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日光阴(43)</p>

    “干嘛别人来送?”端阳朝墙外指了指, “咱自己种去。 ”</p>

    可这边有围墙围着, 其他地方却没围墙。万一人家从其他几面看见的了呢?</p>

    端阳这么说着,心里却寻思着办法。</p>

    没过了几天,平房那边有好几个人过来感谢端阳来了, 谢他把他们家的孩子从那片沼泽地里拖回来。</p>

    这些孩子还犟嘴:“那块水都不深了, 没啥危险了。”</p>

    可这沼泽地是看水深水浅吗?有个泥窝子陷进去出不来!</p>

    孩子越是这么犟着,大人觉得那地方危险, 越是得管束。</p>

    范云清又及时的提议:“关系下一代的安全, 必须重视。”她家的孩子也小啊!</p>

    然后基建科有的忙了, 得花费工夫把这一片都个用墙围起来。砖瓦墙不现实, 土墙能地取材,土墙吧。</p>

    不光夯了土墙, 这一片还成了厂里的禁区。</p>

    这还不算,在孩子间,很快流传着那一片有水鬼水怪的传说, 说是会拉扯小孩子的腿, 一个一碗水的小水坑, 都能淹死人。</p>

    大人们多是会心一笑, 在孩子们问他们是否属实的时候, 他们多会说的更吓人, 一恐吓孩子不要到危险的地方去。</p>

    于是, 孩子们真不敢翻墙朝那里面去了。</p>

    至于大人, 谁没事跑到里面干啥?是想干点偷摸的事, 白天有人能看见, 晚的话,里面谁也不知道啥情况,真不是非选这见鬼的地方不可的。</p>

    然后,这地界安全了。</p>

    四爷也不去管,端阳自己把柴房一角的砖给翘起来,从那里挖一个能进去一人的洞通到外面,洞里修成方便下的台阶。平时呢,柴房这边的这个洞口用一个不大的水缸堵着,谁也不知道下面是洞,墙外的那一头,盖着木板,从洞里轻轻一推推开了。</p>

    反正是为了这一片地端阳算是下了功夫了。这段时间所有的时间都在琢磨这一片地。</p>

    可等整理出来,都已经九月份了。</p>

    北方的九月份,还能种啥?</p>

    是白菜萝卜都晚了。后院菜地里的白菜,这会子都差不多快要能收获了。</p>

    冬小麦倒是来得及,可是吧,没有种子,也不好弄到种子。</p>

    把林雨桐笑的:“撒点菠菜,种点晚白菜。”</p>

    白菜这东西,叶子长成啥样都能吃。来不及成熟不叫成熟吧!</p>

    墙外倒是潮湿,菜种下去不用管了,叫它长去吧。</p>

    倒是后院的菜,端阳和丹阳两个,每天早给浇一次水,晚回来还得抽空浇一次。</p>

    这都感觉:“旱了!”</p>

    是!空气里没水分,菜叶子也卷边。</p>

    家里用的水,是压力井压出来的水。井边的水槽,也是通着后院的菜地的。平时撒出来的水也都会流向菜地,相当于一天三浇,可菜叶子还是卷边了。</p>

    果然,秋粮下来的时候,常大满并没有买到多余的粮食。</p>

    跟林雨桐过来解释:“……不行……产量压根没那么高……今年后半年又没下雨……我瞧着,乡下的日子难过着呢。”说着又道:“……表姐,要是有办法,赶紧找吃的吧,甭管啥东西,吃了dU不死人的,都算数。今年冬天,乡下的日子不好过……”</p>

    不管好过不好过的,四爷和林雨桐这边都顾不了。</p>

    大炼钢铁了嘛!</p>

    钢元帅升帐,一切都得给让路。</p>

    一一五自然接到任务了,车间的生产不能停,但所有不在车间的,都给我干活去。土炉子都造吧。</p>

    四爷忙叨了一年,图纸都能堆一屋子。为的可不是这个时候,他一天到晚,都在工地猫着呢。</p>

    而林雨桐呢?</p>

    也忙起来了!</p>

    忙啥呢?先开始是炼钢炉那边要成立一个花木兰炼钢队,娘子军嘛,这是妇联的事。不管怎么说,林雨桐得在里面挂个职位吧。该干活还得积极干活。这边还没忙完呢,厂里又要办大食堂了。</p>

