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TD></TABLE>

    7万多法郎的巨额数字。法国人这回不敢再说大话了,他们经过细心斟酌,做了一个小心谨慎的答复:“以后,无论在精神上还是在物质上,法国将始终不渝地对卢森堡大公国的中小学教育事业予以支持与赞助,来兑现我们的拿破仑将军那一诺千金的玫瑰花信誓。”卢森堡人本不是为了索取债务,有了对方这样的答复也就满足了。

    拿破仑惹下的这类麻烦还不止这一起。前些年,瑞士布尔日圣皮尔村的农民拿着拿破仑在1800年写下的一张借据向法国政府索赔来了。

    1800年拿破仑率4万大军赴意大利对奥作战时,途经瑞士这个小山村。当时因军需,法军砍掉了该村的一些树木,运走了一批木料,消耗了该村的一些粮食和饲料。临走前,拿破仑亲笔写了一张借据,表示今后一定赔偿。后来,拿破仑忘掉了此事,但该村的后代却一直保存着这张借据。几年前,村民偶然发现了这张保存了近二百年的借据,便拿着它向法国政府索赔,法国政府于1982年付给该村45万瑞士法郎的支票,替拿破仑还了债。1983年,当法国总统密特朗访问瑞士时,该村村民又将钱退还给了法国。但密特朗表示,一定要想办法偿还这笔旧债。1984年5月19日,是拿破仑率军通过该村184周年纪念日,法国驻瑞士大使遵照密特朗的指示,代表法国政府向该村赠送了一座拿破仑骑在马上的铜像,并递交了密特朗总统的一封亲笔信。法国最终以这种友谊的方式了结清了这笔债务。

    美国第30任总统柯立芝,也是一个出言谨慎的人,他虽然政绩平平,却也极有特色。

    1924年,柯立芝竞选连任,以压倒优势击败民主党候选人。共和党的竞选口号是:“保持冷静,保持柯立芝。”

    自从入主白宫以后,他常把摇椅放在前门廊里,晚上坐在那里抽雪茄。比起其他任何一个总统来,他做的工作最少,做的决策也最少。门肯说:“他在五年又七个月的总统生涯中,所做出的最大功绩就是比其他任何一个总统睡得都多睡觉多,说话少。他把自己裹在高尚神圣的沉默中,双脚搭在桌子上,打发走一天天懒惰的日子。”人们给柯立芝起了一个“沉默的卡尔文”的绰号,这不是没有道理的。

    柯立芝真正能做到只说三言两语,甚至一言不发,如果他要这样做的话。

    1924年大选时,心急的新闻记者找到柯立芝,问他:“关于这次竞选你有什么话要说吗”

    “no没有。”柯立芝回答说。

    “你能就世界局势给我们谈点什么吗”另一个记者问道。

    “no不能。”

    “能谈一下关于禁酒令的消息吗”

    “no不能。”

    当失望的记者们要离开时,柯立芝严肃地说:“记住不要引用我的话。”

    他在加利福尼亚州旅行结束就要返回华盛顿时,电台记者们采访了他,问他对美国人民有什么话要说,他愣了一会儿,说:“再见。”

    柯立芝知道自己该怎样应付这种场面。“如果你什么也不说,”他有一次这样解释道,“就不会有人要你去重复。”

    据门肯回忆说:“柯立芝作为美国总统的有价值的记录几乎是个空白,没有什么人记得他做过什么事,或说过什么话。”但门肯错了,柯立芝说过的很多话后来都成了名言警句。

    1919年,他担任马萨诸塞州州长时,波士顿警察举行罢工,他对此评论道:“任何人,不论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没有权力举行罢工反对公共安全。”这话使他在全美国出了名,对日后当选副总统颇有效力。

    古希腊哲人泰勒斯曾说过:“多说话并不表明有才智。”换言之,多听少说。虽然少言未必是智慧的征兆,但至少可以尽可能地减少祸从口出的发生概率。

    切莫与人过于亲近

    [箴言70]切莫与人过于亲近,或让他人过于亲近你,否则,你将失去正直赋予你的优势,使你声望尽失。切勿与任何人过于亲近。不要亲近上司,否则危险将至;不要亲近下属,因之有失尊严。最不可与乌合之众为伍,他们蛮横而愚蠢。他们看不出你是善意相与,却认为是你应尽之责。过分亲近等同于粗俗。

    与人过于亲近,难免会失掉公允。亲近一方人,难免会得罪另一方的人。你如果想维护自己的公正、受人尊敬的形象,就不能不注意这一点。

    更不能轻易受人恩惠,要切忌“拿人家手短,吃人家嘴软”。千万不要因为贪图一点儿实惠而把自己置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在政治斗争中,最好是站在竞争势力的中间,这虽然很难,但这是一个原则。拉帮结派是很危险的,这样做收益大,但风险更大。

