在教,但有人就是没门路,我们小公子,这路直上青云。

    溪那边南院。

    高高的墙,大门关着,一点都不友好。

    里边地方本来就紧,所以,外边、大门两边搭了两间。

    草棚也不论多好,坐几个人、喝茶、还是可以。

    对于农村人,有的坐,来碗茶,或是看外边的风。

    但李赵氏与李玉香就很不高兴了。

    钱娟在里边忙也顾不上。

    里边越忙,外边李玉香越心痒痒,忙才能赚银子啊。

    城里青容她了解过,辛苦,还得与冯家扯。这儿,哪怕钱娟没明说,必然是挺好的。

    李赵氏带着李玉香赖这儿,坐到中午。

    里边做的很香。

    钱娟、豆苗、槐豆、都是一收拾,吃饭去。

    餐厅虽然小,但窗开着,春风,格局就很好。

    家常便饭,四个菜有两个带肉,一般的富户也就这样。

    宝珠没小姑吐的惨,趁吃饭的时候歇歇,随便聊聊。

    没人提李赵氏,扫兴。

    想来赚钱的多了,也没李赵氏这么恶心。

    农村、其实城里也一样,绕不开的亲戚。

    但李家与徐家,就不亲了。不如徐家村姓徐的近呢。

    。

章节目录

地主家独生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初景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初景并收藏地主家独生女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