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TD></TABLE>

    像这样的占卜推断,绝非易占之所能,说为天眼则合情合理。

    还有一则管辂占卜的故事──

    洛阳城中有一小民,妻子忽然失踪,找管辂占卜,管辂教他道:「明日傍晚你去东阳门,见到有人担猪入城,你便去撩他打架,如果猪走,他一定不跟你打,赶著去追猪,这时你也去追,那就可以找回你的妻子。」

    那人依著管辂的吩咐,果然见到人担猪入城,便不由分说,举拳便打,担猪人弃下猪担还手,猪只果然向城外跑,当下两人不打架了,一起去追猪,追到猪舍,那些猪惊惶失措,撞跌了一个瓮,瓮破,那小民的妻子却从破瓮中爬出来。

    如是占卜,真可谓神乎其技,不直接指出妇人躲在甚么地方,却间接令妇人自行出瓮,当中便无端牵入许多情节,其中只须任何一个情节有变化例如猪不走出城,却向城内走,占卜便不准确,倘如真的按周易来占,应该都不可能占出这么多的细节,若视为天眼,则占卜无非只是包装。管辂其为当时的异能人耶

    天生的异能人多不长寿,可能是因为先天体质虽可激发潜能,但这体质却亦影响健康,是故管辂二十多岁便死,只留下一大串术数的故事让後人惊诧。

    如今略述两件关於他占卜的故事,只想读者思量,他是占卜抑或天眼。

    庾嘉德的天眼

    与管辂同时的异能人,还有一个庾嘉德,亦以善占卜得名,有人失一婢,庾嘉德占曰:「你立刻出东陵口,候到有一姓曹的人,乘车来到,姑勿论识与不识,你只须爬上车去,叫他同载,就可见到失婢。」

    那人问道:「如果姓曹的人不肯载我呢」

    庾嘉德答道:「无论他肯不肯,都可以见到。「那人闻言,疑信参半。

    及至东陵口,等候一会,果然见到一辆牛车来,车辕上插著一面认旗,旗上大书「曹」字。那人一见连忙截慢牛车,连招呼都不打就扑上车去,姓曹的人大惊,不禁呼喊,这喊声恰如喝牛只快跑,拖车的牛便飞奔向前,直至郊野,至一草丛,碰到一件物事,牛车才停下来,那人下车来看,原来正是那婢女的屍体。当下不禁惊其占卜之神。

    像庾嘉德的占卜,亦应该用「天眼」来释,他分明是看到曹姓牛车的场景,然後才用占卜包装说出来。

    或曰:何必那么费事呢,倒不如直接说出,那婢女已死,屍首在某处郊野草丛,岂不乾净利落。殊不知。这样一来就不够神妙了。凡术士必须炫奇,然後才能哗众取宠。

    只是这个庾嘉德的声名,在後世却不及管辂远甚,原因在於管辂得到曹操的赏识,而庾嘉德则未能上廊庙。

    曹操喜养方士

    曹操此人一生多欲,战阵之暇,醇酒妇人,因纵欲,故恐不得长年,由是便多养方士。管辂无非只其一耳。

    当日曹操还延聘了一些异能人,如左慈,以房中术闻名;如郗俭,以教人服食延年见称;如甘始,教人吐纳呼吸,皆云可以令人长生。曹操当时把他们通通养起。

    然而这三个方术之士,只左慈有点功夫,其余二人,都曾闯祸。议郎李覃学郗俭辟谷,服茯苓饮符水,结果中寒泄痢,以致丧命;祭酒弘农董芬学甘始的吐纳,弄到气闭不通,亦几乎一命呜呼。

    以此之故,曹操对这三个著名的方士信仰便疏。後来曹植为了掩饰曹操的愚味,却撰文说,曹操并不是信仰他们,只是怕他们到处遗患,是故便不如将他们养起来。这真是笑话,如果怕他们遗患,索性将他们赶离魏国就是,难不成曹操还怕他们害蜀吴两国。

    前已说过,左慈是当时的异能人,他的异能,绝非靠房中术获得,只不过是既具异能,同时又修道家的房中术而已。

    在曹操眼中,这些方士品格实在不高。然而管辂却不同,他以易作为包装,在当时,易是一门学术,在汉代且曾立官学,所以曹操便不以术士视管辂。但究其实际,方士之高者,实尽皆异能人。

