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TD></TABLE>

    在这一阶段,假如催眠师将被催眠者的手和脚放在

    某种不自然的位置,他会像蜡人似的,长久持续下去。

    催眠第三度过深的催眠状态

    被催眠者可以出现幻觉、负幻觉、年龄倒退等催眠效果。不过,被催眠者仍有

    很强的自我意识,为了维护自己的人格,对不道德的、非伦理的、有强烈羞耻的暗

    示,试图各种抵抗,不可能完全顺从暗示。

    上面所介绍的七种分期法,以李扑和美童春彦的主张较适当而且实用。

    希其斯的分期法则偏重记忆,当时已经被玛珞批评为不切实际的划分法。

    培路汉的分期法虽然比较准确,但是划分的过于细,未必所有被催眠的人都按

    这个程序进入催眠状态,其间有的已经进到六期状态,而第五期暗示还不能进

    入的;也有的已达到第七期,但还缺少第六期状态的;也有的已达到第五期可以

    拍掌进行暗示和指令的,但却起不到感应的效果,不能说这个被催眠者尚未达

    到第五期。

    培路汉分期法,每一期所间隔的时间,并不是固定的,而是假定的。这样一

    来,在进行催眠的时候,只有根据被催眠者感应性的强弱,临时观察他,才能够确

    定他所达到的催眠状态,运用时很不方便。

    弗洛伊德根据被催眠者能否记忆作为判定催眠状态的标准,显然不甚

    妥当。

    1 24

    i

    二、暗示感应的类别

    暗示是催眠的手段,在催眠术上占首要地位。因而国外学者称催眠术为暗示第

    术。催眠与暗示的密切关系,不言而喻,暗示可称为催眠术的生命。六

    暗示就是通过语言或动作,来调节人们的大脑兴奋水平,从而调节通常情况

    下无法调节到的人的心境、情绪、意志和信心;改变生理状况,提高或降低体温,加章

    速或减缓新陈代谢过程。使人增强信心,稳定情绪,起增力作用。例如,一个长途

    跋涉的人,走得精疲力尽,再也不想往前走了。这时另一个人告诉他:“翻过前面催

    一座小山就到目的地了。”他顿时会精力充沛,振作精神继续往前走。又如,一个眠

    病人已经失去信心,听到一个威望很高的医生对他说:“你的病没有危险,我有把状

    握给你治好。”这个病人就会改变消极心境,恢复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痛苦减轻,态

