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TD></TABLE>
三个“鹰”式攻击中队并没有像从前一样,在空中编成整齐的大编队。
在最新的海军作战条例中,舰载机的最大战斗编队不允许超过十六机。而这一次因为是夜间行动,j-15更是分成了十多个四机编队飞行。
他们的作战目标并不复杂,找到英国舰队,将携带洪氏企鹅-3反舰导弹发射,最大限度的打击c舰队中的各艘航母,阻止天亮时英国起飞更多的舰载机。
而在c舰队方面,老牌海军将领坎宁安对于舰载机夜战的经验也实在是不多。平生最得意的塔兰湾偷袭,还是利用老式箭鱼舰载机完成的呢。
数年的时间,舰载机的更新简直是让人眼花缭乱。说实话,身为舰队指挥官,坎宁安对于舰队中多达十数种的舰载机性能也只能是基本了解。
例如在发现盟军舰队后立刻出动的“海上雌狐”重型舰载战斗机和na。39“掠夺者”重型低空攻击机,这也是舰队中仅有的两种“全天候”战机。
其他如“海鹰”等一年前上舰的舰载机,也只是安装了简单的测距雷达,而不具备夜间作战能力。
当然,还有“海鹞”。作为英国皇家海军的看家法宝,海鹞将是整支舰队防御的最大的倚靠。坎宁安心知肚明,既然盟军舰队已经出现在这片海域,那本方的航向就不再是秘密,虽然他到现在也没明白,盟军的航母编队是什么时候来到西地中海的。
凌晨3时20分,盟军的“鹰”式攻击中队在雷达中率先发现了60公里外的英军舰队。但空射洪氏企鹅导弹的短腿决定了它们必须要更加靠近舰队,才能满足最远射程仅25公里的洪氏企鹅-3。
这使得“鹰”式必须要面临“海鹞”的截击。
由于j-15没有携带麻雀-7,即使飞行员在雷达中早就发现了海鹞,但依然无法提前超视距攻击,好在海鹞所装备的火光空空导弹也是近距格导弹。
“鹰”式攻击中队的指挥官于浩中校下达了轮番阻击,轮番发射洪氏攻击的命令。
一中队前出,利用所携带的……两枚麻雀-3和机炮与海鹞周旋,二、三中队选择海面大型目标,发射洪氏企鹅-3。
视距外攻击,雷达上并不能明确显示出哪个目标是航母,哪个是战列舰,飞行员则是根据个头来,专挑大的打。
两轮发射,二、三中队的四十八架“鹰”式共向c舰队发射了一百八十四枚洪氏企鹅-3反舰导弹。
把导弹像炮弹一样发射,敢于这样做的,恐怕这个世界上,也只有大汉帝国。
但于浩中校犯了一个相当致命的错误,两个中队的“鹰”式所选择的目标只是c舰队的突前支队,c舰队的主力仍在十几海里外的贾特里海峡。
直到发射完洪氏-3的两个中队的j-15加入与海鹞的缠斗,替换下一中队时,于浩降低高度在雷达中发现所谓c舰队的目标数量过少,才意识到了这个错误。调整雷达的下视角度继续向远处搜索,终于发现更大数量海面目标的于浩懊恼的大喊一声,“一中队跟我来,二、三队可以返航。”
洪氏企鹅-3并不是一种合格的反舰导弹,严格意义上来讲,其过小的弹药部,使期甚至不能称为反舰导弹。所以,在使用洪氏企鹅-3攻击敌人战舰时,不得不采用密集攻击的战术。
显而易见,一个中队的“鹰”式,数十枚洪氏企鹅-3并不能给c舰队主力战舰造成太大的麻烦。
突前支队皮特森少将率领的庄严号轻型航号和伊莉莎白女级战列舰的另一艘姊妹舰厌战号却遭到了严重打击。
一万多吨的庄严号被命中了六枚洪氏企鹅,其薄弱的侧弦装甲被撕开了数个口子连成了一片,整个右弦几乎都成了漏洞,在几分钟内庄严号就已经倾倒在海面上。
