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TD></TABLE>

    ∴﹡﹒*﹒。*﹒。﹒。∴*﹒∴﹒*﹒。﹒*﹒。﹡∴﹒∴﹒*﹒。﹒*﹒。﹡∴

    :天煞孤星风整理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

    方术纪异王亭之上

    序

    对於方术,王亭之一向抱著既不全面否定,亦不全面肯定的态度。为甚么不否定,因为有些人的确具有超乎常人的根识,例如人的听觉受声波幅度限制,假如能超越这些限制,那就可以听到一般人所不能听到的声音,在方术的层面,就可以称为「道术」,或如今人之称为「异能」。

    然而为甚么又不肯定呢

    任何方术,包括星相风水,都有它的局限性,是故许多称为「大师」的人,渔色渔利或者得意,可是其际遇却往往不足为外人道。由是可见方术之不足尽恃。至於不学无术之辈,假方术之名,迹同行骗,那就更不在讨论范围之内。

    了解方术的局限,非常重要,否则便会变成迷信。古往今来,许多人即因迷於方术而致身败名裂,甚至国破家亡。这些人认为方术万能,却不了解业力的重要。

    佛家说业力,即所谓因果。然而因果却非宿命,因为单独具有一因,并不能立即生起善恶果报,必须还要客观条件成熟,因才能生果。此即如单独一粒种子不能生成果实,必须种植、培养,才能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所以果报的生起,除因之外还须具备诸缘。人若能依佛法修行,善缘具足,恶缘不生,则自能会善因生善果,而恶因则不起,由是命运便发生改变。

    但倘若恃著方术,利用方术,以为可藉此以求名利而不择手段,那么,所作皆为恶缘,自然所生唯是恶果。

    因此,必须站在「因果」、「缘起」的立场来对待方术,然後才不致迷於方术,而能善用方术。

    本书名为方术纪异。目的却并不在於利用「异」来眩惑人心,读者应於「异」的背後知其局限,且能知缘起,然後才能了然於方术的作为。所以说起来,学佛实在比学方术重要。学佛又须求解脱而不求执著於自我的福报,然後才不致为「异」所误。是有厚望於读者。

    前言

    王亭之作客图麟都,客舍每多座客谈玄说术,至中夜始散。於是兴致勃勃然,取历代笔记小说寻阅校理,便觉得我国方术博大精微,实在值得研究。

    方术其实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今人称之为「异能」,古人则称之为「法术」。但法术亦往往跟变戏法的魔术相混。美国有位变走自由神像、穿过万里长城的魔术大王大卫;高柏菲尔,接受电视访问,便说自己的魔术有参考中国「道家魔术」之处,由是实可知「异能」的真相。

    另一类则是术数。它的范围很广,占卜类有易卦、六壬;风水类有风角、玄空、推自人的禄命则有五星、子平、斗数。此外还有详梦、拆字,以至两头箝、三世书等等。每类术数都代有能人,因此便亦留下许多术数的故事。

    正如「异能」之掺入魔术,术数亦每每掺入许多江湖技俩。有一本英耀赋,便完全是说怎样由来客的举止,推测他的心理,由是术者便可以捉其心理,一赞一弹,加上恐吓,人便每每推为神算。

    所以我国方术虽博大精微,其实亦包含不少糟粕。而且,所有的方术都有他的局限,是故世上绝无吃饭的神仙。

    在开始这篇方术纪异之前,先行作如上的交代,读者幸勿以为宣扬迷信。对许多故事,实应加以思索,则不致为表象所愚也。

    异能篇

    「五鼠运财」目睹记

    王亭之亲自见过一次「异能」表演,是在童年,先父有一好友,姓程,业律师,可是他的律师业务却不见得好,每晚便来舍下吃晚饭,兼且「打三星」抽鸦片烟。

    有一次他对先父说,长年叨扰,无以为报,因此愿意将其下茅山**传给王亭之,但要拜师叩头,还要在祖师神位前立誓,妻财子禄任损其一。他还建议,王亭之可以立誓损妻,盖夫妻如衣服也。他自己当年跟妻室过分恩爱,因此立誓损子,果然年老无子,如今甚为懊悔。

    先父当时闻言,便婉转推辞。同时乘机请他表演一下茅山的法术。程叔叔起初不肯,但一齐「打三星」的烟友却激将说:「你不肯表演,人家怎肯把儿子交给你做徒弟」经此一激,他便答应表演一个茅山**:「五鼠运财」。

