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p>

    刘禅看向黄权,刘巴,董和等人,询问道:“几位先生可有计策教我?”</p>

    黄权拱手而出,说道:“南之地,主公尚未派遣官员,因此其权柄,一直由雍闿,朱褒等大族豪强把持。请大家搜索看最全!更新最快的小说!雍闿,朱褒起兵造反,基本带走南八成的豪强势力。</p>

    如今雍闿,朱褒等豪强势力皆已被平,世子当速速派遣官员前往南治理,稳定南秩序。而孟优若是追捕不成的话,祝融大王这边应该……”</p>

    黄权并未继续说下去,而是看了一眼孟获大王和刘禅。</p>

    南之地,汉人的数量要远远低于蛮族。</p>

    而且这些蛮族生活在深山老林之,汉人势力难以触及。</p>

    派遣的官员是治理汉人的。</p>

    想要彻底稳定南,还需要蛮族配合。</p>

    孟优要是逃回南,其兄孟获已经被杀,他想要保命,肯定会联合他的朋友报仇,或者提前回去拉拢留守的蛮人。</p>

    黄权的意思很明显,一面派官员掌控南,一面把祝融大王这个亲汉派放回去,稳定蛮族秩序,消除孟优这个隐患,汉夷交好,南便可长治久安。</p>

    刘禅点了点头,对着众人说道:“先说说派遣官员治理南之事吧。父亲在北,南需要尽快安定,若先通知父亲,来回需要两月,我只好越俎代庖了,官员方面你们有何建议?”</p>

    历史蜀汉在南设立庲降都督,且划分了南七郡,由庲降都督管辖。</p>

    如今蜀汉还未建立,南之地,一共只有四郡。</p>

    分别是永昌郡,益州郡,牂柯郡,越巂郡。</p>

    董和沉吟一番,说道:“世子,虽然南豪强多有不服者,但也有忠义,清廉之官。永昌郡吏吕凯,王伉,益州郡吏正昂,牂柯郡吏常颀,越巂郡将焦璜等皆忠义之士。这些日子豪强起兵造反,他们送来书信,仍在坚守城池,没有同流合污,这些人世子可以用了用!”</p>

    “好!”刘禅点了点头,这些人的名字他也听说过,原本历史雍闿,孟获等人造反,他们不曾同流合污,一直为蜀汉坚守城池,有的甚至奉献了生命。</p>

    刘禅沉吟一番下令道:“既然如此,由吕凯暂行永昌太守之事,焦璜暂行越巂太守之事,常颀暂行牂柯太守之事,正昂暂行益州郡太守之事。令外临时设一都督府,统筹管理南军政紧急事务。”</p>

    董和眼睛一亮,赞许道:“这倒是个不错的主意,南至成都,路途千里,若遇紧急事务,非半月不可送达,设一都督府,倒是可以解决许多麻烦与隐患,只是这都督,却需要一武双全之人,才能担任!”</p>

    刘禅看着众人问道:“你们有何人才推举?”</p>

    众人面面相觑,皆没有说话。</p>

    刘禅摇了摇头,将目光放在大殿落座一个三十来岁的男子身,说道:“李恢,你觉得谁能力能够胜任此职务?”</p>

    李恢拱手而出,说道:“人的才能各有长短,所以孔子说:使用人时要衡量他的才能。而且圣明的君主在,那么臣子会竭尽心力,所以在攻打先零羌人的时候,赵充国说:没有人能得老臣我,在下不自量力主动申请,还望世子明察!”</p>

    “哈哈哈!”刘禅闻言哈哈大笑道:“我的本意,也是让你担任此职务!”</p>

    李恢之才,虽然在三国算不顶尖,但是他的能力,却是最均衡的。他的才能之均衡,遍观整个三国,也只有几个人可以与之相。</p>

    如诸葛亮,司马懿,陆逊,田豫等。</p>

    李恢在历史,乃是蜀汉第二代南都督,第一代都督邓方,治理时间最短,李恢随后接任,治理南长达十余年,南安定祥和,为蜀汉政府北伐,提供了物质以及经济基础,之后继任的都督马忠,按照李恢的策略行事,没有出现过差错。</p>

    李恢其才治理南可以兴盛,其武略也是不凡,诸葛亮南征平定南,李恢是三路大军之一,而且难度系数是最高的。最后他孤军深入,大败孟获,诸葛亮南征得以成功,他的功劳是最大。</p>

    除此之外,刘禅还听说马超投降刘备,是李恢做的说客,也是说李恢除了韬武略之外,还有辩才。</p>

    武略可以应对南战事,才可以治理南,辩才可以交好周边蛮族,如此全能,南都督,舍李恢其谁?</p>

    “在下谢过世子!”听了刘禅的话,李恢也不客气,直接躬身谢恩。</p>

    刘禅点了点头,让李恢回到座位,南汉人方面的事情处理完了,便该处理蛮族的事情了。刘禅看向着祝融大王说道:“祝融大王,你经历此事,如今可有什么感想?”</p>

    祝融大王一听这话,顿时会意,这是要他表忠心呢,想要回南,得拿出诚意来。</p>

    祝融大王当即站了出来,说道:“世子明鉴,我乃是受了曹操以及部下的蛊惑才出兵,如今世子仁义,不念旧怨反而助我重掌蛮族,大恩大德,永世不忘!”</p>

    祝融大王说到这里,咬破食指,将鲜血点在额头,四指并拢,起誓道:“火神大人在,我祝融氏阿力赤水,愿意带领夷族归顺刘公,归顺世子,永不背叛,若有违誓言,让我受尽天火焚身之苦。”</p>

    “如此便太好了!”刘禅闻言大喜道:“你我夷汉相邻,理应如此!十日之内若追捕不到孟优,祝融王可率兵返回南稳定部族!配合都督李恢,以使南长治久安呐。”</p>

    “多谢世子!”祝融大王闻言躬身谢道。</p>

    “世子不可!”刘巴拱手而出,看着祝融大王说道:“祝融大王的誓言虽然诚恳,我也不怀疑他的诚心,但不怕一万,怕万一,祝融大王返回南我没有意见,但是却需要留下些什么……”</p>

    祝融大王闻言脸色一白。</p>

    刘巴所指他自然是明白,自古以来,臣服的附庸国或者部落都会被主国一方交自己的子女作为人质。</p>

    刘巴这话的意思,是让他把水洛依留在成都为质。</p>

    誓言在如何诚恳,也不如留下个人质显得更有诚意。</content></p>

    </p>

    百度搜索更新最快的小说站!

章节目录

三国之大汉崛起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姜梵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姜梵并收藏三国之大汉崛起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