    沿海居民多迷信

    三国时,曹操盘踞中原,中原一带文化高,因此方术之士虽然能够哗众譬如那个甘始,连太监都向他请教房中术,但毕竟难以作为,因为想再进一步哗众时,就露馅了。

    郗俭能辟谷,曹操命人监视他,果然见他百日不食,只饮点水,但中原人士虽然觉得奇怪,却未事事都对他听从。他向曹植下说辞,说能够海外三山找得不死药,曹植就没听他,因为秦汉两代的方士,往海外求仙、求长生不死的实在太多了,事实证明没一个靠得住。这就是中原的文化智慧。

    可是异能人一来到吴国,情形便不一样了。吴主孙策在楼头跟诸将开军事会议,左慈行过楼下,楼下的军士群相罗拜,声音惊动到楼上,居然连开会的将领,都有四分三人不理孙策,迳自下楼去拜左慈。孙策怒了,把左慈扣留,要杀他。

    替左慈求情的人很多,连吴国太也向孙策说,左慈是神仙,杀之恐不利吴国。孙策回覆母亲,说左慈太招摇,也太得人心,不杀他对国家不利。吴国太才让孙策杀掉左慈。沿海沿江,因为水气弥漫,水光交映每多幻象,故居民多迷信。举个例子,凡临水而居的广东福建人多信天后。是故当时吴国的人,信仰异能人便比中原的人多,而且信得愚昧。左慈致死之道便亦即在此。

    武攸绪韬光养晦

    异能人倘如能够韬光养晦,不作招摇,善自修道,则往往境界甚高,非常人所及。

    武则天有一个侄儿,名武攸绪,他十四岁即得异能,可知前事。那时,武氏已经当国,他若想招摇,以其贵族地位,真的可以说反掌间即起风雷。

    然而武攸绪却离家别住,在长安市上卖卜维生,而且流动设摊,每处不过五六日。可是他的占卜,毕竟哄动了长安。

    武攸绪这时便立刻徙居泰山,修神仙道。王公大臣过泰山,知道他的底细,每上山参拜,又送贵重礼品,这些礼品放到上面生满藤萝,他都不去取用。

    如是修道多年,但见其目有紫光,且得天耳通,能辨数里外的声音。这时,人皆视之为神仙矣。武则天屡诏其返长安,他都不理。

    及後安乐公主外嫁和亲,武则天下诏书,令他回长安与妹妹作别,他才肯返长安小住。武则天封之为国公。旋即又还山修道,对贵戚亲串不多言语。

    及至武则天倒台,唐帝遍诛武氏,不过对武攸绪却放一马,任其在泰山修道,後来喧传其人已屍解成仙。

    若将左慈之流跟武攸绪相比,显然武攸绪就比左慈高得多。怀异能的人可以用世,但却实在不必造成社会现象。

    异能的局限

    七八年前,大陆的异能人纷纷来香港招摇,王亭之时居夷岛,屡屡为文,指出异能的局限性,劝香港人不可视之为神,仙同时也劝异能人韬光养晦,结果招来怨恨与唾骂。

    其实王亭之正是爱护这些异能人,才苦口婆心相劝。你以为王亭之不懂得煽风点火,助长其声势,从中自己讨点风光耶。只是这样做时,对人对己对社会都不利。

    夷岛有一家珠宝店,其少东於跳水时头部碰到石礁,伤及神经变成瘫痪。当那声名显赫的异能人去夷岛招摇时,竟说能治。其手下人於是索取高价,先收一半,治癒後再收一半。异能大师去医过三次,说已经医好了,过两天孩子就可以起床。

    结果呢无论怎样死扶烂抬,孩子依然起不了床。那异能人却离开夷岛了,而孩子则至今还躺在床上。所以隔两年,大师再去夷岛,便只得一百人不到去捧他的场。夷岛地方小,甚么事都容易传开来。他们还以为像在香港那样,可以一再起哄。

    由这件事,便知道异能的局限。道家原有以气为人治病这回事,但一直未曾得到很大成功,而且亦未有一套完整的理论,结果毛病百出,终於为正统道流所不齿。却不图时至今日,又死灰复燃。王亭之可以预言,再过十年,这个社会现就会化为乌有。

    王亭之在前面已经说过,凡修「祝由科」的人,必须凝神守一,然後才能发挥功力。为甚么呢盖凡异能必与守一澄心有关,即使修出小神通的人,亦必须继续炼心,专心致志,然後才能保持「异能」的状态。

    至於生出来就有异能的人,倘如不能修心,作太多酬应,又喜欢炫耀表演,他的异能便会日渐丧失,至少也会退化。

    实际上,出来行走江湖的「异能人」,心理压力很大。压力一大,异能亦会受到影响。

    夷岛的南茜,曾经对著一群人,用「眼力」来弯曲一柄不锈钢匙羹。那是一个晚饭的场合,他们吃西餐,餐未上来,大家倾谈著,南茜却忽然不语,大家望著她,循著她的视线,便发觉她面前的一柄汤羹,慢慢地自动弯曲了,有人不禁惊呼,南茜即一笑收眼。

