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TD></TABLE>

    飘风起天杪,摇曳钟声出尘表。

    绵绵灵响彻心弦,眑眑幽思凝冥杳。

    众生病苦谁扶持尘网颠倒泥涂污。

    惟神悯恤敷大德,拯吾罪过成正觉。

    誓心稽首永皈依,瞑瞑入定陈虔祈。

    倏忽光明烛太虚,云端仿佛天门破。

    庄严七宝迷氤氲,瑶华翠羽垂缤纷。

    浴灵光兮朝圣真,拜手歌神恩

    仰天衢兮瞻慈云,若现忽若隐。

    钟声沉暮天,神恩永存在。

    神之恩,大无外。

    第四部分

    歌曲寻绎8

    这是一个诗化的世界,天地万物聚合在一起,它们共同承着神佛的恩泽,这难道不是一个灵魂的归宿吗

    布施度无极经曰:“众生扰扰,其苦无量,吾当为地。为旱作润,为温作筏。饥食渴浆,寒衣热凉。为病作医,为冥作光。若在浊世颠倒之时,吾当于中作佛,度彼众生矣。”有人说,李叔同是以出世的精神作入世的事业。其实,真正的佛教并不出世,“慈悲救世”、“普度众生”的教义难道是“出世”吗当然不是从这层意义上讲,李叔同追求的灵魂生活,更有人生的悲壮色彩和积极意义。许多人不明白这种积极意义,这才生出种种对李叔同出家的猜测,所谓遁世说、失恋说、失意说、破产说,不一而足,实可谓徒劳而幼稚。

    这首歌的题目是晚钟,这当然是佛寺中的钟声。“庄严七宝迷氤氲,瑶华翠羽垂缤纷。”这歌中的“神”当又是明确指代“佛”了。李叔同曾作过题为初梦的诗,诗曰:“鸡犬无声天地死,风景不殊山河非。妙莲华开大尺五,弥勒松高腰十围。恩仇恩仇若相忘,翠羽明珠绣裆。隔断红尘三万里,先生自号水仙王。”晚钟一歌中没有写到一个“佛”字,也没有描绘佛的具体形象,但是,我们可以体会,此处的“神”远比初梦中莲座上和弥勒树下的佛更具体,其皈依之心更为虔诚、坚定。

    晚钟的曲子采自何人不详。根据李叔同的喜好,他乐意选取欧美流行歌曲的曲调旋律。但是晚钟的曲显然不是流行歌曲的旋律,倒像是一曲咏叹调。李叔同选择这样的曲调填词,想必会有他的用意。而这里的“叹”还应赋以具体的含义。李叔同“叹”什么大概是感慨活了三十多岁方才知道这“三层楼”上的无限奥妙吧

    涉江等七首:长路漫浩浩

    这七首歌是李叔同选曲或配词的歌曲,作于他在杭州任教期间。所选歌词均为古诗词,其基调均颇有悲壮色彩。而他所选用配置的曲调,则大多是西洋歌曲。这种西洋曲调搭配中国诗词作歌的手法是李叔同颇为擅长的。

    这七首歌往往容易被人们忽视,所以一般很少提到它们。其原因,或许是以为这些歌只是由李叔同选曲、配词而已,不属正规创作范畴。这种认识当然有一定的道理,但问题是李叔同何以不选别的古诗词而就选了这些呢更何况基调基本一致,想必曾有李叔同心灵深处的某种寄托。

    现在来看看这七首歌选用的是哪些诗词。

    涉江李叔同选曲吴梦非配词是古诗十九首之一:

    涉江采芙蓉,

    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

    远顾望旧乡,

    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

    忧伤以终老。

    按:古诗十九首没有记下作者的名字,一般认为是东汉时期的作品。

    阮郎归李叔同选曲配词是宋大词家欧阳修的作品:

