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TD></TABLE>

    :debia整理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第一部

    第1章

    一二八战争开始的当天,被熟人们称为新女性和捡果子的女郎的,年青的王桂英,从

    南京给她底在上海的朋友蒋少祖写了一封信,说明她再也不能忍受旧的生活,并且厌恶那些

    能够忍受这种生活的人们;她,王桂英,要来上海,希望从他得到帮助。等不及得到回信,

    王桂英就动身赴上海。因为停泊在下关的日本军舰炮击狮子山炮台的缘故,熟人们都下乡避

    难去了,王桂英没有受到她所意料的,或是她底强烈的情绪所等待的阻拦。

    王桂英底哥哥王定和在上海经营纱厂。因为王定和曾经企图强迫她嫁给自己底朋友和仇

    敌,上海金融界底某个有力的人物的缘故,兄妹间底感情差不多已完全破裂。王定和是有名

    的苏州蒋捷三底三女婿;大女婿傅蒲生缺乏野心和才能,二女儿还没有出嫁,儿子们则和父

    亲有着不愉快的纠纷,因此王定和看来像是百万富豪的蒋家底有力的支柱和正直的继承人。

    蒋家底儿子们和父亲的纠葛逐渐地更不愉快,王定和所承担的财富底幻影就逐渐地更强大;

    南京和苏州底那些闲谈的嘴巴,对于王定和和她底妻子蒋淑媛,是有利的。就凭着这种财富

    底幻影和这些嘴巴,王定和在上海底实业界获得了初步的胜利。王定和随处表明着他是被蒋

    捷三所支持;蒋捷三自己也愿意相信这个。蒋少祖是蒋捷三底第二个儿子。由于某些机缘

    这些机缘往往是决定人底一生的他十六岁便离家到上海读书。这个行动使他和父亲决

    裂。在这样的时代,倔强的、被新的思想熏陶了的青年们是多么希望和父亲们决裂。但这个

    决裂会给他,蒋少祖带来那么多的东西,却是他没有想到的。这个决裂带来了姊妹们底秘密

    的温柔的关切,大量的金钱,以及蒋家底叛逆的儿子的光荣的名誉。蒋家底姊妹们对他给予

    得特别的多,因为眼泪和回忆是必需的,并且秘密的温存是特别快乐特别深刻的;她们是那

    样的动人。在这个社会里,庞大的财产和可爱的女性在各方面都具有着决定的力量。蒋少祖

    是蒋家那样的蒋家底第一个叛逆的儿子,这件事是很重要的。在最初,蒋少祖还是一个

    单纯的青年,是不懂得这个的。那些为蒋少祖所崇敬的,进步的人们,迅速地接近了蒋少

    祖,用那种被财产迷惑了的眼睛注视着他,向他提示,他底继承财产,是可能而且合法的;

