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TD></TABLE>

    陡的山坡上跑来

    旅社。她忙得实在不能抽身时,便派叶子给岛村送个字条来。叶子象名邮差,

    站在那里,交上纸条就走。尽管驹子是爱岛村的,但岛村自己有一种虚无感,

    总把驹子对爱情的追求看作是一种美的徒劳。但他象接触驹子**的躯体一

    样,切感驹子对生存的渴望。为此,岛村可怜驹子,也可怜自己。岛村似乎

    觉得只有叶子看透了他俩的这种悲衷。因此岛村也对叶子开始迷恋。这次岛

    村离去的前夕,村子的茧仓里放电影。突然警钟响起来,茧仓失火了。烈火

    已烧透了房脊。驹子和岛村赶到火场时,人群里“啊”地叫了一声。只见从

    茧仓的二楼掉下来一个女人,她从空中柔软地平着身子落下,没有挣扎。岛

    村并未感到恐怖,甚至也未感到她的死,恰似一幕非现实世界的幻景,然而

    岛村感到透不过气来的痛苦和悲哀,他全身痉挛,心在剧烈地跳。掉下来的

    女人是叶子,她是脸朝着天往下落的,穿着一件红色箭翎花纹布和服。驹子

    从岛村身旁飞奔出来,踉踉跄跄地走过去,把叶子抱回来。“这孩子疯了,

    她疯了。”驹子疯狂地叫喊。岛村企图靠近她,不料被人群挤到了一边,人

    们是要从驹子手里接过叶子。待岛村站稳了脚,抬头望去,银河好象哗啦一

    声,向他的心坎上倾泻下来。

    作品鉴赏雪国没有明确指出故事发生的具体年代,可以说这部作

    品反映了跨越时代的日本人内心的苦闷。驹子是个心地善良的乡村艺妓,她

    可以为他人而牺性自己。驹子从未爱过行男,但却为师傅的这个宝贝儿子的

    医疗费而当了艺妓。驹子的生活态度是刻苦勤奋的,她无师自学,把歌舞伎

    传统剧目劝进帐弹拨得如此自如,驹子敢于大胆地热切地追求自己的爱

    情,她对岛村的追求是执拗的、炽烈的。然而,驹子在现实社会中是处于被

    歧视、被玩弄的地位,她的追求是实现不了的,于此产主了驹子的苦闷。

    岛村在驹子的热切追求面前,始终怀着自谴的心理。他第三次来温泉村

    住的时间很长,已经忘了该回东京去。虽不是已经离不开驹子了,但也已经

    养成了在这个房间里等待驹子的习惯。驹子苦闷地频繁地跑来这里,来得次

    数越多,岛村的内心越受到谴责。相形之下,他感到自己已经不是一个活人。

    叶子是驹子的同类型人物,但二者的性格却有那么大的差别。叶子对待生活

    不如驹子那样大胆、泼辣、敢于追求。叶子始终是个生活中的被动者,他爱

    行男这个要死的人,照看行男却象个护士。行男死后,她总留在坟地,反映

    了在这个人世间一直没有叶子的生活位置,她终于在那场大火中跳楼身亡

    了。雪国的艺术特色,一是以细腻深刻的人物心理刻画见长。这是一部

    揭示人物心灵的优秀著作,把人物的热切、期望,悒郁、愤懑,寂寞、悲哀

    等复杂的情感世界揭示得淋漓尽致。小说中的对话占大量篇幅,而且主要是

    驹子和岛村的对话。岛村是个不明白她的心的人,因此这种对话等于驹子的

    对镜独白,写得简炼、含蓄而且透剔,颇具匠心,颇见工力。二是情景交融。