    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

    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

    秋千慵困解罗衣,画堂双燕归。

    按: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乐府纪闻云:“欧阳永叔自以集古一千卷,藏书一万卷,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以一翁老于五物间,称六一居士。”早年支持范仲淹,力主在政治上有所改革;王安石推行新法时,曾对青苗法表示不满。文学上主张“明道”、致用,对宋初以来追求靡丽形式的文风表示不满,为北宋古文运动领袖,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送出师西征李叔同选曲配诗为唐代岑参所作,诗原题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君不见走马川,

    雪海边,

    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

    一川碎石大如斗,

    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

    金山西见烟尘飞,

    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

    半夜军行戈相拨,

    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

    五花连钱旋作冰,

    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

    料知短兵不敢接,

    车师西门誓献捷。

    第四部分

    歌曲寻绎9

    按:岑参被称作唐代边塞诗人。其诗特点是意奇语奇。此诗奇而壮,给人以雄浑壮美之感。此诗是岑参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时,封常清出兵征播仙,他便写了此诗为其送行。全诗句句用韵,三句为一转,节奏急促有力,如一首进行曲,最后一句“车师西门誓献捷”亦作“伫献捷”。

    秋夕李叔同选曲配诗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作品: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卧看牵牛织女星。

    按:杜牧803852年,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太和进士,官至中书舍人。诗名甚隆,有樊川文集。秋夕乃写一位失意宫女孤寂生活与凄凉心境。诗中虽没有直写心态感情之语,然哀怨与期望,甚至失望的复杂感情溢于诗外。

    夜归鹿门歌李叔同选曲配诗是唐孟浩然的诗作:

    山寺鸣钟昼已昏,

    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

    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

    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

    唯有幽人独来去。

    按:孟浩然689740年,襄州襄阳今属湖北人。早年隐居鹿门山。四十岁游长安,曾应进士不第。诗与王维齐名,长于写景,风格清淡,有隐逸味。夜归鹿门歌即是一首歌咏归隐的情怀志趣。诗人所述从日落黄昏的清月悬空,从汉江行舟至鹿门山途,实质乃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归隐之途。

    清平调李叔同选曲配诗是唐李白之诗,又称清平调词三首: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浓艳露凝香,**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识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按:李白701762年,唐代大诗人。诗风雄奇豪放,想像力丰富。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创作出瑰玮绚烂的色彩,极具浪漫主义精神的诗歌。清平调是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所作。此诗三首乃写杨贵妃与鲜花浑融一片,同蒙唐玄宗的恩泽。

    利州南渡李叔同选曲配诗为唐温庭筠的作品:

    澹然空水对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

    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

    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

    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

    按:温庭筠约812866年,太原人。每入试,押宫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时号温八叉。仕途颇不得意,其诗则辞藻华丽,往往是在美妙的文辞中隐含着心灵怅痛。利州南渡亦有这个特点。

    第四部分

    歌曲寻绎10

    附“清凉歌”歌词:

    一、清凉:

    清凉月,月到天心,光明殊皎洁。今唱清凉歌,心地光明一笑呵。

    清凉风,凉风解愠暑,气已无踪。今唱清凉歌,热恼消除万物和。

    清凉水,清水一渠,涤荡诸污秽。今唱清凉歌,身心无垢乐如何。

    清凉,清凉,无上究竟真常。

    二、山色:

    近观山色苍然青,其色如蓝。远观山色郁然翠,如蓝成靛。山色非变,山色如故,目力有长短。自近渐远,易青为翠;自远渐近,易翠为青。时常更换,是由缘会。幻相现前,非唯翠幻,而青亦幻。是幻,是幻,万法皆然。

    三、花香:

    庭中百合花开。昼有香,香淡如;入夜来,香乃烈。鼻观是一,何以昼夜浓淡有殊别白昼众喧动,纷纷俗务繁。目视色,耳听声,鼻观之力,分于耳目丧其灵。心清闻妙香,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古训好参详。

    四、世梦:

    却来观世间,犹如梦中事。人生自少而壮,自壮而老,自老而死。俄入胞胎,俄出胞胎,又入又出无穷已。出不知来,死不知去,蒙蒙然,冥冥然,千生万劫不自知,非真梦欤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今贪名利,梯山航海,岂必枕上尔庄生梦蝴蝶,孔子梦周公,梦时固是梦,醒时何非梦扩大劫来,一时一刻皆梦中。破尽无明,大觉能仁,如是乃为梦醒汉,如是乃名无上尊。

