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TD></TABLE>

    道间,托运战利品的人流日夜不息。东路军2万多名红军指战员,也每人发到2套灰军装、1床被子、2双胶鞋、2双袜子和2块大洋。

    毛泽民将筹得的现洋和金银运回苏区后,按照人民委员会的决定,拨出其中的一部分,选择石城县一个叫烂泥垅地方的一个隐蔽的山洞,建立了秘密金库,并且规定,不经中央批准和不到万不得已时,秘密金库的钱不能动用。

    “带枪的银行家”,这在中国银行史乃至世界银行史上都是罕见的,只有在中国**领导的红军时代,才能出现毛泽民这样“带枪的银行家”。1932年**月间,临时中央政府任命毛泽民兼任中央财政特派员,专门负责红军部队在战区的筹款工作。他奔波于炮火连天的战场之中,实现了他上前线的愿望,也为苏维埃国家银行增添了光辉。

    人民政府终于有了自己的票子

    苏维埃国家银行成立之前,根据地流通的货币十分混乱。既有江西工农银行的铜元券,也有闽西工农银行的银元券,还有光洋和国民党的纸票,甚至有清朝时期的铜板。人们购买物品,抓一把各式各样的票子出来,有时连账也算不清。有些红军战士思想单纯,认为革命战士不用国民党的钞票,有时在战场上缴获了国民党现钞,就放火焚烧,他们不知道这些钞票在国民党统治区可以买到许多苏区奇缺的物资,比如食盐、大米等。

    毛泽民看到这些情况,感到十分心痛,也十分着急。国家银行成立后,他把统一苏区的货币作为一件大事来抓。

    黄亚光不负毛泽民的厚望,在1931年12月底就将国家银行的纸币票样设计好了。他过去曾在长汀郡中学堂教过图画课,绘画功力确实不浅。根据毛泽民的要求,他共设计出壹元、伍角、贰角、壹角、伍分等5种面值的票样。

    “壹元”票币,正面为紫红色,上边横书“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12字,中央有列宁头像,左、右两个大五角星,星内分别有“壹”“圆”二字,下边方框内横书“凭票即付银币壹圆”8字。四角小圆圈内,各有个“壹”字,号码为红色。票币下面左为国家银行行长毛泽民签字,右为中央财政部长邓子恢签字。背面为草绿色,票券中央方框内有英文“one”字样,两边五角星内各有大阿拉伯“1”字。票券上边横书“国家银行”4字,下边框内是发行年份。

    “伍角”票币,正面为紫色,中央有梅花图案,其他地方除数字不同外,与“壹圆”票币图案一样。

    据说在设计“壹圆”票币图案时,按国际惯例,有人提议,既然是国家银行发行的纸币,就应画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主席**的头像。**不同意,说列宁才是无产阶级真正的领袖。

    印刷纸币,还得影制铜版,要有专印钞票的纸张、油墨。这些在苏区都没有。经请示项英同意,毛泽民派出专人,经过瑞金永定大埔汕头香港上海的秘密交通线,携带数千元现款,前往上海影制各种面值的铜版,到香港购买印刷材料。可是,国民党统治严密,影印铜版实在不易。在香港购买的印刷材料,也因敌人重重封锁,一时运不进来。

    毛泽民食不甘味,睡不安席。他带着曹菊如,钻进深山老林,来到纸槽,与造纸工人商量自己生产印钞纸。赣南闽西多山,山上到处有茂密的竹林。当地人民历来有用毛竹造纸的手工作坊式的纸厂,遍布深山。

    工人们说:要造出能水浸耐酸碱又有韧性的印钞纸,必须选择纤维多的原料加工成纸浆才行。

    毛泽民请工人们进行试验。他根据工人师傅的建议,发动群众大量采集纤维多的树皮、竹子、麻,收集破布烂鞋,组织人力用石灰水漂,用米臼捣,用水碓舂,用木棒捶,终于做成合格纸浆,送到造纸厂。工人们很快将印钞纸生产了出来。

