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TD></TABLE>

    为什么,在这荒凉的沼泽,当初你要眯缝起你的睫毛,用手心里

    的浆果采喂我,好象喂你心爱的小鸟

    别伤心不要冒着嗖嗖寒风在开春的码头上把轮船久等。还不如饮此

    一怀别离酒,纪念胸中短暂的温情。

    我和你是不同类的鸟啊,何苦在此岸上久待也许我此去还会回来,

    但是也许呀,永远不再

    你哪儿知道,每当夜间,不论我走到哪里,总是听见不祥的脚步声在

    我背后,紧紧追逼,象一个梦魇

    不过我总有一天会记起浆果,记起在暗土地上的爱之花,于是我会给

    你们寄一个布娃娃作为我最后一个童话。让小女儿哄娃娃睡熟,让她

    永远不会感到孤独。“妈妈,妈妈呀娃娃真好玩瞧她会眨眼睛,她还

    会哭”飞白译

    作品鉴赏宁静,这是鲁勃佐夫抒情诗中最有特色的意境。第一首诗抒

    情主人公重返故乡,他最深的感受是故乡的安谧温馨“我宁静的故乡

    啊”他带着对故乡景物的眷恋之情,流连于小河、柳树、水潭,怀着物是

    人非的缕缕惆怅,忆及长眠于此的母亲。童年的印象是模糊的,只记得母亲

    的可亲,却忘了母亲埋在何处。象是怕惊扰母亲,乡亲们答话都是轻声细语

    的,连大车驶过也悄然无声,更增添了故乡的宁静平和。只有教堂圆顶上复

    盖的野草默默暗示了时光悠悠。童年的记忆又是清晰的,他什么都没有忘记,

    游泳的地方,葱绿的草地、木头建造的学校,这,一切都唤起他的童趣,重

    温那段无忧无虑的生活。可以想象,当抒情主人公再离去的时候,那萦绕心

    头的离愁别绪不会不象“那条雾茫茫的小河”不断地随他奔流,而对故乡的

    依恋和深情也将永远伴随着他,成为他生命的源泉。这首诗流溢着恬静温和

    的诗情,明朗清新中掺有一点感伤,朴实平淡中留有一点余韵。与这首诗相

    似的还有一首故乡之夜,似乎可以为诗人追求宁静的境界作出某种注解。

    那首诗更是着力抒写故乡的寂静,“静得仿佛是这儿的自然从来没经历过些

    许震动”,“静得仿佛是今后的生活永远不会再发生震动”。这种对静的极

    致抒写,反衬出抒情主人公内心从未得到过平静。人生多灾多难,息有厄运

    震动心灵,总有清醒的哀愁笼罩大地,所以他才如此渴望宁静,特别怀念故

    乡的宁静。

    但是在这里刊出的第二首诗别离曲中,抒情主人公早年安家在故乡,

    身处宁静之中却无法与宁静融为一体。这首诗咏唱的正是内心的永不宁静。

    那时在故乡这片被遗忘的灰暗之地,吱哑作响的门扇,肮脏泥泞的庭院,

    静得让人忧郁,让人寂寞。抒情主人公要离家远走,当他想到自己走后妻子

    在摇篮边为他的负情而哭泣,想到他与她之间短暂的爱情,愧对妻儿的忏悔

    之情油然而生。尽管如此,他还是要走,他劝解爱人不要伤心,也不要等待,

    他不能不走。因为“我和你是不同类的鸟啊,何苦在此岸久待”还因为他

    总是听到不祥的脚步象梦魇般步步紧逼,这种出自内心的焦虑不安、苦闷疑

    惑驱使抒情主人公自我放逐,去追寻摆脱困扰的新路。但是路在何方此去

    前景茫茫,也许还会回来,也许流落终主,不走痛苦,走也迷惘,别离的悲

    哀也就有增无减。诗的最后让小女儿对布娃娃发出天真无邪的赞美,会哭的

    布娃娃与抒情主人公心中的哀歌正相呼应。鲁勃佐夫不愧是“悄声细语”派

    的代表诗人,那温婉柔和的倾诉和抒情很能打动人。尤其在“大声疾呼”派

    以他们的政治敏感、有力的节奏、洪亮的声音响彻诗坛之后,作为对一种审

    美情趣的反拨,“悄声细语”派的出现令人耳目一新,这也是很自然的了。

    曾有人认为鲁勃佐夫的诗“感伤的情调有余,健康的思想不足”,也有人批

    评他的诗“缺乏重大题材”,不过是“表现闲情逸致的田园诗”。诗人反驳

    道:“你们是些什么样的诗人你们写了些什么,又是怎样写的你们发誓

    说热爱这、热爱那,可实际上是麻木不仁。对,麻木不仁。你们忘了农村,

    叉对城市冷漠无情,关于我,我有自己的题材,从来就有的,懂吗我写自

    己的家乡,就象菜蒙托夫那样写,别把闲情逸致的标签贴到我的头上。”

