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TD></TABLE>

    意,好收吾骨瘴江边。最后两句,是在向侄孙托付后事了。全诗写得正气磅礴,笔势纵横捭阖,境界雄壮阔大,表达了一种深厚而抑郁的感情,具有撼动人心的力量,因而流传千古。韩愈在论佛骨表中说:“凡在殃咎,宜加臣身”,这话多么大胆而自信。虽然他为此受了折磨,但后来却生活平安。他在潮州为老百姓做了好事,至今潮州人民还在纪念着他。唐宪宗死后,换了个皇帝,他又被召回朝廷,为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等,可见佛是奈何不得他的。但唐宪宗疯狂佞佛,却成了历史的笑柄。

    正直是一个人难得的宝贵品格,是一个人的风骨。风骨常见于诗词曲赋中,但用于拟人也绝不失当。一个有风骨的人,不做退缩的事情,只要自己认定的,就执著地去追求去奋斗。正直的人就是有风骨的人,他会为了自己的信仰和信念而挺直自己的脊梁,纵使有天大的压力也不屈从、不弯腰。敢于向权威挑战,首先必须是个正直的人。不正直就会屈服于权威,不坚持自己的信念,其结果是可悲的。盲从害人,盲目地崇拜也害人,盲目地跟从权威会使一个人丧失己见,一个没有自己主张和信念的人不是完整意义上的人。但权威仅在于它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而不一定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的掌握者。权威也会出错,也会被挟制、被利用。古今中外,权威者因不能洁身自好,或因有其表无其实的缘由而身败名裂、遗臭青史的例子比比皆是。一想到对权威的盲从,葬身火海的布鲁诺必会发出愤怒的呐喊:不要相信权威,要挑战它俗话说,老虎屁股摸不得。如果摸了老虎的屁股必定刺激老虎的神经,老虎会反身咬你一口。老虎号称“百兽之王”,被兽王咬一口一是不够体面,二是生命堪虞,因此不由人不慎重。但偏偏有敢于摸老虎屁股的人,不仅摸了,而且着实让老虎尝到了厉害。正直是一个人安身立命所凭依的。没有正直就不能堂堂正正做人,没有正直就没有百折不挠的品质。正直的人做人踏实,不正直的人做人盲目,正直的人敢于挑战权威,因为在他心中没有所谓的权威,只有所谓的真理。

    坚守爱情,浪漫到老

    岭南惠州有一方清丽秀美的湖泊,一座小山依傍湖边,名叫孤山。孤山上立着一座小亭,名叫六如亭。亭柱上镌有一副楹联,出自北宋著名文人苏东坡之手,联是这样的:不合时宜,唯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这不是一副普通的亭联,它包含了苏东坡对一生坎坷际遇的感叹,而这种感叹最终又是维系在一位红颜知己的身上,她就是长眠在六如亭下让苏东坡“暮雨倍思”的爱妾王朝云。王朝云,钱塘人,因家境清寒,自幼沦落在歌舞班中,她天生丽质,虽混迹烟尘之中,却独具一种清新洁雅的气质。宋神宗熙宁四年,苏东坡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被贬为杭州通判。一日,他与几位文友同游西湖,宴饮时招来王朝云所在的歌舞班助兴。悠扬的丝竹声中,王朝云以其艳丽的姿色和高超的舞技,特别引人注目。舞罢,王朝云恰转到苏东坡身边,这时的王朝云已换了另一种装束:洗净浓妆,黛眉轻描,朱唇微点,一身素净衣裙,清丽淡雅,楚楚可人,别有一番韵致,仿佛一股空谷幽兰的清香,沁入苏东坡因世事变迁而黯淡的心。此后苏东坡对王朝云备极宠爱,娶她为妾。在苏东坡的妻妾中,王朝云最为温婉贤淑,善解苏东坡的心意。