    有了这一笔钱,就可以奠定一个伟大的事业底基础。但蒋少祖,虽然有些动心,却觉得这样

    的想法是可羞的。他是有着那样的自尊心;他要叛逆得彻底,并且他爱父亲,不愿对父亲这

    样不正直。“爹爹已经很痛苦他会觉得我是自私的我要自己走路,让他明白”蒋少祖

    想。无疑的,财产和叛逆造成了他底顺利的境遇。他渐渐地就懂得这个了,并且学会了去理

    解他所崇敬的那些人们了。崇敬的感情,就慢慢地淡了下去。他是聪明的,活泼的青年,有

    时露出那种女性的温顺,有时则古怪难测如权势的世家公子,而这一切都优美。渐渐地他就

    明白了自己底力量和优美,开始激赏自己。不容他自己有所思考,他卷入了政治活动,

    他当时尚没有能够知道这件事决定了他底生活大学毕业后他和朋友们办报纸,以后,环

    境有些灰暗,他突然非常的忧郁起来,跑到日本去。他不能知道在前面等待着他的是什么。

    像大多数的青年一样,他只注意自己,娱乐自己。他非常厉害地忧郁起来,觉得时日业已消

    逝,一切都不可复返,人世底事情一无可为了。他觉得自己已经衰老,需要休息了。于是在

    去日本一年后便结了婚。他底妻子陈景惠是他底同学。他们恋爱,他觉得她是朴素而善良

    的。去日本的时候,蒋少祖非常的烦恼,觉得她是难以使他满意的,用他自己底话说,难以

    理解他。但在逐渐浓厚的忧郁里,蒋少祖需要安慰;这件爱情便有了新的光采。并且蒋少祖

    觉得,日本这个国度对于家庭生活是最理想的。于是这件爱情便确定了,蒋少祖写了很多的

    信,陈景惠离开在镇江的家去日本,一切很单纯,并且很愉快,他们结婚了。但半年后蒋少

    祖便懊悔,觉得这个行动太荒唐,觉得自己并无结婚的理由;正如一个前程远大的青年并无

    结婚的理由。他底心境起了变化,朋友们来信鼓励他回上海,他思索了在他胸中诞生着的事

    业的情热,认为这个结婚是痛苦的。他重新发觉到陈景惠不理解他。在婚前,蒋少祖被爱人

    底善良感动,在婚后却被这个善良苦恼。不知为什么,像很多人一样,蒋少祖觉得一个妻子

    像这样善良是不好的,不必要的。九一八事变的前半年,蒋少祖回上海,把家庭生活底破

    碎了的幻想抛开,开始了他底活动,接近了那时候的所谓社会民主党。他并不认为他是属于

    这个社会民主党,虽然大家认为他是这样。他认为他只是和他们暂时同路在他确定他底

    理想以前,暂时同路。他似乎即刻便明白他底理想是什么了。他觉得,所谓社会民主党,是

    充满呆想,空想的东西;而正在激烈的变化里斗争着的另一个政党,则是那些在现代文明里

    面迷失了的人们所组织的,一种表征着苦闷的东西;这些人们底迷失,是可以从他们底诱惑

    力上面明白地看出来的。蒋少祖认为,必须勇敢地走向现代文明,才能解决这种苦闷。蒋少

    祖需要激烈、自由和优秀的个人底英雄主义。他觉得,所谓社会民主党里面的人们,是平庸

    的;他们不会懂得这种英雄主义。但另外的人们底那种组织和权力使他嫉恨;他觉得它是阴

    暗、**而自私。这就使他暂时更接近前者。渐渐地,他觉得自己是单独地作战着。但没有

    人知道他底心意。他是年青、优美、地位不固定,显得很单纯;大家都能够认为他是朋友。

    他有很多的钱。他惯常是谦虚、自信、微讽。他认为每一个激烈的态度都应该获得一个实际

    的效果。他一个仇敌也没有遇到便走到这个圈子里面来了,于是,在觉察到自己底力量的时

    候,他便开始寻找仇敌,公然表露仇恨。蒋少祖,为自己,为那种政治家风度里面的不属于

    自己的性质,是作了很大的努力。一二八战争使他经历到空前的兴奋和紧张。先是热情的

    迷惑和骚乱,然后便有了傲慢的、冷淡的、顽强的心情。在这种心情里他愉快地认识到一切

    是怎样经过的;一切事情都留下了强有力的,严肃的印象。蒋少祖,是在他底热情里,严肃

    地走到他底朋友们里面去的。他是尊敬着他们的,但终于不能忍耐了。这些人们底喧嚣使蒋

    少祖厌恶起来。蒋少祖已经在他底朋友们所经营的一家书店里获得了一个编辑的位置,并且

    很宝贵这个位置,因此,对这些人们有着义务,就是说,他应该使他们觉得他是忠实的。蒋

    少祖相信着他底朋友们常常宣称的他们在军队里面所有的政治力量,希望在目前的战争里能

    够有所成就。但两天来除了疲倦以外什么也没有得到,他开始觉得自己底那种热情是浅薄而

    可羞的。第三天清早起来,他便发觉到自己是有了傲慢的、冷淡的、顽强的心情。他觉得他

    能够,而且必须单独地行走了。在这种心情里面,他觉得他已经彻底地认识了,目前在上海

    进行着的一切。他接到了王桂英底来信。他在南京,在三姐蒋淑媛结婚的那天便认识了王桂

    英。她给他,一个青年,以愉快的印象,以后王桂英来上海读书,由他介绍读他底那个大学

    底附中。最初两年王桂英很用功,对自己底前途,她是有着抱负的。蒋少祖和她感情很好:

    亲戚们都觉得这个婚姻是最好,并且是毫无问题的。但某些机缘破坏了这个。第一,是蒋少

    祖已经恋爱陈景惠。第二,蒋少祖在和王桂英的关系里感到某些拘束,而这和他底家庭有

    关。第三,王桂英热情而倔强,使年青的蒋少祖在烦恼中变得傲慢,故意地冷淡她。但奇怪

    的是,蒋少祖自己只抓住了一个毫不相干的理由,就是王定和要把她嫁给商场:他,蒋少

    祖,应该厌恶这个,他想。在当时,和很多人一样,蒋少祖是并无分析的能力的,他满意他

    自己底理由。陈景惠是给了他以甜美的青春底诗歌。结婚底失败使他重新想起了王桂英,在

    复杂的感情里希望王桂英不会有幸福的前途。他忧伤地想到王桂英是在南京底美丽的湖畔生

    活着。他们已四年没有见面,这次的突然来信令蒋少祖激动。但蒋少祖,面对上海的血与

    火,心情严肃而顽强,决定不回答。这个决定使他快乐。王桂英热情地感觉到自己要在这个

    人间行走的是一条艰苦的,不寻常的道路。在感情底迷乱和孤注一掷的心情里这是常有

    的她预感到自己底生活将荒唐而悲惨。在不明了束缚着人们的实际的一切的时候,在幻

    想里预尝着这种甜美的荒唐和悲惨,他心里有大的欢乐。这种欢乐,在目前的这个时代,是

    很多人都经历到的。似乎整个的人类生活就是这样改变了的。王桂英底赴上海,是一二八

    的光荣的、热情的战争所促成的多种行为之一。三年来,王桂英在南京玄武湖畔教小学,经

    常地和蒋家姊妹们来往,生活平静而清淡。现在她突然觉得,这三年的生活,是空虚可怕

    的。青春的年华不是常常有的。特别因为这个思想,王桂英渴望试验自己底热情。给蒋少祖

    发信的那一天,她关在房里唱歌,唱得极嘹亮。她做了一些动作激赏自己。她觉得蒋家姊妹

    们底被炮声引起惊惶是值得鄙视的。她觉得她是从此和旧有的一切脱离了。她觉得她来找蒋

    少祖是当然的;此外她没有再想到什么。她搭着一艘运米的汽轮赴上海。汽轮靠岸的时候,

    从低空飞过两架敌机,全船惊叫起来;然后,在看到码头上的端着枪的日本兵的时候,全船

    是死一般的寂静。王桂英,凭着栏杆,紧张而矜持地凝视着日本兵,听着在寂静中发出的,

    渐渐缓和下去的,震颤的马达声。在寂静中,这马达声有特殊的意义,王桂英从它得到新的

    勇气,并觉得全船的人们都从它得到了勇气。王桂英觉得马达声美丽如诗歌。王桂英看见了

    远处的火光,激动着。这一切都证明她必须到上海来;她,王桂英,怎么可能失去这一切

    她冷淡地走过持枪的日本兵,觉得他正在注视她,不仅因为她是中国人,而且因为她是坚决

    而美丽。走到街上,她奔跑起来了。想到她会找不到蒋少祖,她便凄凉而惊恐。直到晚上她

    才找到蒋少祖的家。她极端地严肃,眼睛闪烁,拖了一拖毛线外衣,提起绿色的短袍快步上

    楼。蒋少祖不在家,楼门锁着。她喘息着。她的头靠在门上有半分钟。随后她下楼询问房

    东。得到肯定的回答,她再上楼,检查锁,取出自己底钥匙打开门。窗上幻着奇异的微光。

    王桂英走到窗前,在桌上摸索,打开了黄罩的台灯。灯光骤然照在狼藉地堆满着书籍的红色

    桌面上,房间里映着谐和的,热烈的黄色。王桂英站住不动,觉得这里面有着某些尚未

    发现的,不可理解的东西。她热切地,凄凉地凝视窗外,听见缥缈的人声和远处的炮声,同

    时看见了庄严地映在高空里的闸北底火光,明白了它们底意义。她垂下头来思索着,丰满的