    有活一起干,有饭一起吃。</p>

    口号是:放开肚皮吃饭,鼓足干劲生产。</p>

    那妇联要做的,是安排能给这么多人做饭的人手,还有是,叫大家把家里的碗筷都拿到大食堂去。大家一起用嘛!</p>

    林雨桐拎了一摞子碗,不是家里常用的,但也算是交差了吧。</p>

    可好些人开始把家里的锅给端走了,直接送到炼钢炉去了。林雨桐家能不送吗?</p>

    行吧!给几个孩子煮衣服和尿布的锅,送到炼钢炉还是可行的。为了配套,林雨桐把家里的锅盖都给搭,一起送去了。</p>

    然后四爷晚回来看着没锅盖的锅,有啥办法呢?</p>

    用木板给订了一个木盖子。</p>

    可大部分人,对没有锅碗的日子,也没有什么抵触的。</p>

    因为可以在食堂吃饭了。虽然供给发不到手里了,但是有什么关系。不是说了,能放开肚皮吃吗?</p>

    欢欣鼓舞啊!</p>

    在厂里走着,不管遇到谁,那都是走路带风。</p>

    感觉生活的节奏彻底被打乱了。</p>

    早起来,一家人洗漱之后,在七点二十的时候,得赶到大食堂。大食堂里的桌椅板凳,都是各家贡献的。差不多是一家人或是两家坐一张桌子。</p>

    林雨桐家和钱思远家,刚好能挤一桌子。林雨桐这边是六口人,钱思远家是三口。多是孩子,挤一挤能坐下。等到七点二十的时候,抽调到后勤服务组的妇女同志们,给大家菜了。早较简单,一碟子酱菜一碟子腐乳,一个桌子一盆子稀饭,一大盘子馒头。没有了再去拿,管够!</p>

    好家伙!端阳一顿干掉了十二个馒头,把林雨桐吓的制止了,才算是罢了。</p>

    钱思远还朝端阳竖起大拇指:“好小子,真能吃。”他一顿也才吃了八个。</p>

    庄婷婷都能吃七个,还说林雨桐:“林主任,这吃的多才能干的多。你别给大家伙省着了。一顿才吃俩,这能顶个什么用呢。”</p>

    边的人说:“放开吃吧林主任。一亩产一万斤的粮食,咱们是一人长三个胃,也吃不完的。”</p>

    还有更直接的,拿着馒头直接往林雨桐怀里塞:“这是不好意思当着大家的面吃这么多吧。没事,以后习惯了。吃不了拿家去慢慢吃。还能叫人饿着是咋了!”</p>

    林雨桐有口难辨,怀里一捧是五六个馒头呢。</p>

    那拿回家去吧。</p>

    每天拿回去的馒头用兜装起来,挂在阴凉通风的地方风干,以后这是干馒头片。</p>

    吃了饭了,抹嘴走。不用刷锅洗碗,简直不能更美妙。</p>

    然后工的工,学的学。</p>

    丹阳和朝阳负责先送骄阳去托儿所,交到舅妈手里。然后两人才跑步去学校。学校也没啥事,主要是组织大家,去一些企业的废渣里筛出碎铁沫。一一五的职工学校,那肯定得回一一五来。所以相当去学校溜了一圈,这又回来了。</p>

    林雨桐是科室、炼钢组、食堂,三点一线的跑。路瞧见孩子们一串一串的又回来了,问老师呢:“今儿有活动啊?”</p>

    “钢元帅升帐了,一切都得让路嘛。”老师是这么说的。</p>

    得!晚又得给俩孩子补课了。</p>

    午吃饭,是不用去食堂的。服务队会把饭送到车间,送到生产第一线。</p>

    至于说是坐办公室的科室人员,晚加班干干本职工作,其他的时候,一律一线走。</p>

    全国人民都在迈步前进,咱们更该加把劲。</p>

    午米饭配着红烧肉炖土豆,可劲的造!林雨桐的饭量,属于大半碗米饭足够的那种。可在大家看来,还不够塞牙缝的。</p>

    于是苗大嫂这种管着厨房,又跟林雨桐特别好的一类,说了:“你放开了肚皮吃。咱们做的肯定是够的。”</p>

    足足盛了小半面盆给林雨桐递过来:“端回去慢慢吃去。”</p>

    端回去这种事不新鲜,家里要是谁没来得及吃饭,是允许给带饭的。</p>

    这馒头还能晾着吃干馒头,这米饭咋办?没办法啊,晚在家里的烤炉里,把米饭烤成金黄色的干米粒。得空了,把这干米粒磨成粉,它也是好粮食。</p>

    不过现在处理这些粮食超级费时间的。</p>

    平时大家的班时间是八个小时。现在工人们自主的,将班的时长定在了十二个小时。这,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人,工作时间是再十六到十八个小时之间的。他们根本不回家!饿了,食堂给送饭,十分钟一顿饭是慢的速度。困了,席地而眠。醒了,咱再接着干!</p>