    一次,苏东坡退朝回家,饭后在庭院中散步,突然指着自己的腹部问身边的侍妾:“你们有谁知道我这里面有些什么”一侍女答道:“您腹中都是文章。”苏东坡不以为然。另一侍女说:“满腹都是见识。”苏东坡也摇摇头。到了王朝云,她微笑道:“大学士一肚皮的不合时宜。”苏东坡闻言,捧腹大笑,赞道:“知我者,唯有朝云也。”从此对王朝云更加爱怜。宋哲宗时候,章惇为宰相,和他政见不同的大臣遭贬。苏东坡被贬往南蛮之地的惠州,这时他已经年近花甲了,身边众多的侍儿姬妾都陆续散去,只有王朝云始终如一,追随着苏东坡长途跋涉,翻山越岭到了惠州。王朝云在惠州又为苏东坡生下一子,因产后失调,终日与药为伍,不久便带着不舍与无奈溘然长逝,年仅34岁。朝云死后,苏东坡将她葬在惠州西湖孤山南麓栖禅寺大圣塔下的松林之中,并在墓上筑六如亭以纪念她,这就是开头那副楹联的来源。苏东坡和王朝云的爱情让人嘘唏不已,没有坚守,哪里能够收获最终的浪漫浪漫是建立在忠贞不渝的基础上的,要是没有忠诚的根基,怎么能浪漫得起来呢爱情是一道坚守,无论狂风暴雨,无论崎岖坎坷。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上,最让人感动的就是拥有一份忠贞不渝的爱情。人有各种各样的追求,唯有对爱情的追求是永恒而深刻的。一个人可以为了爱情放弃很多东西,一个人可以为了爱情奉献自己的一切。坚守一份忠贞不渝的爱情,使相爱的两个人面临着重大的考验。坚守是一个需要耐心和付出的过程,甚至要耗费青春年华,但也是无怨无悔的,如果有怨悔,绝不会坚守到最后。人生面临着许许多多的诱惑,事业和爱情总是难以兼顾,离别之苦使爱情饱受煎熬,要坚守就要解决这些困难。只有忠贞能挽救一切,不然爱情必将中途夭折,曾经的山盟海誓也会烟消云散,一切都消失得无影无踪。坚守的规则是“同甘苦共患难”,这六个字说起来容易,但真正做到者寥寥无几。人往往是可以一起享受,但面临困难的时候却不顾昔日的感情。荣辱与共,荣耀的时候彼此分享,屈辱的时候彼此承担,风风雨雨人生路,有这样的人相伴,什么样的艰难困苦不能战胜只有经历过煎熬和痛苦的爱情才是热烈而永恒的。爱情的力量永无穷匮。一切宿命中的厄运,如失败、落魄、挫折、衰老、灰心都会得到爱情的滋润而修复受伤的心灵。爱情就像一盏明灯,在灰暗潮湿的人生旅途中,让获得它的人接受指引,感知温暖。希望是爱情的附属品,动力是爱情的衍生品,而充实和幸福则是爱情的最终奖品,这一切都得益于爱情的无私力量。

    当时的潮州是南方海边的荒僻之地,与长安相距约八千里远。那一带有瘴气,人碰上会得病,而且当时医疗条件很差,常会因此死亡。韩愈和哭哭啼啼的妻儿告别,独自一个人启程,沿着驿道到潮州去。一路上,他悲愤不平,但是刚直不阿的性格又使他坚持自己的正确主张,尽管为反对迷信招来一场弥天大祸,他也毫不后悔。韩愈的侄孙韩湘,是韩愈爱侄韩老成的儿子,两家向来如同一家。韩湘听说叔祖父孤身上路,非常不放心,赶来和他同行,在离京师不远的蓝田追上了他。韩愈望望远处,终南山上布满着浓云,天空纷纷扬扬下着大堆在蓝田关前的大道上,连马儿都前进不了了。这时,他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悲歌当哭,激昂慷慨地向韩湘吟诵了一首著名的诗篇: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去横秦岭家何在