    他在屋内勘踏一番,然後吩咐先父教人将柴房收拾乾净,再在地上铺上一张白布,并取一个大簸箩备用。一切准备妥当之後,他便吩咐,全屋人的钱箱都要放一把米,袋中如有钞票,亦要取出来放在抽屉,钞票上亦要放一把米。如是诸事妥当,他就开始作法了。

    他起初是在柴房外念咒,一边念一边忽进忽退地走步,先父便对王亭之说:「这种走法叫做禹步。」

    从禹步作法之後,程叔叔便招王亭之过来。示意跟他一起入柴房,并亲手关上门,又围著地上的白布来禹步作法。良久,才叫王亭之把簸箩翻转,覆在白布之上。

    这时,他又围著白布念咒画符,然後拖著王亭之的手走出柴房,再把柴房门关好,又在门上念咒画符一番。

    柴房前的天井,这时已站满了人,程叔叔把他们赶开,只命王亭之守著柴房门,天井里不得站任何人。

    然後他又优哉游哉,回内厅躺在罗汉床上,「打三星」抽鸦片了。过足瘾头,才出来叫王亭之打开柴房门,揭起簸箩来看。

    一看,王亭之尖声大叫,一叠港币不知何时已端端正正放在白布之上。於是拿起来,入内厅交给先父。程叔叔对先父说,这些钱不能留,要马上买消夜吃。众人一看时钟,其时已是半夜,当时广州的店铺关得很早,三更半夜已没有甚么东西可买,数数那叠港币,数目不少好像是七八十元,那怎能把它花光呢。众人计议一番,才决定派佣人去长堤买生果,因为长堤有女伶唱曲,歌楼下的生果档一定未关。

    两个佣人把生果买回来,足三四箩,甚么水果都有,幸亏看热闹的人还未睡觉,人多好合作,一下子就把水果吃光。一边吃,自然一边啧啧称奇,还盘问王亭之,他有没有漏洞。

    生果吃罢,程叔叔叫人传话各房,检点有没有不见钞票,同时可将压著钱箱或钞票的米拿开,但却不能放回米缸,亦不能用来喂鸡,只能丢在垃圾桶。

    各人点检查完毕,都回报无事,程叔叔便神秘地一笑,对先父说:「你明天叫人送一百元港币给隔壁两家的补鞋佬。」

    第二天,佣人给补鞋佬送钱,补鞋佬自然问因何事,佣人便一五一十将程叔叔昨晚表演「五鼠运财」的事告诉他,补鞋佬连忙回房去找,出来时,说他的积蓄统统不见了。不过收回一百元补偿,那就比所失更多。

    程叔叔原来吩咐众人,不可把「五鼠运财」的事张扬,然而人多口杂,那里禁止得了,故事於是愈传愈众,程叔叔於是便搬了家,再不跟我同街了。先父在时,他还时时来往,及先父逝世,办完丧事之後,他却便绝迹不来了,因为他还表示过要收王亭之为徒,却给家母顶撞了两句,他不来,大概生气了。

    这次「五鼠运财」的事,王亭之始终莫名其妙,因为既然钱的确从隔两家的补鞋佬那里运来,便不可能是掩眼法。

    但亦有人说,可能还是掩眼法,他自己把钱放进簸箩之下,第二天叫补鞋佬认数,他们彼此相熟,应该绝无问题。

    事情真相到底如何,恐怕永远成为悬案。

    茅哥表演求雨术

    王亭之一生似乎特别跟方术之士有缘,五十年代末期,王亭之赋闲在家,读书写画,修炼道家西派的内丹,偶然到越秀山的流花茶室下盘围棋,则必顺便於晚饭後欣赏广东曲艺团的演唱,生活得十分优游。就在下围棋的场合,便认识了一位茅山师傅。

    这茅山师傅姓姚,下四府人,就在王亭之所住的街尾开一家小杂货店。跟他认识,是因为买香港烟。那时香港烟只有一个牌子:「好彩」,每包人民币一元一角,整条买便只卖十元。王亭之每月要买十五六条烟,算是大主顾,加上他喜欢下围棋,常常在杂货店的柜台摆一局棋,只有王亭之才是他的对手,因此便相交莫逆。

    既然相熟了,便无事不谈,他看得出王亭之修道家,又说道家西派有许多上茅山的功法,只不过没炼上茅山的「五雷都功」,因此不懂斩邪治鬼。经王亭之追问,他自认学过上茅山,是神霄派的弟子,不过算是辈份低。