    没有人强制,都属于自发自愿的行为。</p>

    原因呢?只有四个字——国家需要!</p>

    反正整个秋天,差不多是在这种吃饱喝足啥事也不用操心的情况下度过的。睁开眼去吃饭,吃饱了是干活,干累了睡,睡起来吃。</p>

    日子似乎一下子简单起来了。</p>

    啥心都不用操,只一心搞生产好。</p>

    都赶着要翻个几番,给国庆献礼呢。</p>

    炼钢组那边呢,在国庆那天,第一炉钢铁成了。</p>

    把赵平乐的哈哈直笑,叫懂点钢材的都过来看:“看看咱们炼的钢,这才叫钢。”</p>

    其他人用土法炼的根本不叫钢,那叫豆腐渣。</p>

    根本不在一个水平线。</p>

    泄露技术,这是得不偿失的事。想要大规模的组织人学,这是不可取的。</p>

    怎么办呢?</p>

    代加工。</p>

    只要你们提供原料,我们来帮你们炼制,别的成本都没有。但是得靠你们自己运输。对过两种钢材之后,很多单位企业也都默默的接受这种做法。</p>

    但是一点,不能说出去。他们把钢材拉回去,还得说是他们自己炼的。</p>

    赵平跟四爷呢,却准备了各种材料和样品,开始往省里跑,往B京跑。想给一一五设立一个下属的钢铁分厂。</p>

    这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你说要建钢铁厂建了?</p>

    这种厂子跟别的还不一样,首先得考虑的是原材料。</p>

    也是说,先决条件是矿。</p>

    有铁矿吗?</p>

    还真有!</p>

    具体在什么地方呢?</p>

    在距离省会城市走着需要半日路程的老家三合县。</p>

    你们怎么知道有矿的?</p>

    四爷从包里拿出一块石头:“这是矿石,可以验。”</p>

    这还是四爷在放羊的时候捡到的。</p>

    具体储藏量是多少,现在还不知道。但是这地方肯定是有的。在全国都在大炼钢铁的背景下,只要有,有申办成功的可能。</p>

    只要成功了,全国哪里都可以去开厂嘛。</p>

    一一五的分厂不是非要和一一五挨在一起的。</p>

    如今,他们需要的是这么一个资格。</p>

    当然了,该走的流程还是要走的。回去之后,四爷又专门请了地质局的专家,去现场勘查。但你想马出结果,那是做梦。</p>

    这种勘查,少则半年,多着两三年都有可能。</p>

    但既然已经启动了程序,那么剩下的是时间问题。最多是来回的催一催,其他的也帮不忙了。</p>

    地质勘探队,住到了老家的村里。四爷帮着给牵线搭桥,叫一定照顾看勘探队的安全,如果有什么问题,给他打电话。</p>

    然后不多留了。</p>

    李月芬这娘倒是追出来想见见儿子的,但是这不是都是公事嘛。再说了,远远的看了一眼儿子,怎么越看越面生呢?</p>

    竟是迈不开腿的感觉。</p>

    等她回家的时候,家里放着几张肉票,半袋子大米,两身做好的棉衣,她知道,这孩子还不算是丧良心,还记得爹妈呢。</p>

    她这么跟金大山说呢,刘铃铛说:“他叔啥时候也没忘了,月月都给钱呢。”</p>