    疾病自然慢慢得到痊愈。这些都说明暗示所产生的力量和作用。相反,暗示也可的

    以使人丧失信心,产生恐惧和不安,起减力作用。辨

    通过暗示对心理施加影响,调节大脑兴奋水平,大脑又能够指挥和支配自己别

    的行动。苏联生物学家巴甫洛夫对暗示的力量作过估量,认为它所产生的力量,

    有时非常大,甚至当**被毁灭时,机体也还可以做任何生理上的挣扎。他谈到

    一些宗教狂热者,虔诚地相信阴府的存在,受各种各样的折磨,愉快地迎接死亡而

    不觉得痛苦,不作任何挣扎。

    被催眠的人形形色色。各人的差异很大,心境也各不相同。催眠时使用暗示

    也是因人而异。暗示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一默喻暗示感应

    默喻暗示,是通过无言的指令进行暗示。

    假如被催眠者在被催眠过程中,催眠师让助手送两杯茶放在被催眠者的前

    面,催眠者自己不说话,只是用手指一指茶杯来暗示被催眠者,并且立即拿起自己

    面前的那杯来喝。这时,被催眠者也会拿起他自己面前的那杯茶来喝。这就是默

    喻暗示感应的作用。

    二动作暗示感应

    动作暗示,是通过动作示范进行暗示。1 25

    催眠师把两个望远镜放在被催眠者的身旁,不用说话,自己拿起一个望远镜

    催i眠向远处观看,被催眠者也会拿起望远镜观看。这就是动作暗示感应的作用。

    术三劝戒暗示感应

    与劝戒暗示,是通过语言暗示达到感应作用。

    催帮助嗜酒成性的人戒酒,就是劝戒暗示。在催眠状态中,告诉他,酒能伤身,

    眠你饮酒过度,已经严重影响心脏,如果再贪杯,生命就完了。被催眠者醒后,就会

    疗决心戒酒。不再贪杯,这就是劝戒暗示感应的作用。

    法四引诱暗示感应

    引诱暗示,是运用语言或行动的暗示,产生引诱的效果。

    引诱暗示不仅在催眠时使用,平时也有人用。如小贩站在大庭广众之中,

    拍卖劣货,高声叫:“快来买,便宜货,好机会,莫错过。”大家一眼就看出他卖的

    是劣等货,而无人问津。下一次小贩改变手法,暗地里串通几个人,纷纷争抢购

    买,引起旁观者的注意,都误以为是便宜货,也都竞相购买,这就是引诱暗示的

    作用。

    人的五官接触能接受暗示而产生反应。普通的暗示或自我暗示,是主观的,

    是依照各人的不同情态而引起的。而催眠师应用的暗示则是客观的,是由催眠师

    使用适当的方法,引起被催眠者的感应。希其斯博士对催眠暗示的解释:是客观

    暗示,是精神中突然出现的一种新观念。这种新观念,开始时或多或少拒绝接受。

    到后期逐渐成为绝对接受。

    故此,催眠暗示有三个时期之分:第一期是反对时期,含有反对观念;第二期

    是容纳时期,放弃反对而接受它;第三期为盛感时期,最后实现机械地运动。要能

    达到第二、三期的效果,主要还是在于催眠师运用暗示的技术。

    五语言暗示感应

    在发布暗示指令之前,催眠师必须仔细审察被催眠者的精神状态。如果催眠

    状态到了一定程度,可说是充满感应性了,但还是需要审定他的催眠状态达到什

    么程度。如果他还处在浅度催眠状态,而误认为已经到了深度催眠状态,就施以

    错觉或幻觉的暗示,肯定会失败。例如,你给被催眠者一杯白开水,并暗示他:“你

    喝这杯咖啡,味道很香甜。”他喝了,肯定回答说:“这是白开水,不是咖啡,并不

    甜。”如果他已经进入深度催眠状态,必定根据你的暗示,而产生错觉感应,将白开

    水当成咖啡喝了。这个时候你向他提出问题,必定会问有所答。如果发现被催眠

    者尚未进入深度催眠状态,应该暗示他不要开口,不要睁眼,促进他进入到深度催

    1 26眠状态,然后再施以适当的治疗暗示。

    感应性的程度已经审定之后,可以多次向被催眠者施行暗示。暗示全凭语言

    技巧来达到目的,如果语言不明确,或者语气不确切,都会遭到失败。故此,必须i将各种适用于催眠的暗示语言,事先准备好。还必须审察被催眠者的口音、心理

    状态、文化程度,准备适当的语言。例如不懂普通话的人,对他讲普通话,他自然

    听不懂,就无法感应暗示。

    第

    三、催眠深浅的判定六

    章

    施行催眠之后,被催眠者初步感应暗示,称为浅度催眠。经过浅度催眠进入催

    中度催眠,才可以施行最后的治疗性暗示,从而达到成功的效果。这种催眠状态眠

    的发展过程,表面上看不出明显的分界标志。状

    关于判定的方法,各家众说纷纭。有说举起被催眠者的手腕,从受支配的反态

    应能力上来区别;有说催眠师用右手的食指托住被催眠者的手指,喊1,2,3,喊至的

    3字时,突然抽出手指,察看被催眠者的手是不是落下来,以作区别。这种方法判辨

    断被催眠者是否感应还算可以。如果是在已经感应之后,要想判定催眠程度的深别

    浅,绝对不适用这种方法。

    从被催眠者面部的各种自然状态来判定,很有判定价值,现分述如下:

    一面容判定

    我们的面容在醒觉时,心中杂念众多,有喜则呈现出高兴的样子,有忧则面带

    愁容。人的面色婉若风云变幻的气象图。一旦进入睡眠时,杂念俱消,面容顿成

    呆板的状态。

    催眠感应后的面容,类似睡眠,不过不十分呆滞,呈现一种恍惚的状态,不起

    强烈的鼾声,面色比醒觉时较浅淡。催眠程度越深,面部血色越淡。

    二眼部判定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反映精神的镜子,所以与催眠感应有极为密切的关系。