    上茅山分神霄、清微两派,一向以清微派为正统,祖师是晋代的魏华存夫人。神霄派则是支流,在宋代时出过一位白玉蟾,因此才一度声势显赫。白玉蟾是海南岛人,於修炼丹法之外,还练「雷法」,所以神霄派便亦有斩邪治鬼、医瘟疫、求雨一套画符噀水之术,道家西派则不屑为之。

    从此,王亭之便把这姚师傅称为「茅哥」,不知道的人,还以为王亭之说他下棋下得「茅」,因为他久不久就争著要回棋。

    那茅哥不断劝王亭之想办法去香港,又说其实不舍得,因为在广州,他就只有王亭之这么一个忘年。他又悄悄打听,道家西派是不是修「房中术」,可不可以过两招给他。王亭之只笑笑不答。

    後来忽然有一天,他一本正经要约王亭之去越秀山听雨轩吃晚饭。到了听雨轩,他特意选一个偏僻的座头坐下,自斟自饮一会,才对王亭之说,他真的很想学房中术,因为神霄派本来有这一套功法,学完雷法,便要学房中,然後才可以进高一层境界。只是他当年学法,对房中只知皮毛,所以多年修炼未有进境,是故便来讨教,甚至可以拜师。

    王亭之说:「你年纪大我二十几三十年,怎可以拜师。」茅哥却说:「那就不妨互相交换。」他可以教王亭之神霄派的雷法。接著便把雷法说得天花乱坠。

    王亭之要他表演一两手来看,茅哥想了想,说道:「好吧,我下一场小雨给你看。」

    他於是便叫伙记拿来一杯清水,对著水念念有词,又凌空在杯上画符,良久,拿起那杯水走到窗前,像漱口般向空噀水,然後施施然回座,叫王亭之稍候五分钟,包管要拜他为师。

    果然,真的隔五分钟,窗前就淅淅沥沥洒起雨来。这时,茅哥一直放在下的双手,突地向上一扬,王亭之才知道他回座後一直结著手印,如今是往顶上散印,不一会,雨就停了。茅哥得意洋洋,望著王亭之,等王亭之开口,他以为一定要求传法了,谁知王亭之却说:「才下二三十秒钟的雨,不过是掩眼法。这是下茅山的技俩而已。」

    茅哥这时,只好叹一口气点点头,承认是下茅山的法术,因为上茅山神霄派的雷法要结坛,不好在此地表演。说到这里,他才自报师门,跟王亭之娓娓而谈他的学法经过。

    茅哥学茅山术

    茅哥小时候家里很穷,父亲是个道家的法师,属正一派,即是所谓喃呒佬,乡人则称之为姚道士。兄弟姊妹一共十一人,靠父亲做点小法事,实在维持不了生计,所以他从小就替人放牛,自己养活自己。

    有一次放牛,发现牛只吃山脚的草,不肯上山去吃,十几只牛,只只如是,开始他也不以为意,後来山脚的草吃光了,牛不上山就无草可吃,因此就鞭赶那些牛,然而牛却都仍然不肯上山,他心想,山上到底有甚么怪事呢,莫不是有蛇

    那时他虽然只才十岁不到,不过光天化日,倒也不害怕,随手检起一根竹枝,便慢慢沿山径拨草而上,想看个究竟,於是便一直上到山腰。

    这时茅哥回头一望,却见有两三只牛已肯追随他,沿山径而上,边走边吃山径旁边的野草,心中一喜坐下来,招呼牛群上山。

    坐下不久,却忽见天色突然暗下来,山风四合,吹得他毛骨悚然。心想莫非要下大雨,便立刻站起来向山下跑,边跑边招呼牛群下山。及至下得山来,真作怪,才一到山脚,却依旧日色晴明,风平浪静。

    茅哥是小孩子心性,不忿气又沿著山径往山上跑,才到山腰,见天色冥合,风吹树摇。他脾气倔强,便站著不动,且看有何变化。然而站了良久,却不见有异,望望牛群却正聚在山坡上吃草,一时好事,便丢开牛群不管,迳自上山。

    上到高处,隐隐听见有些声响,他站著细听,又听到有人摇铃。这里的山势他很熟,便寻声转过山去,去到一处山岩,他知道那里有一个岩洞,相当隐蔽,传说古代曾有人在洞里升仙。於是他便爬过山岩,向岩洞走去。这时天色更暗,山风更大,其实有点心惊。不过愈走愈近岩洞,念咒的声音便听得愈清楚,他才大著胆子,要看到底是甚么人在这里作法。他看父亲作法看得多,对作法倒也不怕。