    可是,後来她随王亭之学佛,王亭之拿一柄匙羹出来,叫她表演,她却试到满头大汗,匙羹却纹风不动了。

    事後她悄悄跟人说:老师那里有护法神,所以她的表演不灵。王亭之闻言,知道她其实是说鬼话,甚么护法神,她只是心理压力重,一重就无法发挥异能而已。

    所以弄到那些异能人重重心理压力,也是施术不灵的一个原因。王亭之戒异能人不可招摇,便亦是出於爱护,怕他们压力太重。

    异能人聚众作乱

    异能之不宜招摇,除了一招摇便有心理压力之外,还有一些因素──

    心理压力大会影响异能,异能退化,便会出术行骗,这是循环,任何行走江湖的异能人,都很难走出这个循环的圈子。

    古代许多异能人,成为聚众作乱的首领,你以为他一开头就想作乱非也,只是因为招摇行骗便不得不聚众,结果身不由己,才成为作乱的首领而已。

    有些作乱,则是於聚众之後勾结权贵,权贵利用他们的党徒,他们则利用权贵的势利,在平时,这无非只是彼此风光,及至非常时期,便会弄到天下大乱。最著名的事例,即是晋代赵王伦之乱。

    赵王伦作乱,是跟当时的天师道孙恩勾结。孙恩的叔父名孙泰,是个渔家,他行道之初,便作过一场异能表演一说表演者是孙泰的师父──他向邻家借一柄鱼刀,久借不还,及至邻家出海,向他索还鱼刀,他却对邻人说;「到了海上,刀自还你。」

    及至邻人出海,忽一日,一条大白鱼跳上船头,将鱼剖开,在鱼腹内便见到那柄鱼刀。

    这件事轰传下来,渔户都成为孙泰的弟子。是故孙泰孙恩两代,都擅长用水军作战,败後亦逃到海上。

    异能招摇,事故多端,真不可不戒。

    赵王伦之乱,导致後来南北朝的局面,为中国分裂的开始。这次事件,虽然背景错综复杂,但至少藉异能生事则是史实。

    我们若再屈指数来,自汉代的黄巾,以至清末的义和团,异能人所作的乱事,恐怕大大小小总有一百宗以上。中国传统重男轻女,可是由於异能之故,女人亦居然可以号令几十万兵众,如明代的唐赛儿。这些历史,读起来令人汗流浃背。中国人有一句谚语:「国之将亡,必出妖孽」,指的就是由异能人引起的社会现象。若太平盛世,这些社会现象则必不起。

    当日大陆有异能人初来香港,有人拚命渲染其能医万病,港人颇为起哄。王亭之认为这不是正常现象。

    其实如果翻阅史书,这类社会现象由汉末已经出现,朝朝代代都有过,无非只是群众的好奇心理,若有人因其好奇而加以误导,就哄动一时而已。

    香港人毕竟有福,对异能起哄一时,旋即不再理会了,那些人只好去海外招摇,但亦不见得怎样热烈,所以王亭之觉得,如今毕竟还是太平时代,是故才不致藉端生事,变成乱局也。

    由此可知,若真爱护异能人,实不宜鼓励他们招摇聚众以致行骗生事。

    清末褚老人斗排帮故事

    异能人即使不聚众,只须招摇,亦非好事。在清代末年,即曾发生一件异能人「斗法」的故事,许多撰笔记小说的人都将之写入集内,平江不肖生且将这故事写入江湖奇侠传。因此情节或有渲染,但故事却必真实──

    宜昌有一位褚老人,精「辰州符」术,平常为人画符治病,也表演点「异能」,当地人对之颇为哄动。

    那时宜昌江口为运输木排必经之地。原来当时运送木材不易,木商就将杉木扎成一排排,顺流放下,排上例有一两名「排帮」在照料,这些排帮人物亦必懂画符念咒,据说他们能驾御风雷,保证木排不会沉没。

    那个褚老人常对人说,只须他一施法,木排就会堵塞不动。许多人听他说说也就罢了,有一次,一群年轻人听他说了,竟然软硬兼施,将褚老人拖到江边,要他作法。

    褚老人一时兴起,便将三枝黑木筷子插在岸边的沙滩上,喃喃念咒作法,果然,顺流而下的木排停留不动。只见木排上的排帮术士,连忙烧符作法,忙乱不堪,那木排不动就是不动。那群年轻人很开心,便拥著褚老人去江边的酒家喝酒去了。他们坐在楼头,欣赏排帮术士的窘态,不禁得意忘形。