    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最后两句,是在向侄孙托付后事了。全诗写得正气磅礴,笔势纵横捭阖,境界雄壮阔大,表达了一种深厚而抑郁的感情,具有撼动人心的力量,因而流传千古。韩愈在论佛骨表中说:“凡在殃咎,宜加臣身”,这话多么大胆而自信。虽然他为此受了折磨,但后来却生活平安。他在潮州为老百姓做了好事,至今潮州人民还在纪念着他。唐宪宗死后,换了个皇帝,他又被召回朝廷,为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等,可见佛是奈何不得他的。但唐宪宗疯狂佞佛,却成了历史的笑柄。

    正直是一个人难得的宝贵品格,是一个人的风骨。风骨常见于诗词曲赋中,但用于拟人也绝不失当。一个有风骨的人,不做退缩的事情,只要自己认定的,就执著地去追求去奋斗。正直的人就是有风骨的人,他会为了自己的信仰和信念而挺直自己的脊梁,纵使有天大的压力也不屈从、不弯腰。敢于向权威挑战,首先必须是个正直的人。不正直就会屈服于权威,不坚持自己的信念,其结果是可悲的。盲从害人,盲目地崇拜也害人,盲目地跟从权威会使一个人丧失己见,一个没有自己主张和信念的人不是完整意义上的人。但权威仅在于它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而不一定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的掌握者。权威也会出错,也会被挟制、被利用。古今中外,权威者因不能洁身自好,或因有其表无其实的缘由而身败名裂、遗臭青史的例子比比皆是。一想到对权威的盲从,葬身火海的布鲁诺必会发出愤怒的呐喊:不要相信权威,要挑战它俗话说,老虎屁股摸不得。如果摸了老虎的屁股必定刺激老虎的神经,老虎会反身咬你一口。老虎号称“百兽之王”,被兽王咬一口一是不够体面,二是生命堪虞,因此不由人不慎重。但偏偏有敢于摸老虎屁股的人,不仅摸了,而且着实让老虎尝到了厉害。正直是一个人安身立命所凭依的。没有正直就不能堂堂正正做人,没有正直就没有百折不挠的品质。正直的人做人踏实,不正直的人做人盲目,正直的人敢于挑战权威,因为在他心中没有所谓的权威,只有所谓的真理。

    像僧人一样达观

    暮鼓晨钟,咸菜稀粥,屋前瓦后,木鱼声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知疲倦,这就是僧人。僧人最宝贵的品质就是一切都看得开,看得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是要我们去做僧人,而是希望像僧人一样拥有一颗豁达的心,对待一切要学会“放下”。是的,要学会“放下”。不放弃努力,失败了也不绝望。

    饮水思源,做人要懂得感恩

    马祖道一禅师派侍者送给弟子百丈禅师三坛酱。百丈禅师收到三坛酱后,立刻鸣钟集众上堂,拿起拄杖子指着酱坛,对众人说道:“这是老师让人送来的盐酱,你们如果能说出个什么来就不打破,否则就打破”学僧大众面面相觑,无人回答。百丈禅师见众人不答,便用拄杖子把三坛酱缸都打破了。侍者回到马祖禅师那里,马祖禅师问道:“你把酱送到了吗”侍者答道:“送到了。”马祖禅师再问道:“百丈收到我的盐酱以后,有什么表示说了些什么”侍者回答道:“百丈禅师收到盐酱后,就集合众人上堂,对众人说,你们能说出个什么来就不打破,因没有人回答得出来,就用拄杖子把酱缸都打破了。”马祖禅师听后,哈哈大笑,赞美道:“这小子不错”后来,马祖禅师带口信给百丈禅师,希望他将修行的近况不时地写信回来报告。百丈禅师在回信上诚恳地报告说道:“老师谢谢您的关心,自从将酱缸打破以后,三十年来,弟子从来不曾缺少过盐酱。”