    下颔微颤。然后她推开内房底房门走进去,找到了灯,打开它,生疏地站着,她关上灯

    她觉得这样好些走向床,拖起被盖蒙头卧下,听自己心脏底强烈的鼓动声。她未意识到

    她底行为属于这个家庭底哪一种友谊。她未意识到这些;或许她认为蒋少祖夫妇是和她很亲

    切的她见过陈景惠,或许她是过分的凄凉和痛苦。她想到今天是旧历除夕。只在早上,

    在拥挤可怕的轮船上她想到过这,后来便完全遗忘了。她想到往昔的除夕底景象,这些回忆

    令她更伤心。她忽然觉得她在人间已经是孤独的,可怕的孤独的了。一个高身材的,有着忧

    郁而激动的圆脸的,穿着旧而厚重的黑大衣的男子迅速地上楼,笑着好像觉得很滑稽

    推开房门。王桂英掀开被盖跳起,惊惧而欢喜。暂时她未能看出来者是谁,但认为是蒋少

    祖。她发出了某种喊声。来客笑出热烈的声音喊大嫂,王桂英怀疑地站了下来。王桂英困

    窘,但热情地走出,亲切地看这个两腮有黑须的、不安的、年青的男子。“我也刚来,我不

    知道,先生。”王桂英用北平话说。来客奇异地笑着向她鞠躬,未问她姓名,未问她从哪里

    来,准备退出。显然他觉得假若问这些就会和这位女子有太亲切的危险。他整理大衣,振抖

    它,好像他极欢喜这件粗糙的,笨重的黑呢大衣,随后他又向她笑,笑着转身。“我从南京

    来”王桂英,回答他底笑容,高声说,并露出那种惊恐的娇媚,希望他站下。无疑地她觉

    得他是朋友,善良的,亲密的朋友。来客怀疑地看她,但羞怯地笑了。“很严重的战争

    啊”王桂英带着她所特有的热切说。来客忧郁地点头,在手里抚弄礼帽。“这样的战争,

    这样的,伟大”王桂英笑,不安地环顾。“打得很激烈”“完完全全只有十九路军

    吗”王桂英嗅鼻子;“欺骗多可恶我以前在上海念书。在南京,他们欺骗,像你是

    小孩。”她说,忽然脸红,露出洁白的牙齿发笑,以疾速而碎小的步子走至桌前。“啊,先

    生,您有事吗”她用漂亮的北平话说。“没有”来客笑,诚恳地回答。他是可以说没

    有事的,但是他宁愿留在这里,留在这个动人的,热情的,有理想的女子面前。战争扰乱了

    感情,并扰乱了对于现实的某些正直的屈从,人们相信奇遇;相信强烈的感情和迅速地获得

    的理解,并相信侠义和英武;这一切显然对于被不寻常的事变所惊扰了的人们,是那样的必

    需,并看来是很容易完成,一定会完成的。这位年青的,有些稚气的男子是新闻界人物。显

    然他具有自己所特有的不安定的,但深沉的生活力量;他可以说是生活在那种宽大的、率真

    的瞑想里的,他觉得一切都好,一切都能使他底瞑想丰富,而主要的,任何人都无罪。因此

    时局底变化并未使他颓唐或神经衰弱这是他们爱说的。但现在的这个除夕,晚间的风

    雨,孤独的行走,却令他凄凉。像一切这种人物一样,他简直不明白他怎么会突然在这个晚

    间孤独起来的。但他很忧伤,相信这孤独是必然的。他有着那种单纯的严肃态度,怕羞,怕

    错,显得严肃。但现在这个意外的女子却唤起他底怜悯和忧郁来。他觉得这一切不是偶然

    的,这个美好的,神秘的女子出现了,她需要什么,她一定需要的;需要别人替她打开

    门,这不是偶然的。这是很可能的,并且好像是一定如此的。即这位姑娘有着凄凉的身世,

    她孤独,在战争旁边流浪,她底道路是人类底悲剧。于是他轻轻地,忧郁地看了她一眼。他

