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光义死了!</p>

    但是作为大宋帝国的第二任皇帝,他的死,无疑会引起整个大宋,甚至是周边国家的轩然大波。请百度搜索</p>

    当然,那些军事,政治的,乃至于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争斗,都与封林晩无关。</p>

    他时刻把握着对他而言的紧要矛盾,做着他的大戏准备。</p>

    他肯出手帮助谢蕴道,本动机不纯。</p>

    这一点,谢蕴道对他的怀疑很对。</p>

    封林晩做事的目的,从来不会单一。</p>

    赵光义驾崩后,大太监王继恩与李皇后策划政变。王继恩这个老太监,当年烛光斧影之后,是他拿着遗诏使得赵光义继承皇位,完成了阴谋篡权,极为重要的一环。</p>

    如今又想故技重施,却被早有防备的赵恒与吕瑞识破,提前准备。</p>

    将王继恩一举擒下,下了大狱。</p>

    随后太子赵恒临朝主事。</p>

    着礼部挑选吉日吉时,为先皇举行国丧,同时也召唤京佛道之士,入皇城为赵光义举行水陆法会。</p>

    当然原本大可不必如此,只是赵光义死的实在有些不太体面。</p>

    所以才需要多搞一些噱头,用来遮掩丑闻。</p>

    当然了···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是封林晩暗‘使力’,贿赂一些礼部官员,得出的结果。</p>

    表面看,是因为他这个国师,靠山倒了,并且赵光义之死,认真追究起来,还真与他脱不了干系。</p>

    所以,想要故意借用法会一事,彰显国师威能,同时也想新皇献媚,以图继续安享荣华富贵。</p>

    赵恒明面同意了这件事。</p>

    暗却已经开始张罗人手,要让这个藤逊国师,在法会大大的栽个跟头,同时以此为由,清算一批老臣。</p>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老人不下去,新人怎么出头位?</p>

    那些原本冒着杀头风险,支持皇子夺嫡的人,他们为的不也正是新皇登基之后,分享胜利果实么?</p>

    至于父亲死了,哀痛不已?</p>

    嗯···!</p>

    只能说,不太可能。</p>

    倒不是天家无亲情。</p>

    但是那种父慈子孝的情况,一般出现在老皇帝和幼子之间,又或者老皇帝只有独苗一根。</p>

    否则的话,权利倾轧,相互争夺。</p>

    时日久了,血浓于水的亲父子,亲兄弟,也会只剩下仇恨和憎恶。</p>

    所以,利用自己老子的大丧,来收拾一些旧人,赵恒一点心理压力都没有。</p>

    那些新血换旧血的事情,不必多说,毕竟无关主线。</p>

    时间推移,法会这天,倒是热闹极了。</p>

    说来讽刺,这满殿的佛道之流,真有本事的没几个,倒是一大群装神弄鬼的,在大殿各施‘手段’,花样繁多。</p>

    封林晩的另一个马甲,不懂和尚也掺在其,倒是不怎么显眼。</p>

    法会进行到一半,作为国师,藤逊真人本该继续站在高台,装神弄鬼,主持大局,此时却站出来,忽然间,手持一封诏书,大声道:“先皇有感天年将至,于吉日飞升天宫,永享仙福。特留下此诏书一封,以免江山无主无序,礼崩乐坏···。”</p>