    起初感应时,眼睛微闭眼球转动,随着催眠深度的增加,渐渐闭合,眼球不动。至

    深催眠时,则眼睛又发生了变化,可以凭催眠师自由支配,指示睁眼就睁眼,指示

    闭眼就闭眼。遥视可望千里;近看能见秋毫;又能视若无睹,而且映入眼帘的东西1 27

    还不留印象。因此,从眼部观察,容易判定。

    催i眠眼部由浅入深的催眠状态,可从四个方面观察:

    术1畅将要感应时,睁眼乏力,逐渐觉得看一物恍惚成两物,眼泪慢慢流出

    与眼眶。

    2畅初感应时,眼睑重压,目光恍恍惚惚。

    催3畅浅感应时,眼睑自然闭合,两眼不能睁开。

    眠4畅深催眠时,完全按照催眠师的指令开闭、观望。

    疗应当注意,对眼部的暗示指令应有次序。如果想用眼睛的睁、闭来试验感

    法应催眠的深浅,绝对不能用“你的双眼已闭上了,无论如何都不能睁开了,你睁

    开试试”。这样暗示容易扰乱催眠顺序。由于暗示的顺序紊乱,被催眠者按照

    你的指令睁开眼睛后,当你再暗示他“你的眼睛睁不开了,无论如何都不能睁

    开了”的时候,可他仍然像往常一样,将眼睛睁得大大的。这是由于在他的潜

    意识中已经印有第一次“睁开眼睛试试”的感应,当第二次听到“你的眼睛睁

    不开了”的暗示时,潜意识中的第一次印象仍然在起作用,于是又将双眼张开

    了。初学催眠者很容易陷入这个弊端,从而造成催眠失败。像“睁开眼睛试

    试”这种暗示,只能用在那些已经不能睁开眼睛的被催眠者身上,并且不能重

    复使用。

    三口部判定

    从口部的状态,辨别催眠的深浅程度,比较容易。感应催眠后的口形与睡眠

    时和醒觉时明显不同。被催眠者将要感应时,口有力地紧闭着。初起感应时,口

    的周围肌肉渐渐松弛,上下嘴唇呈自然闭合状态,有时会出现嚼东西的动作。进

    入中度感应时,口的周围肌肉弛缓,出现松口露齿的形状。已经达到深度感应时,

    口的周围肌肉微微颤动,像睡眠时流口水那样,并有口涎流出。

    四鼻息判定

    鼻息指的是人的一呼一吸。催眠时的鼻息与醒觉、睡眠时的鼻息都不相同。

    当刚刚感应催眠时,呼吸忽急忽缓,没有规律;初步感应时,呼吸缓慢延长;中度感

    应时,呼吸缓慢绵长而无力;深度感应时,吸气长呼气短。

    五脉搏判定

    催眠中的脉搏,要比觉醒时弛缓。将要感应时脉搏逐渐整齐;初期感应时,

    脉搏逐渐强实;深度感应时,脉搏整齐而缓慢,比觉醒时脉搏跳动的次数要慢

    1 28得多。

    i

    四、催眠状态的区分

    催眠状态既然有深浅之分,就一定有判断深浅次序的定名。定名是为了区分第

    不同的催眠状态,核实催眠程度的深浅,做到心中有数。六

    一初度催眠状态章

    初度感应催眠暗示的被催眠者,呈半睡半醒状态,四肢五官虽然还能活动,但

    已经不是完全受自己的意念所支配。这时候被催眠者的显意识已经被抑制,杂念催

    都已消失,仿佛昏昏欲睡。行动失去自主能力,听别人讲话,尚能了解,所以叫“初眠

    度催眠状态”。状

    二中度催眠状态态

    的

    人在睡眠酣畅的时候,醒觉时的那种意识完全潜伏。而在催眠感应至中度阶辨

    段,被催眠者在醒觉时所存的意识也完全潜伏。所以定名为“中度催眠状态”。中度别

    催眠状态与寻常深睡截然不同,寻常深睡是自动地由觉醒进入梦境,而催眠中的中

    度催眠状态由催眠者与被催眠者之间的精神联系,由催眠师发出种种动作和语言暗

    示,使被催眠者进入中度催眠状态,这是催眠的作用,并不是被催眠者本人的实际能

    力所达到的。这时显意识受到抑制,而潜意识呈现兴奋状态,能够作出各种举动。

    三深度催眠状态

    被催眠者在深度催眠时,呼吸弛缓,身体强直,或卧或坐,都像雕塑的偶像。