    五、观心:

    世间学问,义理浅,头绪多,似易而反难。出世学问,义理深,线索一,虽难而似易。线索为何现前一念,心性应寻觅。试观心性:在内欤在外欤在中间欤过去欤现在欤或未来欤长短、方圆欤赤白、青黄欤觅心了不可得,便悟自性真常。是应直下信入,未可错下承当。试观心性:内外、中间、过去、现在、未来、长短、方圆、赤白、青黄。

    知恩念恩生离欤死别欤囚鸟之歌:聆此哀音,凄入心脾

    一般认为,这三首护生歌作于1931年至1936年间。其实,若严格地讲,是这三首歌的曲的选定、编配在这期间,而歌词则是早就有了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这三首歌的歌词原本就是李叔同为丰子恺所绘护生画集所配的诗文,其中生离欤死别欤题目相同,囚鸟之歌、知恩念恩二首的原题分别为囚徒之歌、农夫与乳母。

    查阅护生画集第一册,李叔同为丰子恺所配的这三首护生诗跟后来成为歌曲的歌词完全相同。

    知恩念恩:

    忆昔襁褓时,尝啜老牛乳。

    年长食稻粱,赖尔耕作苦。

    念此养育恩,何忍相忘汝

    西方之学者,倡人道主义。

    不啖老牛肉,淡泊乐蔬食。

    卓哉此美风,可以昭百世

    生离欤死别欤:

    生离尝恻恻,临行复回首:

    此去不再还,念儿儿知否

    第四部分

    歌曲寻绎11

    囚鸟之歌:

    人在牢狱,终日愁欷;

    鸟在樊笼,终日悲啼。

    聆此哀音,凄入心脾。

    何如放舍,任彼高飞。

    护生画集第一册全套六册于1927年开始创作,1929年2月由开明书店首版发行。弘一大师李叔同在跋语里说明了编绘意图,即“以艺术作方便,人道主义为宗趣”。当时国际和国内提倡素食主义的风潮不小,不敢保证护生画集是迎合如此素食主义“大潮”而孕育而生的,但多少也受到西方思潮的影响。如李叔同在农夫与乳母即知恩念恩中写道:“西方之学者,倡人道主义卓哉此美风,可以昭百世。”就是一个佐证。

    弘一大师实在是一个极具慈悲心肠的人。他把护生活动看成是一项乐事。他写过一篇白马湖放生记,可看作是他出家之后的一篇典型的记游小品。文末所记很有意味:“放生之时,岸上簇立而观者甚众,皆大欢喜,叹未曾有。”

    三首护生歌除囚鸟之歌由闻妙编曲之外,另两首选的都是外国曲子。知恩念恩所配的是德国图林根民歌曲调。原曲是宾策augrstvonbinzer于1819年作词的德国大学生歌曲我们建造了一所皇皇大厦tengenaueteinstattlicheshaus。而生离欤死别欤的原曲则是俄罗斯民歌草原。采用外国名曲是李叔同常用的手法了,按照丰子恺的解释:“西洋名曲之传诵于全世界者,都有那样好的旋律;李先生有深大的心灵,又兼备文才与乐才。”那么由他来编配,自然就能做到歌词与音乐全面融合了。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一封李叔同致丰子恺的信,囚徒之歌在初编之时的题目是凄音,诗文也与现在的不同:“小鸟在樊笼,悲鸣音惨凄。恻恻断肠语,哀哀乞命词。向人说困苦,可怜人不知。犹谓是欢娱,娱情尽日啼。”后来在编辑过程中,弘一大师也曾为此跟参与者商讨过,终因某种因缘,成了现在的题目与诗文。

    厦门第一届运动会会歌:饮黄龙,为民族争光

    禾山苍苍,鹭水荡荡,国旗遍飘扬。健儿身手,各献所长,大家图自强。你看那,外来敌,多么狓猖请大家想想,请大家想想,切莫再彷徨请大家,在领袖领导下,把国事担当。到那时,饮黄龙,为民族争光