    才转入往岩洞的路,就见有人披起道衣,在岩洞的草坡前,结坛烧纸,摇铃噀水。望望这个人,似是邻村的人,面口有点熟。

    那道士见到茅哥,不很开心,却用眼色示意他走到自己身边。茅哥一站定,便立时觉得风势小了许多。他心性顽皮,还想再走开去试试,看是不是一离开那道士,风势就觉得大。那道士却严厉地看他一眼,茅哥才不敢走动。

    道士又炼了许久,後来他向东一喝,一比手印,隔一瞬,东方隐隐起了一声雷,那道士才笑了笑,於是作法结坛。他说自己炼了雷几天,今天遇到茅哥,才初步练成,所以跟茅哥有缘,便拿著坛上的供品,分给茅哥吃。他们一老一小,边吃边谈。

    道士又问茅哥的生辰八字,掐著指头算了一会,知道他是姚道士的儿子,很高兴,当下也不说甚么,只叫茅哥快点下山。

    第二,茅哥照样放牛,牛群却自动溜上山腰吃草了。及至黄昏回家,却见昨天碰到的道士,正跟父亲坐在门前。道士见到茅哥,笑了笑,他父亲却叫他向道士叩头,又叫妹妹捧一盏茶出来,叫茅哥递给那道士。

    茅哥做完,父亲便对他说,他福气好,碰上道长肯收他为徒,几天,就会送他到邻村,做道长的道僮。茅哥听说要离家,心中不很愿意。那道士似乎知他的心事,拍拍他的膊膀,对他说:「就在邻村,有甚么了不起,将来你离家还要离得远。」他父亲也接口说:「男儿志在四方,离家有甚么不好。」

    从此,茅哥便住在那道士家里,道士不准他喊师傅,只叫他三表伯,因为他们两家算起来,原来有点表亲的关系,对外人只说姚道士孩子太多,所以送他来做「住年」,即是帮闲工的小工。外人也不疑心。茅哥安顿下来,就跟三表伯修炼。他只告诉王亭之一点大概,叫做「春拜雷、秋拜斗」,即是春天趁著雷响时炼功,秋天晚上则望著北斗七星来炼。这时候,就可以吸收雷气与斗气。炼功炼到一个阶段,便学结坛,画符念咒,还要学魁罡指印,以及作法时用的步法。如是一学十年,才回家聚妻。那持候,家乡刚刚解放,三表伯给了他点盘躔,叫他们夫妻出广州去谋生,还给他一个地址,到广州可以依址找三表伯的朋友照顾。

    三表伯的朋友,原来是下茅山的术士,见面後,看过三表伯的信,很高兴,知道他是三表伯的唯一传人,便相当照顾,後来相处久了,便又收茅哥为徒,传他点下茅山的法术。茅哥从此便在广州安顿下来。几年间,他的父亲以及两个师傅相继去世,他只回过家乡一次,取走三表伯遗下的一些道书,又保存了下茅山一些符咒的抄本,他说,可以给王亭之看,其中有一本下茅出的「祝由科」符咒,跟坊本完全不同,他修习过,不过未修好,所以不敢用来跟人治病。

    祝由科神术治驼背

    王亭之对祝由科感到兴趣,是由於有一家街坊,姓邬,为番禺富户,他们家有一位小姐,生来驼背,後来曾一度为祝由科治好。後来这家人的十五少爷,恰恰跟王亭之做同班同学,彼此来住甚密,听他的叙述,便更知道事情的始末。

    他亲眼看著姊姊治驼背。祝由科医生来到,启坛画符念咒一番,然後在大厅正中摆放一个「猪腰盘」──这种盘,上四十岁的人一定见过,用锌铁制造,给小孩子洗身,就用这种盘。

    祝由科在盘内放下一只田鸡,吩咐主人家往盘内添上一寸水,然後在盘边放一矮凳,那就是广府人称为「凳仔」那一种。

    摆设完毕,又在盘内烧一张符,便教人带那女孩出来,站在矮凳上。吩咐主人家,他一边念咒烧符,一边要叫女孩自动跳下盘内,不得推她。当时主人家见他准备一大叠符,心想,就这么一跳就完事了,要这么一叠符干吗

    谁知,那女孩子一站上矮凳,往盘中一望,就硬是不肯跳。女孩已经七八岁,照道理,就这一尺不到的高度,跳下去应该没有甚么

    ...  </P></TD>

章节目录

方术纪异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王亭之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王亭之并收藏方术纪异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