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TD></TABLE>

    在列宁格勒冬宫里,我正忙着筹备进军开发西维利亚(地星上的西伯利亚)的事宜。忽然,一个卫兵走了进来。

    “报告陛下,卡尔玛首相佩尔;汉森求见。”

    “让他进来吧。”

    随后,一个身穿西装,打蓝色领带的年轻人走了进来。他戴着的那副黑框眼镜,使他看起来显得更加文质彬彬,端庄体面。

    他看了看我这身现代军装,然后用英语说:“陛下,我想您应该知道我为什么事而来的吧。”

    我用那很久没说,但依然流利的英语回答道:“是。我坚持我们一贯的立场,不会从芬兰,也就是你们所说的索米尔地区撤军。作为你们这次错误出兵,援助反动派的赔偿。”

    他站了起来,说:“你们这么做,和法西斯有什么区别?”

    “你是瑞典人吗?”

    “是又怎么样?这有关系吗?沙皇陛下,请您认真回答我的问题。”

    我翘了翘二郎腿,说:“第一,法西斯是右翼的集体主义意识形态,而我们奉行的是左翼的马列主义,社会主义,就思想这点已经和他们相反。

    第二,他们的扩张是没有道德和法律限制的。除了随意扩张以外,他们还会虐待、奴役占领区的居民。而我们,不但会善待芬兰的人民,给予他们和应有的权力和福利,还会大力发展那片地区,促进那里的经济发展,改善芬兰人民的生活。这点就很不同。”

    佩尔托了托他的黑框眼镜,想了一想,说:“算了。那片四十万平方公里的地区只有二十万人口,资源贫乏,一点经济价值也没有。就当是阿拉斯加,卖给你们。当然,我们卖地的话,你们就要付钱。”

    “放心,钱我不会少给。我们已经筹备了五千万诺德卢布,作为对贵军死伤兵家属的赔偿和买地的费用。”

    “五千万卢布好像少了点吧。”

    “你没看最新的汇率吗?我前天称帝,推行第一次五年计划后,卢布的币值就一直在涨。到了今天已经涨了两倍。我们都给你们两倍价钱了,你们还不接受?一个只有八百万人口的国家,要这么多钱干啥?再说了,是你们错在先的,谁叫你们派兵支援白军,挑起战争的?”

    “是我们的皇上决定出兵的。他和古瑟夫家族关系密切,所以才派兵支援白军。本以为我们有了现代科技,就能必胜,从你们这里得到‘波罗的海三国’。没想到你们的武器这么先进,军队士气这么高昂,工业基础这么雄厚,结果我们就吃了败仗。”

    “看来你跟错老板了。他们那些权贵就爱派士兵去送死。打了胜仗,功劳和收获归自己;吃了败仗,责任归将士,损失归人民,而他自己就不知溜哪去了。”

    “的确。即便如此,我也会尽心尽力为我们的皇上效劳,你别想太多。”

    “我知道你认为我想什么。以你这样的人,暂时还没资格在我这儿当官。就算你求我,我也不会答应。你作为首相,竟然缺乏经验,缺乏应有的成熟,缺乏应有的知识和理性。毕竟是年轻人啊,都是这样的了,好好磨练磨练吧。你前途大着呢,将来一定会是一名很好的首相。”

    “陛下,您好像比我更年轻啊。”佩尔苦笑着说道。

    “是吗?生理上,我今年才二十二岁,是比你年轻。心智上,我今年四十五岁,比你大二十年。我说你年轻在于心智年轻,而不是生理年轻。我可不会这么丢脸,以百步笑五十步。”

    “好,我明白了。”

    “现在时间不早了,我还有事要忙。请你回国向你们的皇帝转告我们的立场,我们绝不会有半点退让。当然,如果你们想送更多礼物给我们的话,我们绝对欢迎。”

    佩尔呼了一口气说:“唉,既然这样,我就走了,告辞。”

    “不送了。”

    佩尔走后,我又继续忙着筹备开发西维利亚的事宜,这片地区的面积达1600多万平方公里,而且资源丰富,就像地球的西伯利亚。虽说那里的地理环境和西伯利亚相若,但这始终不是地球,更不是我们熟悉的西伯利亚,我们根本不知道那里的实际环境是怎样。还是等到空军的侦察报告出来,再继续筹备吧。

    “报告陛下,空军司令杜布科夫大将求见。”

    “让他进来。”

    空军司令伊凡;杜布科夫大将拿着一份报告走了进来,说:“陛下,这是我们空军对西维利亚方面的侦察报告,请您过目。”

    我看了看报告,说:“那里真的没人吗?”