    话音只说了一个开头,赵恒的脸色变得极为难看。</p>

    而朝臣,已经有不少人跳出来,大声的指责,甚至唾骂国师假传圣旨,该当问斩。</p>

    这个时候,无论所谓的诏书,是真是假,那都是给新皇添堵。</p>

    一个死掉的老皇帝,最好是什么狗屁遗命都没有,那才是一个好皇帝。</p>

    否则的话,留下来的遗命,无论是为谁好,还是为谁不好,都令新皇不满。</p>

    藤逊真人却对那些指责,全都充耳不闻,继续将诏书念完。</p>

    其意大抵便是,赵恒继位‘名正言顺’,并且乃是千挑万选出来的兴国之主等等,一顿狂舔。</p>

    如此一番操作,赵恒面色稍微好看了一些,那些朝臣们却几乎可以肯定,这诏书一定是伪造的。</p>

    只是这遣词造句,多为新皇造势,倒是让不少人不太好继续反驳,甚至只能捏鼻子认了。</p>

    人群后面,偷偷潜入,混在朝臣队伍里的小八等人,面都露出了不解的表情。</p>

    添狗都是没有好下场的。</p>

    这个藤逊真人,这个时候,即便是假传诏书,给赵恒一顿狂舔,也不见得能捞到什么好处。左右不过是一些锦添花而已···。</p>

    只是,藤逊真人瞧着也不像智障,他这么做,所谓何来?</p>

    台,藤逊真人话音一转,却将诏书最后的一句给念了出来。</p>

    “伏威将军谢蕴道,不尊王命,理当以国法处置···。”</p>

    此语一出,顿时满场人人面露古怪。</p>

    这种时候···提一个必死无疑的谢蕴道,合适吗?</p>

    而且,这个国师脑子是被驴子踢过吗?</p>

    他即便是不提这茬,那谢蕴道也死定了。</p>

    现在,却假借先皇遗诏,如此胆大妄为,他是真不怕死,还是半点政治智慧也无?</p>

    赵恒也是满脸吃屎的表情,看着蹿下跳的那所谓国师,心里只觉得膈应极了。</p>

    群臣在下议论纷纷,那些来参加法会的僧人道人,也都各有表情。</p>

    却听见有一人,用极为清朗的声音说道:“国师此诏,小僧不敢苟同。”</p>

    不懂和尚从人群站了出来,身形潇洒,满脸正气。</p>

    “这个和尚···他想要坏事?”小八和陈兴和对视一眼,表情都凝重起来。他们与旁人不同,旁人只觉得此时此幕,十分荒唐。国师将先皇大丧视为儿戏,在法会之,毫无规矩,大放厥词也罢了。</p>

    怎么一个不知来历,不知好歹的和尚,也敢出来出风头?</p>

    对于旁人的心思,封林晩压根无心在意。</p>

    他只是要在搭建好的舞台,完成自己的一幕大戏而已。</p>

    赵光义的死,是背景。</p>

    国师陷害忠良,是起因。</p>

    而和尚不懂,舌战国师,与国师斗法,最终救下忠良,名扬天下,是结果,且一箭双雕。</p>

    时机特殊,乃是国丧,又因前有王继恩谋反一事,朝堂之人人自危。故而封林晩料定,在如此局势诡异不明的情况下,真正有脑子,有智商坏事的朝臣,都会选择当泥胎木塑的人偶。</p>

    而赵恒新皇继位,需要看清楚朝堂的每一个人,所以···他搭好的这个舞台,即便是会令其颇为难堪,却还是有忍耐的理由。</p>

    更重要的是···当如此戏剧化的一幕传入民间,他的名声会大燥。</p>

    皇帝大丧之时,传出的善恶对决大戏,会刺激每一个人八卦属性。</p>

    那些忌讳莫深,动辄雷霆万钧,腥风血雨的真正朝争,其实反而并不适合在民间流传。</p>

    因为,不解其深意的话,有些变化,在外人看来,当真是莫名其妙,毫无来由。一个人或者势力毫无理由的起来了,而另一个人或者势力毫无来由的便倒塌了。</p>

    反而是那种看似简单、直白的争斗,掺杂在一些历史性的大事件里,跌宕起伏的故事,更加合适百姓的口味。</p>

    简而言之,如同老白和小白的区别。</p>

    更合理的设定,并不意味的,更能流传深远,深受更多人喜欢。</p>

    而是哪怕不合理、粗糙,门槛更低的设定,才能真正走向大众。</p>

    故而封林晩对这一幕大戏的基础设定也很简单,一目了然。</p>

    </p>

章节目录

神话原生种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废纸桥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废纸桥并收藏神话原生种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