    从这两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将游子对故乡的眷恋,与故乡难以截断的生

    死联系表现得这样诚挚,这样感人;将身处宁静又不安于宁静,怀念宁静又

    始终无法宁静的心态表现得这样含蓄,这样真实。谁能说这种情感不是人类

    共有的谁又能说这种两难境地的困惑已在人间绝迹诗人情真意切地表现

    了他的所思所感,那缠绵婉约的诗风也就赢得了读者。

    王圣思

    穆斯泰卡里姆普罗米修斯,别奶掉火种

    作者简介穆斯泰卡里姆1919是苏联巴什基里亚诗人,原名穆

    斯塔法萨菲奇卡里莫夫。1935年发表作品。1940年毕业于巴什基里亚师

    范学院语言文学系。卫国战争参加者。1944年入党。19511962年任巴什基

    里亚作协主席,1962年起任俄罗斯联邦作协书记,1963年起任俄罗斯联邦最

    高苏维埃主席团副主席。1979年获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1972年卡里姆的

    诗集追踪岁月获苏联国家奖。那时整个巴什基尔都沸腾了,人民对自己

    的诗人无比爱戴和敬重。卡里姆的重要作品还有诗集春天的声音1941,

    组诗欧洲一亚洲19511954,长诗十二月之歌1942、乌

    里玛斯巴依19421944、黑色的水1961,童话微笑1960、

    秘密1962,诗剧萨拉沃特1971,剧本抢姑1958、

    一支没唱完的歌1960、艾古丽的国度1967、给独裁者一

    匹马1980、徒步的马哈茂德1981,小说我们家的欢乐

    1958、三人小组1962等。卡里姆的戏剧月蚀之夜1964

    于1967年获俄罗斯国家奖金。中篇小说浸长的童年及待体悲剧普罗米

    惨斯,别扔掉火种,同获1984年列宁奖金。1970年发表的长诗岁月后

    面也曾获1972年苏联国家奖金。

    内容概要普罗米修斯,别扔掉火种为六幕诗体悲剧。第一幕“诸

    神宴饮”,写宙斯把堤坦打得一败涂地后自立为王,举行庆功会宴饮诸神。

    宙斯降旨设百年不散的宴席,并要大家及时行乐,不负佳期,同时表扬了普

    罗米修斯作战很勇敢,建立了彪炳干秋的功勋。众神们欢聚一堂,杯中斟满

    了纯酒,庆贺这场胜利。这是西徐亚人的习惯,酒中不得掺进一滴水。诸神

    一个个举杯祝酒,只有普罗米修斯优心忡忡地在观察星河的动静。这时宙斯

    的最末一房妻室赫拉提醒宙斯说今天要为女儿爱神阿佛罗狄蒂挑选东床。宙

    斯不慌不忙地说时机未到,要等到人们喝得有些醉意才好。宙斯首先下达各

    项敕命,他要颁布诏书大赦天下。众神频频举杯,可普罗米修斯还是静立不

    动,他感到在他与宙斯之间有很大的隔阂,好似冰封的鸿沟。他决意要与宙

    斯分手、分手的痛苦也使他伤心落泪,宙斯责怪他怎么可以把友谊视为儿戏,

    他并不知道普罗米修斯的决心已定。在柔和的音乐声中,众神继续饮酒,兴

    致勃勃。这时年轻的天神们情不自禁地向阿佛罗狄蒂鞠躬求婚。一个个大献

    殷勤,但除了丑态百出外,一无所获。阿佛罗狄蒂心中爱慕的是普罗米修斯。

    普罗米修斯赞美阿佛罗狄蒂是一个完美无缺的神,但却表示自己不能接受她

    的爱,因为普岁米修斯已经有了人间的爱人阿西亚。阿佛罗狄蒂叹息着。她