    没两天村里传呢,说是金老四给老家办了好事了。放羊的时候发现铁矿石了,如今叫了勘探队勘探呢,说不定以后咱们这一片要盖工厂哩,咱们都成了工人了。</p>

    是不是的?谁也不知道,只等着人家勘探队的结果。</p>

    没有人他们更盼着结果属实了,较起来,当然还是工人好啊。</p>

    四爷都能来回的折腾一个月,这里跑那里跑的,但是迹的,竟然没瘦。</p>

    几个孩子围着他爸叫他说在外面的见闻。可能有什么见闻呢?</p>

    不外乎到处都是大锅饭。像是他们这种出差的,啥也不要,到点了吃吧。有些地方还摆着流水席,是路过的人,如果饿了,也是可以留下来吃一顿饭的。</p>

    几个孩子是坚信,一亩地真能打一万斤粮食的。要不然,日子能这么过吗?</p>

    孩子们挺高兴的,吃的饱吃的好,一个个的往窜着长个子。</p>

    可到了冬天,天一天天的冷了,伙食的标准也慢慢的降下来了。</p>

    白面馒头肯定是没有了,是玉米面的,也都是一人一个两个的分。菜是白菜炖萝卜,萝卜炖白菜,里面是一点油都不见。</p>

    骄阳吃饭的时候龇牙咧嘴,吃药瞧着还难受。</p>

    不好吃!</p>

    嗯!是不好吃!</p>

    不光是不好吃,感觉还吃不饱了。在自家吃饭还不如。</p>

    林雨桐天天晚给几个孩子偷着弄饭吃,不是在烤炉里烤薄饼吃,是随便弄碗鸡蛋面糊糊,放点菠菜放点盐,点几滴香油叫他们偷着吃。</p>

    不光林雨桐家这样,好些人家都这样。</p>

    还不敢叫人家瞧见自家冒烟。但自从天冷开始烧炕了,这种顾忌少了,任何烟都可以解释为烧炕。</p>

    于是,住筒子楼的羡慕起住平房的。</p>

    住平房的还能在家里弄个泥炉子,凑活着自己做一顿吃了算了。但是筒子楼怎么办?大人们没办法,孩子们偷着把食材弄到厂外面,野地里点火烧着吃烤着吃。</p>

    于是,红薯和土豆较受欢迎了。</p>

    这种情况一普遍,厂子里把大食堂给取消了。</p>

    前后也两三月的工夫,办不下去了,各自回去想办法吧。</p>

    这这么点时间,连吃带拿的,林雨桐家柴房的梁,挂着五六个兜,兜里,全是风干的馒头。还有两布袋子磨好的大米粉。都是干净的,用水冲了能吃。</p>

    要回家自己开火了,然后大食堂差点打起来。</p>

    为啥啊?</p>

    当初送到食堂的碗筷盘子,桌椅板凳,都得往回要吧。可这么多人吃饭,大人孩子的,哪天不摔几个啊。当初一百,现在能剩下五十不错了。肯定是家家都不够数的。</p>

    那怎么行了?</p>

    我们当初拿出来给大家用的,结果你们给我们整的尸首都找不见了。怎么着?</p>

    赔偿吧!</p>

    拿啥赔偿,看见食堂还有啥拿啥。</p>

    手快有手慢无!</p>

    苗大嫂整个人都愣住了:“办大食堂的时候多好啊!”大家和和气气的,你让着我我让着你,都怕对方吃的少拿的少,谁像现在这样争过多寡呢?</p>

    等林雨桐到的时候,食堂除了实在是拿不动的东西,剩下的,但凡能拿动的,都拿走了。</p>

    苗大嫂都哭出来了:“……林主任,他们怎么能这样呢?好像我欠了大家的一样,我家今年光是红薯收了两千多斤啊,我全拿到食堂,叫人家吃了。只一天工夫,我家的红薯都吃光了,我说啥了?”</p>