    马祖禅师非常满意,特别再写了八个字送给百丈禅师,这八个字是“既不缺少,分些给人”。后来马祖创了丛林,百丈就立了清规,从此禅林繁衍不绝。“既不缺少,分些给人”,马祖道一的言外之意就是说,百丈禅师既然你已经知道感谢我的恩德,就不要对后世有所保留,要把我的禅心,一代一代传下去。这种“既不缺少,分些给人”的心境就是感恩的胸怀。人不能忘本,更不能忘却自己何以生,何以乐,何以福。饮水思源,才是做人的根本和正道。其实,在人的一生中,时时刻刻都要存在感恩的心。感恩是无处不在的,并不是谁帮助了你、关怀着你才要感恩。感恩是一种心态,也是一种境界。我们要对恩人感恩,无可厚非,但是不仅仅恩人才值得感恩。生活中一切事物和事情都存在着感恩的情结,父母的恩情、朋友的情谊、恋人的爱情、大自然的一花一木、生活中的挫折的境遇、自己的追求和信仰都需要我们用感恩的心态去感知和对待。人的一生纠缠着很多事情,爱情,亲情,友情,成功,得失,进退,荣辱总有一些带给你苦痛,总有一些带给你欣喜,苦乐酸甜才是人生。唯有常常感恩,才能时时收获慰藉和幸福。有一句话,大致是这个意思:父母思念儿女,就像源源不断的泉水,汩汩地从泉眼中流出,一年四季没有休止;而儿女对父母的思念,就像秋风扫落叶,嗖的一下,风歇叶落,戛然而止。读来让人好不愧疚。父母恩,似海深。有了时间,不要忘记带着妻儿一起去看望父母。

    不用带什么贵重的礼物,父母这个年纪大了,没有什么特别的需求,他们能见到子女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的就已经心满意足了。还有爱情,想一想就让人怦然心动,久久不已。记得当初,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双方羞涩含情,脉脉流盼,也忒温存。后来,彼此进入内心的世界,相约相誓,共度一生,无论风雨坎坷,还是贫病交加,都愿同心同德,毫无后悔。

    曾经的爱情故事,从青丝凝结演绎到双鬓飞,忠贞可鉴,竟验证了诗经上那句古语,“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感恩爱情,至爱难得。彼此能走到一起,就是一种缘分,要珍惜这个缘分,否则常会饮下悔疚的苦水。爱是一份使命,要相爱的人去把爱传承、发扬,使整个人间都能嗅到爱的味道。感恩友情,友情跨越千山万水,把两颗思念的心系在一起,犹如一种心灵的碰撞,更像一个美丽的童话,优美、温暖、情深,有说不出的曼妙。友情没有隔膜的时候,纵使有瞬间的误会,也会消弭于时间的过滤中。友情如河,脉脉地流入,脉脉地流出。流入的是倾听不尽的交心话,流出的是绵绵不绝的呵护和忠告。亲情,爱情,友情,没有先后,一样的重要。人何以生,人何以不生,全在“亲、友、爱”上。人其实不过是一副空壳,有了这三者才丰富了血肉,变得饱满和充实起来。感恩吧,生命中的感动太多了,不必轰轰烈烈的,平凡中照样有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感谢生命赐予了我们如许的感动,让我们的人生变得充实和质感。年轮在不住地增长,岁月在一天一天逝去,唯感恩可以滋润生命。

    平平安安就是福

    慧光禅师四处云游,行大慈悲之道,普度众生。一天,禅师正在大道上行走,看见一条小河,清澈见底,水中游鱼可现,游来游去毫无挂碍。禅师对身边的人说:“做人要像鱼儿一样,明心见性,从容自得,要是做什么事情都执著,不懂得提起放下的道理,人生便苦恼不堪。”徒弟们合十称是,若有所悟。这时天已将傍晚了,暮色苍茫,野鸦归巢。徒弟们都劝慧光禅师返回寺院,以免受傍晚清冷之苦,慧光禅师却摇头说道:“你们先回吧,不要以我为牵挂。别人若是问起你们我在何处,你们怎么回答”徒弟们说:“不在那时,不在那处,四方云流,了然无痕。”慧光禅师很满意,摆手让徒弟们退下了。暮色越来越浓,慧光禅师来到一家饭馆。禅师刚坐下,老板娘就迎上来,一看是个和尚,便双手合十,连忙吩咐小二将素斋素饭给禅师端上来。禅师称谢,埋头吃饭,可是在吃的时候,却听见老板娘愁苦的叹息声。慧光就问:“女施主,有何事解不开,不妨说与老衲听听。”老板娘道:“大师,我们这个小店小本经营,没有多少收入,我丈夫是个老实人,不会钻营取利,一天忙下来没有什么收获,心中十分苦恼。这样下去,我们的生活实在没有什么起色,也没有什么奔头,唉”慧光禅师说:“一天之中,你的孩子可曾遭遇不幸你的丈夫可曾有损身体你的小店可曾遭遇强盗”老板娘说:“没有。”“这就对了,”