    虽然没有得到普罗米修斯的爱,但见他与恋人阿西亚倾心相爱,内心也真诚

    地祝福他们。纷争女神厄里斯珊珊来迟,她的到来,使宴会一下子热闹起来,

    众神们纷纷争抢她带来的象征英雄和光荣的金苹果,互相推搡厮打,宙斯命

    令赫耳墨斯去抢金苹果,他觉得金苹果理应属于自己。宾客四散,100年就

    这样匆匆过去。庙堂里只剩下宙斯与普罗米修斯。宙斯觉得众神同心同德,

    只有普罗米修斯总是露出责备的神情。普罗米修斯义正辞严地责问宙斯为什

    么不把火种给人类为什么要剥夺他们的光明和希望同时又为自己无能为

    力而苦恼。这时赫尔墨斯报告说火焰已在地母盖娅的腹中萌生,宙斯却说不

    必害怕,只要地火与天火不融合在一起,他的帝位永远不会动摇。宙斯无意

    之中泄露了天机,在旁静听的普罗米修斯终于明白了自己的使命,决心为了

    人类的光明在所不借。第二幕“罂粟花盛开的林中空地”,普罗米修斯和阿

    西亚这对恋人来此幽会。阿西亚起初只是一团浑然无知的粘土,后来是普罗

    米修斯把她造成有灵魂与生命的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她与普罗米修斯真诚

    相爱。但她是凡人,不能永生。普罗米修斯爱她,希望她能够永远和他相亲

    相爱,要使她也能永生。阿西亚不愿离开大地上的凡人。普罗米修斯由爱阿

    西亚推及爱整个人类,这种对人类的爱升华了他们的爱情,使之变得高尚、

    无私。舞台灯光渐暗,命运女神预言普罗米修斯的苦难。场景变换,普罗米

    修斯被锁在高加索山上,每天秃鹰啄开他的胸腔,食光他的内脏,第二天长

    好,日复一日地受析磨。他的母亲司法女神忒弥斯来看他,对他献身正义的

    精神深为感动。开始她看见儿子受苦很痛苦,但儿子为了正义视死如归的气

    概深深地感动了她,她为有这样的儿子而骄傲。母亲忒弥斯离去了,响起了

    秃鹰的嘶叫声,它朝着普罗米修斯俯冲而下。舞台重新出现罂粟花盛开的林

    中空地。阿西亚惊恐地抱住普罗米修斯,说做了一场噩梦,普西米修斯说这

    不是噩梦,是命运的预示。阿西亚劝他改变主意,别去冒险。普罗米修斯表

    示绝不临阵退却,改变主意。对人类的爱,对阿西亚神圣的爱使他矢志不移。

    他盗火于人类的决心更坚定,并说只要阿西亚获得永生并决心等他,什么磨

    难都不在他眼里。第三幕“宙斯的殿堂”一座美丽的殿堂,殿堂深处有一火

    炉,此即宙斯的天火。宙斯的两名仆人权力和暴力站在炉前守卫。权力牢骚

    满腹,觉得自己虽是权力却要听命于宙斯做帝王意志的奴隶。远处传来欢乐

    女神们缱绻缠绵的歌声。暴力和权力被女神们的歌声弄得心绪不宁,失去自

    持的力量去寻欢作乐了。这时普罗米修斯正好来天宫盗火。好心的阿佛罗狄

    蒂帮助他,留住了玩忽职守去喝酒的看护神。普罗米修斯把火装入芦苇杆内,

    他盗火成功,飞入了太空。赫尔墨斯来到发现火种被盗,慌忙报告了宙斯,

    宙斯得知是普罗米修斯盗走时,他大为震怒。宙斯派不和女神厄里斯及赫尔

    墨斯装扮成一对夫妻飞注人间,挑起人类对普罗米修斯的憎恨和恐惧,宙斯

    预想那时普罗米修斯会悔恨交加。第四幕“悬崖边”厄里斯和赫尔墨斯身穿

    凡人服装上场,他俩一路吵吵嚷嚷想引来人类。在他们放开嗓门骂架声中,