    又有人称为“强直状态”。这时候对暗示感应极为灵敏,其肌肉可以按照催眠者的

    指令放松或收缩,其精神也与催眠师的精神贯通。被催眠者的四肢和五官的动

    作,也完全依照催眠者的指令去做。

    四眠游状态

    催眠状态到极深限度,叫“眠游状态”。这时,被催眠者感应催眠者的暗示指

    令,可以张目瞭望,离开坐位步行,开口与人谈话,简直和醒觉时没有任何区别。

    不过所有说话、看东西、坐、站的动作,都不是出自本人的意志,完全是受催眠师的1 29

    暗示指令而作。就像梦游的人那样,在酣睡中忽然披衣下床,挑水扫地,洗衣服或

    催i眠者在梦中与人谈话等等,都属幻觉作用。而在极深度催眠状态中的动作,同梦游

    术极为类似,因需此要就明有白“眠,上游述状四态种”状的态说,法。是每一个被催眠者都必须经过的阶段,由

    与于人体身心状态存在差异,进入催眠状态感应性也有强有弱。也就是说:人各有异,

    催因人而异。有的人进入催眠状态时,根本不符合前面所说的次序。而有的人却是忽

    眠然进入深度催眠,而又忽然停止不前,甚至不出现眠游状态。其原因在于各人的感

    疗应性强弱不同。一般说来凡是能够感应暗示的人,都可以呈现“深度催眠状态”。

    法五催眠与睡眠混合状态

    催眠与睡眠的状态,学者间有种种议论,有的认为它们是同一种类型;有的则

    认为它们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状态,并且睡眠是催眠的障碍。催眠时如果混入睡眠

    或将睡眠误作催眠,都不能感应暗示。

    它们之间既然有直接的利害关系,就不得不详细区分了。

    在催眠状态初期,因被催眠者尚有几分自发的动作存在,和睡眠不容易相混。

    等到催眠状态进行到深度时,和睡眠状态非常容易混合。可能因睡眠中显意识抑

    制,自觉意识消失,眼睛闭合看不见什么,耳朵听不见什么,呼吸脉搏缓慢等等,都

    和催眠状态完全相似。这是二者相混之处。

    催眠中有充分的感应性,有接受暗示的活动力,有自由的谈话能力,有与催眠

    者的默契作用。这些,睡眠状态是完全没有的。这是两者区别的要点。

    上述几点都属于认识上的区别,而在催眠时,催眠很容易混入睡眠。所以,催

    眠时不少初期感应就失败的,都是催眠中混入睡眠,或者睡眠中混入催眠,而未被

    催眠师觉察的缘故。下面将两种混合状态的区分方法,作以分析说明:

    1畅催眠中混入睡眠

    其主要原因在于被催眠者心身疲劳,一经催眠,渐渐变成睡眠。不过其睡眠

    成分,也有多与少的区别,凡睡眠成分少于催眠成分的,用暗示催眠时,还是能够

    感应,只是时间延缓一些,而且感应的动作不十分灵活。倘若睡眠成分多于催眠

    成分,则已进入睡梦阶段,催眠者用手诀和暗示进行催眠时,大都不能感应。催眠

    中混入睡眠,并不限于感应的初期浅催眠状态期间,也有在深度催眠状态期间的。

    被催眠者之所以容易在深度催眠期间混入睡眠,大概由于催眠和睡眠的状态相

    似,二者之间交融并存。催眠者必须细心观察区分,区分的方法有二。

    1当被催眠者进入浅度催眠状态时,催眠者拿起被催眠者的右手,暗示说:

    “右手已经举起来了,垂不下去了。”说话时催眠师将手缩回,如果被催眠者立即将

    1 30手垂下,属于催眠中混入**分睡眠的征兆;要是手缓缓下垂,则是属于催

    ...  </P></TD>

章节目录

催眠术与催眠疗法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马坡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马坡并收藏催眠术与催眠疗法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