    就在这时,却见那排帮术士从寮蓬提一只鸡出来,众人知道有好戏看了。

    只见排帮术士念念有词一番,然後含一口酒,对著鸡头就喷,正奇怪他想干甚么,座中的褚老人却忽地叫一声:「不好」原来就当术士喷酒那一刹那,褚老人竟然立刻双目失明。

    众人当下惶急,褚老人却端坐不动,只叫人快点拿一撮白米来。在酒楼拿白米还不易,顷刻白米就送到褚老人手上。只见他一只手拿著米,一只手在空中画符,口中又念著咒,忽地喝声「敕」,将米向空中一抛,随即便呵呵大笑,双眼已恢复光明。

    那时众人议论纷纷,都说排帮术士太毒,怂恿褚老人报仇。褚老人如果是省油灯,应该便罢手了,因为其咎到底在己。可是那褚老招摇已惯,竟然叫人拿一束新筷子来,一边画符念咒,一边将筷子排成一排排,恰恰就像木排的样子。

    然後,他又一边念咒,一边将筷子一根根地拨散。说也奇怪,他拨一根筷子,木排就漂散一条木杉,及至他将十几排筷子拨完,木排也就散了十几个,只余下搭著寮蓬的木排不散。只见在那木排上的术士,急得团团转转。酒楼上的轻薄少年见状,不禁高声大笑。

    当下,只见那术士作法,散去的杉木便一条条积集在沙滩边,堆成一大堆,众人於是簇拥著褚老人便去,也不理人家的狼狈了。

    那排帮术士被人整蛊,当然心心不忿,当下上岸打听,到底是谁人干的好事。褚老人一群人如此招摇,自然很容易就打听出来,而且还打听到褚老人的住所地址。

    当时那术士如果肯低声下气,其实只须找到褚老人打个招呼,将木排重新结扎,再放流而下,也就没事了,无奈他却心怀怨毒,找到褚老人家,一声不响却又作法了,那时褚老人不在家,只见他将一大撮沙朝著屋门抛,抛完转身便走,当时也不知他玩甚么把戏。

    及至日落,褚老人一家大小,却个个都身发红痧,又痛又痒。褚老人回家得知,连忙施术解救,可是却只有体质好的人获救,家中一夜间损失了三几个弱小。

    褚老人当下悲怒交集,立即奔赴江边,找到那排帮术士,一言不发,举掌即击其背,那人也还手点了褚老人胸膛一下。

    褚老人回家,过几天便死了,忤作检验他的屍体,只见心脏部位如有一针直插,众人明白,一定是那排帮术士施术。

    第二年,又有木排经过江口,木排已换了另一名术士,那术士却对人说,先前那术士已死在家乡。他回家,叫妻子放他在大缸里蒸,上头压著巨石,说必须连蒸五天。到第四天,妻子忍不住揭开石头来看,则见术士之背已出四钉,只余一钉仅仅出头,那术士旋即气绝。褚老人斗排帮故事,应该有渲染成份,但却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教训,那就是异能不宜炫耀与招摇。鼓励人招摇,实际上等於是害人。像宜昌那群轻薄少年,褚老人及其家人之死,便即是由他们一手做成。褚老人自己也欠修养,不然的话,他就不会以阻人的木排为乐。

    「带功书法」是画符

    当年大陆的异能人来港招摇,王亭之苦口婆心劝其不可太甚,据说便有人怂恿他整蛊王亭之。那异能人跟王亭之一个哎也徒弟颇有过从,既闻讯,便急急打电话到夷岛,叫王亭之小心,王亭之一笑置之,结果甚么事都没有发生。只因气管受寒,咳了三个星期。

    那边,闻王亭之病了,据说有人颇为开心,那哎也徒弟又来电打听病况,问是不是给人整蛊,王亭之要不要报仇王亭之闻言失笑,只换了一个不透风的房间来住,三天就好了。假如听人怂恿,大惊小怪,就徒然多生事端。

    後来据说有一个异能人去到那哎吔徒弟家中,见到王亭之写的一幅字,看了半天,认为那幅字「带功」,而且功力不错。那哎也徒弟便打电话来说,「冤仇」已经化解,他们跟王亭之惺惺相

    ...  </P></TD>

章节目录

方术纪异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王亭之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王亭之并收藏方术纪异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