    果然人们纷纷从石头后面走出来,围住他们,询问打架的原因。厄里斯一片

    胡言乱语,说他们本是恩爱夫妻,太太平平地过日子,但天上出了一个叛教

    者叫普罗米修斯,从天上带下来一把火,照亮了他们,显露出丑恶原形。亚

    当王觉得说不定自己也是个丑八怪,众人也都大惊失色。赫尔墨斯趁机怂恿

    人类把阿西亚抓起来,因为普罗米修斯爱阿西亚胜过世上的一切,如果他不

    把天火带回去,就把阿西亚处死。愚味的人们相信了他们的花言巧语。第五

    幕“罂栗花盛开的林中空地”阿西亚忧心忡忡,泪水涟涟,她在期待普罗米

    修斯早日归来,此时人们团团围住了阿西亚,威胁她让普罗米修斯把天火带

    回去,凶狠的吼声震耳欲聋。阿西亚千方百计地向人们解释,但她无法说服

    这些愚味的人们。亚当王气愤地问她要火还是要命,阿西亚表示她需要的是

    火焰跟生命连结在一起,不可分离。亚当王气急败坏地吩咐众人动手,阿西

    亚被人们关人象征性囚笼押下场。阿西亚既不反抗,也不害怕,唯有怜悯。

    第六幕“悬崖边”,普罗米修斯满面春风来到人间,呼唤阿西亚,但出现在

    他面前的只有一群凡人,并齐声哀求着,怒吼着“我们不需要火”,要普罗

    米修斯滚回去。人们威胁普罗米修斯,把阿西亚押解上场。然而阿西亚呼唤

    他“别扔掉火种,别交出芦苇杆”,她感觉她体内已燃起地火,她喊着:“我

    在燃烧永别了,我的爱人”普罗米修斯折断芦苇杆,让天火燃着身体飞

    向阿西亚。他们拥抱在一起,天火与地火终于融合为一,两人炽烈的燃烧着,

    雅雀无声。人们惊呆了,发现自己容貌俊美,眼中充满欢乐和光明。这时权

    力、暴力和匠神从三个方向持大锤、锁链上场,他们奉宙斯圣谕要将普罗米

    修斯押往高加索的峰顶。普罗米修斯表现出大义凛然、临危不惧的气概。

    作品鉴赏普罗米修斯,别仍掉火种共分六幕,层层深入。先写了

    宙斯与普罗米修斯的冲突,普罗米修斯想盗火给人类,让人类见到光明,摆

    脱愚昧,而宙斯却以人类为敌,只因为在他的祭坛上,人类供奉的不是肉食,

    而是残羹和啃剩的骨头。他觉得人类眼中没有他,所以要招人类狠狠地惩洽,

    一直到世界末日,普罗米修斯是正义的。他是为人类能够幸福地生活而斗争。

    宙斯的势力是强大的,普罗米修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最后为了拯救

    人类不仅牺牲了自由,而且牺牲了爱情,他用自己的苦难和爱人阿西亚的牺

    牲唤醒了人类,换来了人间的光明。宙斯的挑唆计划破产,普罗米修斯虽然

    遭到了宙斯的惩罚,但普罗米修斯的目的已经达到,而受苦受难的结果是他

    早已预想到的,失败的是宙斯。普罗米修斯与宙斯作斗争的故事,是个很古

    老的题材,早在古希腊埃斯库罗斯的悲剧被绑的普罗米修斯及十九世纪

    英国诗人雷莱的创作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中都有过描写,但普罗米修斯

    与人类的愚昧、无知作斗争,却是作者的新意。作者认为,人类的本质是好

    的,只不过是他们心灵麻木,看不到自己的本质,无力辨别真伪,善意的活

    听不进,而谗言却很容易接受,普罗米修斯作为人类的启蒙者,他是“理智”