    毛泽民和曹菊如又来到纸厂,检验纸张质量。

    纸厂厂长指着一个个木盆告诉他们:“这张纸在醋水里浸了7天没烂;这张纸在碱水里泡了7天才化掉。这两种纸都适合印钞票。”

    毛泽民点头,问:“这种纸白区能造吗”

    厂长说:“造得比我们好。”

    “敌人用这样的纸印刷假钞,怎么办”毛泽民刚舒展的眉头又皱拢起来。

    几天后,他终于想出一个防伪办法:在纸浆中渗入少量细羊毛。用这种纸印出的真钞,一烧能闻出羊毛焦臭味,假钞一烧则没有这种味。他严格命令厂长指定一名**员专做这项工作,绝对保密,出了问题惟他们是问。

    毛泽民解决了纸张问题,又与中央印刷厂厂长陈祥生和副厂长杨其鑫一起,研究影制印钞铜版。

    中央印刷厂设在叶坪的下陂坞村,离国家银行不远。它的前身是东固印刷厂和兴国印刷厂。东固印刷厂的印刷机,是1930年10月**指挥红军打下吉安时缴获的。1931年九十月间,这两个厂迁到瑞金叶坪,合并在一起。后来,又从长汀的毛新铭印刷所迁来部分机器和工人。

    毛泽民问两位厂长:“能不能自己想办法影制铜版”

    陈祥生半天不吭声,过了许久,才说:“江西工农银行原来准备印刷发行一元券纸币,在上海影制好了铜版。我看它上面的列宁头像和黄亚光现在画的差不多,字体也相似。”

    毛泽民眉毛一扬,大胆设想:“能不能利用这块铜版,剪制实贴凑合成我们需要的铜版”他在上海当过多年印刷厂老板,这方面有经验。

    陈祥生和杨其鑫都是老印刷工人,一听,连说:“行,行我们试试看”

    俩人亲自动手,拼制铜版。毛泽民也连续几天蹲在印刷厂。符合设计要求的铜版,终于制成了。

    红军攻打漳州时,邓子恢通过厦门地下党,又购了一批油墨。国家银行的纸币,终于开机印刷。

    1932年6月21日,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发布第十四号命令,颁布国家银行钞票兑换办法,宣布:

    “在国家银行各地兑换处未普遍设立以前,各级政府各部队的经理机关要代理兑换国家银行发行之各种钞票,并须挂起国家银行钞票代兑处的招牌,指定专人负责。”

    “对持票要求兑换者,须尽量兑付现洋,不得拒绝;同时要向持票人宣传,以提高他们对国家银行之钞票之认识和信仰。”

    “一切税收要完全缴纳国家银行钞票及苏维埃二角银币,其他杂币概不收受。”

    1932年7月,国家银行各种面额的纸币,在全中央苏区正式发行、流通。

    人民终于有了自己的票子。它的意义,不仅在于统一了苏区的货币,更是工农劳苦大众掌握国家政权的一种象征。毛泽民的脸上,露出了舒心的笑容。

    除了发行纸币,国家银行还办起中央造币厂,铸造银圆。

    不久,红军在闽西武平攻克敌钟绍奎匪巢,果真缴获了一台铸币机和钢模。这台机器很快运回到造币厂,安装起来,实现了毛泽民用机器铸币的愿望。后来,红军又攻克福建沙县,又缴获了台铸币机。中央造币厂规模迅速得到扩大,发展到170余人,每天能生产银圆5000多块。

    “大头洋”“小头洋”在不停地铸造出来,银行金库又得到充实。可是没想到,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一天,中央国民经济部长吴亮平和外贸总局局长钱之光,匆匆来到毛泽民的卧室。