    景物描写就是描写人物,二者已经密不可分。比如“晨镜”一节,黎明时分,

    驹子洗落白粉后的红红的健康的脸膛映入枕边的台镜中,镜中的远景是晶莹

    的白雪。再如“晚霞之镜”一节,把火车的玻璃窗当作一面镜子,让远山之

    巅红彤彤的晚霞同叶子的面影叠印。叶子的目光同远山山坡上的灯火叠印,

    使人感到不是近,而是远,不是热,而是冷。从上述两个镜的描写中,可以

    看出驹子和叶子这两个人物是多么的不同。正如小说画龙点睛地写道:“驹

    子是触党的、生理的、空间的美;叶子是听党的、精神的、时间的美”,把

    二者分得一清二楚。雪国的倾向是好的。作者对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乡

    下艺妓等妇女的命运寄予了深切的同情。但是,雪国存在着明显的局限

    性,这部作品虚无主义色彩较浓,小说中的岛村把驹子的一切追求都看成是

    徒劳的,甚至觉得生存本身就是一种徒劳。小说结尾处,银河的那一段,是

    以虚无观而告终。作者在雪国中写了社会底层人们的苦难,然而他只限

    于吃惊、凝视、哀叹,给读者留下一个空虚、绝望的余韵。雪国的成就

    在于抒情,堪称是日本抒情小说的顶峰。

    平献明

    坂口安吾白痴1946

    作者简介坂口安吾19061955日本战后新戏作派代表作家。生于

    新院县新澙市大烟町。本名柄名。1930年东洋大学文学部印度哲学伦理专业

    毕业。三十年代发表的一些小说,如清风博士1931、黑谷村1931、

    长篇小说暴风雪1938,多从观念出发,一般不被读者所接受。第二

    次世界大战中,他同大井广介、平野谦等人创办了现代文学,1942年3

    月在该刊上发表我的日本文化观,大胆地驳斥了当时盛行的为军国主义

    服务的国粹主义,同年6月在文艺杂志上发表真珠,也因“不合时

    局要求”而被禁止再版。战后,坂口安吾开始了他真正的文学生涯。他同太

    宰治、石川淳等人一起形成新戏作派,又称无赖派,提倡反对权威,主张堕

    落。无赖派的作品对彷徨在战后混乱中的年轻人有着强烈的吸引力。1946年

    4月,在新潮杂志上发表堕落论一文,这是坂口安吾研究战后人生

    的出发点,或称他战后生活的宣言书。该文主张人必须堕落,日本也同

    人一样,需要堕落。只有堕落,才能发现自我,拯救自我。那些依靠政治等

    手段来拯救日本的主张,都是肤浅的、愚蠢的,也是不中用的。他在该文中

    所说的堕落,是说人要恢复动物般的本性,而要否定现存的政治和道德等观

    念,同年6月发表的代表作白痴便是以堕落论为背景写成的,堕

    落论的主张反映在这篇小说中。1947年以后,还写了一些历史题材的小说,

    如道镜、飞鸟时代的幻影等。

    内容概要这所房子里是人、猪、鸡、狗同居的。房东夫妇开裁缝铺,

    夫妇二人住在楼下。搁楼租了出去,搁楼的房客是母女二人,女儿原是镇议

    会的办事员,她同十几个职员发生**关系,如今怀着的孩子连她自己也不

    知道是哪一个的。附近一带尽是公寓,近郊是一群小工厂。公寓里住着许多