    与“信仰”的象征。卡里姆的目光在于人类的现在,他古为今用,把古代意

    识与现代意识结合起来,针对人类存在的精神危机这一重要问题,塑造了普

    罗米修斯的高大形象。普罗米修斯从天上盗来的火是智慧之火,光明和开启

    人类心灵之火,而这把火正是无知的人类最最需要的。二十世纪末,人类的

    科学技术已经发展到走向大空、开发宇宙,但是地球上的人与人之间仍然是

    互不信任,仇视对抗,无理智地崇尚军事武力,在琐碎的事情上消耗自己的

    精力。对于这些人来说,他们的心灵是闭锁的、愚昧落后的。所以作者站在

    人类的高度,从宇宙的宏观来审察当今的人类世界和它的未来,呼唤普罗米

    修斯,别扔掉火种,这也是卡里姆的“现代意识”。他比别人站得高,看得

    远,关怀人类的前途与现状,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用自己的情感去唤起

    人类的觉醒。使人类的未来变得比今天美好,普罗米修斯,别扔掉火种

    这部戏剧具有幽默诙谐的风格。在庆功宴上,宙斯和赫拉要为女儿择婿,众

    年轻天神的各显其能只能给人增添笑料罢了,大笑之余感到这里面寄寓了辛

    辣的讽刺,具有一般的讽刺所不易达到的效果。剧本借用神话渲染气氛,更

    好地刻画了人物形象。在普罗米修斯想要盗火之前,冥冥中命运女神已经预

    示了他的后果,但普罗米修斯没有畏难而退,为了人类的幸福,他没有悔过

    之意。卡里姆笔下的人物性格丰满,而且是不断发展的。最初,普罗米修斯

    只是单纯地爱阿西亚,要使她永生,但当阿西亚表示不愿意离开人类时,他

    又感到他有拯救人类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责任,而当他肩负起这个责任并付诸

    行动时,普罗米修斯的形象变得高大,完美。卡里姆对人类寄托着美好的希

    望,他相信人类是有希望的。最终人们也都理解了普罗米修斯的奉献与牺牲,

    这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高红瑛

    波兰文学

    维斯拉夫基拉尔死亡的回忆1972

    作者简介维斯拉夫基拉尔1919,波兰作家,出生于波兰克拉

    科夫。1940年因为参加反对纳粹的波兰抵抗运动而被盖世大保逮捕。1940

    年6月14日,作者和波兰的囚犯一起从塔尔诺夫盖世大保监狱被押送到奥斯

    威辛,成为奥斯威辛集中营的第一批囚犯。当时,维斯拉夫基拉尔还不满

    21岁,他在奥斯威辛集中营的花名册上登记为290号,并从此开始了五年集

    中营的生活。作者在集中营的五年时间里曾经多次换过营区。而且,每换一

    个地方,他的处境和地位也相继发生了一些细微的变化。命运让他扮演了许

    多不同的角色:他当过医院为护理员、搬运过尸体、做过劳动分队的文书、

    劳动分队的领工员即劳动分队的负责人、安装工等等。在奥斯威辛集中

    营里,作看作为囚犯曾因过失而遭禁闭,然而他却也担任过名声极坏的职务

    囚舍长,成了一名特殊的囚犯。经历了各种难以名伏的折磨,逃脱了一

    次又一次的死亡威胁,基拉尔伴随着奥斯威辛这座人间魔窟在煎熬中度过了

    五个苦难的年头。他凭着个人的机智以及强烈的求生愿望,奇迹般地从监狱

    生活的夹缝中活了下来,从而使得世界上千百万人有机会能够通过这位波兰

    作家的回忆录,从一个侧面来了解纳粹德国对人类犯下的滔天罪行。基拉尔

    在集中营时的各种经历使他有机会收集不仅涉及囚犯,而且也涉及党卫队

    ...  </P></TD>

章节目录

当代世界文学名著鉴赏词典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文美惠/朱雯/施蛰存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文美惠/朱雯/施蛰存并收藏当代世界文学名著鉴赏词典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