    1968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基辛格给尼克松的竞选团队打了一个电话,明确表示他可以向尼克松阵营提供宝贵的内部情报,尼克松团队高兴地采纳了他的提议。在这次竞争中洛克菲勒也是竞选人之一,但是他失败了,而基辛格一直以来都是洛克菲勒的盟友。

    与此同时,基辛格也向民主党的提名人韩福瑞表示了他的这种意愿,韩福瑞要求他提供尼克松那边的内部消息,基辛格就把尼克松的一切全盘托出了。

    其实他真正想要的就是内阁的位子,而尼克松和韩福瑞都答应给他这个位子,不管谁赢了大选,基辛格都将从中获利。

    最后,胜利者是尼克松,基辛格顺利地当上了国务卿,但他仍然小心翼翼地与尼克松保持一定的距离。当福特上台时,原来与尼克松非常亲密的人都被迫下台了,而基辛格又成为福特的官员。因为与尼克松保持了适当的距离,他很幸运没有下台,继续在动荡的年代里叱咤风云。

    人们往往尊重那些保留自己**立场的人,因为这种人让别人无法掌握。这种名声会随着权力的增加而得到提升,只要有一个人想要拉拢,紧接着就会得到更多人的器重和关注。所以,不要屈从于权力,权力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最终的目标。

    站在竞争势力的中间,审时度势,就更容易赢得权力并加强自身的影响力。关注你的人越多,你的价值提升得就越快,影响力也就越大。放在桌子上的筹码增加了,想要的东西就越容易得到。

    容易支配的东西总是不被珍惜,因此,不要轻易地投入自己的感情。距离产生美,所以要保持适度的距离,这样才更容易引人注意。给予希望,但是永远不让他们满足,这是进退规则的良策。

    倾倒的方向一旦固定不变,魅力就会消失殆尽,就会变得庸俗,从而失去自己神秘的光彩。所以,应该鼓动别人关注你,激发他们的兴趣,但是不要被这种热情迷惑,即使困难重重也要保持**,这个困难越大,就越容易引起别人对你的关注。

    实施这套策略,必须保持内心的自由,把周围的人和事都视为自己攀登顶峰的台阶,而不是为别人摇旗呐喊。

    基辛格在担任美国国务卿的时候,想在谈判桌上和苏联达成和解。不过他非但没有让步,反而和他们一向遏制的中国交往密切。苏联感到不安了,如果美国和中国走在一起,苏联将会被进一步孤立。基辛格的访华行为一旦确定,就会促进美苏关系的改善,对世界和平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所以,千万不要与人过于亲近,或者让他人过分亲近你。处于竞争势力的中间才能不依附于任何一方,别人越是因为有这么一段距离而越会企图亲近或重用你。

    知道该如何求人

    [箴言71]快乐的日子是人乐于施恩的时候,因为快乐是自内向外放射的。如果你有求于人,不妨挑选对方心情愉快的时候。如果你看到已经有人遭到拒绝,就千万不要往前凑了。“不”字一旦出口,再说起来便会毫无顾忌。而且,你也不会从那个伤心的人那儿得到任何东西。让别人先欠你的情是为上策,除非那人卑鄙下流,知恩而不图报。

    俗话说:“顺着好吃,横着难咽。”人人都喜欢听顺耳话。所以求人的第一要招,是赞美对方。对方一高兴,你的事他就肯办了。

    法王路易十四好大喜功,又喜欢赏赐别人官职和荣誉,所以那些贵族不惜重金地往上爬。他身边的马屁精特别多,说起话来让人肉麻得不行。

    比如,路易十四问起时间的时候,马上就有人回答:“陛下,您希望现在是几点就是几点。”而他的儿子曼恩公爵在一次法军取胜后向他汇报:“啊,父王,我的学业就要荒废了,因为每次您的军队打了胜仗,老师就给我放假。”就连宫廷建筑总监当坦公爵也会在凡尔赛宫的雕像下面打几个楔子,这样雕像就会有点倾斜。一旦路易十四注意到雕像倾斜的时候,他就适时地赞美:“陛下真是明察秋毫啊”

    向领导拍马屁,让领导开心,这时提出要求就好办多了。这个道理中国古代的邹忌已经分析出来了,不用多言。

    求人时,要注意对方的禁忌,不要刺痛对方,这一点不可不知。

    1803年,年轻的美国发明家富尔顿,在塞纳河上建造了第一艘以蒸汽机为动力的轮船。这年8月,当他获悉拿破仑要越过英吉利海峡对英作战时,兴致勃勃地前来推销自己的新产品蒸汽动力船。若不是他在滔滔不绝中失口说错了一句话,拿破仑说不定会采纳他的建议。果真如此,拿破仑的后半生及法国的历史都要重写。