    妓女,有些人的外室也在这些公寓里定居,这真是个藏垢纳污的地方。伊泽

    租的房子虽然也是这家房东的,但却离开这个主体建筑,是个**的小院。

    伊泽大学毕业后作了记者,也试着为文化电影公司写电影脚本。他租的这所

    房子在胡同深处,对面的一家住着一个患精神病的男人,他的母亲也常常歇

    斯底里大发作,但她几乎都是对着儿媳妇阿夜,阿夜二十五、六岁,是白痴。

    可是这白痴又容貌端正,瓜籽脸,正是古代仕女图的脸型。那个精神病男人

    也是一位美男子。望着他俩,伊泽想精神病患者与一般人究竟有什么不同呢

    是的,没有任何不同。婆母却看不上这白痴女,骂她说,连顿饭也不会作。

    因此,白痴女总是怯生生的,似乎总在胆颤心惊中过日子。别人走路的脚步

    声,也会吓她一跳。伊泽非常重视艺术的独创性,他认为只有**的个性才

    是艺术。当然,他的这种主张文化电影公司是不能接受的,他也因此受到了

    公司的非议和排斥。公司重视的是时代流行的脚本,要求反映战时的日本情

    况,鼓舞人们的斗志。公司正在计划拍摄保卫拉包尔神鹰飞向拉包尔

    时,拉包尔已经失守,美军在塞班岛登陆了。并且,明天东京即将变成废墟。

    这时,伊泽已完全丧失了工作热情,只是为了每月200元的工资,不得不去

    公司上班。一天深夜,伊泽从外边回来,发现室内有些异样。他吃惊地拉开

    壁橱,见白痴女正躲在高高叠起的被褥旁。虽然不知究竟为何,但看来好象

    是受了婆母歇斯底里的申斥,不知如何是好才逃到这里来的。这事实在唐突,

    但伊泽却深受感动,于是他便决定保护这个白痴女,便把他安置在床铺上。

    可是,这女人立刻爬起来,重又钻进了壁橱。这是因为她怕伊泽厌恶自己。

    白痴女能逃到这里本身就说明她是喜欢伊泽的。伊泽终于把她安顿在铺上,

    坐到她枕边来。白痴女那天真无邪的心,对伊泽有种不可抗拒的吸引力,这

    也正是他所需要的。他已经觉察到自己在世俗社会里这种天真无邪正在丧

    失,而被那无稽的世俗所驱使。伊泽想象着战争的前途,无疑日本将战败,

    要在一片废墟上开始新的生活,可以同这白痴女一起走上这条漫长的旅途。

    实际上,从他收下白痴女之日起,伊泽已经开始了他的新生活。每天他上班,

    白痴女便在壁橱里等他回来。而伊泽在外边总忘记家里有这么个女人,只是

    空袭警报响了,自己住宅这一带道空袭时,他才想起这女人,怕她跑出房门,

    被邻居发现,那样二人的这种生活就要暴露。他为自己的这种担心而咒骂自

    己,这不是从卑劣的世俗观念出发的吗他不能忘却的是白痴女的两种面

    孔,一是伊泽第一次接触她的**时的面孔;一是在空袭中她那极度绝望的

    面孔。在她那绝望的面孔中不仅看到了她那绝望孤独的生活,而且还看到了

    她尚有一般人的理智。东京,在等待着,等待在大规模的空袭中烧光。1945

    年4月15日,这个决定命运的日子终于到来了。站前成了一片火海。伊泽在

    发疯似的警报声中,眺望着夜空中的火光。裁缝匠房东夫妇装满了一推车,

    忙着逃难,并劝伊泽快逃。伊泽怕白痴女被人发现,便说:“你们先走吧。”