    毛泽民躺在床上。他的胃病又发作了。1924年冬他患阑尾炎在长沙开刀时,留下了后遗症,常常胃痛。苏区生活困难,吃的是草包子饭,不仅肉蛋荤腥很少沾边,就是青菜也缺油少盐。艰苦的生活,紧张的工作使毛泽民的身体严重亏空,“收支不平衡”。此刻,他正胃痛,头上直冒虚汗。看到吴亮平和钱之光进房来,他支撑着从床上坐起,忙问:“有事吗”

    看到他病成这个样子,吴亮平和钱之光欲言又止。

    “说吧,我还可以”毛泽民示意他俩坐下。

    “是这样的,赣州商人最近不收我们造币厂生产的现洋,江口外贸分局对白区的贸易锐减”

    中央国民经济部是1933年2月成立的,原先由邓子恢兼任部长,吴亮平任副部长;5月,林伯渠到了苏区,专任国民经济部长。不久后林伯渠改任财政部长,吴亮平接任国民经济部部长。外贸总局属国民经济部领导,专门负责苏区对白区的进出口贸易,其下设立了好几个外贸分局。赣县江口外贸分局是其中最大的一个,有100多名工作人员、4个采办处和3个仓库。分局局长叫姚名焜,兴国县人。

    担任国家银行行长的毛泽民,深知发展对外贸易对于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发展苏区经济、保障战争和人民生活供给,具有多么重大的作用。他倾全力支持外贸总局的工作,对江口外贸分局更是特别关照,凡外贸所需现洋,尽量给予解决。他还给姚名焜出了许多好主意。他根据自己丰富的工作经验,建议赣州的地下党,组织一些群众将棺材改成双层底,下层放盐,上层放一些臭猪肠,然后装成送葬的队伍,哭哭啼啼,吹吹打打,混过敌人岗哨,将盐送到苏区,还建议将食盐用铁桶装好密封,吊在船底下,混过敌人的封锁卡

    根据**主席的经济建设思想和毛泽民行长的建议,凭着自己的胆识和智慧,姚名焜和全体工作人员经过艰苦努力,将江口圩建成了赤白交界区域的一个小“特区”,不仅赣州的大批商人被吸引到江口来与苏区互通贸易,连驻守赣南的国民党粤军一些中下级军官们及他们的代理人,也同苏区做起了生意。赣州的一些大商号和江口外贸分局的业务越做越大,每月出口的粮食、钨砂、木材等商品都在60万元以上;进口的食盐、布匹、药材等,少则130万元,多则200万元。

    不料,近来赣州商人发现江口外贸分局支付的“大头洋”“小头洋”,都是苏区土造,质量不高,在白区难以流通。他们只喜欢“老鹰头”。国家银行偏偏又生产不出“老鹰头”。

    听说江口外贸局业务受到影响,毛泽民急了。他忍着胃病,朝中央造币厂奔去。

    造币厂厂长已经换成了杨其鑫。杨厂长告诉他,厂里还没有造“老鹰头”的铸币机和钢模。这种机器只能在上海才能买到。

    毛泽民找到钱之光,要江口外贸分局通过赣州商人,不惜代价,尽快从上海买回一台铸币机和一批制造钢模的马金钢。

    过不多久,果然有一条载着铸币机和几大箱马金钢的商船,在江口的石角塘悄悄地靠了岸。姚名焜局长连夜派人将机器送到了瑞金。

    一块块雪白的“老鹰头”银圆,流水似地从铸币机中跳出

    毛泽民心中悬着的石头落了地。

    点石成“金”

    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银行家,都十分重视实业投资,将金融与实业结合起来,通过发展实业厚集资本,获得巨利。可是,极少有银行家像毛泽民那样,自己亲自在实业界任职,兼任中华钨矿公司总经理,亲自抓“石头”换现钱。

    国家银行成立不久,为发展生产解决资金问题,毛泽民身穿黑布棉衣,赶到铁山垅矿区,走访会挖掘钨矿的农民家庭,进行调查研究,动员了500多工人,组成5个中队。1931年1月中旬,正式成立公营铁山垅钨矿,蔡云飞任钨矿经理。这样,第一个公营钨矿就正式挂牌开业了。开业那天,毛泽民亲自剪彩。

