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殷想了想:“朕意,就让成休宁将军担任蒲州刺史,七千精锐驻扎于浦津,另鲜卑勇士三千驻扎龙门津,朕再调派几名六镇汉将协助管理。

    还有南汾州,只要河东在我手,该州他是夺不去的,反正驻军也不多,就让淮南的卢潜担任南汾州刺史,他在淮南呆太久,该回北方了!”

    成休宁是六镇汉人,高殷要逐步扩大汉人将领的使用,今后汉人比例会逐渐增大,慢慢成为军队主力。

    郑子默一听,倒是有几分意外,他原本以为斛律金、高长恭当然会很有希望镇守浦津呢。

    其实高殷依旧想让高长恭担任并州刺史,这位置太重要,涉及稳固晋阳与防备突厥袭击,不能轻易换人。

    随后,郑子默又汇报最近谈判进展情况:“陛下,臣已与尉迟纲经过三轮谈判,主要事项基本谈妥,就是有一点,对方坚决不肯每年上贡绢帛,特请陛下旨意!”

    高殷一听,心想,一般人也不会轻易同意此条,因为自己已经占领了河东,光是解池的盐税,一年也有三四十万贯,更别提还有二十余万户的税收了。

    算了,让他们尽快谈完,自己也好离开,反正关中、巴蜀迟早是自己囊中之物,何必过多“剥削”关中与巴蜀百姓呢?

    “他不愿意上贡也罢,朕意,就换一种方式,加强边境贸易,也就是双方通商,要强调每年达到多少的贸易额,双方免税。

    比如陇右有人种植白叠花,想办法多采购些回来,包括种子!总之,通商总是对双方有好处的!”

    “免税?嗯,陛下英明,我大齐经济远强于周国,如此一来,毕竟大有收获。臣接下来就拟定通商办法!”郑子默道。

    他知道高殷是想通过边境贸易,把他发明的“鍮石”换取铜、金、绢帛等等,那东西还有一个月就要生产了,因为修一座城其实很快,两三个月就完成了。

    另外,高殷已经告诉了白叠花(棉花)的好处,尽可能推广种植一部分,解决百姓穿衣问题是大事,北方很需要棉花。

    ……

    郑子默告辞离去,高殷开始考虑接下来的方略。

    他本还想从南方多搞到些硝石,不过在张子信的提醒下,他很快就打消了此想法。

    自己大张旗鼓让百姓煮硝石、炼硫磺,动静太大,周国、陈国奸细肯定早已打探清楚。

    他们也可能几个月就研究出火药配方来,当然,那配方肯定永远不及自己水平,火药威力自然远逊,不过应该能正常使用。

    再者,南方硝石产量大许多,火药量将远大于自己,这对自己极为不利。

    现在过河攻击关中?

    不行,困难极大,没有必胜把握!

    因为现在自己火药已用得差不多,加上黄河天险阻隔,自己无把握成功渡过浦津或者龙门津。

    至于从河南方向进军,也未必能够轻易突破潼关与附近津渡,经过河东战役之后,周国必定严防潼关、黄河一线。

    自己可不想与敌人打消耗战,一次死人太多,不好对百姓交代,会天怒人怨。

    最后就是出雁门关,走河套----陕北一线南下攻击关中。

    这本来是一条可行的线路,不过由于齐国与突厥有大仇,因为高洋打败并屠杀了数万突厥人,因此这方案显然也行不通。

    突厥人本就是周国盟友,定然会主动攻击无疑,几十万突厥骑兵不容易对付。

    思考半天,他觉得要想统一全国,还得从火器技术升级上考虑。

    嗯,回去之后,得加紧研究最容易的火炮、燧发枪,免得周国、陈国火药生产出来攻击自己。

    只要自己把这两样东西搞出来,再配合大齐铁骑,基本上横扫几大州了!

    ……

    很快,双方谈妥了全部事项,在龙门签订了《龙门条约》,约定河东全部归属齐国,河南边界也相对古代下来。

    双方是友好的兄弟之邦,要世世代代友好等等。

    不过,双方都知道,这种东西其实用处不大,玩政治的从来不在乎什么条约。

    真理,其实在铁骑下,谁武力强大,谁就掌握了真理!

    对方的首席谈判代表是尉迟纲,副代表是虞信与长孙兕。

    签完字以后,郑子默请对方相关谈判人员就餐。

    双方把酒言欢,虞信是当时的知名文人,他更是兴致大发,赋诗一首五言诗:

    “畴昔国土遇,生平知己恩。直言珠可吐,宁知炭欲吞。一顾重尺璧,千金轻一言。悲伤刘孺子,凄怆史皇孙。无因同武骑,归守霸陵园。”

    众人自然纷纷点头叫好,旁边郑子默说道:“陛下,虞大夫已经赋诗,我大齐也得派人和一首才行!”

    高殷心想,一个当了周国俘虏的南梁亡国诗人,想不到还如此兴奋,哪里看得出什么亡国之痛?

    还有,要是你当初死守朱雀桥,叛逆侯景可能进不了建康城,酿成惊天惨剧!

    结果你远远看见侯景铁骑,就吓得丢盔弃甲而逃,这样的贪生怕死文人有何用?

    想到这里他看了看祖珽,说道:“祖爱卿,既然虞大夫高兴,爱卿乃是我大齐文人翘楚,也请赋诗一首,以助酒兴!”

    祖珽点点头:“遵旨!”

    然后他沉思片刻,也赋诗一首五言诗:“翠旗临塞道,灵鼓出桑乾。祁山敛雰雾,瀚海息波澜。戍亭秋雨急,关门朔气寒。方系单于颈,歌舞入长安。”

    他此诗一出,众人自然跟着连声较好,认为不输于虞信,而且还有暗示入长安之意。

    周人一听,都漠然不语。

    旁边郑子默说道:“虞大夫想不想回江南?”

    虞信一听,满脸愧色道:“虽然鄙人日夜都想回江南,然周主苦留,做臣子的哪里能不遵命?此生怕是回不去了!”

    高殷一听,笑了笑说道:“朕以为,回江南容易,虞大夫不如留在我大齐,待几年后朕铁骑入建康,再带虞大夫信步朱雀桥、航游秦淮河!”

    众人一听,自然都明白高殷之意,立即哈哈大笑起来。

    虞信则脸色惨白,好半天才叩首谢道:“多谢圣君好意,虞某怕是无此福分了!”

    祖珽说道:“肯定有机会,听说陇右马场不错,陛下想去牧马呢!”

    郑子默立即笑着打断祖珽的话:“祖公休要妄言,双方已经签订和平协议,岂能再说此等话?”

章节目录

大齐帝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云开金沙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云开金沙并收藏大齐帝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