    苗大嫂家最可怜了,家里的厨房里连案板都没有了。蔬菜干连同红薯红薯叶子,全都捐出来叫大家吃了。</p>

    结果如今回去,连做饭烧水的锅都没有。</p>

    得!</p>

    林雨桐把家里的一个炒菜的锅给了苗家:“先凑活着用吧。”</p>

    又给了一大麻袋的萝卜白菜,差不多能凑活下去吧。</p>

    今年的冬天,一片雪花都没落下。</p>

    从五六月份下了雨之后,这都半年了,不见雨不见雪的。干冷干冷的!加睡火炕,早起来,嘴都起皮,嗓子干喉咙干的。</p>

    四爷看几个孩子可怜,跑到人家的罐头厂,把人家要做梨罐头的原材料的那种山梨,买了好几大筐子。</p>

    这种梨做罐头说不得会好吃,但是生吃,却不怎么样。</p>

    林雨桐给熬汤,梨切块,放冰糖,天天晚一人一大碗。</p>

    到了天实在是冷的很了,林雨桐给几个孩子都请假了,在家里呆着吧。不去学校了。气候干燥,孩子们一个个的都咳嗽开了。</p>

    一个咳嗽,一班都跟着咳嗽。</p>

    如今的咳嗽谁还管你,过几天自然好了。算是去医院,也是给你用纸片包点甘草片,苦的要死要活的,没几个孩子爱喝那东西。</p>

    那干脆别去了。</p>

    丹阳在家带着朝阳和骄阳,完全没有问题。</p>

    年前的时候,常大满的媳妇来了,来问林雨桐:“表姐,你要缝纫机吗?一个六十,处理呢?我过来给问问。”</p>

    六十?</p>

    这么便宜!</p>

    二手的也够便宜的了。</p>

    “是好的吗?”林雨桐问。</p>

    “是好的。”她说,“这不是给国家减轻负担呢吗?我们这缝纫社解散了。剩下的缝纫机要处理呢……”</p>

    林雨桐明白了:“行!你们一共有多少?”</p>

    “一百五十台呢?”这媳妇说。</p>

    不多!</p>

    厂里这么多家庭,肯定吃的下。</p>

    林雨桐刚要点头应下,心一动,问道:“那这缝纫社解散了,你的工作呢?”</p>

    她尴尬的摇头:“再自己想办法呗。”</p>

    户口在,有定额口粮,但这口粮也得花钱买的。</p>

    林雨桐说:“要不你留一台缝纫机,自己接点零活……”</p>

    “我也想呢。”她更尴尬了,“不过……”</p>

    林雨桐明白了,这是实在没办法了,过来借钱来了。她当时掏出来给了:“那麻烦你,回去给咱联系,说有多少台,咱们要多少台。”</p>

    果不其然,林雨桐在厂里放出消息之后,都找门来了。</p>

    晓星要、范云清要、苗大嫂要,庄婷婷要,那些厂领导家都要,这都把好几十台给卖出去了。</p>

    如今这做衣裳做鞋,可全都是手工的。家里的孩子一多,衣裳都做不过来,几乎是天天给缝缝补补,全手工的话能累死个人。有缝纫机好办多了。</p>

    这种处理的二手缝纫机,是不需要工业券的,给钱卖。</p>

    今年这全家的新衣服,都是林雨桐在缝纫机做的。丹阳这丫头个子还不高,坐着够不到下面脚踩的地方。但她敢摸索啊,家里没人,她倒是摸索着把缝纫机给学会了。坐着够不着,可以站着踩。</p>

    大人不在家有大人不在家的好处。</p>

    如丹阳,迅速成长了。</p>

    孩子们在家,哪怕不饿,都爱翻腾的找东西吃。再加还有个老喊饿的朝阳。</p>

    于是,三个在家,小日子过的悠哉。</p>

    等林雨桐发现家里油瓶里的油下去的飞快的时候,这几个天天吃煎鸡蛋已经吃了有一段时间了。</p>

    鸡蛋林雨桐是单独放在柜子里锁着的。不是怕他们偷吃,主要是怕家里来的外人不小心看到了,人家要说的。外面在坛子里放着也那么些个。天天早有蛋羹,也没少了他们鸡蛋吃。可结果了,这才几天的工夫,三个人干掉了大半篮子鸡蛋。</p>

    四爷还笑:“能折腾的自己找吃的了,证明真的长大了。”</p>

    能为了半篮子鸡蛋训斥孩子吗?</p>

    做父母的只有心酸了。</p>

    晚孩子们睡了,林雨桐却睡不着。跟四爷半夜起来,两人躲在书房里,用烤炉烤东西呢。小蛋糕、饼干,都做了十几斤,快天亮的时候,又蒸了一锅包子,肉包子、油包子、糖包子,冻在外面的瓮里。想吃了在火热热能吃。</p>

    叫端阳吃呢,端阳只尝一个,不再吃了。</p>

    这东西如今难得了,给弟弟妹妹留着吧,“他们长身体呢。”</p>

    可端阳也正是发育的时候,林雨桐给捡了一碗的包子,得有七八个肉包子:“都吃了!”</p>

    端阳端着碗,然后愣愣的看林雨桐。他想起之前看见桂兰婶子把城子手里的碗打掉,不叫城子在她家吃饭的事了。这一刻,他的眼泪不知道怎么的,掉了下来。宝柱叔和桂兰婶子,是城子的亲叔叔亲婶子,可是他们是怎么对城子的?那样的态度,可结果呢?大家还都说人家叔叔婶子好,给想办法找了工作,吃了商品粮。那是对城子有大恩的。</p>