    接着,毛泽民由交通员领路,风尘仆仆地来到仁凤山。这是会昌、安远、于都三县交界的大山区,最高的山海拔1200米。1922年,美、英、德、日相继扶持矿商资本家,在这里办公司,开矿收钨砂。1929年春,赣南特派员刘义顺、陈奇来这里面开展工运工作。1931年驻地红军离开后,8月30日,反动民团放火烧山,山上1000多工棚化为灰烬,矿工被迫离矿。第三次反“围剿”取得胜利后,离山的矿工才陆续回来搭棚挖砂。这次毛泽民冒着寒风而来,就是察看钨砂恢复生产的情况和矿工生活情况。

    通过几天的调查研究,毛泽民对矿工的生产生活状况摸清了,在听取特支委委员、工会干部的汇报间,就矿山的任务作了六点指示:

    一、立即组织矿工恢复钨矿生产。

    二、像“扩红”一样,扩大工人队伍。发动在矿工人向亲戚朋友写信,特别是技术熟练的工人,要他们赶快回来。

    三、特支委和工会要关心工人的疾苦,尽量帮助解决一些实际困难。

    四、钨砂由苏维埃政府统一收购。

    五、打算成立一个钨矿公司,领导苏区的钨砂生产。

    六、矿工反映的其他问题,回去向临时中央政府汇报。

    此后,毛泽民又到上坪、庵前滩调查和解决实际问题,先后恢复了上坪、庵前滩、吴山、蜈蚣山的钨砂生产。并在会昌县白鹅墟成立“白鹅洗砂厂”,将公营矿山自产及收购民窿的钨砂,集中在这里淘洗,加工成钨精矿。

    毛泽民兼任总经理后,第一件事是抓调整干部,充实中队班子。撤销了挪用公款的工会委员长华太章的职务,并放在分队里劳动改造,对公营铁山垅钨矿的五个生产中队,由原来每中队仅有一名中队长,增配一名指导员,再发动工人选一名成分好、生产积极、群众中有威信的工人当工人长,中队形成“三股头用劲”,中队下设分队,分队长一人。

    第二件事是抓生活。铁山垅是个有名的摆子疟疾区,群众全赖封建迷信和采用“水斗”、“火斗”、“走摆子”、生吞癞蛤蟆等办法“医治”,不少人被夺去了生命。毛泽民知道后,和总务科长商量好,分头请郎中,找房子,办医院。

    再是组织消费合作社。由于蒋介石对中央苏区采取更毒辣的办法,企图“一面用碉堡政策,一面建筑公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封锁红军,并断绝其食盐的供给,使其坐困,使红军逃窜无路,整个就地消灭”致使红军生活物资,特别是食盐、布匹、药品等物资奇缺,市场价格昂贵:一斤钨砂竟换不到一两盐、或一斤鸡、或一尺白土布。毛泽民号召挖砂工人自愿入股,组织消费合作社。可以用钨砂折价入股,每股二斤,每人最多十股,入社自愿,退社自由。消费合作社所经营的生产和生活物资,由钨矿公司统一解决。参加了消费合作社的社员,凭“购买证”可以买到比市场价格低几倍的大米、油、盐和其他日用品。

    第三件大事是抓扩大生产,奖励生产。毛泽民主张一手抓公营厂矿,一手抓生产合作社,公司与合作社签订产、销合同。1933年春节前,将仁凤山、上坪两个矿区的分散、个体挖砂民工组织两个合作社,并根据规模、地域情况,自愿组成合作组。共组织158个合作组。

    开发新的矿区。毛泽民得到江西省第九分区的报告:泰和县小龙山沟里有钨矿。一个村都姓田,名叫过时村的群众,已开始淘洗,建议钨矿公司派人去组织开采。遇事深思熟虑,从不轻易行事的毛泽民,认为眼见为实,决不能凭这短短的百把个字,就贸然拉出队伍,浩浩荡荡几百里,说不定劳民伤财。因而,他派银行一位叫曹根全的干部和有挖钨砂技术、经验丰富的工人丁冬根一道去考察。一星期后,考察的同志回来了,他们说,除河沟见到露头块钨,附近的石山上还有好几条矿苗。按丁冬根的话说,是“很有开采价值的”。