    周围爆炸声不断,一声巨响在头顶上传来,伊泽伏在地面抬头看去,这所房

    子已经着了火。伊泽冲进自己的房间,抱起白痴女,为她蒙上一条棉被跑了

    出来。外面火舌飞卷,人声嘈杂。伊泽被人群推挤着向前移动,他望望前方,

    那火势正猛处,记得有一片麦田,于是他离开人群,向那烈火处跑去。“要

    死,两人也死在一起。”伊泽抱紧那女人低声地说。女人稚拙地点了点头,

    伊泽明白了她的意思,便义无反顾地向烈火冲去。二人并肩冲过火海,前面

    是一条小河,两岸的工厂群在大火中燃烧。二人渡过小河在麦田中坐下来。

    大路上逃难的人群不断。白痴女已经疲惫不堪,她说:“我要睡觉。”便蜷

    伏在棉被上就地睡着了。来了几个警察,说矢口小学未被烧,可以到那里集

    合。伊泽却一动未动,他既无任何希望,也无任何兴趣,只是什么也不想。

    天色微明,他想把白痴女唤醒,走向那更远的车站。他呆呆地想象着那遥远

    的车站,彻骨地感到那五更刚过时刻的寒冷。

    作品鉴赏短篇小说白痴以1945年4月15日东京遭空袭为背景,

    描述了战争给日本人民带来的灾难。然而这篇小说是从观念出发,描述了一

    个人工的精神世界。是说战争不仅夺走了人的生命,而且也夺走了艺术和人

    的尊严,主人公伊泽为此感到耻辱。他主张只有**的个性才是艺术,但却

    不得不符合时代的潮流,去帮助文化电影公司筹划那些鼓舞士气的公式化影

    片,作人受到了社会的制约。小说写道:“我最需要的是白痴女这样的心、

    她的天真和纯朴。我已经把这些不知丢到什么地方去了,只是一味地使用这

    龌龊、肮脏的人类群体的思惟方式,去追求那些虚妄无稽的东西,这已经把

    我弄得疲惫不堪了。”正是出于这种原因,主人公伊泽接近白痴女,直到她

    在麦田里睡着的时候,也不想离开她,决心同她一起去建立新生活。这时伊

    泽同白痴女已属于同一次元,当警察让他到小学校集合时他根本来听进去,

    这已经同白痴女无任何两样了。至于白痴女,她又同动物相似,小说写道:

    “在这种情况下,能睡得着的只有死人空袭中已死的人和这个女人。死

    去的人再不会醒来,但这个女人一会儿会醒来的。可是醒来后,在她那睡眠

    的**上也不会增加任何清醒的东西。这女人在发出轻微的鼾声,象猪的声

    音一样。”小说的开头便写道:“这所房子里,是人、猪、鸡、狗同居。”

    这两段可以集中地说明,作者“堕落论”的主张是要战后的日本人。“堕落”