    那自己呢?</p>

    叔婶不是亲叔婶,自己是一个出身不好的要饭的。可是他们待自己呢?</p>

    亲爹娘也不过如此了。</p>

    厂里不止一个人这么说过。</p>

    好些人都说:“你小子是掉到福窝窝里了。”</p>

    此刻,他端着一大碗的肉包子,那边叔还把蘸料碟子往这边推。婶子在一边叮嘱说:“该吃吃。咱家最下面的柜子里,饼干蛋糕都有。你正长身体,别亏了嘴。”</p>

    这一刻,他脑子里什么都没有,直直的跪下,不由自主的叫了一声:“爸!妈!”</p>

    这一声叫的,把四爷和林雨桐都叫的给愣住了。</p>

    见这孩子把碗高高举过头顶,然后额头挨着地面,砰砰砰的磕头。</p>

    朝阳蹲在地还把头埋下去的看,起来小声说:“大哥哭了……地都湿了……”</p>

    眼泪掉在砖地,像是在下雨。</p>

    这个样子,叫人心里怪不落忍的。</p>

    林雨桐叹了一声,四爷说:“起来吧。出去洗脸洗手,回来吃饭。”</p>

    这么的,算是多了个儿子。</p>

    过年的时候,听着端阳叫爸妈,家里人都心里怪,但谁都没问。算是默认了。这孩子勤快,到谁家都先干活。辛甜喜欢的什么似的。过年给端阳的压岁钱也最多,“你参加工作了,也有同事要相处,那点学徒工拿的工资,够干啥的?拿着吧!”</p>

    今年大垚两口子也回来了。</p>

    两人属于不回来不行的。</p>

    回来干啥来了?送孩子来了。</p>

    进了腊月添了个孩子,如今也刚刚才满月。林百川给孩子取名叫跃进,林跃进。</p>

    当爹妈的是那种孩子叫啥名字都行的类型,回来连皮三天,把孩子给常秋云一放,走了。当兵是这样的,命令是命令。</p>

    常秋云怕大儿媳妇不高兴啊,说:“回头我骂他们去。真照看不过来,我可以过去……”</p>

    “妈!”辛甜倒是笑了:“他们那边的条件,到底是艰苦。孩子在那边,医疗条件这些都跟不。他二叔和婶子走的时候,我瞧着两人是真舍不得。可不舍得有啥法子呢。怎么对孩子好,怎么来呗。能这么放回来,也是信我呢。我跟大原,一直也没生下个老二,跃进在家养着,以后跟援朝亲。兄弟们将来,才相互有个帮衬。”</p>

    常秋云跟林雨桐说:“我当初是看辛甜这一点了,她这性子,肯吃亏,对孩子心软,是个能当长嫂的。”</p>

    辛甜这嫂子,也确实是没有叫人指摘的地方。</p>

    从丹阳到骄阳,一个接着一个的,放在托儿所能放心,可不都是辛甜照看的。是晓星家的援华和爱华,人家也照看的不错。几个孩子都可亲他们舅妈了。是骄阳,家里有点好吃的,都想着给她舅妈送点。不是对孩子好,孩子们是不会如此的。</p>