    毛泽民高兴极了,立即将铁山垅钨矿的第四中队成建制调往小龙,并从仁凤山征集了300多名有开窿技术的民工,去开办公营小龙钨矿。任命李相生为经理,设立第二中队和第六中队两个建制,当年上马,当年就生产钨砂47吨。开采到1934年中秋节后,国民党的军队打来了,才被迫解散。

    为了奖励生产,1933年秋天的一个深夜,毛泽民刚刚躺下睡着,一中队有两个下班的工人在外面敲窗户。毛泽民惊醒后把他们请进来。原来,他们是来提建议的,说现在采钨工人都是“打单锤”,用左手握着尺把长的钢钎,“哼哟”一锤、“哼哟”一锤地打个小圆孔,孔内填满乌硝,插根引线点燃爆破,累得胳膊酸痛,一天还只能锤几寸深。“如果有12斤重的铁锤就好,一个人专门握钢钎,另一个双手抡锤,进度肯定会比现在快得多。”

    毛泽民听后,立即打好了绑腿,顺手在枕头下摸出手枪插在腰间,说一声“走”,就迈出了房门。警卫员小郭紧紧地跟着,来到七里外的畔田桥陈铁匠家里。说明来意后,陈铁匠立刻引着炉火,拉响风箱,师徒俩“叮叮当当”的当晚就打好一个长钢钎和大铁锤。第二天早晨,按好锤把,送给一中队试用,结果,一个班打眼深度一尺四寸,两个人完成了三个半人的工作量。

    毛泽民高兴极了。决定通令嘉奖一中队。他在一张大红纸上工工整整地写道:

    “提高生产效率,实行革命竞赛,增加生产的新方法。”

    写完以后,组织机关干部和各生产中队的中队长一起,送到一中队,贴在他们住房的厅堂墙上。

    与此同时,毛泽民还从自己每月仅有的两元办公费中,买一斤生烟奖给陈铁匠;组织两位深夜提建议的工人,日夜操练后,巡回到各中队表演、带徒弟。

    毛泽民认真执行临时中央政府的经济政策,发动群众,团结商人,利用国民党军内的“官贾”,使中华钨矿公司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生了显著变化。钨砂产量,1932年为648吨,1933年上升到1800吨,到1934年10月止,中央苏区共产钨砂4193吨,出口每百斤52银元。为粉碎蒋介石的经济封锁和四次围剿,增加财政收入,充实银行家底,起了巨大作用。毛泽民无疑立了一功1

    1龙焕奇毛泽民办中华钨矿公司。

    银行要有铁打的信誉

    公元1933年的一天,毛泽民刚从铁山垅回到瑞金,还没落座,金库会计钱希钧就悄悄地将他拉回楼上自己的卧室,焦急地说:“泽民,近来老乡们纷纷要求用纸币兑换现洋。金库快要见底了,搞不好要出问题的,你得想个办法来”

    毛泽民一听,连忙来到楼下营业厅,果见柜台前挤满了等候兑换的人群。有人大声嚷嚷:“做生意的都不收纸币,只收现洋,我要换现洋”

    有人接话说:“现在纸币不值钱了,留着有什么用”

    毛泽民拨开众人,跨出大厅,翻身骑上白马,朝瑞金县城驰去。他在大街小巷走了一趟,果真看见一些商贩的小摊上插着小纸牌,上面写着:“只收现洋。”

    盐摊上的牌牌写的是:“每块现洋二元。”

    凭着一年来银行工作的经验,毛泽民意识到

    ...  </P></TD>

章节目录

毛氏三兄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陈速一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陈速一并收藏毛氏三兄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