    慧光说,“小本经营没有破产的风险,收入不多却可以供给己用,丈夫老实,自是没有三心二意,至于生活没有起色,全在于你的一个心境。天下不知道有多少人家羡慕你这殷实的小康之家。施主,平平安安过一天即是福,没有什么比这还重要,难道你为了生活上的起色,愿意你的丈夫涉险吗所求过多则痛苦丛生,切记”老板娘豁然开朗,面露微笑。人生若只有欢乐,便显得轻浮,没有沉淀。若只有愁苦,又显得沉郁,让人压抑。故此,人生需要些许的欢乐,也需要些许的愁苦,这样的苦乐相间,既有意义又有内涵,方为真切的一生,要是有不切实际的欲求,就会无比糟糕,痛苦非常。很多时候应该怀着“平安即是福”的心态,坦然面对生命中的必然和偶然。现实生活中,行色匆匆往往是迷惘的表现,自己对自己所追逐的价值都不热切也少信心,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做什么才有意义。尽管终日忙碌,无休止应酬,到头来并没有充实饱满的感觉,反而时时感到空虚和无助,仿佛一场疲惫的梦幻。原因就在于心中丈量幸福的尺度有所不同。我就是我,我的幸福不是别人的,标准只在内心。学别人一样机械地追逐,幸福的标准就会脱离实际,衍生出许多的烦恼来。平平安安地度过每一天就是福分。不要被镜花水月的念头所滋扰,不切实际的追求是痛苦的根源。淡茶粗粮虽比不上满汉全席,如果吃得顺口,心中有惬意,便胜过熊掌燕窝。一家人能拥有多少财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家人平平安安地相守,愉愉快快地过活。

    只自觉心安,东南西北都好

    无相禅师行脚时,因口渴而四处寻找水源,这时看到有一个青年在池塘里打水车,无相禅师就向青年要了一杯水喝。青年以一种羡慕的口吻说道:“禅师如果有一天我看破红尘,肯定会跟您一样出家学道。不过,我出家后不会像您那样到处行脚、居无定所,我会找一个隐居的地方,好好参禅打坐,而不再抛头露面。”无相禅师含笑问道:“哦那你什么时候会看破红尘呢”青年答道:“我们这一带就数我最了解水车的性能了,全村的人都以此为主要水源,如果有人能接替我照顾水车,无牵无挂,我就可以出家,走自己的路了。”无相禅师问道:“你最了解水车,那我问你,水车全部浸在水里,或完全离开水面会是什么样子呢”青年答道:“水车是靠下半部置于水中,上半部逆流而转来工作的。如果把水车全部浸在水里,不但无法转动,甚至会被急流冲走;同样,完全离开水面也不能车上水来。”无相禅师说道:“水车与水流的关系不正说明了个人与世间的关系吗如果一个人完全入世,纵身江湖,难免不会被五欲红尘的潮流冲走。倘若全然出世,自命清高,不与世间来往,则人生必是漂浮无根。同样,一个修道的人,要出入得宜,既不袖手旁观,也不投身粉碎。

    “出家光看破红尘还是不够,更要发度众生的宏愿才好。出世与入世两者并立,这才是为人处世和出家学道应该持有的态度。”青年顿悟,并决心继续打水车。缘

    ...  </P></TD>

章节目录

像他们一样生活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文泉杰/郑国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文泉杰/郑国明并收藏像他们一样生活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