    切莫把佛教看成是出世的,真正的佛教以济生利世为己任,它是积极入世的。

    看看弘一大师写的这首厦门第一届运动会会歌,它无疑是一首爱国图强、抗击外敌的战歌

    1937年农历五月二十二日,厦门市在中山公园举行第一届全市运动大会。运动会筹委会事前恳请弘一大师为大会撰写会歌。弘一欣然答应,并在三月间就把词、谱都写了出来。当时厦门开运动会,有两个直接的目的:一是鼓舞民众的体育精神;二是募捐拯救四川难民。但弘一大师在作歌时,又联系到当时日寇猖獗侵略中国的现实,把体育与振奋民心、团结抗暴结合了起来。这便有了如此激昂慷慨的壮歌。

    从现在留存下来的李叔同歌曲来看,厦门第一届运动会会歌是李叔同一生为后人留下的最后一首歌曲。正如同他于1942年的圆寂是悲壮的一样,他的这首最后的歌曲亦是在壮烈的气氛中,给他自己一生的歌曲创作划下了一个句号。

    弘一大师在歌中所写到的“饮黄龙,为民族争光”的豪情,跟他在晚年的言行完全是一致的。这里可以很容易地用几个具体事例来说明。

    第四部分

    歌曲寻绎12

    抗战爆发后,他的学生丰子恺避居内地。丰子恺关切老师在福建的生活,便于1938年农历七月初从桂林写了一封信去,希望他能来内地由丰子恺供养。弘一大师收到信后,虽为丰子恺的一片诚心所感动,但最后仍决定留在闽南。他回信曰:“朽人年来已老态日增,不久即往生极乐。故于今春在泉州及惠安尽力弘法,近在漳州亦尔犹如夕阳,殷红绚彩,瞬即西沉。吾生亦尔,世寿将尽,聊作最后纪念。”

    如果说弘一大师的这封回信还说得比较委婉的话,那么他在1941年致泉州郑氏的一封信中就比较直截了当了。他写道:“对付敌人,舍身殉教,朽人于四年前已有决心,曾与传贯师言及吾人一生之中,晚节最为要紧。愿与仁者共勉之。”

    弘一大师此处所说的“四年前”,当指1937年抗战爆发之时。弘一此言不虚,这从1937年农历十月十五日他写给性常法师、高胜进居士的信里可以得到印证:“近日厦门甚为危险,但朽人未能他住。因出家以来,素抱舍身殉教之愿。今值时缘,应居厦门,为寺院护法,共其存亡。古人诗云:莫嫌老圃秋容淡,犹有黄花晚节香。仁等诵此诗句,应为朽人庆幸,何须为之忧虑耶”正是有了这种殉教护法的信念,于是又有了他后来的另一首抒怀诗:

    亭亭菊一枝,高标矗晚节。

    云何色殷红,殉教应流血。

    这就是弘一大师李叔同的人格和美德

    李叔同曾与太虚大师合作过颇具影响的三宝歌,因在护教经历一章中有所介绍,此不赘述。

    李叔同的歌曲,流传下来的虽多,但有关创作方面的史料则极少。鉴于此,我决定采取比较灵活的手法,凡一首歌能够说明一个问题的就单独撰写,而没有这种可能性的,就用分类组合的办法来解决;同时,无论是单首还是分类,我都遵循有话则长,无话则短的原则,以尽量避免“水份”的掺杂,使文章简洁而不要有拖沓之感才好。

    再有一点要说明的是,我并不是要从学术上研究、探讨李叔同的歌曲创作,而是引介李叔同的歌曲,对其歌曲创作以及相关的生平事迹作一较为具体的回顾。此外,李叔同的歌曲,在不同版本的歌曲集里,其篇目数量不尽相同,有待详考。

    :漫舞风灵整理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  </P></TD>

章节目录

说不尽的李叔同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陈星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陈星并收藏说不尽的李叔同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