而洪氏企鹅对于战列舰的打击效果就明显减弱了许多。被超过十枚的导弹击中,厌战号依然飘浮在海面上,只是舰上的大火和锅炉舱的爆炸,已经无法控制,随时可能发生更危险的殉爆。皮特林不得不下令弃舰,率领舰上幸存的水兵们转移到阿尼克驱逐舰上。因为突前支队中的另一艘主力舰——格拉斯哥号战列巡洋舰虽然只被命中了两枚导弹,但倒霉的是其中一枚击中了后弦,导致船舵受损。
在战斗中,失去动力的战舰无疑是最可悲的。
皮特森甚至没有为格拉斯哥号安排拖船,也许真要是拖上它,只会将另一艘战舰也置于危险境地。
但三个“鹰”式攻击中队的战果也仅限于此了,嗯,还要加上另一艘护航航母射手号,这是美国援建英国的四艘射手级护航航母的首舰。
于浩率领的一中队发射的数十枚洪氏企鹅,最大的战果就是击穿了射手号的飞行甲板。倒也不是其他导弹的全部射空,抛开被英军舰队近防火力击落的十几枚,其他洪氏企鹅的命中率也达到了60%以上。
射在其他战列舰和大型航母上的导弹都没有造成太大的杀伤,即使光荣号航号上厚厚的装甲甲板上,被命中了两枚洪氏,但抢过抢修后,依然不影响战机的起降。
攻击机群将大部队的火力都集中在了突前支队上,虽然击沉了庄严号,并使厌战号战列和格拉斯哥装甲巡洋舰两艘主力舰失去战斗力,可这对于庞大的c舰队来说……远远不够。
更何况,c舰队的攻击同样犀利。
英军的“海上雌狐”舰载战斗机与“掠夺者”攻击机所组成高、低空攻击机群,发现以公瑾号为首的航母编队,仅比“鹰”机群晚了十分钟。
比起“洪氏企鹅”,比起“鹰”式在二十公里外发起的超视距攻击,英军的攻击更加残酷也更血腥。
曾宝鉴预留的负责警戒的“鹰”中队,在数十公里外就击落了近一半的“海上雌狐”,麻雀-7的强悍和海豚-6雷达相得益彰,足以让这个时代大多数的战机无解。
但警戒“鹰”中队的数量并不足以阻拦英国舰载机群的全部进攻。大多数的“掠夺者”还是突破了“鹰”的防线,绰号“吃土者”的掠夺者攻击发挥出了其优异的低空性能,虽然有数架掠夺者在低空突进时一头砸进了大海,但更多的飞行员依然在十公里外按动了“玛特尔”空地导弹的发射按钮。
英国人虽然性格古板,但在发明方面从来不缺乏创意。航母上的弹射器和斜角甲板,其实都是英国人的发明,还有飞机的弹射座椅,还有坦克,还有雷达……
在飞弹方面,虽然德国人的技术更为大胆,美国人的更为创新,但英国的并没有落后太多。贴海飞行攻击模式就是英国人在飞弹方面最大的贡献。
很不巧,“玛特尔”空地导弹就是世界第一种具备此种攻击模式的导弹。
借着夜幕的掩护,盟军舰队的近防力量直到玛特尔导弹尾翼喷射出的亮光出现在视距内,才发现有数十枚飞弹飞向了舰队。
调转船头当然已经来不及,玛特尔空地导弹近1。5马赫的飞行速度,甚至让水兵们没有时间去汇报。手忙脚乱的将指向空中的高射武器降低视角,对着那些亮光胡乱的射击。
好在近防的主要火力火神密集阵调整射击角度并不繁琐,可是对于这种饱合式飞弹攻击,就算在后世有先进的反导系统,也依然是难题,甚至是无解。
接二连三的爆炸在舰队中响起,玛特尔导弹对于战舰吃水线角度的攻击,是任何舰艇包括战列舰都难以承受的。
“掠夺者”的第一波攻击就将两艘校尉级护卫舰和公奕号轻巡击沉,更可怕的是位置靠前的编队旗船公瑾号也被命中两弹,海水如猛兽凶猛扑进,造成了公瑾号的侧倾,甲板上的正待飞的数架战机相撞而损伤。
损管部队不得不将另一侧的两个密封室注水,以保持航空母舰的平衡。甲板上的红马甲们也迅速将撞坏的战机推进海里,以腾出甲板的位置,运上来其他的战机。