    “我们的侦察机连续侦察了三个月,从瓦斯托克山东麓,到远东地中海的西岸,都没发现有人类居住的痕迹。”

    我又看了看报告,总觉得有点奇怪。根据报告的内容,那里的气候比西伯利亚的稍微暖和,而且那里的土地比西伯利亚的肥沃,资源也比西伯利亚的多,生态环境也比西伯利亚的好。这么好的一片地区,怎么可能没人居住?

    看到后面,我终于知道原因了。原来西维利亚被大山和大海包围着。西面海拔达五千米的瓦斯托克山脉和南面平均海拔六千米的山脉正好形成一堵大墙,把西维利亚和南方、西方的陆地分隔开来。这两个山脉,又高又陡峭,一般人根本无法翻越这堵高墙。就算有人能成功爬上这山,也无法抵御山上零下五十度的极冷温度。

    可越过了山脉,进入西维利亚大地,又是另外一番景象,那里大部分地区的年均气温约在五度到零下十度之间,虽然不算暖和,但对于怕热不怕冷的诺德人来说,这样的温度合适不过。

    我越往下看,就有越多有趣的发现。其中最有趣的是,西维利亚远东竟然有一个地中海,那里北、西、南被西维利亚大陆包围着,东面是从西维利亚大陆伸延出来的两个半岛。

    这两个半岛,一南一北,正好形成了一个天然的防波提。半岛上海拔两千米高的延绵山脉,正好阻隔了来自东方大洋的寒冷气流和海流,所以这地中海沿岸的最低气温比地球鄂霍次克海沿岸的还要高出五六度。

    远东的宜人气候引起了我的兴趣。在仔细研究过那里的地形后,我已经初步决定了新首都的位置——就在地中海北岸,一条河流的出海口吧。那里既有大片适合发展市镇的平地、丘陵,还有三座陡峭,海拔两三百米,扼守战略位置的平顶山,可以在上面建造要塞,稳固首都的防卫。

    过了几天,卡尔玛帝国正式接受我提出的条件,答应把芬兰割让给我们。自此之后,诺德帝国的威名传遍整个西方世界,成为公认的强国。

    一个月后,我筹集了五十万人,当中只有五万名士兵,其余的都是大量的工人、工程师、医生等来自各行各业的人,组成西伯利亚远征军,正式向西伯利亚进发。这次远征,动员了大量人力物力,规模空前盛大,也耗损大量的国力。

    为了节省时间,尽快投入建设新都的工作,我还亲自率领五万名精英,带着物资,搭乘水上运输机前往远东地中海北岸的预定地点建设新都。

    其余的部队里,也有四十万人通过搭乘水上飞机的方式,陆续抵达西维利亚各大河流、湖泊的沿岸,展开建设工作;剩下的十万人,就在瓦斯托克山脉那里修建贯穿整个山脉的隧道,以打通西维利亚和诺德本土的陆路交通联系。

    过了三年,在开发人员的勤奋工作下,开发西维利亚的工作已经初步完成。曼图洛夫斯克(新首都,以我的俄文姓氏曼图洛夫命名,其余新城都以西伯利亚的城市命名。)、鄂木斯克、新西维利亚、伊尔库斯克等多座城市都已经基本建成。

    在政府的鼓励下,大量的人口从诺德本土迁居到西维利亚。曼图洛夫斯克的人口更在三年内由初始的五万人激增至一百万人,还不是因为那里有首都地位的关系吗?

    当然,国土面积翻了四倍,人口也要涨涨才行。为了增加人口,我竟然大胆地弄了个四孩政策,催谷人口增长。当然,我并不是要逼每对夫妻都要生四孩,而是重本为育有四孩或以上的家庭推出一系列的福利,鼓励他们生育。

    这样,国家有两项重本的计划同时推行,国家的财政连续三年亏损。幸好,到了诺历523年,五年计划推行了三载,经济得到大力发展后,才扭转这情况。此后,国家的财政每年都有盈余。

    诺德稳健的财政储备,六千多万人口,二千一百万平方公里的国土,还有超群的科技水平、良好的国民质素,怎么看都是一个强国。从此诺德这只双头鹰一鸣惊人,这国家的前途就像一只展翅的双头鹰一样,无可限量。

    在国家经济大力发展的同时,国民的思想水平也得到大幅提高。在这成熟的条件下,诺德第一届苏维埃选举圆满结束,展开了诺德民主集中制的序幕。自此之后,诺德一切政治权力归苏维埃,我正式还政于民。那么,我是不是可以退休了呢?当然不是,还忙着呢!

    [本书首发来自17K小说网,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  </P></TD>

章节目录

刺客沙皇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苏维埃之翼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苏维埃之翼并收藏刺客沙皇最新章节