    当时拿破仑想征服英国,可是法国海军的实力比英国稍逊,这让他感到英雄气短。他听说富尔顿发明了蒸汽驱动的轮船,非常感兴趣。

    富尔顿滔滔不绝地说:“一台20马力的蒸汽机可以抵得上20面鼓满的风帆,陛下的舰队再也不必待在港口里等待好天气出航,到时,不要说是纳尔逊,就是兔子,也跑不过陛下,等到您旗开得胜的时候,您就是这个世界上最高大的人了”

    富尔顿一不留神说走了嘴,触到了拿破仑最忌讳的身材高矮的问题。这就好比当着秃子说灯亮,刚才还在认真倾听的拿破仑顿时沉了脸,他截住富尔顿的话头说:“你只说船快,却只字不提铁板、蒸汽机和煤的重量,我不说你是个骗子,你也是个十足的傻瓜”

    也许,拿破仑拒绝富尔顿的理由有很多,但这个理由却是最体现他性格特征的一个。

    1812年,英国人购买了富尔顿的轮船专利,19世纪40年代,船侧轮桨逐渐被更先进的船尾螺旋桨取代。英国的海上霸权以它的船坚炮利得到了巩固,而法国则被远远地甩到了后面。

    这件事是拿破仑的遗憾。但从富尔顿的角度来看,也是他求人不当的一个教训。

    你不能完全属于别人,也没有人能完全属于你

    [箴言72]亲情不可能如此,友情不能如此,最深的恩情也不能如此。因为你很难把心交给一个人。最亲密的结合也有隔阂的地方。不管你和一个人如何亲密,仍然需要遵守礼貌的原则。我们对朋友隐瞒这样或那样的秘密,儿子甚至不会向他的父亲坦白一切。你对某些人隐瞒的事也许会告诉另外一些人,反之也是如此。所以说你坦白了一切也同时隐瞒了一切,只是针对不同的人而已。

    与人交往,不要过于亲密,要保持适当的距离。过于亲密,难免会对别人造成干涉;如果你总是试图改造对方,那就更是大错特错了。要记住:你不能完全属于别人,也没有人能完全属于你。

    励志大师卡耐基说过:与人交往,第一件应学的事情就是不要干涉他们自己快乐的特殊方法,如果那些方法不激烈地与我们相冲突的话。

    曾担任过英国首相的迪斯累利认为自己一生中或许会犯许多错误,却绝不会因为爱情而结婚,这个错误他是不会犯的。他的确是这样做的。他35岁以前一直过着单身的生活,直到那一年他遇到了一位有钱的头发花白的且比他大15岁的寡妇。于是他向她求婚了。她也知道他找她是为了她的钱,所以她告诉他,她要观察他一年再说。一年后他们真的结婚了。这故事听起来让人觉得太功利,太不浪漫了。事后发生的一切却让人大跌眼镜。

    他们的婚姻非常成功。他这位富婆妻子,既不年轻,也不美貌,更不聪明。她说话时常常发生文字和历史的错误。她对服装的兴趣古怪,对房间装饰的兴趣奇异,但重要的一点她却做得非常好,那就是她懂得怎样驾驭男人。她从不和丈夫对抗,当迪斯累利在外面和别的夫人们唇枪舌战地谈得精疲力尽回家以后,玛莉安能让他在轻松愉快的闲谈中放松下来,渐渐地,他变得越来越恋家了。因为在家里,有玛莉安的宠爱和温暖。家成为他获得心神安宁并沐浴于玛莉安的敬爱和温暖的地方。她是他的伴侣、亲信和顾问,她是他最信任的人,是可以放心地征求意见的人。因此,他每天晚上结束了下议院的工作后,都会急急忙忙地赶回家,告诉她每日的新闻,而最重要的是玛莉安总是充满信心地鼓励他。

    30多年间,玛莉安把全部身心都放在了迪斯累利身上,她尊重自己的财产,因为那会使迪斯累利生活得更加安逸。她心甘情愿,认为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同时她也得到了,他把她看做是自己的主宰,他请求维多利亚女王封玛莉安为贵族。所以在1868年,她被封为毕根菲尔特女爵。

    尽管玛莉安有时在公共场合表现得不好,但他从不批评她。当有人嘲笑她时,他就会立刻起来猛烈地忠诚地护卫她。玛莉安不是完美的,但30年来,她从未厌倦谈论自己的丈夫,并30年如一日地鼓励和呵护他,这让迪斯累利感到玛莉安是他一生最重要的人。