看到英军低空攻击机的巨大的威力,曾宝鉴已经意识到了自己只派出“鹰”,而没在攻击机群中加单座的蛮龙是个错误。
随着海天相交处逐渐泛白,越来越多的战机起飞,护航舰只的近防火力也越来越有针对性,拉起后的“掠夺者”攻击机想集合起发动第二轮饱合式低空打击,并不是很容易。
天鹰号与鹞鹰号上he-181维京人单座单发的轻型舰载战斗机也开始起飞,其携带v-7空空导弹与“鹰”式麻雀-3再次为航母编队织出一道严密的防线。
英军的“海上雌狐”携带的是同海鹞一样的火光被动红外导引空空导弹,在这种大规模的机群空战中,“火光“的性能并不足以保证海上雌狐夺取制空权。
与德国的x-8和大汉皇家海军装备的麻雀相比,英国的空空导弹明显落后了一代。虽然在战争时期,这个代差可能只有一年甚至是半年。
随着“海上雌狐”一架又一架的被击落,在制空争夺中,“维京人”与“鹰”已经取得了相当的优势。“掠夺者”们只好匆匆组织了一次并不算成功的攻击,射出了仅余的“玛特”飞弹,在更多的“蛮龙”和攻击鹰起飞前,抢先退出战斗空域返航。
凌晨4时前,攻击机群的“鹰”式陆续开始返船降落在母舰上。
三个中队七十二架“鹰”,回来了六十四架,加入在防御战遭击落和公瑾号上被撞毁的战机,整个编队共损失了三十七架舰载机。
对于拥有六艘大型航母的编队来说,并不会影响太多的战斗力。
英军方军,也只有一艘轻型航母和一艘护航航母受损,主要战力犹在。
更重要的是,天……亮了!所有的舰载机都可以起飞,还有突尼斯海峡两岸的陆基战斗机同样可以加入战斗。
也许,这场战斗比的,并不是谁可以胜利,而是比一比……谁更先覆灭!
... </P></TD>
三个“鹰”式攻击中队并没有像从前一样,在空中编成整齐的大编队。
在最新的海军作战条例中,舰载机的最大战斗编队不允许超过十六机。而这一次因为是夜间行动,j-15更是分成了十多个四机编队飞行。
他们的作战目标并不复杂,找到英国舰队,将携带洪氏企鹅-3反舰导弹发射,最大限度的打击c舰队中的各艘航母,阻止天亮时英国起飞更多的舰载机。
而在c舰队方面,老牌海军将领坎宁安对于舰载机夜战的经验也实在是不多。平生最得意的塔兰湾偷袭,还是利用老式箭鱼舰载机完成的呢。
数年的时间,舰载机的更新简直是让人眼花缭乱。说实话,身为舰队指挥官,坎宁安对于舰队中多达十数种的舰载机性能也只能是基本了解。
例如在发现盟军舰队后立刻出动的“海上雌狐”重型舰载战斗机和na。39“掠夺者”重型低空攻击机,这也是舰队中仅有的两种“全天候”战机。
其他如“海鹰”等一年前上舰的舰载机,也只是安装了简单的测距雷达,而不具备夜间作战能力。
当然,还有“海鹞”。作为英国皇家海军的看家法宝,海鹞将是整支舰队防御的最大的倚靠。坎宁安心知肚明,既然盟军舰队已经出现在这片海域,那本方的航向就不再是秘密,虽然他到现在也没明白,盟军的航母编队是什么时候来到西地中海的。
凌晨3时20分,盟军的“鹰”式攻击中队在雷达中率先发现了60公里外的英军舰队。但空射洪氏企鹅导弹的短腿决定了它们必须要更加靠近舰队,才能满足最远射程仅25公里的洪氏企鹅-3。
这使得“鹰”式必须要面临“海鹞”的截击。
由于j-15没有携带麻雀-7,即使飞行员在雷达中早就发现了海鹞,但依然无法提前超视距攻击,好在海鹞所装备的火光空空导弹也是近距格导弹。