    这跟古代挑宗妇似的,有个大气的,不爱在小事计较,心眼又正的姑娘做宗妇,那是一个宗族的福气。</p>

    放在小家,也是这样的道理。</p>

    换个小心思多的搁在林家试试,早处不到一块了。</p>

    大垚两口子把孩子留下了,林雨桐把家里的奶粉小米还有那些去年留下来的磨出来的米粉,都给送到林家去了。</p>

    孩子半岁前,肯定得各种的奶喂养。至少也得等半岁后,吃点米糊糊之类的,也算是养活了。</p>

    老太太说林雨桐有心眼:“你这一袋子米粉,可算是救了咱家跃进的小命了。”</p>

    是啊!</p>

    这一过年,依旧是不见一滴雨。</p>

    再这么下去,田里的麦苗都得旱死。本来是青黄不接的时候,这不,闹起了春荒。</p>

    到处都是缺粮食。</p>

    然后粮食供给,紧跟着降低了标准。</p>

    一个刚出生的婴孩,每月给粮食三斤。</p>

    少儿六斤,儿童八斤。成人,二十一斤。</p>

    说林雨桐和四爷家吧,骄阳算是少儿,一个月给六斤粮食。像是丹阳和朝阳,一个月给八斤。四爷和林雨桐带勉强算是成年人的端阳,每人二十一斤。</p>

    先不说大人能不能吃饱吧,说孩子,骄阳一个月六斤能吃饱吗?以孩子一顿饭吃半拉子馒头算,一个馒头二两,一天一个半馒头,也得三两吧。一天三两,一个月是九斤。这,还都不全是细粮。细粮顶饿,粗粮不耐饥,这能吃饱吗?肯定是吃不饱的。骄阳尚且如此,更不要提丹阳和朝阳。要叫这俩孩子不饿着,有个十八|九斤差不多。可如今只有八斤,怎么办?谁家舍得孩子饿肚子?</p>

    那肯定得从大人的粮食里往出挤了。</p>

    要是给俩孩子挤出粮食,四爷和林雨桐平均每天只有二两。</p>

    没错,是二两的粮食。</p>

    孩子们课都是只半天课,都饿的没精神。</p>

    到了周末,四爷和林雨桐去开会了,端阳在家看弟弟妹妹。原以为几个孩子在家等着呢。</p>

    结果回家的时候不见孩子们,等到天都黑了,几个人才回来。</p>

    端阳扛着麻袋,丹阳背着骄阳,朝阳手里拉着跟绳子,绳子后面坠着个破布口袋。</p>

    不知道的,还以为四个孩子逃荒去了。</p>

    四爷没问,先从丹阳的背把骄阳接去。林雨桐这才问:“你们干啥去了?”</p>

    端阳喘气:“不去不行,大家都叫我们去呢。不去这不是说咱家不缺粮吗?我寻思这不行,说去吧……”</p>

    丹阳接过话头,“本来我哥一个人去挺好的,结果骄阳和朝阳非吵着要跟着。我也只好跟着去了。”</p>

    去哪了?</p>

    干啥去了?</p>

    朝阳一屁股坐到地,把布袋子解开:“妈,你看,够咱们吃两天的了。我们国营农场去了。”</p>

    林雨桐蹲下看看,“这是……”绿油油的,不是野菜,“怎么瞧着像是麦苗呢?”</p>

    “是麦苗!”四爷肯定的说。</p>

    端阳把麻袋解开,叫林雨桐看:“人家都去割大麦苗,我们也跟着割了一点。”</p>

    朝阳在一边得意:“他们抢着割大麦苗,小麦苗都没人割,我这一口袋都是小麦苗。”他仰着弄的乌七八糟的小脸,等着大人夸奖。</p>

    可大人们都知道:抢着要的,肯定是保证能吃,而且相对好吃的东西。没要抢的,估计是味道不敢恭维吧。当然了,肯定没|毒。羊啊牛的,都吃麦苗,不也都没事。</p>

    国营农场那边,水利条件跟的,庄稼受的影响不大,瞧这麦苗的样儿,想来庄稼长的还挺好。</p>

    但长的好,不一定收成好。这不是被偷了这么多吗?</p>

    饿极了,什么不吃啊!</p>

    半天的劳动成果了,孩子们还都等着吃呢。</p>

    说实话,林雨桐真没吃过这东西。她还是请教了别人才试着做的。怎么做呢?是把大麦苗清洗干净控干水分,然后用一点玉米面搅拌起来,锅蒸半个小时。</p>

    有条件的,出来泼点热油,盐等各色调味往里一放,是一味美食。</p>

    要是没条件,放点盐吃吧,也挺好吃的。</p>

    还别说,大麦苗没什么怪味,吃到嘴里又劲道,确实是不错。</p>

    至于小麦苗,林雨桐尝试着做了一点点,出来之后推到朝阳面前:“你尝尝!”</p>

    朝阳吃了一口‘呸’,不是不能吃,是真不好吃。</p>

    又发怪味甜又发各种粘,反正是不好下咽。</p>

    给他难受的簌了口才说:“怪不得都没人割呢!怎么这个味儿呢?”</p>

章节目录

敛财人生[综]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林木儿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林木儿并收藏敛财人生[综]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