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日过后,长安各地的官吏抵达了杜县。请百度搜索看最全!更新最快的小说!</p>

    这些官吏大大小小有数千人,皆是原本魏国在关的官吏。</p>

    这些官吏,官职高的有太守,郡丞,官职低的,有县令,县尉。</p>

    不过大部分人,还是吏。</p>

    吏并不是官,它相当于后世的公务员,是最基层的干部。如狱卒,是吏,水浒的宋江,是郓城县押司,做的是办理书的工作,也是吏。</p>

    在古代,吏的名额,是由地方豪强,地主,大姓掌控的,如宋江的押司之职,在宋朝时,是由地方有产业挑选的。</p>

    生得命好,生在地主家,可以担任地方的吏,这是不需要考试或者举荐的。</p>

    皇权不下县,县下惟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靠伦理,讲的是这个情况。</p>

    由于地方吏的名额是由这些地主,大姓掌控,因此地方能否安定,看的是这些地主,大姓的品德如何。</p>

    这些人如是品德高尚之辈,便可以为民谋福祉,如品德不行,这些人便会成为恶霸,欺男霸女,侵占百姓田地,兼并土地,地方由此民不聊生。</p>

    至于科举制度,考的是官,并非考吏。</p>

    而到了到了明朝,科举制度更是大规模崩坏,参加科举落选之人,如秀才之类,他们可以在地方担任吏,并且不用交税,最终导致明朝灭亡。</p>

    由于地方的吏的名额把持在地方地主,大姓的手里,因此国家能否掌控好地方,一个地方能否安定,全靠派遣的官员。</p>

    如果官员是个清官,忠于百姓,忠于国家,那么镇得住这些吏,为国家牢牢控制着地方。</p>

    如果官员是个贪官,那会跟这些地方的人沆瀣一气,百姓的生活会特别困苦了。</p>

    刘禅这一次是走了大运,由于刚刚拿下了关,兵锋正胜,地方豪强地主们不敢作对。</p>

    刘禅便下令连着官和吏一起考核,才能不够,品德不够的人将会被剔除,剩下的都将是精英,如此筛选出来的官吏皆是清流,可保关三十年处于政治清明的状态。</p>

    杜县府衙之。</p>

    刘禅的桌案面前,摆放着五个卷轴。</p>

    这五个卷轴,分别是经学,明算,吏法,农事,时政等五个科目的试题。</p>

    刘禅一一看过试题,满意的点了点头,对着诸葛亮说道:“这些试题不错,大司马你有心了。”</p>

    诸葛亮拱手说道:“此次考核,事关关三十年政治是否清明,微臣怎敢大意?”</p>

    刘禅询问道:“对了,那些官吏都到了吗。”</p>

    “这些天已经陆续到齐了。”诸葛亮点了点头:“这些人听说此次考核的内容如此驳杂,都非常慌乱,甚至有些人还想收买官员获取考题。”</p>

    “地方吏走豪强大姓家族子弟担任,多无真才实学,为祸乡里的反倒不少。”刘禅冷笑道:“朕已差人去调查这些人的品行了,你只需将考题保管好,不要泄露出去即可。</p>

    既然人已经到齐了,明日便开考吧,明日先考经学,和明算,经学和明算是基础,有无真才实学,一看便知。</p>

    后日考吏法和农事,最后考时政。”</p>

    “诺!”诸葛亮拱手领命。</p>

    次日一早,考核正式开始。</p>

    这段时间,诸葛亮在杜县已经整理出了考场,由于人数较多,一个考场根本容纳不下,在杜县,大大小小的考场有十多处。</p>

    午考经学,下午则考明算。</p>

    如此规模,也算是一大盛事,只可惜,这批人才的质量并不高。</p>

    因为曹真退守长安之后,便将许多官吏给召集到了长安,因为曹真知道,这些人不召集起来,会被刘禅所得。</p>

    曹真坐镇关多年,对于关的人才非常清楚,他召集起来的,大多都是精英,而剩下的,多是歪瓜裂枣。</p>

    很快一天的考核便已结束。</p>

    几千分卷宗,送到了刘禅的府衙。</p>

    刘禅与一众官员抓紧时间批阅,因为地方现在是处于无官治理状态,刘禅必须尽快挑选出官吏,下放到地方任职。</p>

    刘禅手里拿的,是数百份明算的考卷。</p>

    明算,也是算数,在后世相当于数学,因为平时官府要统筹计支,如粮草,税收,支出多少,收获多少,都要用到术算,所以明算是考核官吏的一大科目。</p>

    这些其实都是非常简单的算数,复杂一点的,也不过万的加减法和一元二次方程之类的罢了,如鸡兔同笼的问题。</p>

    但这个时代数学的研究并不深奥,连乘法口诀,加减乘除都没有。不精通数算的人,连几十的加减法都要想很久,因此明算也是一大难点。</p>

    刘禅看着桌案的考卷,只觉得自己是在批阅小学三年级的数学试卷。</p>

    “这个叫李明的居然连百以内的加减法也能算错,连小学生都不如,这样的还能当官?而且还是一县县丞!”</p>

    刘禅一连批阅了几十份考卷,只觉得心力交瘁,几十份考卷之,只有寥寥数人达到了及格线,剩下的都是错的一塌糊涂。</p>

    明算,刘禅采用的是百分制,及格分数为六十分。题目由浅及深,一开始是百以内的加减,随后是千,万,最后则是涉及到复杂的方程之类。</p>

    这考卷的深奥程度,最多也小学三年级的水平,然而及格的人数却是寥寥无几。</p>

    不过考虑到三国时代的数学水平,刘禅也只能忍了。</p>

    刘禅与一众官吏们通宵达旦,批阅到半夜,才将所有的考卷给批阅完成。</p>

    刘禅询问道:“怎么样,统计出来了吗?”</p>

    诸葛亮拱手说道:“经学合格的一共有一千两百三十六人,而明算合格的只有八百七十五人。”</p>

    “哎,有真才实学的人太少了!”刘禅叹了口气,下令道:“将除其他三科未考之外,所有明算不合格的人全部剔除了吧,”</p>

    “陛下,如此是不是太严苛了。”一个官员闻言拱手说道:“如此一来,剔除大半,官吏将会非常紧缺啊。”</p>

    “是啊,有些人经学答的不错,可以留下来啊。”</p>

    刘禅一拍桌案道:“胡闹,经学答得好,不代表会治理国家,连明算都算不清楚,光会说圣人道理有何用?经学和明算是基础,二者并重,才可为官。”</p>

    </p>

章节目录

三国之大汉崛起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姜梵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姜梵并收藏三国之大汉崛起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