“鹰”式攻击中队的指挥官于浩中校下达了轮番阻击,轮番发射洪氏攻击的命令。
一中队前出,利用所携带的……两枚麻雀-3和机炮与海鹞周旋,二、三中队选择海面大型目标,发射洪氏企鹅-3。
视距外攻击,雷达上并不能明确显示出哪个目标是航母,哪个是战列舰,飞行员则是根据个头来,专挑大的打。
两轮发射,二、三中队的四十八架“鹰”式共向c舰队发射了一百八十四枚洪氏企鹅-3反舰导弹。
把导弹像炮弹一样发射,敢于这样做的,恐怕这个世界上,也只有大汉帝国。
但于浩中校犯了一个相当致命的错误,两个中队的“鹰”式所选择的目标只是c舰队的突前支队,c舰队的主力仍在十几海里外的贾特里海峡。
直到发射完洪氏-3的两个中队的j-15加入与海鹞的缠斗,替换下一中队时,于浩降低高度在雷达中发现所谓c舰队的目标数量过少,才意识到了这个错误。调整雷达的下视角度继续向远处搜索,终于发现更大数量海面目标的于浩懊恼的大喊一声,“一中队跟我来,二、三队可以返航。”
洪氏企鹅-3并不是一种合格的反舰导弹,严格意义上来讲,其过小的弹药部,使期甚至不能称为反舰导弹。所以,在使用洪氏企鹅-3攻击敌人战舰时,不得不采用密集攻击的战术。
显而易见,一个中队的“鹰”式,数十枚洪氏企鹅-3并不能给c舰队主力战舰造成太大的麻烦。
突前支队皮特森少将率领的庄严号轻型航号和伊莉莎白女级战列舰的另一艘姊妹舰厌战号却遭到了严重打击。
一万多吨的庄严号被命中了六枚洪氏企鹅,其薄弱的侧弦装甲被撕开了数个口子连成了一片,整个右弦几乎都成了漏洞,在几分钟内庄严号就已经倾倒在海面上。
而洪氏企鹅对于战列舰的打击效果就明显减弱了许多。被超过十枚的导弹击中,厌战号依然飘浮在海面上,只是舰上的大火和锅炉舱的爆炸,已经无法控制,随时可能发生更危险的殉爆。皮特林不得不下令弃舰,率领舰上幸存的水兵们转移到阿尼克驱逐舰上。因为突前支队中的另一艘主力舰——格拉斯哥号战列巡洋舰虽然只被命中了两枚导弹,但倒霉的是其中一枚击中了后弦,导致船舵受损。
在战斗中,失去动力的战舰无疑是最可悲的。
皮特森甚至没有为格拉斯哥号安排拖船,也许真要是拖上它,只会将另一艘战舰也置于危险境地。
但三个“鹰”式攻击中队的战果也仅限于此了,嗯,还要加上另一艘护航航母射手号,这是美国援建英国的四艘射手级护航航母的首舰。
于浩率领的一中队发射的数十枚洪氏企鹅,最大的战果就是击穿了射手号的飞行甲板。倒也不是其他导弹的全部射空,抛开被英军舰队近防火力击落的十几枚,其他洪氏企鹅的命中率也达到了60%以上。
射在其他战列舰和大型航母上的导弹都没有造成太大的杀伤,即使光荣号航号上厚厚的装甲甲板上,被命中了两枚洪氏,但抢过抢修后,依然不影响战机的起降。
攻击机群将大部队的火力都集中在了突前支队上,虽然击沉了庄严号,并使厌战号战列和格拉斯哥装甲巡洋舰两艘主力舰失去战斗力,可这对于庞大的c舰队来说……远远不够。
更何况,c舰队的攻击同样犀利。
英军的“海上雌狐”舰载战斗机与“掠夺者”攻击机所组成高、低空攻击机群,发现以公瑾号为首的航母编队,仅比“鹰”机群晚了十分钟。
比起“洪氏企鹅”,比起“鹰”式在二十公里外发起的超视距攻击,英军的攻击更加残酷也更血腥。
曾宝鉴预留的负责警戒的“鹰”中队,在数十公里外就击落了近一半的“海上雌狐”,麻雀-7的强悍和海豚-6雷达相得益彰,足以让这个时代大多数的战机无解。