    底这种眼光显示了他是有着怎样的精神生活。“先生,您一定很忙。”王桂英羞怯地笑着

    说:“我觉得上海只有我一个人在闲着。”“不然。”他回答。“阿,先生,您贵姓”

    “我叫夏陆。夏天的夏,陆地的陆。”于是他用眼睛问她。王桂英给了回答,并在手心里写

    字。来了沉默。这种沉默好像是虚伪的,王桂英不安,移动支在桌上的手,并且环顾。夏陆

    拿着礼帽站在墙壁前面,单纯地看着她。“炮声呢。夏先生以为我们中国人能打下去吗”

    夏陆笑。“能,也不能。”他用胸部的低音回答。王桂英高兴他底态度,活泼地转动头部,

    并举手撩头发。“当然可以打下去的。”夏陆单纯地、愁闷地说。王桂英领悟完全不同的

    事,点头。夏陆已经兴奋,这兴奋像他底每个兴奋一样,要继续下去。他底富于表情的眼睛

    和忧郁的,有须的,年青的脸笑着。“很令人气愤。”他拿着旧污的帽子做手势,“我们只

    是不能工作,弄成了孤立的局面。昨天我看见一个老女人在路上被日本飞机炸伤,很快就死

    去了。看样子是很好的人家,她有一个五岁的小孩”他说,激动。显然这件事给了他很

    大的刺激。王桂英诚恳地听他说,因他底话语底组织和激动而同情他,并同情那个老女人和

    小孩。王桂英点头。“是呀,很多少生命财产啊”“奇怪的逃难,愚蠢的工作,散漫

    的,没有组织人时常有美好的希望。但希望很容易破灭。”夏陆用较高的声音说,走

    动了两步;高兴自己意外地获得了自由,人们即使在亲密的朋友面前也很难如此自由地表达

    的。“简直不能想,啊”王桂英女学生般诚恳地说:“夏先生,您请坐。”“决不止此

    中国人要过人的生活”他说,做手势;未坐下,好像没有听见她。他底态度很激烈。但觉

    察到她底不安和沉默,他善良地,歉疚地笑了。传来了钝重的炮声。街上继续有车声和人

    声,但这炮声显得是另一种存在:威胁的、强力的、庄严的存在。炮声和人声不相关联,好

    像无论人声怎样高,它总可以听见。它是深沉的,好像从地底发出。炮声给房内的沉默以特

    殊的意义。王桂英想到今晚底无着落,凄凉而苦恼,垂头坐在桌前,背向着灯光,忘记了夏

    陆。忽然她抬头,捉住了某一个炮声,觉得这个炮声是特殊的,它一定伤害了什么,毁灭了

    什么。这个思想令她感激,她热情地、凄惶地笑,脱毛线外衣,站了起来。她看见了夏陆手

    里的礼帽,不知为什么这个礼帽增加了她底不安。“夏先生,您不把帽子挂起来吗”她急

    剧地笑,说。夏陆没有动。他觉得周围充满炮声,清楚地感到每一炮所毁灭的生命,他底有

    须的、年青的脸上露出大的严肃和悲哀。“啊,是的,”他用震颤的声音说,显然这个神秘

    的奇遇令他痛苦。“我听见。假若他们回来,请转告我来过。”他凝视她,这眼光表示真率

    的、凄凉的爱情,但同时表示他必须走开,因为炮声;因为炮声是要毁灭爱情的。在这眼光

    下,王桂英庄严;像每一个少女一样,变得不可渗透。“外面不好走吧。”她用漂亮的北平

    ...  </P></TD>

章节目录

财主底儿女们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路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路翎并收藏财主底儿女们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