    得动物般的单纯,冲破一切政治、制度、道德观念的羁绊。平献明

    宫本百合子播州平原19461947

    作者简介宫本百合子18991951日本著名无产阶级作家。

    生于东京都文京区千石。父中条精一郎,著名建筑家,东京帝国大学毕

    业后曾留学英国。母葭江,华族女学校校长西村茂树之女,华族女学校毕业。

    宫本百合子从小受着良好的家庭教育,她1916年茶水女子高等学校毕业后考

    入日本女子大学英文科。1916年月5去祖母的住处福岛县农村取材,在中

    央公论发表了中篇小说贫穷的人们。同年,中途退学,专职从事文学

    创作。在大正时代,发表了一系列人道主义的作品。1919年在美国纽约哥伦

    比亚大学作旁听生,1920年归国后同荒木茂结婚。这件婚事母亲强烈反对,

    再加上宫本百合子同荒木严重的思想分歧,终于在1924年离婚。这段生活,

    在宫本百合子1924至1939年间发表的连载长篇小说伸子中有所反映。

    1927年11月她和好友俄罗斯文学研究者汤浅芳子一起去莫斯科、波兰、德

    国、法国、英国访问,1930年经莫斯科回国。当年12月立即加入了日本无

    产阶级作家同盟,同小林多喜二、德永直一起,成为三十年代日本无产阶级

    文学代表作家。1931年秋,加入日本**,1932年2月同宫本显治结婚。

    1932年宫本百合子两次被拘留。1933年宫本显治被捕入狱,直到1945年10

    月,长达12年之久。这期间二人的来往书信,于1950年汇集成书,出版了

    十二年间书信集。战后,于1946年3月,宫本百合子等九位三十年代无

    产阶级文学作家发起重建民主文学的运动,成立新日本文学会,创办新日

    本文学杂志。她于1946年至1947年1月连载发表了中篇小说播州平原,

    1946年9至11月又连载发表了姊妹篇知风草,合集于1947年,获每日

    新闻出版文化奖。此外,著有长篇小说两个院子1947、路标1947

    1950。评论集有越冬的蓓蕾1934、妇女和文学1947等。

    战后宫本百合子积极参加保卫世界和平等政治运动。1951年1月21日因脑

    脊髓炎病逝,享年51岁。

    内容概要连日来整天的空袭于1945年8月15日11时30分停上了,

    广播了天皇的诏书。右田寻子战时离开东京,居住在东北地方的农村。此时,

    同弟弟一家人一起听广播。“接受波斯坦宣言”这句话她听清楚了,知道日

    本已无条件投降。炎热的正午,村内一片寂静。整个日本在这一片寂静的时

    刻,历史在无声中翻开了新的一页。此时右田寻子难以抑制发自内心的强烈

    的震颤,这震颤来自对旷日持久的侵略战争的深恶痛绝,来自和平到来之时

    感到的欢欣。战争中,法西斯当局以思想犯的名义,把丈夫重吉关进了监狱,

    长达12年之久。两个月前丈夫被流放到纲走,临行时丈夫说,这场战争,最

    多还有半年至10个月。这一天终于到来了,石田寻子脱下劳动服,伏在桌上

    给重吉写信,阳光照进窗来,已经很久未见到阳光了。此时,她一心佳念着

    重吉,似一曲凯歌涌上胸口,几乎令人窒息。空袭、防空演习、灯火管制都

    终结了。阳光照亮了家家户户室内的每个角落。孩子们解除了空袭的威胁,

    他们整天地玩耍,大声喊叫,真是无拘无束,心荡神驰。望着这一切,令人

    深感和平的可贵。3天过去了,人们从“麻痹”状态恢复过来,村里人在议

    论着赚钱的办法,可以把军用仓库中积存的物资抢夺出来,但没有人人识到

    要抓住当前这一对日本民族有重大意义的历史时机,更不要说由这一时期产

    生一个历史性的飞跃。广播里倒是不断传来政行的新施策,但在人们脸上看

    出的却是一团疑云,过去是只相信战争必胜,现在还不知道该相信什么。寻

    子想尽快到纲走去,但就在这时寻子接到一封山口县打来的电报,是婆母打

    来的。电报说重吉的弟弟宜次应征入伍后派去广岛,广岛遭原子弹后宜次生

    死至今不明。寻子决定,不北去纲走,而先西去山口县。西行途中,寻子目

    击了刚刚战败的日本列岛,从东北到中国地方,国土和人心都极度地渗遭破

    坏。东北地方到东京的列车中极端混乱,简直是一趟军用列车,装满了溃逃

    的军人。乘客之间没有任何联系,每个人都只关心自己。这些军人乘客同列

    车服务员互相辱骂,互相嘲笑。东京车站只剩下了裸露的钢筋,列车在这一

    片废墟旁通过。寻子对面的坐席上,坐着一位象是陆军军部教育总监之类的

    大人物,他身旁是一个靠承包土木建筑工程发财的男人。寻子的身旁坐着一

    个锯掉左腿的残废军人,一路上他还时而讲起战场上的情形,但列车离京都

    越近,他越加不安,已经失去了自信,变得很焦躁。寻子尽力地安慰和鼓励

    他。寻子心想,这人在战争中变成残废,生还后再失去爱的信心,那么他的

    一生也太不幸了。她衷心地鼓励说:“要坚强,要坚强。”列车中还有许多

    朝鲜人,他们是回到祖国去,在车内的一片昏暗中传来了朝鲜姑娘的“啊里

    郎”的歌声,寻子听了非常感动,自1910年“日韩合并”以来,朝鲜成

    了日本的殖民地,根据战时息动员令,1945年时,有二百几十万朝鲜人在日

    本,这次他们也获得了回国的机会。广岛车

    ...  </P></TD>

章节目录

当代世界文学名著鉴赏词典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文美惠/朱雯/施蛰存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文美惠/朱雯/施蛰存并收藏当代世界文学名著鉴赏词典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