但警戒“鹰”中队的数量并不足以阻拦英国舰载机群的全部进攻。大多数的“掠夺者”还是突破了“鹰”的防线,绰号“吃土者”的掠夺者攻击发挥出了其优异的低空性能,虽然有数架掠夺者在低空突进时一头砸进了大海,但更多的飞行员依然在十公里外按动了“玛特尔”空地导弹的发射按钮。
英国人虽然性格古板,但在发明方面从来不缺乏创意。航母上的弹射器和斜角甲板,其实都是英国人的发明,还有飞机的弹射座椅,还有坦克,还有雷达……
在飞弹方面,虽然德国人的技术更为大胆,美国人的更为创新,但英国的并没有落后太多。贴海飞行攻击模式就是英国人在飞弹方面最大的贡献。
很不巧,“玛特尔”空地导弹就是世界第一种具备此种攻击模式的导弹。
借着夜幕的掩护,盟军舰队的近防力量直到玛特尔导弹尾翼喷射出的亮光出现在视距内,才发现有数十枚飞弹飞向了舰队。
调转船头当然已经来不及,玛特尔空地导弹近1。5马赫的飞行速度,甚至让水兵们没有时间去汇报。手忙脚乱的将指向空中的高射武器降低视角,对着那些亮光胡乱的射击。
好在近防的主要火力火神密集阵调整射击角度并不繁琐,可是对于这种饱合式飞弹攻击,就算在后世有先进的反导系统,也依然是难题,甚至是无解。
接二连三的爆炸在舰队中响起,玛特尔导弹对于战舰吃水线角度的攻击,是任何舰艇包括战列舰都难以承受的。
“掠夺者”的第一波攻击就将两艘校尉级护卫舰和公奕号轻巡击沉,更可怕的是位置靠前的编队旗船公瑾号也被命中两弹,海水如猛兽凶猛扑进,造成了公瑾号的侧倾,甲板上的正待飞的数架战机相撞而损伤。
损管部队不得不将另一侧的两个密封室注水,以保持航空母舰的平衡。甲板上的红马甲们也迅速将撞坏的战机推进海里,以腾出甲板的位置,运上来其他的战机。
看到英军低空攻击机的巨大的威力,曾宝鉴已经意识到了自己只派出“鹰”,而没在攻击机群中加单座的蛮龙是个错误。
随着海天相交处逐渐泛白,越来越多的战机起飞,护航舰只的近防火力也越来越有针对性,拉起后的“掠夺者”攻击机想集合起发动第二轮饱合式低空打击,并不是很容易。
天鹰号与鹞鹰号上he-181维京人单座单发的轻型舰载战斗机也开始起飞,其携带v-7空空导弹与“鹰”式麻雀-3再次为航母编队织出一道严密的防线。
英军的“海上雌狐”携带的是同海鹞一样的火光被动红外导引空空导弹,在这种大规模的机群空战中,“火光“的性能并不足以保证海上雌狐夺取制空权。
与德国的x-8和大汉皇家海军装备的麻雀相比,英国的空空导弹明显落后了一代。虽然在战争时期,这个代差可能只有一年甚至是半年。
随着“海上雌狐”一架又一架的被击落,在制空争夺中,“维京人”与“鹰”已经取得了相当的优势。“掠夺者”们只好匆匆组织了一次并不算成功的攻击,射出了仅余的“玛特”飞弹,在更多的“蛮龙”和攻击鹰起飞前,抢先退出战斗空域返航。
凌晨4时前,攻击机群的“鹰”式陆续开始返船降落在母舰上。
三个中队七十二架“鹰”,回来了六十四架,加入在防御战遭击落和公瑾号上被撞毁的战机,整个编队共损失了三十七架舰载机。
对于拥有六艘大型航母的编队来说,并不会影响太多的战斗力。
英军方军,也只有一艘轻型航母和一艘护航航母受损,主要战力犹在。
更重要的是,天……亮了!所有的舰载机都可以起飞,还有突尼斯海峡两岸的陆基战斗机同样可以加入战斗。
也许,这场战斗比的,并不是谁可以胜利,而是比一比……谁更先覆灭!
... </P></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