    玛莉安有很多缺点,可迪斯累利总是非常聪明地不去惹她生气。所以,他们的婚姻才会如此幸福长久。

    梵斯特乌德在在家庭中一起成长一书里也说:“要想有一个美满的婚姻,除了对方要合适外,自己也要让对方觉得合适。”

    改造是一种带破坏性的作业。爱情是一件易碎品,就像一只瓷瓶,瓷瓶上有一块疙瘩,你看着不舒服想把它打磨平整,用心无疑是好的,但有时看到的却是这样一种结局:疙瘩没有打平,瓷瓶先碎了。爱情如此,友情也是如此。

    慎终如始

    深谋远虑的智慧

    作长远之计

    [箴言73]今日为明日打算,甚至为多日后打算。最高明的远见是有备无患。凡是事先遇到警示的,就不会遭厄运打击;凡是事前作准备的,就不会陷入窘境。不要等到面临困难之际才运用理智,而要运用理智来预测尚未降临的困难。

    今天的欧洲在走向一体化,你是否知道,今天的欧盟始于二战结束不久的“舒曼计划”。这个计划把德、法这两个历史上的老冤家拴在一起,目的就是为了找到一个使欧洲长治久安的好办法。

    在近代与现代历史上,德国曾两次挑起世界大战,使欧洲各国饱受战乱之苦。尤其是法国,作为德国的西部邻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与德国兵戎相见,并曾被法西斯德国占领,遭受亡国之辱。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法国许多政治家都在考虑如何避免德国发动新的世界战争,切实保障法国和欧洲和平的问题。

    戴高乐将军提倡肢解德国,使德国回到19世纪统一前那种公国林立的局面。但这一打算遭到其他大国的反对而未能实现。然而这却造成法德两国政府互不信任,情绪对立。事实上,德国复兴的趋势是不可避免的。而法国人最担忧的是,德国一旦恢复了元气,就有可能进攻法国,所以法国此时急需一项相应的对策,以取得主动。

    在这种情况下,法国当时的外交部长罗贝尔舒曼,开始谋划建立法德两国“煤钢联营”的方案。因为重整军备首先总是在煤、铁、钢的增产过程中显露出迹象。如果将法德两国的煤钢行业联合起来经营,就能够觉察到对方重整军备的初步迹象,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同时,如果把法德两国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共同机构管理之下,这样双方在生产上就结成了一种休戚相关的关系,这样,就可避免法德之间发生战争。

    于是,舒曼于1950年5月9日提出了“欧洲煤钢共同体”或“煤钢联营”的方案。这就是有名的“舒曼计划”。舒曼的这项计划一经提出,迅速得到联邦德国的响应,并很快博得比利时、卢森堡、荷兰和意大利的支持,显然这6个国家都从煤钢联营中看到对本国发展的好处。法国得以按照自己的政治目的“套住”联邦德国,并取得联邦德国的炼焦煤和焦炭,联邦德国借此同其他5国有了伙伴关系,便于打进5国市场,并有利于巩固和加强自己的国际地位,其他国家也可享受到“联营”内的关税优惠。于是,1951年4月18日,这6个国家签订了建立欧洲煤钢联营的巴黎条约。

    联营建立以后,6国在经济上都受了益,短短几年时间,钢产量、钢的出口贸易额都有很大提高,采煤工业实现了现代化,煤炭、矿石有了可靠保证。1957年,这6个国家决定把煤钢联营推广到其他经济部门去,于是,成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共同市场”。后来,英国、丹麦、爱尔兰、希腊、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家纷纷加入了“共同市场”,发展成为欧洲共同体,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贸易集团。欧共体就是欧盟的前身。

    历史的发展证明,“舒曼计划”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法德两国的关系中,消除了战争的阴影,建立了比较牢固的伙伴关系,而且煤钢联营开创了欧洲联合的先河,使欧洲共同体成为有世界影响和广泛联系的国际组织。这对欧洲的安全和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今日为明日打算,甚至为多日后打算。最高明的远见是有备无患。凡是事先遇到警示的,就不会遭厄运打击;凡是事前作准备的,就不会陷入窘境。不要等到面临困难之际才运用理智,而要运用理智来预测尚未降临的困难。

    善于见微知著

    [箴言74]懂得如何推理,曾一度被视为一切技艺的顶峰。但现在光能推理还不够,我们还须有未卜先知的本领,特别对于我们容易受骗的事情来说是如此。你只有学会察微知著才能成为聪明人。有的人极善于窥测他人内心,对别人的意图洞若观火。对我们最重要的内情,谨慎之人虽然自己十分清楚,却总是说一半留一

    ...  </P></TD>

章节目录

进退术-西方历史中的权谋智慧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任浩之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任浩之并收藏进退术-西方历史中的权谋智慧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